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实施情感目标教育的探讨

来源 :化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fea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情感目标的落实情况以及在三维目标中的地位,从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的特定情景出发,初步探讨了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目标教育的功能与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教学;情感目标;教育功能;实施策略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10-0029-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问题的提出
  
  二期课改化学课程标准按模块主题编制,课程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置。然而,新课程实施以来人们普遍关注落实第一、二个维度目标,而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却关注不够,在思想上认为这一目标可有可无,教学中随意性很大,或受教学组织的质量监控活动而勉强落实。钟启泉教授在新课程实施之初就曾指出:“要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学科情感与价值观的过程”[1]。 因此,笔者认为中学化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与其他两个目标互为整体,相辅相成,在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科学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中不可或缺。本文从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的特定情景出发,探讨“情感”目标的教育功能与实施策略。
  
  2 化学教学实施情感目标教育的功能
  
  2.1情感目标在三维目标中的地位
  “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规律的概括总结,而技能则是与其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概括化结果,是知识的外在价值。过程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方法是指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方法”[2]。知识与技能是基础与载体,过程与方法是体验性中介机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对亲身经历过事实的体验性认识及由此产生的态度与行为习惯。其中情感决定并形成态度,而态度体现情感,情感是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基础,价值观是情感和态度的升华,并决定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动力机制。从教育心理学看,情感是包括在情绪层面内的心理学概念,是与人和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化学情感是指对化学事实和意义的情意体验性认识,中学化学实施情感教育,是实现新课程整体目标的重要手段,是目的与策略的统一。
  2.2 情感目标教育的增力调节功能
  化学情感的增力作用是指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如愉快的化学学习情绪体验、爱化学科学的热情等,能鼓舞人们去进行忘我的化学科学学习与探究活动。因此,积极的化学情感有助于启动课堂教学、调动并维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优秀的化学教师总是在引入新课时就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准备状态,产生对学习内容的渴望。在学习氮气的用途时,有教师先引用一幅有艺术诺贝尔奖之称的摄影作品——饥饿的苏丹,进而,引用200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著名化学家、中科院资深院士徐光宪名言:“上世纪化学家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合成化肥对粮食的增产,使15亿人免受饥饿”。然后,介绍德国化学家弗里·哈伯发明合成氨的人工固氮法,后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因而获得1918年Nobel化学奖的图片文献史料。使学生认识粮食对生存的意义,认识化学家的巨大贡献和化学科学研究的意义,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动机,调动认知情感,产生探究问题的需要。
  化学课堂进行情感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责任感,使对学习的注意越来越集中和趋于稳定,并长期坚持下去;情感教育还能促进学生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调节,消除紧张度,增强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和学习的目的性。所以,教师要注意发挥情感对整堂课的维持与调节,使学生始终处于愉快稳定的情感体验之中。例如,在“氨 铵盐”的教学中,氨溶于水产生美丽的红色喷泉实验,化学美的感知和体验使学生激动不已,浓氨水和浓盐酸在“空杯”中生烟,使学生感官、体验上又获得新刺激。而开始讲铵盐的性质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有所松懈,思维兴奋点减弱。约3 min后,只见一位教师操作鼠标打开已做好的:“农民小李的欣喜、小张的懊恼”(述说小李注意选择傍晚施铵态氮肥高产,小张则选择烈日炎炎的中午施肥增产甚微的故事),引导学生为农民小张揭密解忧。这一源自生产事实素材又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围绕“为什么施同样的氮肥水稻产量不同”进行原因探析,并结合设计实验:微热铵盐,产生的无色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予以验证分析。情感教育因素在这堂课中起到了较好的调节作用,使化学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应用性结合紧密,情感素材的递进引入适时,针对性强,目的性明确,符合学生的需要,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依笔者的体会,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性与体验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意蕴正在于此。
  2.3情感目标教育的潜移默化功能
  情感的潜移默化功能包括迁移和感染的教育价值。情感的迁移即一个人对事或物的情感会自觉地迁移到与之相关的学习或研究对象上。“爱屋及乌”便是这种现象的具体表现。化学课堂中实施情感迁移教学,就是恰当地引发学生某种积极情感,然后将它移至具体的教学内容中。例如,一位教师在“甲烷”教学中引入了资源性情感实施教学: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我国南海深处出现的一堆堆咕噜、咕噜冒气泡的冰,电子点火气泡燃烧,教师结合情境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答道:“可燃冰”。教师顺势说:“可燃冰”是甲烷(天然气)被包进冰水中,在海底低温与高压下形成的透明晶体,是一种新型的能源。教师并以鼓舞人心的语调自豪地说:据我国专家称,中国南海等海底有巨大的“可燃冰”,初步探明其能源总量约为中国石油总储量的3/7。然后引领学生进入甲烷的学习。学生对祖国的深情,为国家有如此丰富的能源而自豪的情感很自然地就迁移到甲烷的学习上。
  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产生情绪时,不仅能自身感受到产生相应的主观体验,而且还能通过表情外显,为他人所感知,并引起他人响应的情绪反应。郭沫若先生曾说:“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性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感情表现出来,而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那么作家感情愈强烈、愈普遍,而作品的效果也就愈强烈”。尽管对同一化学教学内容实施情感教育的方式因人而各异,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教师要动之以情,用情感染学生。教师入情和贴近教学目标的亲切讲授能引发师生情感的共鸣。情真意切,生动形象,质朴自然,声情并茂的语言可把教学内容化作清泉,浸润学生心田,能在自然情景中叩开学生学科情感之门扉。例如,在苯的卤代反应、酯化反应等有机反应教学中,很多教师无不从环境保护、人文渗透等视角切入,从DDT兴起到被取缔(指用在环境消毒、杀灭虫害等方面)的讲述,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并引用美国生物学家卡尔松(Bachel Carson)《寂静的春天》中描述,有个清水湖,由于大量喷洒DDT以杀死蚊子等的幼虫,导致优美的湖畔“天空无鸟飞,河湖无鱼跃,……”的景象,揭示DDT对环境的危害。渲染气氛,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充满情感的语言描述,严谨认真、带有忧伤的表情,无不显示出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和无限热爱,学生从富有感情的语言介绍里自然感到春天的盎然生机,对因DDT污染环境带来“死寂的春天”而痛心,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对环境多了一份地球公民的人文关怀和保护的义务感。
  
