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沪港股市互联互通获批,其总额度5500亿元人民币,需要6个月准备时间。这枚搅动资本市场的石子,将会激起怎样的波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式上提到:“建立上海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促进中国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和健康发展。”
当日下午,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就闪电般的发布了《联合公告》,表示原则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开展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下称“沪港通”),并宣布了“沪港通”各方面的计划,预计今年10月正式开闸。
“沪港通”的诞生如同平地一声雷,很多人感觉措手不及,连港交所总裁李小加都表示前一天晚上还不知道这个消息。紧接着在A股和H股市场激起热潮,AH折价股(A股价格低于港股)疯狂飙升,折价达40%的海螺水泥率先封住涨停板,中国平安大涨7%,保险、银行等权重板块纷纷启动,大盘涨幅一度接近2%。当天,恒生指数也急升344点。
“沪港通”就像是国家向现今这死水一般低迷的股市中投下了一块石子,无疑会成为搅动“死水”的新活力,但是这种活力究竟有多大影响力呢,有着排山倒海的颠覆作用还是仅仅成为眼前泛起的涟漪?
“沪港通”搅动5500亿元活水
证监会及港交所发布的联合公告这样描述“沪港通”:两地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包括沪股通和港股通两部分。
在交易制度方面。公告表示“沪港通”的交易制度是遵循交易发生地的交易规则。也就是说,内地的投资者要是想投资港股,那么就要按照港交所的规则交易,反之亦然。
而两地的交易规则其实存在很大的不同。港交所是不设涨跌限制而且买卖可做T+0回转交易,这就意味着,内地投资者,尤其是关注短线操作的投资者,要去适应这种极快的操作方式。其实像是涨跌限制或者交易T+1都是内地证券市场的特有属性,常年混迹相对“安全”的内地市场的投资者,或许真正可以感受一把“玩的就是心跳”了。
在试点初期,“沪股通”的股票范围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180指数、上证380指数的成份股,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港股通”的股票范围是香港联合交易所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的成份股和同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对两个市场的覆盖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有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的A+H股票有68只。剔除重复后,“沪股通”标的包括571只,市值合计13.89万亿人民币,覆盖了沪市A股90%市值的成分股;而“港股通”标的包括270只,市值合计19.66万亿港元,港股通的标的覆盖了恒生综合指数95%市值的成分股。标的成分均是大盘蓝筹股和成长性较高的中小盘股,不仅有效体现了股市整体的状态,也同时为“沪港通”的投资者作了初步挑选。
试点中的“沪港通”给出的总额度是5500亿元。其中,沪股通总额度为3000亿元人民币,每日额度为130亿元人民币;港股通总额度为2500亿元人民币,每日额度为105亿元人民币。并没有给出诸如每个账户的限额或者单笔交易等更加细致的限定,会不会未来将会成为一种先到先得的模式,如果投资者看好就要尽快买入,一旦额度到达上限,那么就要等下一班车了,这种模式限制了“沪港通”开闸后可能出现的爆炒影响。
而按照公告的表述,5500亿的额度很可能在一个月内就将被用完,似乎是在预示着,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沪港通”的扩大将是迅速的,要不然这种整个社会性质的控仓行为,很难为以提高市场化为由的试点带来大的参考价值。
什么样的投资者可以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呢?官方并不鼓励风险承担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参加试点交易。香港证监会明确要求,参与港股通的境内投资者仅限于机构投资者及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余额合计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的个人投资者。
打造“双向”资本流通渠道
在上海自贸区启动、人民币贬值和经济整体低迷的环境下,“沪港通”的推出被贴上了“探索人民币国际化;盘活资本市场;搞活上交所;扶持香港;为中国股市接轨国际市场探路等等“的标签。
