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说脏话的4个真相
孩子本身其实对脏话的性质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脏话,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能说脏话。实际上,他们喜欢说脏话是有着自己的心理需求的。
满足“排泄欲”
从脏话的具体内容上来看,幼儿园阶段小孩子的脏话大多是“屁”“屎”“尿”,多是和肛门和生殖器部位的排泄物有關。通过语言的表达,孩子满足了自己对这些器官的好奇和兴趣。比如孩子们在相互斗嘴的时候,会特别喜欢说:“你这个臭屁!”“你是个臭狗屎!”而且,他们在这方面常常表现出惊人的改编能力,把这些字眼用到小朋友的称呼里,管“丁丁”叫“丁臭”,管“佳佳”叫“佳尿尿”。
满足“嘴瘾”
从孩子们的行为表现上看,在说这些“脏话”时,他们是极其兴奋和欢乐的状态,一边蹦跳着一边说,说完之后,自己又会捂着嘴大笑,还有的小朋友乐得前仰后合。曾经看过一个幼儿园小班的音乐活动,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唱的儿歌就是“臭蚊子嗡嗡嗡”,在那节课里,孩子们玩得开心极了,在课上由老师带着光明正大地说着这个“臭”字,似乎成了孩子们觉得最过嘴瘾的事情。
满足“语言发展”
从孩子语言发展的阶段来看,这个时候他们的表达性言语正在迅速发展,他们超级喜欢模仿使用各种新学到的词语和句子。比如,听到了“滚”一词,他们生气的时候就会说:“我不高兴了,我要‘滚’到小公园里去流浪再也不回家啦!”因此,孩子复制和尝试一些“脏话”和他们照猫画虎般地使用一些新词新句,都是在语言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再正常不过的过渡现象。
满足“跟从欲”
孩子最初尝试“脏话”,往往是基于好玩和有趣,很多时候并没有什么恶意,更不想用这些话语去伤害和羞辱别人,他们只是觉得好玩,一群孩子一起起哄,相互跟从而已。比如,几个小朋友聚在一起,大声说着:“谁放了一个大臭屁!我们放了一个大臭屁!”说的时候开心得不行。跟大家做同样的事情,会让孩子有同伴归属感。
为孩子使用脏话定界限
在孩子语言发展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会学习文明用语,也会学到脏话。因此,你需要为孩子划定一些话语使用的界限,提醒孩子说话要注意场合,以及考虑别人的感受。
1.包容忽视,自然消除
对于孩子说的某些“脏话”,如果只是一时的玩乐,无伤大雅,父母不必过于在意,过段时间就会自然消失。此时孩子的脏话和反问,都表明他们开始对幽默的语言游戏感兴趣,可以引导他们做一些高级的幽默语言游戏。
2.耐心提醒,界定使用
如果在某些场合,孩子在说“脏话”时,让别人感觉到了被伤害和侮辱,这时就要十分严肃地告诉孩子:“这句话,不可以说了!因为,你的话让人很不舒服,很难过!”还可以利用一些小技巧,帮助孩子管住自己,比如悄悄地问孩子:“你能管住自己的小嘴巴吗?它会听你的话吗?”一旦孩子的脏话不小心伤害到了别人,要引导孩子真诚地表示歉意。那时,孩子将会体验到深深的自责和羞愧,而这些内在的负性的心理体验,将会自发地组建起约束孩子讲脏话的内在机制,这就是孩子在日后进一步获得的道德发展。
3.净化环境,关注身教
有些孩子会从成人或是媒体那里反复听到些“脏话”,久而久之便会内化成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比如,一位4岁的小姑娘,嫌自己的头发太乱了,对着镜子不停地嘟囔着:“他妈的!他妈的!”表情很是不满,同时还在恶狠狠地揪着自己的头发。这时妈妈很惊讶地问:“宝宝,大清早的,你怎么骂人呀?”没想到孩子还振振有词:“我没骂人,我骂的是头发,头发又不是人!”站在一旁的爸爸忍不住说道:“不是人也不能这么说,小姑娘怎么能说这么难听的话呢?”听了爸爸的话,女儿更是不服气了:“您在路上开车,一有车挡着您,您就会说‘他妈的’!”女儿的一席话噎得爸爸哑口无言。可见,文明的环境氛围和成人的以身作则,都是小朋友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总体看来,对于孩子的“脏话”,成人没有必要过多干涉。随着孩子社会经验的丰富,他们会更加精通言语的使用,详细地了解到说话要讲究原则和注意区分场合,逐渐表现出适宜得体的言行。相反,如果我们对孩子的脏话管束压抑太过频繁,就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兴趣点,促使他们更喜欢使用这些“脏话”,而最终养成说脏话的坏习惯。
