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上与癫痫有关的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bb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幕上表现于癫痫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25例幕上表现于癫痫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根据术前影像学、脑电图表现与运动区的关系分为A、B二组.手术在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下进行,包括单纯切除血管瘤、切除血管瘤和切除含铁血黄素层,以及辅助部分皮层痫灶切除、皮层热灼或软膜下横切等.结果 本组海绵状血管瘤均令切除,2例术后有一过性轻度肢体功能障碍,无手术死亡.随访10个月-4.5年,A组9例,Engel Ⅰ级6例;Engel Ⅱ B级2例;Engel Ⅲ级1例.B组16例,均无发作.结论 幕上与癫痫有关的海绵状血管瘤在ECoG监测下做病灶和痫灶切除,是控制术后癫痫发作的有效手段;运动区和附近海绵状血管瘤由于手术没有完全切除致痫灶可能是术后癫痫控制率差的原因。

其他文献
例1 女,34岁.因间断性头痛、双眼视力下降3个月入院.检查:视力:左0.1,右0.3,双视乳头水肿,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
期刊
脑外伤后去骨瓣减压挽救了大量重型颅脑操作患者的生命,术后颅骨缺损修复的方法和材料很多,应用自体颅骨作为修补材料是较好的方法。关于自体颅骨的保存方法多种,采用修补前的高压灭菌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我院从2005年5月至2007年7月,14例颅骨缺损患者应用经过高压灭菌后和自体颅骨植入缺损颅骨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颅内椎动脉梭形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血管内支架治疗的23例椎动脉瘤患者(12例破裂,11例未破裂).临床结果进行GOS评分.结果 23例发现24个椎动脉梭形动脉瘤,共放置了25个支架.所有支架均成功释放,19例用弹簧圈栓塞动脉瘤,3例只放置了支架,1例放置了2枚Neuroform支架来覆盖瘤颈.没有发生与操作技术相关的并发症.临床随访22例(96%)恢复良好(GOS=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7.8级大地震,此次大地震造成了当地人民群众的重大伤亡,有大批的颅脑创伤和脊髓脊柱创伤的病人需要我们的紧急救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号召全国的一万三千余名神经外科医师紧急动员起来,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履行医师的职责,积极地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医疗救治中去,积极参加由各级政府组织的抗震救灾医疗队,到地震第一线去抢救颅脑创伤和脊髓脊柱创伤的病人。
期刊
目的 探讨烟雾病伴发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 .结果 78例烟雾病中,8例合并动脉瘤(10.3%),其中6例表现为颅内出血,2例表现为缺血症状;其中2例位于Willis环远端血管,6例位于Willis环.3例行显微外科手术夹闭,3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2例保守治疗.平均随访26个月(8-40个月),1例在右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栓塞治疗12
颅脑创伤时损伤的脑组织释放组织因子(凝血因子Ⅲ)入血,可引发凝血功能异常,甚至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1-2]].早期研究着重于脑外伤后出、凝血常规实验指标的变化,近来则着重于反映凝血、纤溶活性的分子标记物的改变,这些分子标记物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4]。
期刊
室管膜瘤是脊髓最常见的胶质瘤,起源于脊髓中央管室管膜细胞,在中央管内向脊髓上下生长,占脊髓髓内肿瘤的第一位[1].现将上海长征医院1992-2006年收治的62例颈髓室管膜瘤的有关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期刊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1998年-2006年枪伤5例,男4例,女1例.年龄7~48岁,平均21岁.就诊时间2h-3d,平均10.5h.贯通伤2例,盲管伤2例,深切线伤1例.伤后原发昏迷4例,GCS评分4~7分.嗜睡1例,GCS评分12分.
期刊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作者1999年1月至2007年5月对60例额叶挫裂伤病人的临床治疗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男42例,女18例,年龄18~62岁.致伤部位:枕部42例,额部11例,其他部位7例;左侧11例,右侧17例,双侧32例。
期刊
一、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19例,女4例;年龄17~56岁.颅缺修补部位:颞顶19例,额部4例.发生并发症时间:24h 17例,5-6个月2例,3-5年3例,12年1例,6个月以后出现的并发症均为在外院行颅骨修补术的病例.修补材料:有机玻璃片2例,硅橡胶6例,钛金属网15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