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献
间日瘧原虫对多种抗瘧药物产生耐药性,我国尚少报道。
1.本文分析233例疟疾患者(间日疟148例,恶性疟85例)的临床资料及34例肝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认为疟疾较为普遍地对肝脏产生了损害,特别是恶性疟较为明显,可以构成类似肝炎改变,但其程度轻,在短期内可以恢复。2.疟疾患者血清絮状反应的改变具有一定规律性,发病初期多为阴性,1~2周后阳性率升高,治后3周又复降低,4~5周时已基本正常,原来病程较长者,阳性率较高,恢复也较慢。3.疟疾有血清谷-丙转氨
有机磷农药中毒可抑制胆硷脂酶活力,使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醯胆硷不能水解,从而影响心脏,可以发生多种心律紊乱。我院在近二年间共收治1059中毒30余例,其中有一例发生心房纤维性颤动,后经大剂量阿托品治疗而愈。
自1913年Abel、Rowntree及Turner等氏制成人工肾以来,经过渗透膜、抗凝剂及装置上的多次改良,直至1944年才由Kolff氏应用于临床。近20年,人工肾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不少国家先后成立了人工肾研究中心。目前对人工肾应用中的某些具体问题,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体会。
蓝氏贾第鞭毛虫(以下简称本原虫)极为普遍,其感染率为1~10%。原虫以包囊形态由苍蝇、食物及饮水传播,经口腔感染后,寄生在人的小肠上段,特别是十二指肠,可以侵入胆道、胆囊或阑尾中去。由于原虫腹吸盘的刺激,可使被附着的组织粘膜发炎,人们感染后是否产生症状,则与感染轻重有关。
1748年Meade氏便发现糖尿病患者肝脏常多脂肪浸润。Lichtman氏亦谓,糖尿病患者肝脏的三种主要病变是肝肿大、脂肪浸润和肝硬变。糖尿病患者脂肪肝的发生率比较高,至于是否易于发生肝硬变,则多争议。最近根据大批尸检结果,结论仍认为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肝硬变。我院自1955年7月至1963年7月先后收治糖尿病49例,内中发现3例(6.1%)合并肝硬变。
张树基同志所提意见很对。希望引起作者们的注意,把文章的“小结”写得简明扼要,使人读了之后可对全文有概括的了解。但应说明,较短的文章就不必写小结了。
用呋喃丙胺治疗慢性血吸虫病,先后共观察129例成年患者,其中男110例,女19例。粪便孵化阳性者95例,经直肠活组织检查证实者34例。129例中伴有慢性肝炎者31例,肺结核者4例,心脏病无心功能衰竭者3例,因注射酒石酸锑钾曾发生休克者2例。
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机制主要为病毒所致全身小动脉及毛细血管的中毒性麻痹、扩张、出血,导致各主要脏器的严重损害,其中尤以心血管系统受累明显。但国内文献上尚少见有关该病心电图方面的分析资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