浅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之活理念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在新课程理念和精神的启迪与指引下,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实践着、思考着、探索着,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践,对于新型的课堂教学探索,我认为应该把握好“十种理念”。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生活理念;课堂教学
  
  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它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教育应该“回归生活”,“生活即教育”,这就要求教育应该,开发生活教育价值,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学习即生活”、“课堂即生活”、“考试即生活”。
  如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观念的渗透,生活理念与价值观取向分不开的。价值取向理念是一个旗帜和方向的问题,是一个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手段和途径,其最终归宿必须落实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上。课堂教学如果背离了这一方向,或者引入了非主流价值,我想这节课肯定是失败的,后果也是严重的。没有思想性统领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如同没有罗盘的航船一样危险。新课程呼唤课堂教学的主流价值引导,强调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国家是公民的国家,学生良好品格的构建、生活态度的认知、价值取向的追寻,都要有国家观念;公民是国家的公民,培养学生的公民主体意识,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也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必然要求。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引导是我们驾驭课程的航标,是社会主流价值的具体体现,要求我们把课堂打造成为学生建构良好品格、生活态度、价值取向的互动坐标,让学生在价值坐标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成长中看到人生前进的方向,寻找到自己新的坐标。
  当然,学校教育中的生活理念并不等同市场经济观念,思想品德教育体现他的人文性,人文性是思想品德课程性质之一。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就要围绕尊重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来实施。从编写教材到开发相关课程资源,从课堂活动设计到教学评价体系等都要体现以人为本,渗透人文关怀。学生在新课程下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不再是一个任由老师去雕刻、灌输的材料或容器,而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角,根据成长的需要,他们在“导演”的帮助下来扮演角色,建构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我们的教学必须体现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权益,要以人为本来统领课堂教学的全部。让学生在不解中求索,在争辩中明理,在讨论中认知,在交流中完善,在合作中进步,在创新中提高,丰富生命色彩,体现人的尊严。
  思想品德新课程的精神和理念,要求我们要围绕“三维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对能力维度而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保护环境的能力,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交往与沟通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搜集、处理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等。根据能力的主次,可以划分为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我们知道“思维之心只能寓于知识之体”,如果没有基础知识的学习,所谓基本能力的培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核心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在任何时候都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教学要围绕相关话题探究知识,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最终实现知识的丰富、拓展和夯实,能力的培养、形成和提升。
  如何把握政治课生活理念与市场经济观念,重在强调实践。实践是形成思想品德的源泉。《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经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学生只有在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拓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道德践行,内化公民行为。目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缺乏,表现为知识与践行脱钩,分数与德行背离。当然,由于实践的特殊性,决定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活动设计要参与、融入社会生活,在参与中感知,在感知中辨别,在辨别中提升,从而来建构和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
  思想品德课程是党和政府意志的要求与体现。思想品德课程是根据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和成长的需要来建构的。创造性地实施思想品德新课程就必须体现对学生成长的关爱、指导,就必须围绕学生成长的发展需要,必须把实现学生成长的权益置于首位。思想品德课程体现国家意志和政府行为与关爱学生的成长是不矛盾的,但如果过分地强调国家意志和政府行为,忽视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品质和情感关怀,就可能拉大思想品德课与学生的距离,就可能背离新课程精神,最终也不能实现公民素养的提升,影响公民责任的内化。
  思想品德课学习主题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并按照学生特点所设计的引导学生能动学习、达到既定目标的、具有方法论意义的主线索以及相应的内容载体、学习策略的总和。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施最终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学习主题来完成的。我们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就是在贯彻课程标准精神的前提下,围绕学生成长需要的主题来建构的。主题建构的过程就是课程创新的过程,就是一个尊重“人”的过程。教学主题理念要求我们由“制度课程”转向“主题课程”,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围绕学习主题,以全新的思维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教学。
  总之,思想品德新课程如果脱离生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定非常枯燥,教者空头说教,学生如坠五里雾中,不知所云。思想政治课与现实生活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所以,我们要秉承课改精神,注重修炼内功,完善知识结构,加强合作交流,凝聚教育合力,不断创新实践,才能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震.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陆志平,辜伟节.新课程:我们怎样上课[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和美国的日本侵华研究学会 2 0 0 0年 9月2 8日在京联合召开“抗日战争与中日关系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台湾、南京、天津、唐山和美国、日本等地的学者
目前,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面临的一项主要问题,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源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在这种情况下,热能与动力工程应运而生,大幅度提高了
摘 要:初中政治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本文从两方面探讨了怎样提高初中政治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政治教学 原则 转化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由于其思想性、时代性强,而且又是理论性的科目,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要改变这一种状况,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既牢固掌握知识,又实现知识、能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乡村振兴中,要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
期刊
2009年新修订的《保险法》颁布后,第十六条的“不可抗辩条款”的引入掀起了保险界的许多争论。该条款的引入能更好的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规范保险业的运作与管理;但在该调控实施
【摘 要】 “读史可以明智”。中国史学界历来强调历史的社会教育功能。中职学校历史课程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大批掌握专业理论和各种专业应用技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内容,而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有着别的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它的本质功能就是对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今年以来,宁海县按照“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要求,夯实基层基础,构建“四位一体”的基层治理体系。构建社情民意发现机制。密切联系服务群众
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我所在的传统媒体行业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辉,褪了色的电视行业在苦苦追寻着生存之道转型发展,两台融合。
针对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我国有效改变了税收政策,通过征收增值税,能够有效改变我国企业重复纳税的现象,有效实施“营改增”这样的税收政策,能够有效激发企业的活力,在我
高校学生的就业形势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与就业市场体制的确立,逐步变成了市场调节为导向。此种制度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承受能力提出了一个崭新而严峻的挑战。高校学生经受过大学教育的洗礼,追求与理想都呈现着一种明确的目的性。所以他们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机遇,导致了一系列的就业心理问题。  一、高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1、自卑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是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产生的消极情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