孩子本身其实对脏话的性质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脏话,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能说脏话。实际上,他们喜欢说脏话是有着自己的心理需求的。
满足“排泄欲”
从脏话的具体内容上来看,幼儿园阶段小孩子的脏话大多是“屁”“屎”“尿”,多是和肛门和生殖器部位的排泄物有關。通过语言的表达,孩子满足了自己对这些器官的好奇和兴趣。比如孩子们在相互斗嘴的时候,会特别喜欢说:“你这个臭屁!”“你是个臭狗屎!”而且,他们在这方面常常表现出惊人的改编能力,把这些字眼用到小朋友的称呼里,管“丁丁”叫“丁臭”,管“佳佳”叫“佳尿尿”。
满足“嘴瘾”
从孩子们的行为表现上看,在说这些“脏话”时,他们是极其兴奋和欢乐的状态,一边蹦跳着一边说,说完之后,自己又会捂着嘴大笑,还有的小朋友乐得前仰后合。曾经看过一个幼儿园小班的音乐活动,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唱的儿歌就是“臭蚊子嗡嗡嗡”,在那节课里,孩子们玩得开心极了,在课上由老师带着光明正大地说着这个“臭”字,似乎成了孩子们觉得最过嘴瘾的事情。
满足“语言发展”
从孩子语言发展的阶段来看,这个时候他们的表达性言语正在迅速发展,他们超级喜欢模仿使用各种新学到的词语和句子。比如,听到了“滚”一词,他们生气的时候就会说:“我不高兴了,我要‘滚’到小公园里去流浪再也不回家啦!”因此,孩子复制和尝试一些“脏话”和他们照猫画虎般地使用一些新词新句,都是在语言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再正常不过的过渡现象。
满足“跟从欲”
孩子最初尝试“脏话”,往往是基于好玩和有趣,很多时候并没有什么恶意,更不想用这些话语去伤害和羞辱别人,他们只是觉得好玩,一群孩子一起起哄,相互跟从而已。比如,几个小朋友聚在一起,大声说着:“谁放了一个大臭屁!我们放了一个大臭屁!”说的时候开心得不行。跟大家做同样的事情,会让孩子有同伴归属感。
为孩子使用脏话定界限
在孩子语言发展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会学习文明用语,也会学到脏话。因此,你需要为孩子划定一些话语使用的界限,提醒孩子说话要注意场合,以及考虑别人的感受。
1.包容忽视,自然消除
对于孩子说的某些“脏话”,如果只是一时的玩乐,无伤大雅,父母不必过于在意,过段时间就会自然消失。此时孩子的脏话和反问,都表明他们开始对幽默的语言游戏感兴趣,可以引导他们做一些高级的幽默语言游戏。
2.耐心提醒,界定使用
如果在某些场合,孩子在说“脏话”时,让别人感觉到了被伤害和侮辱,这时就要十分严肃地告诉孩子:“这句话,不可以说了!因为,你的话让人很不舒服,很难过!”还可以利用一些小技巧,帮助孩子管住自己,比如悄悄地问孩子:“你能管住自己的小嘴巴吗?它会听你的话吗?”一旦孩子的脏话不小心伤害到了别人,要引导孩子真诚地表示歉意。那时,孩子将会体验到深深的自责和羞愧,而这些内在的负性的心理体验,将会自发地组建起约束孩子讲脏话的内在机制,这就是孩子在日后进一步获得的道德发展。
3.净化环境,关注身教
有些孩子会从成人或是媒体那里反复听到些“脏话”,久而久之便会内化成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比如,一位4岁的小姑娘,嫌自己的头发太乱了,对着镜子不停地嘟囔着:“他妈的!他妈的!”表情很是不满,同时还在恶狠狠地揪着自己的头发。这时妈妈很惊讶地问:“宝宝,大清早的,你怎么骂人呀?”没想到孩子还振振有词:“我没骂人,我骂的是头发,头发又不是人!”站在一旁的爸爸忍不住说道:“不是人也不能这么说,小姑娘怎么能说这么难听的话呢?”听了爸爸的话,女儿更是不服气了:“您在路上开车,一有车挡着您,您就会说‘他妈的’!”女儿的一席话噎得爸爸哑口无言。可见,文明的环境氛围和成人的以身作则,都是小朋友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总体看来,对于孩子的“脏话”,成人没有必要过多干涉。随着孩子社会经验的丰富,他们会更加精通言语的使用,详细地了解到说话要讲究原则和注意区分场合,逐渐表现出适宜得体的言行。相反,如果我们对孩子的脏话管束压抑太过频繁,就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兴趣点,促使他们更喜欢使用这些“脏话”,而最终养成说脏话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