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不确定性的狂欢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inc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不确定性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突出特征,而语言是表现这种不确定性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威廉·加斯的小说《在中部地区的深处》的语言,从悖论式的矛盾、电脑语言的应用、词汇重复的使用、文字的堆砌、叙述的反常入手,验证了后现代主义文学语言不确定性的突出特征。
  关键词:不确定性 语言 后现代主义
  中图分类号:I05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其内容及特征又如何,在文学评论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界定。总的说来,“后现代主义”是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一种文艺思潮,在文学上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小说。后现代派文学又被称作“元小说”、“超小说”、“从小说”、“自省小说”、“自我陶醉小说”,“自我生产小说”和“反小说”等。
  后现代主义文学名称虽然多样,但是表现出来的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及西方国家文学创作中的一些共性的思想与艺术倾向。从历史传承关系来看,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继承与对峙。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些创作方法,如:运用碎片式、断裂式、多层结构、意识流、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等形式主义表现手法,在后现代主义作家的作品当中不但大量使用,而且还得到新的发展。但是,从运用这些写作手段来实现的目的来讲,二者却大相径庭:现代主义作家运用这些实验创新的手段来表现破碎、混乱、空虚的现实世界,而后现代主义作家却运用这些手段来说明现实无法表现。既然现实世界无法表现,文学文本也失去了其传统意义,成了作家手中的游戏之物和纯粹的虚构。于是,他们通过各种反传统、创新,甚至是一些极端的表现手法,如剪切、拼贴、堆砌、文字游戏、字形排列等来解构小说虚构现实的过程,并以此来显示无法客观表现和再现客观世界。
  美国文学批评家伊布·哈桑进一步将后现代主义的艺术特征归纳为11个方面,包括5个方面的解构趋势和6个方面的重构趋势。前者指的是对既定模式或现存秩序的颠覆和否定,具体表征为:不确定性、零散性、非原则性、无我性、无深度性、卑琐性和不可表现性;而后者则意味着作家如何去重构一个小说世界,其表现为:反讽、混杂、狂欢、行动与参与、构成主义和内在性。
  本文将以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威廉·加斯的短篇小说《在中部地区的深处》为研究对象来管窥后现代主义文学不确定性这一特征。
  
  二 不确定性与后现代主义
  
  英国后现代主义文论家戴维·洛奇(David Lodge)在他的《现代主义、反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书中认为,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的典型观,以及理性主义的再现摹仿和人与世界的意义模式,攻击其对确定性的追求,宣布“不确定件”是自己的本质特征。正是不确定性揭示出后现代主义的精神品格。曾艳兵论述,可以说,有关后现代主义唯一确定的东西,就是它的“不确定性”。在后现代主义那里,甚至连不确定性也是不确定的,这就是“不确定的不确定性”。若单就后现代主义文学而言,胡全生认为,“不确定性原则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突出特征”。刘象愚索性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不确定性的创作原则、创作手法的多兀性、语言实验和话语游戏”。吴元迈也在前不久指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三大特征是最时髦,最富争议性和最没有确定性。总之,后现代主义文学“放逐了一切具有深度的确定性,走向了不确定的平面”。
  威廉·加斯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在中部地区的深处》是他最具特色的小说,所以,语言的不确定性在这篇小说中翩翩起舞、狂欢作乐,可以说,它为后现代主义小说语言的不确定性创作原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 语言不确定性的狂欢
  