也确实如此,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曾表示:“中央商讨政策时,各地部委都有很多方案在手,我们都是一样。大家都有优先次序,看的是理据和时机。如一切未配合、准备就绪,(中央)不可能放行。”
我们很难说现在一定是最好的时机,但是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时点。
今年2月,人民币M2的货币量,已达113万亿元。而把沪深两市加起来估值,总市值也只在25万亿人民币左右,也就是说M2已经达到股票总值的4倍多。可想而知,自2007年疯狂之后的折戟,A股已然失去了为企业集资的功能,尽管政府出台一项又一项的改革措施,希望国内A股市场走出这场困境,但是实际效果都十分有限。
而且近年来,新增的财富开始向其他高风险资产流动。比如房地产行业被热炒的摇摇欲坠。比如近年来大面积配置票据进入货币市场,迫使货币市场也进入高风险化。比如国内不断上演的“疯狂的石头”、“抢黄金的中国大妈”等等闹剧。甚至有报道称,北美洲部分地方的楼市都是由中国投资者支撑起来的。其实都凸显了一个问题,国民正在迫切的寻求投资渠道。
“沪港通”恰恰为内地市场打造出一条稳健的“双向”资本流通渠道。不仅为内地的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空间,也能让国际的资金在政府可控制的条件下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市场。
瑞士银行表示,相比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往往市场对QFII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的需求更大,其额度常常用光。但是海外投资者要加入QFII就不得不忍受繁琐而苛刻的程序。比如,QFII项目下的投资者在从监管部门获得投资额度后必须在六个月内汇入所有资金,也不能在之后所谓的锁定期(三个月至一年不等)中将这些资金转至海外。如果两个市场实现了互通,而监管层对此也持支持态度,那么境外投资者会非常愿意借助这阵东风,直接参加到内地股市里来。 同时,由于港股的运作是符合国际惯例的,一旦通道打开,A股和H股的步伐必然会开始趋同,这样就可以把成熟市场的市场理念、行为规则、制度安排、风险管理经验及金融创新等传入内地资本市场,激活市场潜力。海通证券副总裁李迅雷就认为:“沪港通的推出,现行的交易制度需要进行修改,因为港股为T+0交易,A股目前为T+1交易,为了交易便利,未来或推行T+0制度。”而且,参与了国际市场的内地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投资理念、投资取向等,也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有利于内地股市走向成熟及健康的市场方向。
两个市场的互通也被业内认为是扶持香港的方式。今年2月以来,香港经济出现动荡,他迫切需要一个提振消息。而在内地开放资本市场的同时,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香港,也会从中分得很大一部分人民币红利,从而提升香港经济和资本市场,给香港民众信心。而且,在这项政策对市场构成的中长期有利两地股市发展的憧憬之下,预期港股将于一段时间内存在环球资金将逐步回流港股领域的憧憬,有助港股抵抗海外金融市场及海外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
能否推动未来上涨行情?
“沪港通”对A股和H股市场的影响无疑是最直接的。其消息刚刚发布,沪指就大幅放量,券商、AH概念等受益股领涨两市。
消息当天,截止收盘,券商板块大涨3.5%,中信证券近涨停,华泰证券、国金证券、海通证券等亦涨幅巨大。
AH概念中,鞍钢股份、宁沪高速、海螺水泥3股涨停,潍柴动力、中国铁建、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远洋等个股盘中涨停或近涨停。
于是,很多人认为其中存在着明显套利机会。首当其冲的就是A股市场上估值相对比港股明显偏低的个股。在本次“沪港通“标的的A+H股中,A股相对H股溢价的股票占大多数(67%)。其中洛阳玻璃、南京熊猫、重庆钢铁等A股溢价最多。
东北证券投资顾问郭峰认为,这些公司的估值相对比港股、H股明显偏低,大概低了10%-20%,所以这方面受到沪港直通影响,他们在短期内会有一个快速上涨,填补这样一个估值差距。但是实际上经过短暂的填补之后,他们的估值就会趋于稳定。
由于两市的股价出现倒挂,短期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长期来讲,还是以价值来驱动,也就是一个短多长空的概念。
“沪港通”如果真的全面放开,T+0的实现也将是早晚的事儿。对此,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就在4月11日明确表示,T+0正在研究过程中。
