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浅谈幼儿园课程的实施问题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p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课程”的开放度大、多元性强,因此对幼儿园的要求很高。幼儿园要坚持科学的教育观和课程观,按照课程基本要求灵活实施课程。笔者对江苏省太仓市浮桥镇幼教中心下轄的四所幼儿园开展了关于“自然课堂”的课程调研,查阅了课程方案并与教师开展了对话。本文对这四所幼儿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一、幼儿园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
  一是缺乏针对性。幼儿园普遍设置了运用自然资源进行教学的课程,但其状态停留在人云亦云的层面,缺乏自己的思考。例如收获红薯是所有学生皆可参与的课程,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幼儿园没有关注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经验水平的差异,为幼儿选取的方法雷同,忽视了幼儿的特性,无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二是缺乏目的性。幼儿园在规划“自然课程”时常常缺乏思考,教学无目的性,导致课程体系建构不完整,培养效果不明显。例如,在种植地的使用上,幼儿园只是让幼儿参与播种,收获的时候再开展一些采摘活动,忽视了幼儿参与植物生长、体验植物生长的全部过程,导致幼儿获得的经验是碎片化,无法获得完整的经验。
  (二)自然课程建设中一些教师的能力不足
  一是一些教师不能灵活使用资源,课程开发能力不足。由于长期习惯的影响和思维的固化,教师在资源使用上不能融会贯通。例如,在开展《找春天》的主题课程时,教师普遍会带着孩子们到户外,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花苞、叶苞。但当上语言活动《芽》的时候,却只是让学生们在教室内观看网上搜集的各种图片,缺乏灵活思考。二是教师没有打通“观察幼儿行为—选择教育方法—支持幼儿发展”的教学通道,在选择教学方法上不能灵活应变。例如,在开展“找春天”主题活动时,学生们发现幼儿园里的茶花树死了,于是引发了“茶花树怎么会死?”“怎么确定它是真的死了?”“死树和活树有什么区别?”的讨论,教师却将这些生动真实的问题搁置一旁,按照自己预设的思路开展“枯树开花”“树枝创意画”等活动,削弱了幼儿的积极性,对幼儿的思维发展意义不大。
  (三)幼教中心内各园教研成果推广不及时
  有的幼儿园内部对自然课程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开展过丰富多样的讨论,也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没有及时分享和推广,造成其他幼儿园自然课程无法吸取好的经验,未能及时更新教学方法。例如,中心下辖牌楼幼儿园在自然资源开发中早就积累了比较全面的自然资源开放和利用的经验,但是这些经验没有在中心园区内及时推广,导致其他三所幼儿园重复开发,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二、优化课程实施的举措


  为解决以上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本文尝试以课程中“自然课程”为抓手,让教师和儿童一起学习,将教师融入教与学的过程,打破教师习惯性思维,在优化自然课程资源、提升主题思想、提高教师能力的过程中,优化幼儿园课程,促进幼儿多元化发展和快乐成长。具体举措如下。
  (一)加强教师的学习和培训
  一是加强科学知识和人文素养类的培训。幼儿园要组织教师参加科技讲座、学习科普推文等活动,加强自身的科学知识储备,让教师外出参观各类本土艺术展、组织相关艺术类培训,提高教师的审美能力。二是幼儿园要开展课程建设能力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对儿童行为的观察与分析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设计与组织能力,资源规划和利用的能力,环境创设与利用的能力,反思与评价的能力等,并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内化这些能力。三是推进“人与自然”等相关文献、理论的学习,同时加强对“自然课程”实践典型案例的学习。长期以来,各地、各园在“自然课程”实施中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幼儿园要组织教师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努力理解这些案例背后的指导思想和价值立场,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探索和创新。
  (二)提升教师对课程价值的判断能力
  教师要提升自我判断课程价值的能力,首先要对幼儿足够关注,聆听幼儿的声音,感知他们的兴趣与需要,明晰幼儿核心经验发展的内涵和意义,建立合理的期望和目标,从而领会课程目标,在实践中把幼儿的“核心经验”发展与课程发展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对课程价值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为此,幼教中心可以采用课程故事分享的形式,以具体的案例分析解读来逐步提升教师对课程价值的判断能力。如在一次课程发布会中,一位教师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幼儿发现兔子不见了,这一事件马上成为整个幼儿园的热点问题,小、中、大班都在对这个偶发事件开展讨论。大班的教师追随孩子的兴趣,开展了“陶家小兔”系列活动。教师带着幼儿讨论兔子怎么不见了?去哪里了?去采访幼儿园里负责打理小动物的阿姨。当他们了解到小兔子是打洞逃跑的时候,他们决定给其他兔子搭建兔笼,随后,孩子们用积木搭、用砖块垒、用稻草堆,最终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孩子们慢慢失去了对这个活动的兴趣,教师也这样不了了之。幼教中心抓住这一契机,聚焦真实案例,和教师一起分析这样的偶发事件对孩子的价值,明晰事件背后对孩子发展和挑战契机,预设更有价值的线索走向。在激烈讨论中引发教师思考,“对于大班来说用什么材料造兔笼更有挑战性?”“在盖房子的活动中需要给到大班孩子哪些经验支持?”“是否会有面积的测量?”虽然只是针对一个案例进行研讨,但是背后的方法和思路是相同。诸如此类聚焦案例的研修活动可以提升教师对课程的价值判断能力。
