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乡镇中学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乡镇中学地理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是因为学生生源远不如城市学校,再加上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较慢、家长期望值普遍较高以及社会环境影响,使学生产生了心理上的不适应、学习上的不深入,学生在认知目标、学习方法、活动开展方面出现了不平衡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学生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
调查表明:喜欢地理学科的初中学生大约有六分之一,初三学生喜欢地理的更少。主要原因是一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语、数、英是主科,是中考考试科目才会去重视。初中学校为了升学率,地理课时安排不足,地理专职教师少,上课也应付了事,甚至部分语、数、外教师占用地理课,而且有些地理课教师也对地理教学现状也不以为然。最终导致学生初中阶段地理知识缺乏,学生未形成地理学习的思维和能力。到了高中也仅仅是部分选择文科的学生才略加关注地理学科,由于长期偏科加上对地理缺乏兴趣,以及初中地理知识缺口大,学习方法和思维未养成,学习举步维艰,效率不高。
(二)学生学法上的不恰当
学生会读图、识图、填图、用图的较少。还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学生考试“死记硬背”,许多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停留在“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考笔记,考后全忘记”的应试教育的一套。不会“注意观察”、“思考理解”、“识记联想”、“应用迁移”。停留在“推着走”的层面上,碰到不懂的问题,任其自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己不会查找材料,不能独立完成布置的任务。
(三)教师与家长的教学、教育方式有待改善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的教法还比较陈旧。同时,长期以来部分家长只注重中考科目,对非中考科目比较冷漠或采取不关心的态度。究其原因是学校长期以来围绕着中考、高考指挥棒转,形成了一系列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策略,对语、数、外科目的学习加班加点,进行“题海战术”等现象还远没有改变。地理教师没有时间辅导,造成学生无力学好地理,师生都处在被动地位。
二、学法指导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思想上和学法上两个方面的指导:
(一)更新观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调查座谈分析表明,学生对地理不重视的原因有:只要主科学好就行了,地理学科不是主科,学不好不要紧:旧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许多内容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强;部分学生懒于思索,学习缺乏持久性,易分心和受干扰,这是与人格因素不健全有关。我们采取以下措施,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增强学习的内动力。
以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为切入点,使学生明确地理学科对于了解祖国和世界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城市建设以及整个地球变化的极大作用,这与每个学生都有直接关系。以实际生活中地理变化为突破口,如家乡面貌的巨大变化、城市的拆迁、街道的拓宽、南水北调、西电东输、资源开发都是地理学研究的对象。现代化建设急需大量的懂地理知识的人才,可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需要,激发学生学好地理的兴趣。应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困难,把思想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种具体活动中去,不断促进学生思想的进步和发展。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热爱、信任会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自我价值感,激发上进的力量和信心。反之,一个经常遭受教师冷漠厌弃的学生,则会产生一种被遗弃、自卑、嫉妒的心理,从而导致心理的畸变。因此,教师首先要努力塑造自身的形象,为人师表,举止言行要得体,不断提高自身的亲和力、感召力,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
其次,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往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特别对于那些问题学生,如果发现其成绩下降,或出现不良现象,可以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找出困扰孩子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指导家长对子女要严而有方、严而有度,不能溺爱或放任自流。要善于为他们在班集体或周围环境中创造信任和欢迎他们的氛围,吸引他们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增加他们和同学们友好来往的机会。坚决不对他们进行嘲笑、挖苦、讽刺,同时要为他们营造轻松愉快的教育气氛,使他们独特的才能有表现的机会,以利于提高他们在同学中的自信心。
(二)更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课堂是教与学共同活动的场所。在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将主要任务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上,培养良好的学习素养与探究能力。
1.教会学生学习技能。这是学法辅导中的主要任务。教师需向学生讲授学习地理的方法。首先要学会读图、识图、填图。在课堂上对学生活动做具体指导,组织有效的教学。教师多使用谈话法,开展“谈”、“议”、“讲”、“练”、“填”相结合的方法,并利用多媒体教学,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力、创造力。要指出学生不良学习心理的弊端。引导学生自己去查询材料,或者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促进他们自学能力的发展。
2.加强双边活动、完善反馈机制。为了确保地理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加强“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双边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学习必须有要求。提出问题要求不能过低,要求过低,缺乏挑战意识,会失去激励作用。要求过高,学生也会因频频失败而退却,出现自暴自弃的消极观念。
建立定期反馈信息的制度。每周请地理课代表反馈学习情况。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聆听他们的要求,并制定改进措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使各类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到成功带给他们的满足和愉快。有了这种体验,学生就不再表现出种种情绪上的不积极,从而提高学习地理的自信心和探究能力。
