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异质道德观中寻求平衡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hj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张承志的代表作《黑骏马》通过主人公白音宝力格背弃草原奔向文明城市后又回归草原的两次选择,向读者描述出了张承志对于传统草原道德和现代都市道德的价值体验,更表现出他对于异质道德的情感和态度:尊重、包容与理解。小说中对于传统草原道德和现代都市文明并没有给出一个判断,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空间。这些思考和感悟不仅使读者对于自己人生中的各种选择会更加审慎,而且同时会更加尊重、包容和理解别人的选择。
  关键词:道德尊重包容理解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涌现出张炜、韩少功、史铁生等众多作家。在这其中,张承志无疑是极具个性同时又是颇具争议性的一位作家。有研究者认为他是中国新时期文学以来“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最具震撼力的作家之一”。在《张承志论》中,薛毅曾认为“《黑骏马》是张承志所有作品中最有可能持久地传世的小说”。《黑骏马》作为张承志的代表作,深刻地描述了他对于传统草原道德和现代都市道德的价值体验,更表现了他对于异质道德的情感和态度:尊重、包容与理解。
  张承志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回民家庭,接受过都市文明的熏陶和影响。文革时期,当张承志踏入内蒙古乌珠穆沁草原的时候,草原对他来说是陌生而新鲜的。二者在最初相处的时候,心理上都产生了一些排斥。“草原对他这样的不请自到者表示出陌生和不理解,甚至隐隐有着一种敌意。”张承志将自己在草原上的情感体验都融入到《黑骏马》的创作之中。
  《黑骏马》讲述了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主人公白音宝力格年少时被寄养在老奶奶额吉家里。在共同的生活中,他与老奶奶的孙女索米娅产生了热烈的爱情,并打算去旗里参加完学习回来便与索米娅结婚。可在他外出学习的过程中,索米娅被黄毛希拉玷污并怀孕。白音宝力格知道后欲杀黄毛希拉,却被额吉劝阻。额吉认为“索米娅无法逃避在打水路上遇见黄毛希拉的那种厄运”。额吉发出疑问:“难道为了这件事也值得去杀人么?佛爷和牧人们都会反对你。希拉那狗东西……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罪过。女人世世代代不就是这样吗?嗯,知道索米娅能生养,也是件让人放心的事呀。”特定的草原生存环境造就了额吉和索米娅善良质朴的个性,但草原民间形成的平定超脱、宽容隐忍也使她们有着保守的观念。在黄毛希拉玷污索米娅后,额吉对由邪恶证明索米娅生殖能力的自我安慰,对黄毛希拉的姑息纵容,对恶势力的见怪不怪,对命运不公的逆来顺受以及索米娅为孩子准备鞋子、花布,准备迎接孩子出生的行为都是“草原的习性和它的自然法律”的表现。而这些“草原的习性和它的自然法律”的表现又是整个草原民族传统道德观念的象征和缩影。
  这些“草原的习性和它的自然法律”与张承志的都市文明观念,以及红卫兵时代受到的较正统的思想意识和文化教育的熏陶产生了碰撞。脱离于自身生长环境的他对于草原的习性和它的自然法律产生了一些抗拒,他想摆脱这种恐惧。而白音宝力格就是他精神世界最好的寄托者和体现者。他让白音宝力格在感受到传统草原道德观念之后陷入无法调和的纠结中。他的内心忍受着可怕的煎熬,开始憧憬现代文明,“去追求更纯洁、更文明、更尊重人的美好,也更富有事业魅力的人生”。最终他以背弃草原——这个曾深深刺痛他的地方的方式来为自己在遭遇传统草原道德与现代文明冲突之后产生的痛苦与困惑寻觅一个精神出口。其实,当白音宝力格开始憧憬现代文明时,就已预示着现代文明和草原传统道德观念存在差异。只是这些差异一直都是隐性的,是索米娅遭遇强暴这一看似偶然性的事件使得隐藏在生活深处的异质道德观念的差异凸显出来。
  张承志作为一名知青、外来人,随着对草原的生活一点点深入了解和自身的不断认识,他却越来越热爱这片草原。随着张承志对草原情感上的加深,白音宝力格的命运也发生了变化。张承志的笔下,白音宝力格虽然选择了城市生活,但他却又渐渐发现城市生活中的现代道德价值观念与自己精神所想要构建的理想世界仍有区别。现代道德观念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喧嚣的气浪中拥挤,刻板枯燥的公文,无休止的会议,数不清的人与人的摩擦,一步步逼人就范的关系门路。”在真正了解了“现代都市道德观念”之后,怀着一颗歉疚、孤独的心,带着对现代文明的新的认识、带着对生活的再次叩问,他又回到了草原。白音宝力格经过九年的飘泊生活后再一次“回归”,浅层次上是對曾经万般呵护与细心关心的老奶奶的寻找,对曾经深爱过的索米娅的寻找,深层次上是对草原道德观念的反思,对自己内心道德观念的一种寻找。