  (三)借助幼儿经验,优化课程
  幼儿经验指幼儿在实践基础上获得的对客观现实的感性认识,也指直接接触客观事物的过程。教师要熟悉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熟悉描述幼儿关键经验的相关资料,还要借助现场进行解读,提升将幼儿活动与特定经验联系在一起的能力。例如可以事先选定植物生长过程的关键经验,借助自然课堂让幼儿观察思考,跟踪观察幼儿,当幼儿获得相应的经验时便进行记录,这一练习能帮助教师将幼儿经验与幼儿行为建立对应关系。另外,当活动告一段落时,教师可以对活动过程中幼儿建构的经验进行梳理,明确幼儿行为变化的历程,以便准确地把握课程推进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优化课程。   (四)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联合教研
  一是明确问题。正视“自然課程”在推进中的实际问题,各园要以具体问题为导向,开展联合教研。借助团队的力量,分析普遍问题,加强中心园区联合教研的组织和实施,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解决一些长期困扰资源推动课程的问题。二是追根溯源。各园针对问题进行探索性实践,在实践中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探索自然课程园本化的路径,提炼出让资源进入课程的方法,解决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尝试一些有效推进课程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三是形成习惯。联合教研活动的组织要基于真实情况,改变教研活动缺乏观点碰撞的情况,优化教研氛围和形式,教师通过看教研现场、诊断教研问题、互评教研效果的形式,形成有思路、有办法、高质量的教研氛围。

  (五)借助KWHLS表格,优化课程审议
  幼儿园可以更新教研形式,让教师尝试使用KWHLS表格(表1),厘清审议思路,形成“活动前孩子的已有经验是什么?”“该活动可以带给孩子什么?”“活动时我可以提供什么材料来支持孩子的研究?”的思考与设想。幼儿园可以通过梳理课程路径,优化课程审议方案,让课程真正基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六)通过进阶阅读,帮助教师养成反思习惯
  1.制订读书计划。幼儿园要基于幼儿现状,精心挑选书籍,制订教师共同体读书的进阶机制,采用“阅读—实践—反思调整—再阅读—再实践—再反思调整”的形式,帮助教师形成用阅读指导儿童行为观察分析的方法,并形成教师真实的课程实践故事。
  2.形成反思习惯。基于“自然课程”的主题活动,幼儿园要鼓励教师每天问自己一些问题,形成每日一问的习惯和意识,例如,借助“问题研究价值检核表”开展及时反思和价值判断,每天问一问自己:“这个问题是大部分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吗?”“这个问题与主题关联度高吗?”“解决这个问题幼儿园能获得新的经验吗?”并反思、记录下检核结果,形成反思的习惯。
  幼儿园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我们只有用反思的眼光去审议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并对课程进行多方位评价,才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升课程实效,确保幼儿能够多元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浮桥镇幼教中心)
其他文献
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然而有些潜在疾病就会打破父母的这种期盼。外表看似正常健康的婴儿,身体内却隐藏着遗传性或者先天性的缺陷性病症,一旦延误治疗就会给孩子造成一辈子的痛苦和遗憾。那么要如何预防这种状况发生呢?那就是宝宝出生后做新生儿疾病筛查,此筛查犹如宝宝的第一道健康“安检”。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由来  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由来,还要从1961年说起,当时美国学者发明了一种细菌抑制方法
输卵管再通手术是针对输卵管堵塞女性的手术治疗方式,而腹腔镜手术已经成为输卵管再通术的主流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在对人体损伤不大的情况下,运用腹腔镜和摄像系统在患者体外操纵手术器械,对人体的创伤较小,恢复较快。术前护理  (一)心理护理  输卵管再通术的腹腔镜手术直接作用于女性的生殖器官,所以女性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一般情况下选择做输卵管再通术的患者普遍都尝试过较长时间的备孕,对输卵管再