乡镇中学地理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是因为学生生源远不如城市学校,再加上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较慢、家长期望值普遍较高以及社会环境影响,使学生产生了心理上的不适应、学习上的不深入,学生在认知目标、学习方法、活动开展方面出现了不平衡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学生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
调查表明:喜欢地理学科的初中学生大约有六分之一,初三学生喜欢地理的更少。主要原因是一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语、数、英是主科,是中考考试科目才会去重视。初中学校为了升学率,地理课时安排不足,地理专职教师少,上课也应付了事,甚至部分语、数、外教师占用地理课,而且有些地理课教师也对地理教学现状也不以为然。最终导致学生初中阶段地理知识缺乏,学生未形成地理学习的思维和能力。到了高中也仅仅是部分选择文科的学生才略加关注地理学科,由于长期偏科加上对地理缺乏兴趣,以及初中地理知识缺口大,学习方法和思维未养成,学习举步维艰,效率不高。
(二)学生学法上的不恰当
学生会读图、识图、填图、用图的较少。还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学生考试“死记硬背”,许多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停留在“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考笔记,考后全忘记”的应试教育的一套。不会“注意观察”、“思考理解”、“识记联想”、“应用迁移”。停留在“推着走”的层面上,碰到不懂的问题,任其自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己不会查找材料,不能独立完成布置的任务。
(三)教师与家长的教学、教育方式有待改善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的教法还比较陈旧。同时,长期以来部分家长只注重中考科目,对非中考科目比较冷漠或采取不关心的态度。究其原因是学校长期以来围绕着中考、高考指挥棒转,形成了一系列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策略,对语、数、外科目的学习加班加点,进行“题海战术”等现象还远没有改变。地理教师没有时间辅导,造成学生无力学好地理,师生都处在被动地位。
二、学法指导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思想上和学法上两个方面的指导:
(一)更新观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调查座谈分析表明,学生对地理不重视的原因有:只要主科学好就行了,地理学科不是主科,学不好不要紧:旧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许多内容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强;部分学生懒于思索,学习缺乏持久性,易分心和受干扰,这是与人格因素不健全有关。我们采取以下措施,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增强学习的内动力。
以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为切入点,使学生明确地理学科对于了解祖国和世界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城市建设以及整个地球变化的极大作用,这与每个学生都有直接关系。以实际生活中地理变化为突破口,如家乡面貌的巨大变化、城市的拆迁、街道的拓宽、南水北调、西电东输、资源开发都是地理学研究的对象。现代化建设急需大量的懂地理知识的人才,可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需要,激发学生学好地理的兴趣。应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困难,把思想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种具体活动中去,不断促进学生思想的进步和发展。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热爱、信任会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自我价值感,激发上进的力量和信心。反之,一个经常遭受教师冷漠厌弃的学生,则会产生一种被遗弃、自卑、嫉妒的心理,从而导致心理的畸变。因此,教师首先要努力塑造自身的形象,为人师表,举止言行要得体,不断提高自身的亲和力、感召力,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
其次,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往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特别对于那些问题学生,如果发现其成绩下降,或出现不良现象,可以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找出困扰孩子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指导家长对子女要严而有方、严而有度,不能溺爱或放任自流。要善于为他们在班集体或周围环境中创造信任和欢迎他们的氛围,吸引他们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增加他们和同学们友好来往的机会。坚决不对他们进行嘲笑、挖苦、讽刺,同时要为他们营造轻松愉快的教育气氛,使他们独特的才能有表现的机会,以利于提高他们在同学中的自信心。
(二)更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课堂是教与学共同活动的场所。在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将主要任务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上,培养良好的学习素养与探究能力。
1.教会学生学习技能。这是学法辅导中的主要任务。教师需向学生讲授学习地理的方法。首先要学会读图、识图、填图。在课堂上对学生活动做具体指导,组织有效的教学。教师多使用谈话法,开展“谈”、“议”、“讲”、“练”、“填”相结合的方法,并利用多媒体教学,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力、创造力。要指出学生不良学习心理的弊端。引导学生自己去查询材料,或者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促进他们自学能力的发展。
2.加强双边活动、完善反馈机制。为了确保地理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加强“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双边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学习必须有要求。提出问题要求不能过低,要求过低,缺乏挑战意识,会失去激励作用。要求过高,学生也会因频频失败而退却,出现自暴自弃的消极观念。
建立定期反馈信息的制度。每周请地理课代表反馈学习情况。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聆听他们的要求,并制定改进措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使各类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到成功带给他们的满足和愉快。有了这种体验,学生就不再表现出种种情绪上的不积极,从而提高学习地理的自信心和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