  当白音宝力格再次回到草原,与索米娅相见时书中写到:“索米娅并没有哇的哭出来,更没有一下子扑进我的怀里,甚至也没有喊我‘巴帕’。她丝毫没有流露对往事的伤感和在这劳苦生涯的委屈。”曾经深爱的恋人再次出现在自己的面前,竟然没有半丝惊喜,相反却非常平静。索米娅已变得更加成熟。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学校决定不久后将她变为一名真正的教师。面对物是人非的草原,面对已死去的老奶奶,面对已是人妻的索米娅,他“已经悲恸难禁”。那些已经无法全部记清的自童年就开始了的漫长的生活的回忆不断敲击着白音宝力格的灵魂。他感叹人“总是在举手之间便轻易地割舍了历史,选择了新途。总是在永远失去之后,才想起去珍惜往日曾挥霍和厌倦的一切,包括故乡,包括友谊,也包括自己的过去”。此外,达瓦仓帮助索米娅顺利地安葬老额吉,愿意接纳索米娅和索米娅未婚先孕的孩子——其其格,也反映出草原人的包容精神。这些都驱使他回看去重新思考、定位传统草原上的道德观念。小说最后白音宝力格“滚下鞍马,猛地把身体扑进青春的茂密的草丛之中,悄悄地亲吻着这苦涩的草地,亲吻着留下他和索米娅的斑斑足迹和炽热爱情,出现过他永志不忘的美丽红霞和伸展着他亲人们的大草原”,表现出了主人公对于传统草原道德观念由审视到接受的过程。
  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复活》中,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竭力帮助玛丝洛娃脱罪的行为浅层次是对自己的过错的一种弥补,深层次则是他在内心道德的驱使下悔恨与反思自身虚伪的表现。记忆中玛丝洛娃的善良和她后来的堕落使聂赫留朵夫的内心产生极大的痛苦。他为玛丝洛娃四处奔走,帮她脱罪,实际上是为自己寻求一种精神解脱。如书中所写“不管要我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我也要冲破这种束缚我的虚伪”。两篇小说虽都涉及道德,但《复活》表现的只是聂赫留朵夫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道德反思;而《黑骏马》以白音宝力格为载体,反映出的是传统草原道德和现代都市道德之间的不同,更是两个民族道德观念的不同。康德曾说过:“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持久地加以思索,他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敬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道德法则早在原始的社会意识之中就已存在,同每个民族的文化观念的形成一样,都有其自己的历史渊源,有其自身发展的土壤。如果说《黑骏马》中“背弃”草原是白音宝力格对于传统草原道德观念的不认同,是一次否定,那么其后的“重返”草原则是又一次否定。这种否定之否定的悖论,即是异质道德观念交叉作用的结果,如莎士比亚的名言“to be or not to be”一样,给人以无限思考的空间。
  阅读,就本质来说,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读者在接受文本之后,一定会有所思、有所问,既而有所引申、发挥和创造。小说不是孤立的东西,它不只从属于作者个人或某个时代,同时也从属于未来走进它们的社会读者。读者可以联系自身经历和生活感悟去进一步去把握住作者想通过文本传递给读者的信息。在如今这个多元素快节奏的时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每个人都将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都会陷入“to be or not to be ”的矛盾之中。不同主体的不同选择,归根结底是不同道德观念所驱使的。选择的差异其实也就是道德观念的差异。《黑骏马》中对于传统草原道德和现代都市文明并没有给出一个判断,这就使读者在阅读小说时可以进一步的体会、思考张承志传对于异质道德观念的尊重、包容和理解,感受其不断在异质道德观中构建平衡的过程。这些思考和感悟可使读者对于人生中的各种选择更加审慎,同时也更加尊重、包容和理解别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容本镇:《北方大陆:永恒的精神家园》,《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2] 薛毅:《张承志论》,林建法、傅任选编:《中国当代作家面面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 何清:《张承志:残月下的孤旅》,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
  [4] 张承志:《黑骏马》,谢冕主编:《中国百年文学经典文库——中篇小说(3)》,海天出版社,1996年。
  
  作者简介:陶晶,女,1988—,北京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其他文献
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仔细看看他长得怎么样?从中可以发现他有什么爱好特点?  词语加油站:  清爽可口 色香味俱全 热腾腾 香喷喷  香气扑鼻 胃口大开 大饱口福  意犹未尽 回味无穷 垂涎三尺  小贴士:  1.小朋友们一定都吃過妈妈做的菜,你对他们做的菜有什么感想吗?请你按照上面提示的思路,给大家介绍一两道菜吧。  2.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问一问妈妈这道菜的做法,赞扬一下他们的厨艺,跟妈妈交流
期刊
一到北海道,我最想看到的是雪,最想摸到的也是雪,最想感受到的还是雪。  北海道的雪是细腻、香甜的。在札幌吃饭的路上,我用手在旁边的雪堆里挖雪洞,雪摸着像棉花,看着像奶油,輕轻柔柔、香香甜甜,双手似乎感受不到它的冰凉。远处一座座雪山,像打翻的奶油罐,奶油全部都流出来了,让人垂涎欲滴。我弯下腰用双手捧起一层层的雪,撒向天空,我兴奋地在雪地里打滚,几乎融化到雪里去了。  北海道的雪也是调皮、可爱的。雪地