  荷兰批评家塞奥·德汉曾这样评论:“加斯的故事中,什么也无法‘聚合起来’,的确无情节,无主题,无人物。故事的唯一兴趣想必就在语言本身了。”确实,加斯深深地相信,生活中最重要的体验就是体验文字和符号,“这种将自己置于符号包围下的欲望是人的一种本能”。的确,加斯在《在中部地区的深处》中,极尽玩弄语言游戏之弄事、营造语言迷宫、使语言不断漂移、无法确定。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领略一下这种语言的不确定性。
  第一,悖论式的矛盾。后现代主义小说形象的不确定性,使得每一句话都没有固定的标准,后一句话推翻前一句话,后一个行动否定前一个行动,形成一种不可名状的自我消解形态。而恰恰《在中部地区的深处》就充满了这种悖论式的矛盾。例如,在地方这个小节中,“这个古老的社区,有着圣洁的生活方式,(注意黑体字部分,黑体字部分为本文作者所加),稳定的家族。日渐衰老的寡妇也已开始雇佣这些商人家庭里高大粗野的年轻小伙子去耙耕,收割,打理这块他们即将继承的土地。”又如在我的房子,我的猫咪,我的伙伴这个小节中,“这使我可以做任何事,又做不了什么事。”;接着在政治这个小节中,“我们的外表一点也不都市化,也不乡土气,我们既发展又徘徊不前,就象爱丽丝的故事也变化也不变化。”;还有在最后一节商业中,“它胡乱地放着,变了调的,刺耳的曲子,这是“祝世界快乐”。只有我自己听得见这首曲子,尽管我在听,我却无法肯定。也许唱片在播其它曲子。”等等,这些是非虚实的存在,让读者看到的正是一个充满着不确定性的文本。
  第二,电脑语言的应用。电脑的广泛普及使网络文学应运而生,超文本的电脑语言引起了后现代派小说家的兴趣。他们试着在小说中用它构建新的话语。如在地方这一小节中“一大家子,天主教徒,民主派,忙乱,精力旺盛,贫穷。”就是典型的电脑语言。也就是用关键词抓住读者的心,激发读者对这个事件的思考,寻找合适的答案。另外,每一小节的标题,“一个地方、天气、我的房子、一个人、电线、教堂、我的房子、政治、人们、重要资料、教育、商业、我的房子,这个地方,躯体、同一个人、天气、地方、人们、我的房子,我的猫咪,我的伙伴、政治、更多的重要资料、教育、商业、同一个人、电线、天气、地方、人们、房子,我的气息和窗户、政治、最后的重要资料、教育、另一个人、家常苹果、教堂、商业。”也可看做是电脑语言的应用。因为综观这些小标题,它们提供给读者一幅社会全景图。但是这个社会是什么时候的社会,在这个社会发生了什么事,都有哪些人,这个社会是秩序良好还是混乱不堪……,读者恐怕会根据这些词产生各种无法穷尽的猜测,制造出一则有一则的故事。这就增加的文本的不确定性。起到了以一当十的艺术效果。
  第三,词汇的重复使用。重复有助于产生意义,促进语境稳定性的颠覆,创造无数的新语境,从而产生意义的不确定性,使读者置身于迷宫中。在这篇小说中,一共有36个小节组成,每个小节都有自己的小标题,这些标题有很多都重复出现,如“天气”、“政治”、“人们”、“商业”、“教育”各出现了三次,“电线”、“教堂”“地方”“同一个人”各出现了两次,但实际上,这些标题下面的文字画面并不相同,这与日常的思维方式相违背,容易引起混乱,从而产生不确定。在天气这个小节中,“冬天的时候。房子的侧面,屋顶,树干都是灰色的。街道,人行道,人们的脸色,心情——都是灰色的。话语也是灰色的,草也透着灰色。侧面,前面,顶上都是灰色的。一切都是灰色的:头发,眼睛,窗玻璃,小贩的传单广告,商家的海报,嘴唇,牙齿,柱子,还有金属标识——都是灰色的,深深的灰色。车子是灰色的,靴子,鞋了,套服,帽子,手套都是灰色的。马,羊,奶牛,死在路上的猫,同样还有松鼠,麻雀,鸽子都是灰色的,一切都是灰色的,……”在这样的一小段话中,灰色被重复了12次,其实,灰色被重复的频繁运用,作者也许正是想消亡灰色这个词的所指概念。让读者产生无数的联想。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就美国20世纪著名小说家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色彩意象进行了分析,并就不同的色彩所象征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 色彩 意象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语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曾在笔记本上说他与“失败”这一权威对话。事实上,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被评论家们称为“失败大师”。尽管如此
期刊
摘要 池莉是一个有着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她运用手中的笔解构着男权神圣,对女性自身在生活中的表现或赞扬或批判,从意识观念或经济视角对女性意识倾情关注,从而张扬着女性意识。  关键词:池莉 女性意识 写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作为一个女性,池莉在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塑造艺术人物和阐释生活,书写女性的生命体验,为女性申诉着、主张着,显示着自己的女性立场,
期刊