  3 化学教学实施情感目标教育的策略
  
  3.1言语智慧渲染情感
  “言语是指教师个体根据所掌握的学科语言知识,产生和理解言语的行为。教师借助语言通过言语进行交际和思维,进行情感渲染,……”[3]。笔者认为,化学教师的言语情感就是教师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语言所特有的魅力,应做到风趣、抑扬顿挫,善于展现语言的韵律和激情之美。用富有情感的言语智慧渲染教学的情感氛围,能起到激活学生学习动机、认知和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例如,用动情而拟人化的语言介绍有机物的通性——可燃性:“有机物烈火金刚不多,遇火剧烈燃烧的却比比皆是,你稍不留意就会将国家财产付之一炬”。剧烈的燃烧:“光焰飞溅,轰轰烈烈的氧化”。又如氢气还原氧化铜(或CO还原Fe2O3、 NH3还原CuO等)的实验操作步骤:“实验开始先通氢,驱出空气再点灯,由黑变红先撤火,试管冷后再停氢”;注意事项:“先点后通要爆炸,先停后撤要氧化”。等等。以上描述与解说充盈着教师的言语智慧,生动而富有诗情画意,联系生活实际又不偏离教学目标,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学化学的情感。
  3.2体态机智传递情感
  除言语外,教师的体态、表情等非言语信息,也能给学生一种引导、强化或规范的指向作用。“课堂上的教师如舞台上的演员,举手投足,体态、表情都给学生以示范,并服从于既定的化学教学目标的完成, 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体态机智情感”[3]。当发现个别学生游离课堂分散注意力时,有主体观的教师不是直呼其名,先亮相再批评,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而是有暗示的停顿自己的讲课,用眼神平和地注视一下需被关注的同学,以关怀的情感信息促其自觉醒悟,一般都可使游离学习学生的注意指向于学习内容。教师的目光和教室里最后一排的学生平视交流时,可给学生一种“老师和我们一起探讨学习”的感觉,使学生振奋精神积极学习探究。当讲到重点内容时,采用加重语气、放慢语速或适度重复等教法,能有效刺激学生的注意和重视,进入深层思考,留下较深刻印象。通常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是根据教师的语调、语速、声音大小和表情等非言语信息表达的变化,来认识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内容,以及根据教师的态度、情绪和情感的传递,不断调节改善自己对学习探究活动精力的分配、注意力和兴趣的保持。
  3.3教学生成增进情感
  根据现代心理学“情绪发生的心理机制与规律,巧妙地组织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过程符合学生认知发展和求知需要进行知识情感愉悦引发,以超出学生平常认知预期引发惊奇,可以增进学科情感,激发探究兴趣,启迪学生思维”[4]。 例如 Al(OH)3两性的教学,教材实验是在Al2(SO4)3溶液中加入氨水得到Al(OH)3沉淀,然后再在两份Al(OH)3中加入盐酸和NaOH溶液,观察到两份沉淀都被溶解,再组织分析Al(OH)3的两性。这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的积极性。教学中可将操作方法进行改进: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探究,把0.1 mol·L-1的AlCl3溶液2 mL,慢慢逐滴滴入2 mL、0.3 mol·L-1 NaOH溶液中,并不断振荡;另一组实验所用试剂浓度相同,但滴加方向相反,记录过程现象并比较分析。然后再在上述实验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 mol·L-1的盐酸和0.5 mol·L-1 NaOH的溶液,至沉淀恰好溶解。学生自主用实验体验和探究到相同的反应物,相同的物质的量,由于滴加反应物顺序不同,却得到不同的实验过程和现象。这一方面给学生自主探究创设了思维情感与情境,另一方面为学生的思考生成了新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继续探索分析思考与判断的需要,带着任务和愉快的情绪去进一步理性探讨Al(OH)3显现两性的原因,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得出 Al(OH)3 呈现两性的本质, 是存在酸式和碱式电离平衡: Al3 3OH-
  Al(OH)3H2O H AlO2-, 学生的主动思考,自觉的成为探究发现知识的主体。同时,在学生的探究学习中,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的不同见解,以欣赏之情评价学生的创新成果,必将点燃学生心中的智慧火花,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与情感。
  3.4创设美感强化情感
