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其综合治理

来源 :中国果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34970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
  
  塑料棚室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种类繁多,常病害多于虫害。保护地蔬菜生产中主要病害有各类霜霉病、灰霉病、瓜类枯萎病、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黑星病、蔓枯病、菌核病、疫病、臼粉病,多种蔬菜根结线虫病、蕃茄早、晚疫病、病毒病、青枯病、溃疡病;茄子黄萎病,芹菜早疫病、斑枯病,甜椒病毒病、立枯病、猝倒病等,主要虫害有温室白粉虱、蚜虫、叶螨,棉铃虫、韭蛆、蝼蛄、蛴螬、美洲斑潜蝇等,一般损失10%~30%,严重的达50%以上,给菜农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塑料棚、室等保护地设施是人为控制的环境,其生态环境相对封闭,明显有别于田间自然条件。因此,棚室蔬菜病虫害的发生有其明显的自身特点,由于棚室采用了棚膜覆盖等各种保温措施,寒冷季节,棚室内种植了各种蔬菜,其温度明显高于露地,病虫害可周年繁殖或安全越冬,为害也重于露地,并为露地提供了病源、虫源,棚室内相对湿度高,光照不足,植株生长纤弱,降低了植株对病害的抵抗能力,喜湿性的霜霉病、黑星病、疫病等病害发生严重;保护地设施投资较高,一经建成则难以移动,而保护地蔬菜种植的主要种类较少,常造成重茬连作频繁,使枯萎病,黄萎病、线虫病等多种土传病害明显重于露地;由于反季节栽培,生产上还不能提供完全满足蔬菜在非自然条件下所需的充足条件,同时,专用于保护地蔬菜栽培的各类蔬菜品种也不多,因此,保护地蔬菜的各种生理性病害,缺素病症等也逐年加重。充分运用棚室保护地具有空间小、相对密闭,温、湿度可人为调控的特点,在生产上采取选用良种、生态防治、物理防治、生物农药防治,使用烟剂、粉尘剂、农业等无害化综合治理技术,调节棚室的生态条件。营造不利于病虫发生为害,而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增强抗性,即可达到有效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二、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综合治理
  
