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腐败既是历史性问题也是世界性问题。我国目前有一些从政人员和公共事业管理者利用公共权利谋私利,腐败堕落。一些社会成员缺失诚信,损人利己,道德沦丧。为了预防腐败,探究这种腐败现象的成因显得尤为重要。反腐败的实践表明,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不仅仅是制度的欠缺或机制的疏漏,而是腐败现象形成了一种文化,侵蚀人们的生活,因此建设廉洁文化在预防腐败工作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关键词:腐败现象;成因分析;廉洁文化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5-020-03
1腐败成因分析
国家是拥有社会公共权力的特殊的社会组织,国家与社会为仆主关系。然而实际情况不尽如此,国家机关中存在一种腐败的趋势。一方面,国家工作人员占据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地位,这使他们很容易从社会的公仆变成社会的主人;另一方面,国家工作人员也来自社会,也有自己的个人利益和要求,一旦掌握了公共权力,就会产生以权谋私的动机。腐败动机主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1 获得不正当经济利益
随着国家管理社会经济职能的增强,公共权力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拥有公共财产管理权力的人为钱所驱使,开始“正大光明”地占有各种公共资源,为自己谋取经济利益。在正规的程序下,谋利者为了办事节省时间,成功率高,想方设法与管理者拉近关系,腐败由此产生。通过腐败获取政治上的便利和升迁,是腐败行为产生的重要动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搞政绩工程。一些执政者为了晋升,褒奖等,滥用公共权力,弄虚作假,不惜牺牲社会公众的利益。
(2)腐败为公,因公腐败。执政者用腐败手段获取地方、单位、团体所谓的公利。
(3)追求“腐败经济”。腐败的收益人包括负有查处腐败职权的人员,如果他们放弃职责要求投入腐败就会获得巨大的利益。因此,对走私、卖淫、赌博、制假贩假等违法犯罪提供保护,只罚不打,支持所谓的“腐败经济”。
(4)买官卖官。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人们将社会职能部门视为“铁饭碗”,想成为其中一员必然要耗费许多。而已经任职的人又希望得到更大的权力,从而进行官位交易以得到升迁或更好的待遇。
1.2 其他动机
1.2.1 个人私欲膨胀。有的领导受到了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不再满足于工资收入提供的生活,变得贪婪,从而大搞权钱交易,走向腐败堕落。
1.2.2 思想道德堕落。一些基层公务员受不良风气影响,看到别人贪污心理不平衡,开始贪污受贿。又错误认为贪点小财不会出事,在失衡和侥幸心理下,丢失了思想防线。
1.3 缺乏有效的制度及制度执行乏力
许多腐败问题是由不合理的制度导致的。当前中国导致腐败的制度问题主要包括制度本身的缺陷和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3.1 政府“一把手”掌握绝对的权力。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掌握绝对权力导致腐败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原因在于,领导班子核心来自党、人大和政协,而这些系统的主要负责人同时也是政府领导班子,在这样的成员构成下,按照领导班子的决策规则,“一把手”的票即为黄金票,即掌握了绝对权力。
1.3.2 权大于法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实际的行政过程中,少数官员以权压法,以权代法使行政命令大于法律法规的现象比较多。
1.3.3制度得不到严格的执行。当社会监督与惩罚的制度不健全时,腐败行为很少受到惩罚,这就会使腐败行为得到鼓励,从而增加。
1.4 腐败的成本低
1.4.1直接成本很少。腐败者在实施腐败活动中,往往付出一点精力,如打个电话,伪造账册等即可获得利益;有的人利用公款请客吃饭,进行联络。
1.4.2交易成本降低。制度的漏洞多,寻找的的机会也多;权力交易市场的流程“制度化”也是腐败普遍化的另一个原因。
1.4.3机会成本少。当腐败行为基本上不会被举报和暴露时,公职人员就会有强烈的腐败冲动和频繁的腐败行为。当腐败受到处罚的力度很小时,公职人员也会利用其拥有的权力进行钱权交易,贪污公款等腐败行为。
1.5 文化的消极影响
当前中国腐败的文化根源主要是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首先是官本位、特权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官员有了权力就有了财富和地位。所以,许多人为了权力不择手段,跑官卖官,滥用权力。
其次是当官发财思想。自秦朝废除继承制度后,能够进入仕途的人十分少。因此,许多做官的人利用权力,搜刮财富,将财富遗传给后代。在现代社会,仍然会有人持有“有权利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
再次是人治与人身依附思想。我国传统文化虽然讲究政治清明,官员廉洁,但实际上,上级往往依靠个人喜好用人,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宗法人情机制。这种机制欠缺公平与公正性,官员往往依靠人情关系的厚薄来选拔与晋升,而不是工作能力,由此降低了官员的积极性,使官员忙于“拉关系”。