  美感是人的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对客观事实物(化学)或对象美的特征的情感体验。化学美感是由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学生对化学美进行感知或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和爱慕的情感。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物质结构、化学实验等都是丰富的美学素材,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这些资源用于情感教学。化学实验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感因素,是创设情景交融实施情感教育的沃土。例如, 氨和氯化氢的反应: HCl(g) NH3(g)NH4Cl(s), 各版本教材的编写都是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然后将两棒充分靠近,产生大量的白烟,直观现象鲜明,但美感欠佳。为使该实验资源在情感教育中功能发挥到最大化,可作如下创新改进:在一只透明小花瓶(圆筒形,内壁用棉球涂抹浓盐酸)插入一朵鲜红的玫瑰花,迅速用长胶头滴管向花杆、瓶底滴入浓氨水。立刻看到红花周围白烟缭绕,呈现“雾里看花”的景象。待到“雾散尽”,可见到挺立在“白霜”中的红艳鲜花。将实验材料重新组合,变换实验形式,以学生乐学的方式呈现,以愉悦的情景设计和生动实验现象的生成,顺迎了学生美感体验的心理需要,既提高了学生学化学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很容易理解记忆所学内容。两种实验方法相比,笔者认为,根据二期课改素质教育的要求,后者创设的美感情境才是方向。
  3.5榜样轶事激发情感
  结合具体的化学教学内容介绍或渗透化学家不畏艰辛、百折不挠地探求科学的献身精神,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热爱化学科学、热爱祖国和为化学科学奋斗的情感,亦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渗透时并作有感情色彩的评论,可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情绪和感情体验,克服学习和探究中的困难,摆脱由挫折造成的消极情绪,就会使潜在的教学意图自觉地转变为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自觉地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学好化学科学为社会、人类做出贡献的情感成为发展的意志力量,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例如,高三(上科版拓展教材,2008年第1版)在学习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王水能溶解铂、金时,可将“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轶事介绍给学生: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丹麦著名的科学家玻尔被迫离开德军侵占的祖国,临行前玻尔把刚获得的诺贝尔金质奖章溶解在王水里,盛于玻璃瓶中,然后将它放在实验台上,以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这是多么聪明的隐藏奖章的方法啊!战争结束后,玻尔把从纳粹分子眼皮底下而毫未察觉的那瓶“王水”,用还原法提取出金,并铸成诺贝尔金质奖章。重新铸成的诺贝尔金质奖章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凝聚着这位科学家的超人智慧。上海作为近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这其中就有著名的化工实业家、化工专家、我国氯碱工业的创始人吴蕴初先生和他的“天字号”企业。高三讲授“氯碱工业”时可结合这一史实创编校本教材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氯碱工业、合成氨工业、盐酸工业等化工知识同时,感受吴蕴初先生刻苦钻研科学技术、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体验吴蕴初先生独立自主、发展民族工业和重视培养化工人才的奉献精神,领略他热爱祖国为抗日捐赠飞机的感人壮举和爱国主义精神等,还可组织学生参观他为上海化学科学事业无私捐赠的故居(现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南昌路203号)。再如,高三“原子结构”的教学,可结合教材中的“化学史话”栏提供的素材,对课程资源作适当拓展整合,介绍玛丽·居里(Marie Sklodowska curie,法籍波兰化学、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奠基人,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在科学研究上的传奇事迹与无私奉献的轶事。等等。
  