摘要 《马家军调查》采用全景式文体结构、章回小说的叙事风格和对探索人性多样性的人物塑造手法等,是报告文学写作的突破与创新。因而使作品更具文学性、可读性,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关键词:马家军调查 理性审视 文体结构 叙事风格 人物塑造  中图分类号:I106.5 文献标识码:A    报告文学是一种紧贴着时代生活脉搏跳动的文学,在正常的社会生活范围内,现实社会生活的面貌,总能够在报告文学创作中
期刊
摘要 小说的文化张力是一种将文化意义引向纵深的形式。作品中新旧交织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作者的现代理性反思历史的立场,对其作品文化张力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文化张力表现在文化人格与时代错位、实践理性与政治旁观、儒教禁锢与个性解放、宗法文化的规范与消解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白鹿原》 传统文化 张力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白鹿原》作为陈忠实的代表作,是开放的时代氛围、悠久的民族
期刊
摘要 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还乡》是“性格与环境的小说”的代表,也是他悲剧创作的开始,小说反映出工业资本主义侵入宗法制农村后所引起的富有悲剧性的巨大变化。而小说中的爱敦荒原是主要人物的生活背景,同时也是发生悲剧的主要成因。文章主要是通过分析男女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及悲剧成因,以及作家对小说中爱敦荒原极富感情的逼真描绘,来探讨哈代《还乡》中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成就。  关键词:爱敦荒原 悲剧 背叛 审
期刊
摘要 独特的经历和特定时代的历史风云使萧乾的人生和创作道路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特写是其创作最显著的艺术特征。这些作品的独特价值就体现在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贴近上,体现在新闻与文学的共同关系上。  关键词:萧乾 真实 文字素描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萧乾作为作家、记者、编辑、文学翻译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新闻史上都产生同样重要的影响,因而具有独特意义。萧乾“在文学创作上,
期刊
摘要 索尔·贝娄被认为是美国当代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当代西方世界存在的危机,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其代表作《赫索格》是最能体现贝娄式思想与风格的一部作品。本文旨在超越民族的世界性入手,来展示《赫索格》的世界。  关键词:索尔·贝娄 《赫索格》 犹太性 世界性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前言    索尔·贝娄被认为是继海明威和福克纳之后美国最重
期刊
摘要 从20世纪到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文明的进步,使人类相信自己已经临近于天堂的门前。然而当今世界,性别、种族、政治、文化等的差异带来的不同、敌对甚至是混乱,依然困扰着当代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诺贝尔文学奖在文学界的选择和改变,反映出了时代的特征,展示了一个个或悲或喜,悲喜交织的故事,为人类深刻认识自我,以及如何跨越天堂之门作出了有益的引导。  关键词:文明 天堂 诺贝尔文学奖 悲喜
期刊
摘要 美国作家塔特的小说《秘史》以其古典文学背景、优美的文笔和引人入胜的情节而被誉为美国当代文学的经典。本文初步探讨了影响小说人物命运的两种思想及其对小说情节发展起到的关键作用,并从宏观角度对小说的艺术性作出评价。  关键词:神赐的疯狂 失去自我 美 恐怖 发现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秘史》是美国作家多娜·塔特用八年时间写成的一部反映大学生活的小说,在1992年出版时
期刊
摘要 《野棕榈》是美国现代主义作家福克纳的重要作品,是福克纳对现代派写作技巧的一次伟大尝试。本文从对位叙事结构、聚焦方式和叙事时间等三个角度分析《野棕榈》的叙事技巧,并探讨福克纳的叙事艺术在这部作品中所实现的叙事功能。  关键词:叙事结构 聚焦 叙事时间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派小说作家,他既是美国南方作家的杰出代表,又是各种现代派写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