在“T+0”的交易制度下,一笔资金可以多次交易、反复买卖,在不增加市场资金存量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市场的流通性、活跃程度和交易量,可以产生明显的资金放大效应。在市况较弱的情况下,“T+0”交易制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也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短线交易机会,有助于投资者提高其盈利水平。同时,在这样的交易制度下,不但考验了机构投资者,也是对散户是一个投资理念和操作方式的重新塑造,未来的资本市场将拥有更大的活力。
未来选择个股还是要根据基本面判断,比如我国的科技股。其实我国的科技企业与美国的科技企业没什么特大差异,也拥有非常大的成长性和极高的成长速度,但是往往在股市上的估价却偏低。这是因为内地的股市存在涨跌停板的限制,所以要涨,也是慢慢涨。还有一些科技股,即使财务账面显示的是亏损,在美国市场上也会存在一个很高的估值,因为在外国投资者看来,一个企业的未来前景是好的,那么就可以给它一个未来的价格。而国内的估值概念还停留在“只有企业盈利了,才有投资价值”的观念上。如果未来的市场越来越具备更加成熟的投资理念,那么就会为国内的高成长性企业带来更大机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式上提到:“建立上海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促进中国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和健康发展。”
当日下午,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就闪电般的发布了《联合公告》,表示原则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开展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下称“沪港通”),并宣布了“沪港通”各方面的计划,预计今年10月正式开闸。
“沪港通”的诞生如同平地一声雷,很多人感觉措手不及,连港交所总裁李小加都表示前一天晚上还不知道这个消息。紧接着在A股和H股市场激起热潮,AH折价股(A股价格低于港股)疯狂飙升,折价达40%的海螺水泥率先封住涨停板,中国平安大涨7%,保险、银行等权重板块纷纷启动,大盘涨幅一度接近2%。当天,恒生指数也急升344点。
“沪港通”就像是国家向现今这死水一般低迷的股市中投下了一块石子,无疑会成为搅动“死水”的新活力,但是这种活力究竟有多大影响力呢,有着排山倒海的颠覆作用还是仅仅成为眼前泛起的涟漪?
“沪港通”搅动5500亿元活水
证监会及港交所发布的联合公告这样描述“沪港通”:两地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包括沪股通和港股通两部分。
在交易制度方面。公告表示“沪港通”的交易制度是遵循交易发生地的交易规则。也就是说,内地的投资者要是想投资港股,那么就要按照港交所的规则交易,反之亦然。
而两地的交易规则其实存在很大的不同。港交所是不设涨跌限制而且买卖可做T+0回转交易,这就意味着,内地投资者,尤其是关注短线操作的投资者,要去适应这种极快的操作方式。其实像是涨跌限制或者交易T+1都是内地证券市场的特有属性,常年混迹相对“安全”的内地市场的投资者,或许真正可以感受一把“玩的就是心跳”了。
在试点初期,“沪股通”的股票范围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180指数、上证380指数的成份股,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港股通”的股票范围是香港联合交易所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的成份股和同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对两个市场的覆盖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有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的A+H股票有68只。剔除重复后,“沪股通”标的包括571只,市值合计13.89万亿人民币,覆盖了沪市A股90%市值的成分股;而“港股通”标的包括270只,市值合计19.66万亿港元,港股通的标的覆盖了恒生综合指数95%市值的成分股。标的成分均是大盘蓝筹股和成长性较高的中小盘股,不仅有效体现了股市整体的状态,也同时为“沪港通”的投资者作了初步挑选。
试点中的“沪港通”给出的总额度是5500亿元。其中,沪股通总额度为3000亿元人民币,每日额度为130亿元人民币;港股通总额度为2500亿元人民币,每日额度为105亿元人民币。并没有给出诸如每个账户的限额或者单笔交易等更加细致的限定,会不会未来将会成为一种先到先得的模式,如果投资者看好就要尽快买入,一旦额度到达上限,那么就要等下一班车了,这种模式限制了“沪港通”开闸后可能出现的爆炒影响。
而按照公告的表述,5500亿的额度很可能在一个月内就将被用完,似乎是在预示着,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沪港通”的扩大将是迅速的,要不然这种整个社会性质的控仓行为,很难为以提高市场化为由的试点带来大的参考价值。