2 廉洁文化的重要作用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阶段。腐败现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腐败文化的形成。腐败文化颠倒了人们的是非观念,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是产生腐败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因此,在预防腐败当中,除了在制度层面上消除腐败原因,使人不能腐败之外,更重要的是在人的动机层面激励廉洁动机,使人不想腐败。
在全社会培育与发展廉洁文化,使广大社会人员把廉洁作为一种精神追求,责任与义务,积极主动地参与廉政监督,这不仅有助于建设与发展廉政文化,同时有利于在全社会减少、消除腐败文化的影响。
2.1 注重宣传教育,奠定廉洁文化基础
2.1.1创新教育方式。要创新教育方式,需要不断拓展廉洁文化教育领域,将警示教育与示范教育、传统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手段、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科学把握网络与手机载体的信息传播规律,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打造互联网与手机的廉洁文化教育工作平台。 面向全党的廉洁文化教育,必须使教育内容贴近党员干部的思想与生活实际。为了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应当找准党员干部工作,思想上的问题,对症下药。如:针对部分党员干部贪图享乐的心理,必须抓好对其的艰苦奋斗教育等。
面向全社会的廉洁文化教育,要结合思想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教育等,将廉洁文化带入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家庭工作,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针对不同问题与群体,因材施教。如:在社区,党组织带头开展廉洁主题文化活动等,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农村,既要创建文明农村,又要同时建设文化家庭,倡导廉洁新风。
2.2.2完善教育格局。加强廉洁文化教育,需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发挥纪委组织协调作用,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广大群众集体参与,形成“整体合力”的大宣教工作格局。将廉洁文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建设廉洁文化家庭结合起来,培养社会大众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政治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2.2.3 把握教育规律。加强和改进廉洁文化教育要着力提高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把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统筹人员层次,分类施教。健全配套制度,坚持和完善反腐倡廉理论制度、廉政培训、示范教育等制度。加大执行检查力度,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将廉洁文化教育规范到实处。在增强针对性上,要做到因人施教,因事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洁文化运动,积极推进廉洁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2.2.4 强化干部自觉,发挥示范作用。首先要落实“一岗双责”。“一岗双责”即一个岗位承担两方面的职责。要将“一岗双责”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既要严于利己,又能管好部下。通过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有效的将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各项工作中。其次要提高廉洁自律能力。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人格修养,谨慎使用手中的权力。培养勤奋学习,一心为民,服务人民的领导作风。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影响和带动全体党员,继承发扬优良作风。
2.3 创新载体,开展廉洁文化创建活动
充分发挥传统媒体覆盖大的优势,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增强廉洁文化传播的时效性和广泛性。与此同时,加强网络宣传阵地建设,加大重要新闻网站反腐倡廉网页和专栏的建设力度,正确引导网上热点;利用手机载体,定期向为政者、公共事业管理者和广大社会成员发送廉洁文化短信,增强廉洁文化的辐射面。
广泛开展廉洁文化创建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增强文化宣传的声势,同时依靠现代科技手段,打造廉洁文化建设的新平台。组织开展征文比赛、文艺汇演、摄影展等活动,提高广大社会成员参与廉洁文化建设的热情。打造廉洁文化精品。创造生产更多思想深刻,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鼓励人们创造主题高尚,形式多样的文化作品,使人们在享受文化艺术的同时,接受廉洁文化的思想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国臣.社会主义廉洁文化建设论.人民出版社,2011: 146~155.
