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具备“人机共教”的智能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zm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工智能正在变革我们的社会生产与生活,也在改变我们的教育。
  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教师?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教育?人工智能背景下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
  人工智能与教师应是协同关系
  记者:我了解到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在做“人工智能教师”研究项目,您认为人工智能会取代教师吗?会对教师、教育带来怎样的影响?
  余胜泉: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教师,最终还是取决于教师。
  最近,BBC基于牛津大学卡尔·佛雷和米歇尔·奥斯本的数据系统分析了365种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率”,得出结论,如果你从事的工作无需天赋,无需动脑,经由简单训练即可掌握,大量重复性劳动,工作空间狭小,坐在格子间里不闻天下事等,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达95%以上,比如电话推销员、打字员、会计、保险业务员、银行职员等职业;如果你的工作包含社交能力、协商能力以及人情练达的艺术,包含同情心以及对他人真心实意的扶助和关切,包含创意和审美等三类技能,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会非常小,如艺术家、科学家、牙医、理疗师、建筑师等。该研究表明,教师职业的被取代率只有0.4%。
  问题是,我们现在很多教师所做的工作,恰恰是大量的重复性劳动,无需动脑,工作空间狭小,不闻天下事。所以我认为老师被取代的概率肯定远大于0.4%。
  人工智能对教师的挑战已经发生。美国佐治亚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艾休克·戈尔(Ashock Goel)上MOOC课程时,用一款聊天机器人作为课程助教,机器人助教回答问题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7%。授课5个月期间,没有任何学生发现异常,且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家对助教非常满意,因为回答问题准确且勤快。这实际上就是人工智能取代教师单调重复性工作的案例,而这类工作慢慢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我们做的“人工智能教师”项目实际上是基于自然语言交互形态的人工智能服务。我们预测,人工智能教师将有十二种功能与角色:可自动出题和自动批阅作业的助教,学习障碍自动诊断与及时反馈的分析师,问题解决能力测评与素质提升的教练,学生心理素质测评与改进的辅导员,体质健康监测与提升的保健医生,反馈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的班主任,个性化智能教学的指导顾问,学生个性化问题解决的智能导师,学生生涯发展顾问或规划师,精准教研中的互动同伴,个性化学习内容的自动生成与汇聚代理,数据驱动的教育决策助手。
  从以上这些描述可以看出,人工智能与教师应是协同关系。未来“教育+人工智能”使得教师的一些规则性行为活动被人工智能所代替,减轻教师工作量;同时老师能利用人工智能大幅度提高已有工作效率;人工智能还可以提高教师综合能力,使得教师可以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情。
  教师应具备人机结合的智能
  记者: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取代教师的部分工作及提升教师工作能力,那未来教师所做的工作会发生哪些改变?
  余胜泉:人机协同时代,教师工作的重心不仅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需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与想象力,培养具有创造力的批判性思维,从而实现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化、精准化教育。教师的责任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帮助学生挖掘个人最大的潜质,成为学生的精神导师,发挥培养学生智慧、帮助学生成才、启迪学生心智的智者作用。
  未来教师的工作形态会发生巨大改变,课前会变成智能备课、电子签到,课中会变成针对性教学、在线教学、深度互动、开放资源、个性化指导环境等,课后变成自动批阅等。这就要求教师要成为学习服务设计与开发者、个性化学习指导者、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者、社会网络连接指导者、信仰和价值的引导者、生涯发展规划指导者、人机结合教育决策者、AI教育服务伦理监管者、人工智能教师活动建模的指导者等。
  人工智能时代,老师也要具备人机结合的思维方式。当前,数据、信息和知识正加速膨胀,人的认知能力落差越来越大,借助智能设备生存的时代已经到来。
  今后教师不能只靠自己头脑思考,要利用外部工具或者智能设备发展自己的智慧。人机结合的思维体系是我们未来思维方式重要的转变方向。今后的教师应该头脑里有一个知识结构,外部网络有一个知识结构,这中间会产生连接,连接点越多,连接强度越大,问题解决能力越强。
  人工智能会转变老师的角色,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是人与人工智能协作的时代,充分发挥机器与人类不同的优势是提高教育生产力的关键。人工智能将会取代简单重复的脑力劳动,教师要发挥人类创新、复杂情感决策等更大的优势。未来的教育,应该更多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心灵幸福。人工智能将会带来教师智力劳动的解放,教师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心学生心理与精神、更多时间与学生平等互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够实现更加人本的教育,使人更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
  “科技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师却能取代不使用科技的教师。”同理,人工智能不会取代教师,但是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师会取代不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师。
  不鼓励复杂的人工智能知识过早进入中小学
  记者:人工智能时代,人机结合的智能应该是大众都需要具备的。如何向大众普及这一智能?如何为人工智能的长远发展打下厚实的人才基础?