期刊
《暮光之城》系列是由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Stephenie Meyer)所著的扣人心弦的(Twilight)吸血鬼与青春题材结合的惊险小说,被称为后“哈利·波特时代”的魔幻巨著。由《暮光之城》第一部《暮色》改编的影片在2008年秋冬档上映,这部投资仅为3500万美元的吸血鬼青春片,在本土捞回了接近两亿美元的超高票房。——编者    《暮光之城》的众多忠实小粉丝们都知道,从幼稚到成熟的艰难转变
期刊
摘要 在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文坛中,宗璞女士与汪曾祺先生远离文坛的喧嚣,坚守着自己内心的信念自由、自在地写作。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视与诗意化的文字写作,是两位创作中的共同特色。他们的创作不仅呈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20世纪中国高层知识分子与下层民众两个不同群落间的延伸与传承;而且还大大推动了中国小说文体的开放性发展。在80年代中后期中国众多作家向外寻找文学养料之时,这二位先生的写作却有力地再现了中
期刊
摘要 本文拟从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的叙事策略切入,仅就叙事视角、叙事与隐喻、人性关怀等方面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味。  关键词:阿来叙事策略人性关怀文化诉求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以西藏为题材、以智障儿的叙事视角为我们述说了文学作为人学所应有的人性关怀。《尘埃落定》以麦其土司一家命运浮沉作主线,以汉藏混血儿既傻又不傻的麦其家二少爷作叙事主人公,为我
期刊
摘要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与思想家,史铁生在其作品中对“生命”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思考,并从苦难、宿命、死亡、意义等不同的方面给以阐释,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关键词:作品生命思考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法国著名文艺批评家丹纳曾说:“一个艺术家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供玩乐的艺人!”而在中国当代文坛里,史铁生无疑是最具有哲学思想的作家之一,他以其质朴的文风、敏锐
期刊
摘要新感觉派小说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坛中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创作模式风靡一时。新感觉派的作家以描写都会生活和都会文化尤以描写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见长。本文以新感觉派的三位代表作家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为例分析其笔下的女性形象,感受作家深藏于形象背后的对于社会和人生的困惑、迷茫。  关键词:新感觉派苦闷放荡性感心理分析荒诞两面性寂寞与孤独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    “新感觉
期刊
摘要本文试从审美现代性的角度来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先锋小说的形式实验,认为先锋小说的崛起表現了20世纪中国文学对于审美现代性的自觉追求,并指出先锋小说的审美现代性的追求与20世纪中国启蒙现代性的追求是同构的,这是20世纪中国文学审美现代性追求的特殊之处。  关键词:先锋小说形式革命审美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中国文坛崛起的代表作家有马原、洪
期刊
摘要 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几乎每天都要面对无所不在、碰头撞脸的历史存留物,时常要在经意不经意间解读历史。此文欲通过对项小米的长篇小说《英雄无语》进行深入探究,发掘出作家想传达给读者的种种信息,从而希冀助作家项小米一丝微薄之力,达到其创作目的:展示一段深刻的历史,提供一种解读历史的新方式和可能性。  关键词:项小米英雄无语解读历史  中圖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作家项小米的长篇小说《
期刊
摘要 余华的小说《活着》描述了一连串的死亡,但作者的用意并不是对苦难的重复再现,并不是想向读者展示悲剧的意义,而是关注一个普通人在死亡面前如何坚韧地活下去。  关键词:苦难活着坚韧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獻标识码:A    对于余华的扛鼎之作《活着》,多数人认为它反映了一种消极的生存观念,面对人世之厄,主人公没有采取积极的抗争方式,而是一味地忍耐,淡化痛苦,甚至消解痛苦,在灾难面前变得麻木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