2任建明,杜治洲.腐败与反腐败理论、模型和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邵道生.中国:阻击腐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关键词:腐败现象;成因分析;廉洁文化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5-020-03
1腐败成因分析
国家是拥有社会公共权力的特殊的社会组织,国家与社会为仆主关系。然而实际情况不尽如此,国家机关中存在一种腐败的趋势。一方面,国家工作人员占据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地位,这使他们很容易从社会的公仆变成社会的主人;另一方面,国家工作人员也来自社会,也有自己的个人利益和要求,一旦掌握了公共权力,就会产生以权谋私的动机。腐败动机主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1 获得不正当经济利益
随着国家管理社会经济职能的增强,公共权力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拥有公共财产管理权力的人为钱所驱使,开始“正大光明”地占有各种公共资源,为自己谋取经济利益。在正规的程序下,谋利者为了办事节省时间,成功率高,想方设法与管理者拉近关系,腐败由此产生。通过腐败获取政治上的便利和升迁,是腐败行为产生的重要动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搞政绩工程。一些执政者为了晋升,褒奖等,滥用公共权力,弄虚作假,不惜牺牲社会公众的利益。
(2)腐败为公,因公腐败。执政者用腐败手段获取地方、单位、团体所谓的公利。
(3)追求“腐败经济”。腐败的收益人包括负有查处腐败职权的人员,如果他们放弃职责要求投入腐败就会获得巨大的利益。因此,对走私、卖淫、赌博、制假贩假等违法犯罪提供保护,只罚不打,支持所谓的“腐败经济”。
(4)买官卖官。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人们将社会职能部门视为“铁饭碗”,想成为其中一员必然要耗费许多。而已经任职的人又希望得到更大的权力,从而进行官位交易以得到升迁或更好的待遇。
1.2 其他动机
1.2.1 个人私欲膨胀。有的领导受到了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不再满足于工资收入提供的生活,变得贪婪,从而大搞权钱交易,走向腐败堕落。
1.2.2 思想道德堕落。一些基层公务员受不良风气影响,看到别人贪污心理不平衡,开始贪污受贿。又错误认为贪点小财不会出事,在失衡和侥幸心理下,丢失了思想防线。
1.3 缺乏有效的制度及制度执行乏力
许多腐败问题是由不合理的制度导致的。当前中国导致腐败的制度问题主要包括制度本身的缺陷和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3.1 政府“一把手”掌握绝对的权力。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掌握绝对权力导致腐败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原因在于,领导班子核心来自党、人大和政协,而这些系统的主要负责人同时也是政府领导班子,在这样的成员构成下,按照领导班子的决策规则,“一把手”的票即为黄金票,即掌握了绝对权力。
1.3.2 权大于法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实际的行政过程中,少数官员以权压法,以权代法使行政命令大于法律法规的现象比较多。
1.3.3制度得不到严格的执行。当社会监督与惩罚的制度不健全时,腐败行为很少受到惩罚,这就会使腐败行为得到鼓励,从而增加。
1.4 腐败的成本低
1.4.1直接成本很少。腐败者在实施腐败活动中,往往付出一点精力,如打个电话,伪造账册等即可获得利益;有的人利用公款请客吃饭,进行联络。
1.4.2交易成本降低。制度的漏洞多,寻找的的机会也多;权力交易市场的流程“制度化”也是腐败普遍化的另一个原因。
1.4.3机会成本少。当腐败行为基本上不会被举报和暴露时,公职人员就会有强烈的腐败冲动和频繁的腐败行为。当腐败受到处罚的力度很小时,公职人员也会利用其拥有的权力进行钱权交易,贪污公款等腐败行为。
1.5 文化的消极影响
当前中国腐败的文化根源主要是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首先是官本位、特权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官员有了权力就有了财富和地位。所以,许多人为了权力不择手段,跑官卖官,滥用权力。
其次是当官发财思想。自秦朝废除继承制度后,能够进入仕途的人十分少。因此,许多做官的人利用权力,搜刮财富,将财富遗传给后代。在现代社会,仍然会有人持有“有权利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
再次是人治与人身依附思想。我国传统文化虽然讲究政治清明,官员廉洁,但实际上,上级往往依靠个人喜好用人,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宗法人情机制。这种机制欠缺公平与公正性,官员往往依靠人情关系的厚薄来选拔与晋升,而不是工作能力,由此降低了官员的积极性,使官员忙于“拉关系”。
2 廉洁文化的重要作用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阶段。腐败现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腐败文化的形成。腐败文化颠倒了人们的是非观念,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是产生腐败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因此,在预防腐败当中,除了在制度层面上消除腐败原因,使人不能腐败之外,更重要的是在人的动机层面激励廉洁动机,使人不想腐败。