近年来,家长和幼儿园都意识到艺术教育对于开发幼儿智力、激发幼儿自信心、陶冶幼儿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艺术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理解、表现、鉴赏、创造美等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开发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能够积极主动参加艺术活动、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应根据艺术教育的特点和
幼儿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在其成长过程中逐渐构建起来的,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是帮助幼儿正确认识、适应和融入世界的有效途径。科学活动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有利于幼儿获取丰富的知识和体验。大自然是最好的科学场所。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正确感知自然,培养他们对自然与科学的兴趣,选用适宜的科教活动,帮助幼儿提升认知能力。一、幼儿认知能力培养方向  人脑对信息的提取、储存、分析、加工能力
我国幼儿园课程的改革越来越强调幼儿、教师、家长等多方的参与。课程改革不仅仅是编制新的教材,更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参与者、实践者和探究者。我园树立“孩子在心,课程随行”的课程理念,坚持“一日生活皆课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一、从幼儿兴趣点出发生成课程  3~6岁的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是感性的、直观的。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说,以他们感兴趣的、可以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为教学内容是最
区域活动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区域活动内幼儿可以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创造,实现自主发展。区域活动以游戏化的形式开展,符合幼儿的发展特征,有利于彰显幼儿的主体性、独立性与创造性,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可持续性发展。但是目前幼儿园的区域活动都存在着不少误区,本文将针对教师应该如何以新课程、新理念的精神为引领,从园本课程实际出发,寻找行之有效的策略,引领、点拨、指导幼儿走出区域活动的误区。幼儿园
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其中老年人由于机体机能衰退、骨质疏松,关节出现退行性改变,与年轻人相比,更易骨折。大部分患者的骨折都是由外界碰撞所导致,同时也有部分骨折是由于长期疲劳损伤所致。  骨折患者必须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才能保证康复效果。如果救治不及时,很有可能诱发休克症状,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伤害。与其他疾病不同,治疗骨折患者中较为明显的特点是治疗周期长,医护人员需要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承认儿童是活的,普通儿童之特性,大多都富于好奇心。”玩泥巴是幼儿的天性,泥塑课程是学龄前幼儿特别喜爱的一项课程。教师在泥塑课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泥塑活动“活”起来。  泥塑活动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的艺术课程,它既能培养幼儿的艺术细胞,还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在以往的泥塑课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枯燥,大多以展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近年来幼儿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有了巨大的转变,幼儿园教学更注重幼儿的体验和感受,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追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学习性区域活动,如语言区、科学区、数学区等,是教师根据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进行自主学习的活动。在这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
表演游戏是幼儿园区域游戏中常见的一种游戏,深受幼儿喜爱,且能让幼儿在表演中获得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因此幼儿园要重视表演游戏的开展。然而,在幼儿表演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表演内容随意、形式单一、比重偏差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教师优化表演游戏的有效策略。一、表演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表演游戏是根据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表演的游戏,也就是让幼儿通过扮演某一文艺作品中的角色,运用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