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10日,云南省红河州科协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的“双语”科普宣传工作志愿者来到了红河州的南部边疆县——金平县马鞍底乡,参加青年边境行——走进“中国•红河蝴蝶谷”爱心公益活动。满载着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关切,科普大篷车在县城各学校开展完科普宣传活动后,驶入了少数民族聚居村落开展“双语”科普活动,为当地老百姓送去了更加实用的科学技术和科普资料。
活动期间,展出了立体科普展板《恐龙世界》、《国家一类保护动物》48块,“双语”(汉语、彝语、哈尼语)低碳科普知识宣传展板24块,向群众分发了《糖尿病患者掌中宝》、《双语科普知识宣传手册》、《云南农村科普》报等资料共计3000多份。活动吸引了当地哈尼族、彝族、瑶族等近万名少数民族群众,深受群众欢迎。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中国科协、国家民委确定云南省红河州为2010年彝汉“双语”科普工作试点州。红河州非常重视“双语”科普工作,为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了由州科协、州民委、州电视台、州人民广播电台和州民研所相关人员组成的“双语”科普工作领导小组。
开展“双语”科普工作的重点在于宣传。为保证“双语”科普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宣传工作落到实处,红河州积极动员和组织少数民族科技人员、专家和学者组成120人的“双语”科普宣传工作志愿者服务队。通过一年的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精心开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红河州科协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以农函大为载体,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办学宗旨和“实际、实用、实效”的培训原则,积极开展农村少数民族“双语”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和基层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2010年共培训农函大一年制少数民族学员16687人,短期培训少数民族群众60000余人次。通过培训,少数民族群众和基层干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增强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密切了少数民族地区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积极开展“双语”科普宣传活动
红河州科协充分利用科技活动周、科普日以及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科普大蓬车为载体积极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双语”科普宣传活动。活动中采取举办“双语”科普知识讲座、“双语”科普知识展览、“双语”科技知识培训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向少数民族群众普及科学、文明、低碳、环保、安全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据统计全州共开展“双语”科普宣传活动20余次,参加的科技人员300多人次,发放“双语”科普知识宣传资料3000多份,受惠少数民族群众3万多人次。
红河州科协还主动与红河电视台联合,在“科普大篷车”电视栏目中播放“双语”科教片。通过红河州科协网、红河广播电台、红河电视台等媒体把“双语”科普知识传播给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双语”科教片全年共播放960余期,受惠群众100多万人次。
推进“双语”科普示范村建设工作
为把“双语”科普试点工作做实,红河州科协结合红河州实际,充分整合资源,通过调研把蒙自市的庄户村、屏边县的对门坡村、红河县的罕龙村作为“双语”科普示范村。一是搭建了“站、栏、员”科技服务平台,提升少数民族村寨科普服务能力;二是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村寨科普设施和阵地建设,深入开展科普宣传,从老百姓需求出发,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三是广泛开展科技培训、信息交流,提高少数民族群众依靠科学脱贫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发挥重要作用。
“双语”科普宣传资料送到家门口
“双语”科普将科学知识、实用技术不断地送到边疆各族人民的家门口,探索民族地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有效体制和机制,建立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科普工作格局,将会在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进程中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红河州科協紧密结合红河州是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实际,把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科学技术、科普知识制作成彝语、哈尼语“双语”科普展板、科普挂图资料、科普知识手册进行宣传发放。2010年共制作展板24块、科普挂图资料3000份、“倡导低碳生活,保护绿色家园”知识手册2000册,确保了“双语”科普宣传的资料齐备。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南部,哈尼、彝、汉、苗、傣、壮、瑶、回等民族生活在这里,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边疆地区。边疆各族群众的科学素质较低、农村科普能力薄弱、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力度不够、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等已成为制约当地群众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严重阻碍着红河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少数民族科普事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普工作才刚刚开始,任重道远。多年来,红河州科协始终坚守着“科普富民兴边疆”的信念,大力普及科普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为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李莉 编辑:周)
(云南省科协)
活动期间,展出了立体科普展板《恐龙世界》、《国家一类保护动物》48块,“双语”(汉语、彝语、哈尼语)低碳科普知识宣传展板24块,向群众分发了《糖尿病患者掌中宝》、《双语科普知识宣传手册》、《云南农村科普》报等资料共计3000多份。活动吸引了当地哈尼族、彝族、瑶族等近万名少数民族群众,深受群众欢迎。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中国科协、国家民委确定云南省红河州为2010年彝汉“双语”科普工作试点州。红河州非常重视“双语”科普工作,为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了由州科协、州民委、州电视台、州人民广播电台和州民研所相关人员组成的“双语”科普工作领导小组。
开展“双语”科普工作的重点在于宣传。为保证“双语”科普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宣传工作落到实处,红河州积极动员和组织少数民族科技人员、专家和学者组成120人的“双语”科普宣传工作志愿者服务队。通过一年的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精心开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红河州科协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以农函大为载体,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办学宗旨和“实际、实用、实效”的培训原则,积极开展农村少数民族“双语”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和基层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2010年共培训农函大一年制少数民族学员16687人,短期培训少数民族群众60000余人次。通过培训,少数民族群众和基层干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增强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密切了少数民族地区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积极开展“双语”科普宣传活动
红河州科协充分利用科技活动周、科普日以及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科普大蓬车为载体积极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双语”科普宣传活动。活动中采取举办“双语”科普知识讲座、“双语”科普知识展览、“双语”科技知识培训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向少数民族群众普及科学、文明、低碳、环保、安全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据统计全州共开展“双语”科普宣传活动20余次,参加的科技人员300多人次,发放“双语”科普知识宣传资料3000多份,受惠少数民族群众3万多人次。
红河州科协还主动与红河电视台联合,在“科普大篷车”电视栏目中播放“双语”科教片。通过红河州科协网、红河广播电台、红河电视台等媒体把“双语”科普知识传播给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双语”科教片全年共播放960余期,受惠群众100多万人次。
推进“双语”科普示范村建设工作
为把“双语”科普试点工作做实,红河州科协结合红河州实际,充分整合资源,通过调研把蒙自市的庄户村、屏边县的对门坡村、红河县的罕龙村作为“双语”科普示范村。一是搭建了“站、栏、员”科技服务平台,提升少数民族村寨科普服务能力;二是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村寨科普设施和阵地建设,深入开展科普宣传,从老百姓需求出发,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三是广泛开展科技培训、信息交流,提高少数民族群众依靠科学脱贫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发挥重要作用。
“双语”科普宣传资料送到家门口
“双语”科普将科学知识、实用技术不断地送到边疆各族人民的家门口,探索民族地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有效体制和机制,建立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科普工作格局,将会在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进程中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红河州科協紧密结合红河州是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实际,把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科学技术、科普知识制作成彝语、哈尼语“双语”科普展板、科普挂图资料、科普知识手册进行宣传发放。2010年共制作展板24块、科普挂图资料3000份、“倡导低碳生活,保护绿色家园”知识手册2000册,确保了“双语”科普宣传的资料齐备。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南部,哈尼、彝、汉、苗、傣、壮、瑶、回等民族生活在这里,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边疆地区。边疆各族群众的科学素质较低、农村科普能力薄弱、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力度不够、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等已成为制约当地群众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严重阻碍着红河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少数民族科普事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普工作才刚刚开始,任重道远。多年来,红河州科协始终坚守着“科普富民兴边疆”的信念,大力普及科普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为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李莉 编辑:周)
(云南省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