在全社会培育与发展廉洁文化,使广大社会人员把廉洁作为一种精神追求,责任与义务,积极主动地参与廉政监督,这不仅有助于建设与发展廉政文化,同时有利于在全社会减少、消除腐败文化的影响。
2.1 注重宣传教育,奠定廉洁文化基础
2.1.1创新教育方式。要创新教育方式,需要不断拓展廉洁文化教育领域,将警示教育与示范教育、传统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手段、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科学把握网络与手机载体的信息传播规律,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打造互联网与手机的廉洁文化教育工作平台。 面向全党的廉洁文化教育,必须使教育内容贴近党员干部的思想与生活实际。为了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应当找准党员干部工作,思想上的问题,对症下药。如:针对部分党员干部贪图享乐的心理,必须抓好对其的艰苦奋斗教育等。
面向全社会的廉洁文化教育,要结合思想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教育等,将廉洁文化带入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家庭工作,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针对不同问题与群体,因材施教。如:在社区,党组织带头开展廉洁主题文化活动等,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农村,既要创建文明农村,又要同时建设文化家庭,倡导廉洁新风。
2.2.2完善教育格局。加强廉洁文化教育,需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发挥纪委组织协调作用,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广大群众集体参与,形成“整体合力”的大宣教工作格局。将廉洁文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建设廉洁文化家庭结合起来,培养社会大众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政治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2.2.3 把握教育规律。加强和改进廉洁文化教育要着力提高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把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统筹人员层次,分类施教。健全配套制度,坚持和完善反腐倡廉理论制度、廉政培训、示范教育等制度。加大执行检查力度,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将廉洁文化教育规范到实处。在增强针对性上,要做到因人施教,因事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洁文化运动,积极推进廉洁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2.2.4 强化干部自觉,发挥示范作用。首先要落实“一岗双责”。“一岗双责”即一个岗位承担两方面的职责。要将“一岗双责”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既要严于利己,又能管好部下。通过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有效的将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各项工作中。其次要提高廉洁自律能力。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人格修养,谨慎使用手中的权力。培养勤奋学习,一心为民,服务人民的领导作风。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影响和带动全体党员,继承发扬优良作风。
2.3 创新载体,开展廉洁文化创建活动
充分发挥传统媒体覆盖大的优势,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增强廉洁文化传播的时效性和广泛性。与此同时,加强网络宣传阵地建设,加大重要新闻网站反腐倡廉网页和专栏的建设力度,正确引导网上热点;利用手机载体,定期向为政者、公共事业管理者和广大社会成员发送廉洁文化短信,增强廉洁文化的辐射面。
广泛开展廉洁文化创建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增强文化宣传的声势,同时依靠现代科技手段,打造廉洁文化建设的新平台。组织开展征文比赛、文艺汇演、摄影展等活动,提高广大社会成员参与廉洁文化建设的热情。打造廉洁文化精品。创造生产更多思想深刻,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鼓励人们创造主题高尚,形式多样的文化作品,使人们在享受文化艺术的同时,接受廉洁文化的思想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国臣.社会主义廉洁文化建设论.人民出版社,2011: 146~155.
2任建明,杜治洲.腐败与反腐败理论、模型和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邵道生.中国:阻击腐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