  1、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危险性病虫草等有害生物随蔬菜种子、秧苗、农家肥料等传人传播蔓延,一旦发现,要立即采取措施,彻底清除,
  2、选用抗病品种。目前的抗病品种虽远不能满足保护地蔬菜生产的需要,但黄瓜、蕃茄等蔬菜已有相当数量的抗病品种供选用,应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主要发生的病害,针对性的选用抗病品种,充分发挥抗病品种的作用,
  3、种子处理、土壤消毒。多种病害可通过种子传播,种子处理可有效地消除种子上附带的病菌,减少初侵染,种子处理的方法有干热处理、温烫浸种、药剂拌种等。土壤消毒重点是苗床,可用电热消毒,即用电热线温床育苗时,在播种前升温到55℃,处理2小时;使用甲醛(必速灭)、福美双、多菌灵、立克秀等药剂处理。大面积土壤消毒最好是在高温季节,棚室拉秧后利用太阳能进行日光消毒,这对于各种土传的真菌、线虫等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4、生态防治。调控塑料棚室的温度、湿度,使之不利于病害的产生,而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从而达到防病促高产的目的,主要用于防治棚室黄瓜霜霉病,同时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黑星病、蕃茄早、晚疫病等也有较好的防效。具体方法是在黄瓜霜霉病即将发生时,实行日出后开棚1小时,而后闭棚升温,使棚温升到28~32℃,最高达35℃,湿度60~70%,以高温低湿控制病害,中午或下午放风,温度降至20~25℃,湿度60~70%,以低温控制病害,晚上上半夜温度降到15~22℃,相对湿度低于85%,下半夜湿度升到90%以上,温度降到10~13℃,以低温控制病害,并抑制黄瓜呼吸消耗。当外界气温上升,最低温度稳定在10℃时,以低温控制为主。日落2小时前后,如棚内湿度90%左右,即放夜风。夜间最低温10℃时,放风l小时,11℃时,放风2小时;12℃时,放风3小时;12℃以上时,可整夜放风。
  5、高温闷棚。主要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一般在黄瓜霜霉病发生半架采用。闷棚前最好先喷药,后闷棚,闷棚前1天,灌透水。闷棚时间一般为晴天上午8~9时开始,温度达45~46℃时,持续2小时后缓慢降温。
  6、用无滴棚膜,铺地膜、铺稻草、膜下灌水,降低室内湿度,控制病害发生。用银灰膜可以避蚜,减轻蕃茄病毒病的发生,用紫外线滤除膜,可以抑制灰霉病菌、菌核病的发育,抑制子囊盘的形成或使子囊盘不能开裂,灰霉病菌孢子明显减少;减轻叶螨,蚜虫、蓟马的为害,黄色棚膜可明显减轻黄瓜霜霉病的为害,使生长期延长、增产。
  7、采用嫁接技术是防治瓜类枯萎病、茄子黄萎病的理想方法。用黑籽南瓜、瓠瓜等做砧木,嫁接黄瓜防治枯萎病,用葫芦、瓠瓜、野生西瓜、西瓜专用砧木超丰F1做砧木,嫁接西瓜防治枯萎病,其中超F1,不仅对西瓜枯萎病有免疫性,对根结线虫、守瓜幼虫也有较好的抗性;用云南野茄、山西野茄、日本赤茄、托洛巴姆、南韩CRP等做砧木,嫁接防治茄子黄萎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瓜类嫁接技术,已在保护地瓜类生产上普遍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茄子嫁接技术,近几年已在辽宁、河北、北京等省市试验推广。
  8、应用生物防治技术。棚室是相对封闭的生态环境,一些生物防治措施较易推行。可选用苏云金杆菌(Bt)乳剂、青虫菌HD-1等防治各种鳞翅目幼虫;用浏阳霉素防治害螨;用阿维菌素防治害螨、斑潜蝇、小菜蛾、菜青虫等害虫;释放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赤眼蜂防治棉铃虫、菜青虫;用武夷菌素防治蔬菜白粉病、蕃茄和茄子的叶霉病、蕃茄和韭菜灰霉病,黄瓜黑星病;农抗120防治各种蔬菜白粉病、炭疽病、西瓜枯萎病等;用83增抗剂、茹类蛋白多糖、弱毒疫苗N14、卫星核糖核酸S52等防治茄果类蔬菜病毒病。正确掌握使用期,即苗床2~3片真叶期,定植前一周,缓苗后一周各喷一次,83增抗剂及茹类蛋白多糖,N14及S52必须在2~3片真叶期接种,处理过晚,植株已感染病毒病后再使用,则效果很差。
  9、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保护地蔬菜生产中,由于病虫为害严重,若化学农药使用量大,用药不合理,不仅直接影响防治效果,而且增加蔬菜上的农药残留量,危及消费者身体健康。因此,应积极探索减少棚室内化学农药使用量,努力减少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
  ①选用高效低毒残留的农药品种,绝对禁止使用国家禁止在蔬菜上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⑦正确掌握用药量,按照规定要求用量和用药次数防治病虫,交替、轮换用药,防止单一使用一种农药,避免病虫产生抗药性。
  ③大力推广烟剂和粉尘剂。烟剂和粉尘剂是近年来针对棚室保护地封闭的特点而研究的新成果,使用这两种农药剂型,不需要用水,相对降低了棚室湿度,还解决了阴雨天棚室内不能喷雾的难题。在使用烟剂时要求棚室完全密闭,不漏烟,傍晚闭棚前将烟剂按要求用量,均匀分开5点,用暗火燃后关棚室,次日清晨打开棚室;使用粉尘剂,一般每次用1kg,使用每分钟52转的喷粉器,以保障出粉口的风力,使粉尘在空间飘翔,否则效果较差。喷粉时间晴天宜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其余时间防效较差,阴天雨天可全天喷粉。喷粉对棚室密闭性要求不严,稍有破洞对效果影响不大。以上农药剂型使用较喷雾法防效好,省工、省力、操作者身上粘着农药也显著减少,且对蔬菜的污染程度也相对的减少。
  如采取喷雾施药,则要求在晴天上午进行,喷药后闭棚,当室温升到32℃时,再放风。降至22℃时再闭棚1次,午后放风。
  ④适时防治。加强对棚室病虫害发生情况的调查,抓住病虫初发期,适时用药,不盲目打药,不打保龄球,按安全间隔期采收。
其他文献
国外职业技术教育模式,教给我们的是按社会产业结构的需要培养应用性人才;从教学目标出发,就是以能力为中心设计教学体系.实际上,国外职业教育模式有长处可借,同时也有短处要
大蒜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有杀菌、祛风湿、健脾胃等功效,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安福县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入,山庄乡、洋门乡、赤谷乡、寮塘乡等乡镇大蒜种植面积逐
采用微波消解和湿法消解两种消解方式测定蔬菜铅、镉含量,结果发现,微波消解能达到与湿法消解同样的消解效果,试验结果令人满意。并且操作简便,消解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小。
近日,施耐德电气宣布,旗下服务业务部推出新的IP形象S-Man,即Service Man。服务业务部作为施耐德电气在全球统一部署的独立运营部门,将以前瞻性行业应用洞察,为客户提供包括
白粉虱俗称小白蛾子。以前在我市发生为害较轻,一般不需防治,属次要害虫。随着温棚蔬菜迅速发展,为白粉虱创造了有利的生态环境,发生为害逐渐严重,已成为温棚蔬菜最主要的害虫。目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以及由信息技术推动的经济变革的迅猛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必然深刻影响着会计管理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引发深刻的会计
将心理咨询应用于高校“哲学课”教学,是以素质教育观念指导高校“哲学课”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心理咨询的目的可以体现哲学教学的目标,心理咨询的形式可以提高哲学教学的效果,探讨
辣椒病毒病是我国(甜)辣椒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加强对辣椒病毒病防治已成为当务之急。试验表明,具有叶肥作用同时含有活性酶螯合物能提高植株酶活性的"绿K"150倍和300倍液,防治
黄金梨树势强健,树姿开张,萌芽率低,成枝力弱,易形成短果枝。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重320g,果肉乳白色,果核小,果肉多汁而甜,石细胞少,含可溶性固形物18%左右,品质优良;9月中旬成熟,早实丰产;
近日倍福中国上海总部新办公大楼乔迁典礼在上海市北智汇园隆重举行。倍福中国的全体员工与前来出席庆典活动的嘉宾共同见证了乔迁仪式的盛大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