  余胜泉: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是我们国家和整个社会迈向智能时代的一个关键点。大众应了解人工智能未来会对我们的社会产生哪些影响,了解人工智能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理解社会的变化并学着拥抱这些变化,这是对非专业人士的培养。
  国家要加强人工智能的职业教育,要大力普及人工智能技术和人工智能工程,比如今后数据处理、数据收集、数据标记、数据关联等是很重要的能力,人工智能专业人才一方面要了解典型的机器学习的原理以及它的训练技巧、训练方法等;另一方面,要了解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特定领域的应用,以及应用系统的配置管理。我们要在职业教育中大力加强人工智能专业的发展,让它能够很好地支持以及推進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使之有序化。
  还要加强人工智能研究性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大学中研究性人才的培养。人工智能不是一天练成的,是信息科技在一个时间段内持续性发展的一个过程,人工智能爆发的背后是成千上万研究者的智慧转化为我们生活中可以实际应用的系统。在人工智能领域,高校的职责是把信息科技、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办好,这是人工智能的基础。另外希望有实力的高校多办人工智能专业,尤其是研究性高校,这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核心动力,需要精英参与。今年很多高校新开设了人工智能相关专业。
  现在有很多中小学开了一些人工智能的课,还有一些企业研发了中小学的人工智能课程。我觉得在中小学适当普及人工智能的常识是对的,但是一些过于急功近利的教学不值得倡导。我看过一本三年级的人工智能课程的教材,很多词汇、术语过于专业,是小学生难以理解的。很多知识,小学生可能两三个星期才能理解和学会,但是同样的知识等到成年以后,可能只花两三个小时就能明白。过多、过难的知识,以及过长的学习时间与过重的学习负担,对儿童会产生摧残作用,泯灭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所以我不鼓励太多类似人工智能算法等复杂的知识进入到中小学。
  但是可以适当地让儿童理解人工智能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例如了解人脸识别可以做什么,了解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就像我们了解汽车可以跑、飞机可以飞的道理。低年级的学生应该以浅显、形象了解为主,那些复杂算法还是应该到大学再教,甚至到研究生阶段再去教比较合适。在小学可适当地让学生有一些体验性活动,结合信息技术课,寓教于乐。到了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可结合信息技术课,适当渗透人工智能的知识。
其他文献
还未到佛山市狮山实验学校,便听到诸多相关信息:学校投资4亿元兴建,是一所高规格现代化学校;校长许贤苏是全国名校长、南粤优秀校长、广东省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南海区首席校长,办学很有一套。  这所学校和她的校长,为何如此受人关注?  开展气质教育,将“改薄”村小带成品牌名校  狮山实验学校是一所新办校,将于9月1日开学。今年计划招收1000名学生,还没开始招生宣传就已经“满员”了。报名的家长大多
期刊
崔惠春老师生于1966年,1986年7月毕业于房山师范,小学高级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从事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现任黄山店小学的完小主任。黄山店小学是周口店中心校下属的一所山区完小,现有6个年级,教师15名,学生105人。这些孩子来自7个自然村,家最远的离学校约13公里,一天只有一趟公交车通到村子,赶上天气不好连公交车都停运。为了孩子们能正常上学,2004年黄山店小学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克服各种
期刊
研究发现,儿童早期语言和阅读的条件、环境、能力与他们的未来阅读能力以及学业成就存在很大的关系。在早期阅读的关键期里,哪些能力的培养应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应该如何观察与支持?怎样摆脱无效的发问与不适宜的引导?围绕诸多问题,记者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兢。  构建有中国教育立场的早期阅读教育  ●《教育家》:您曾提出,中国文化情景下幼儿早期阅读存在
期刊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未来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八字方针”——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并提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近期与中长期目标。此后,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年初颁布《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同时,各地陆续制定并出台普惠性幼儿园认定与管理办法。由此,进一步明
期刊
皓皓个性比较内向、胆小,适应能力较弱。刚入园时,他每天戴着一顶小草帽躲在班级里的衣帽间里,从不与老师和小朋友交流。  从自己的小房间到幼儿园,从自由温馨的小窝到宽敞明亮的活动室,从身边熟悉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到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环境的转变,让皓皓无所适从。每天他都躲在一个自己感到安全的小角落,看着周围陌生的一切。  教师C留意到,这样的孩子在家里享受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提出的要求,家长
期刊
四合院儿红门开,一幼宝贝送信来:  祖國、一幼70载,同庆生日乐开怀。  一道彩虹高高挂,白鸽飞过祥云海,  七只气球冉冉升,朵朵葵花向阳开。  一枚印章一颗心,颗颗心把祖国爱。  幼儿园里朋友多,相亲相伴乐常在。  体育游戏强体魄,美育熏陶沁心怀。  知书明理懂礼仪,文化传承一代代。  从小立下报国志,长大要做栋梁材。  牢记我是中国娃,建设祖国有气概。  今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
期刊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角之一,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其自身的专业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推动教师将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如何有效运用发展性策略,更好地推动教师专业成长,进而实现幼儿全面发展?一些园所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学科教学知识(PCK)是由时任美国教育研究会主席的舒尔曼教授于1986
期刊
对儿童来说,阅读并非成人的恩赐,而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内在需要。一本优秀的儿童图画书,应当是文学价值、美术价值和教育价值三者的集合体,而良好的早期阅读教育,将为孩子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一线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早期阅读教育,激发儿童自身对阅读的兴趣?且看执教者的思考与建议。  避免为延伸而延伸  幼儿的活动丰富多彩,但教师对活动没有深层次的思考,研究内涵不深入。教师在阅读活动后设置了一
期刊
改革开放40余年,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教育在改革的浪潮中也是披荆斩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中学前教育历经起落,在曲折发展中确立了新的格局与方向。  伴随着改革的步伐,1978年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托儿所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铁路职工的期盼中诞生了。那个时候,它的园址在百年老站永定门火车站旁,是由车站售票厅改建而成的;那个时候,人们还不知道学前教育是什么,幼儿园还叫托
期刊
智能教育融合  智能时代,我们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既是探索者也是传播者,既是分享者也是受益者。今天的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世界各国教育界、科研界、媒体界等的知名人士欢聚一堂,共同交流、研讨、畅想、构思,互学互鉴、如切如磋,必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把握和适应智能环境,必将推动各部门广泛深入合作,必将为未来智能教育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思想和活力。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发表主旨报告,呼吁各界深入交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