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儿生的透皮吸收问题和中毒危险性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bin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儿和早产儿在应用外用药或某些保健产品时,对其毒性作用的敏感性大于成人,这部分地可解释由于新生儿的皮肤通透性大于成人。然而新生儿的皮肤通透性与成人并无差别,而应考虑有其他因素。首先,新生儿的体表面积/体重比例大于成人,因此可引致较高的组织浓度;而且,新生儿药物半衰期较长,因其灭活和排泄过程不成熟;最后,局部用药方式(封闭,大面积,皮肤刺激)导致增加皮肤吸收。

其他文献
作者在印度大孟买市的现场防治中,对1509例接受WHO联合化疗(MDT)方案治疗不少于6个月的少菌型(PB)病人的复发情况进行了分析.这些病例按印度麻风工作者协会的标准进行分类,但单块皮损病例有卫星状损害者则列入界线类(B).
期刊
作者报告了应用反应停治疗100例口腔阿弗他溃疡的结果。口腔阿弗他溃疡有3种类型:(1)较小的,为糜烂性,不形成瘢痕;(2)较大的,又名复发性坏死性粘膜腺周围炎或Sutton病,损害疼痛,并形成瘢痕;(3)疱疹样口疮,皮疹小,数量多,群集分布。
期刊
本文报告3例Waldenström高丙球蛋白血症性紫癜(W-HP).例1.白人女性,20岁.双下肢突发紫癜2天就诊,始有热感,踝部轻度浮肿.血沉90mm/h,血浆总蛋白9.4g/dl,其中球蛋白5.8g/dl.入院诊断为W-HP.皮损活检见血管周围混合性炎性细胞浸润伴红细胞外溢及核尘.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发现纤维蛋白及C3环绕真皮乳头血管,真表皮连接处IgM呈轻度线形颗粒状沉积.
期刊
有关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增多症的鉴别诊断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很多人认为本病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另一些人则把它视为盘状红斑狼疮、多形性日光疹或皮肤淋巴细胞瘤的初期或不同阶段.而且,Jessner皮肤淋巴细胞浸润(JLI)与皮肤淋巴细胞瘤间的关系存在着广泛的争议.为此,作者对17例具有JLI临床病理表现的患者作了研究.19份皮肤活检标本进行了免疫组化(标准间接免疫过氧化酶技术)研究.
先前已证实SLE患者的淋巴细胞在体外白细胞介素2(IL-2)产生减少.为探讨其机制,作者在本研究中检查了SLE患者的血清抑制因素是否与这种缺陷有关.从24例SLE患者和几名正常人取血清,部分血清经柱层折分离成不同的组分,试验其对IL-2产生的抑制活性.
作者报告2例红斑性肢痛病。例1,男性71岁,发作性小腿及足部灼痛与水肿7年,只有经常浸泡于冷水中方可缓解。检查发现双下肢有青紫红斑、发烫及浮肿。经实验室检查证实有恶性贫血及晚期隐性梅毒。治疗恶性贫血及梅毒,同时用消炎痛25mg每日3次,心得安20mg每日3次,3个月后病情显著好转。例2,男性55岁,右足重度灼痛,只有冷冻方可缓解。检查右足及踝部有红斑、水肿及局部皮肤发烫。经实验室检查证实有特发性血
期刊
本文报道依曲替酯对银屑病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14例(男女各半,年龄29~73岁)患者均为慢性稳定的泛发性斑块状银屑病.研究前1月无1例患者用过任何一种免疫抑制药,除润滑剂或角质溶解剂外亦不用局部治疗.
最近的临床资料提示生长激素抑制素(soma-tostatin,SS)及其同类物对治疗银屑病皮损有助。设想其作用方式有不同的可能性,其中之一是在银屑病皮损部位可能存在SS受体,SS是通过SS受体直接作用于皮损。
期刊
环孢菌素(CSA)为一种强效免疫抑制剂,口服或肌注可用于治疗银屑病.但全身给药后药物经全身分布,抑制皮肤症状所需要的剂量常可引起不良反应.角层作为药物经皮转运的贮库已被证实.但遗憾的是,一般药物在角层贮存越多,其透皮吸收也越多.脂质体由于它能使角层产生高的贮存浓度而又能限制药物的经皮吸收,因而很有希望作为一个局部释药系统.
作者应用异硫氰酸盐荧光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作为鉴定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的淋球菌菌株的新方法,并将之与商品化的单克隆抗体协同凝集试验(MAC)、多克隆抗体免疫荧光试验(PAI)和糖发酵快速鉴定法相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