  4 结语
  
  “三维目标的落实要靠教师的功力、靠教师的一双慧眼,去发掘教学目标、资源与对策。三维目标的实施一定要寻找恰当的机会,然后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去进行教育”[5]。其中情感目标的教育也不例外。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积极的化学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是学生认识化学科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内驱力。课堂气氛的好坏和师生间是否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彼此情感程度。教师除了有强烈的情感教育资源观、有良好的愿望、充满乐观和具备健康的学科情感与教育教学智慧外,还应采取一些有益于情感教育的措施,加大与学生的接近度及学科情感交往,以形成一种民主、平等、融洽的情感教学气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通过教学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传递,促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热爱、知识的探求和创造的热情,不仅使拔尖创新学生因不断的成功而喜,而且要努力使后进生在充满愉快的情感与和谐的氛围中因克服困难,改善学法,不断地取得进步而高兴。新课程实施中不可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要让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成为教师内在的教学品质”[5]。只要我们认真研究积极实践,并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就一定能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个性(情感的倾向和情绪的表达)、教育与教学情感去影响、熏陶学生,使化学情感教育自觉地转化为学生的需要,转化为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意志行动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月芬,徐淀芳.论三维目标的设计、实施与评价[J].上海教育科研,2010(2):8~11.
  [3]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卢家楣,等.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5]尹后庆,等.全国第四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普陀区召开(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普陀区教育局供稿)[J].化学教学,2010(3):51,79.
其他文献
<正>回顾过往,宜春分行以逆水行舟的魄力、百舸争流的豪情、同舟共济的情怀、众志成城的信仰书写了奋斗的历程。展望未来,他们将发扬勇往直前的精神,不改拼搏奋进的初心,明确
建立一种以结晶紫作显色剂,用分光光度法测定Fenton反应产生的·OH的新方法。在pH4.0条件下,Fenton反应所产生的羟自由基与结晶紫作用后使吸光度(A)降低,在580nm处用分光光度
介绍土钉支护技术的机理和优点,对一般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论述,结合大齐公路DK123+819+995段高边坡路基防护工程.阐述了土钉支护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文章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总结了影响高校多媒体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提出了几点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建筑业的要求已经从传统的建筑模式逐渐转变成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了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煤炭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本文介绍了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港口煤炭运输的基本状况,探讨了提高煤炭资源运输效率的方案,并针对港口煤
【正】 老子散文的思想性《老子》,古人称为修道之书,今天,我们称它为哲学著作。其“辞简而要,旨深而远,包络天地,玄同造化”(?),是颇为费解的。从文学的角度而言,它又是散文
用DSP及专用集成电路芯片,研制出高集成度的模块化、开放式,具有网络功能的虹膜识别系统。取代目前基于PC电脑的识别和计算处理方式,实现虹膜识别终端设备的微型化和大容量比对,使系统具有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性价比和良好的可扩展性。从而获得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正】 徐志摩是一个真正的诗人。这首先是因为他有诗人的气质:情真。那反帝、反封建之情,无疑是属于民主主义革命那个时代的。但更为重要的,还在于表现;在于他能够艺术地处
全面总结大连水产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生产实习效果调查和质量评价的研究与实践,系统阐述了生产实习情况与效果调查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结构;研讨了影响生产实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