什么样的投资者可以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呢?官方并不鼓励风险承担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参加试点交易。香港证监会明确要求,参与港股通的境内投资者仅限于机构投资者及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余额合计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的个人投资者。
打造“双向”资本流通渠道
在上海自贸区启动、人民币贬值和经济整体低迷的环境下,“沪港通”的推出被贴上了“探索人民币国际化;盘活资本市场;搞活上交所;扶持香港;为中国股市接轨国际市场探路等等“的标签。
也确实如此,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曾表示:“中央商讨政策时,各地部委都有很多方案在手,我们都是一样。大家都有优先次序,看的是理据和时机。如一切未配合、准备就绪,(中央)不可能放行。”
我们很难说现在一定是最好的时机,但是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时点。
今年2月,人民币M2的货币量,已达113万亿元。而把沪深两市加起来估值,总市值也只在25万亿人民币左右,也就是说M2已经达到股票总值的4倍多。可想而知,自2007年疯狂之后的折戟,A股已然失去了为企业集资的功能,尽管政府出台一项又一项的改革措施,希望国内A股市场走出这场困境,但是实际效果都十分有限。
而且近年来,新增的财富开始向其他高风险资产流动。比如房地产行业被热炒的摇摇欲坠。比如近年来大面积配置票据进入货币市场,迫使货币市场也进入高风险化。比如国内不断上演的“疯狂的石头”、“抢黄金的中国大妈”等等闹剧。甚至有报道称,北美洲部分地方的楼市都是由中国投资者支撑起来的。其实都凸显了一个问题,国民正在迫切的寻求投资渠道。
“沪港通”恰恰为内地市场打造出一条稳健的“双向”资本流通渠道。不仅为内地的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空间,也能让国际的资金在政府可控制的条件下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市场。
瑞士银行表示,相比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往往市场对QFII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的需求更大,其额度常常用光。但是海外投资者要加入QFII就不得不忍受繁琐而苛刻的程序。比如,QFII项目下的投资者在从监管部门获得投资额度后必须在六个月内汇入所有资金,也不能在之后所谓的锁定期(三个月至一年不等)中将这些资金转至海外。如果两个市场实现了互通,而监管层对此也持支持态度,那么境外投资者会非常愿意借助这阵东风,直接参加到内地股市里来。 同时,由于港股的运作是符合国际惯例的,一旦通道打开,A股和H股的步伐必然会开始趋同,这样就可以把成熟市场的市场理念、行为规则、制度安排、风险管理经验及金融创新等传入内地资本市场,激活市场潜力。海通证券副总裁李迅雷就认为:“沪港通的推出,现行的交易制度需要进行修改,因为港股为T+0交易,A股目前为T+1交易,为了交易便利,未来或推行T+0制度。”而且,参与了国际市场的内地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投资理念、投资取向等,也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有利于内地股市走向成熟及健康的市场方向。
两个市场的互通也被业内认为是扶持香港的方式。今年2月以来,香港经济出现动荡,他迫切需要一个提振消息。而在内地开放资本市场的同时,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香港,也会从中分得很大一部分人民币红利,从而提升香港经济和资本市场,给香港民众信心。而且,在这项政策对市场构成的中长期有利两地股市发展的憧憬之下,预期港股将于一段时间内存在环球资金将逐步回流港股领域的憧憬,有助港股抵抗海外金融市场及海外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
能否推动未来上涨行情?
“沪港通”对A股和H股市场的影响无疑是最直接的。其消息刚刚发布,沪指就大幅放量,券商、AH概念等受益股领涨两市。
消息当天,截止收盘,券商板块大涨3.5%,中信证券近涨停,华泰证券、国金证券、海通证券等亦涨幅巨大。
AH概念中,鞍钢股份、宁沪高速、海螺水泥3股涨停,潍柴动力、中国铁建、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远洋等个股盘中涨停或近涨停。
于是,很多人认为其中存在着明显套利机会。首当其冲的就是A股市场上估值相对比港股明显偏低的个股。在本次“沪港通“标的的A+H股中,A股相对H股溢价的股票占大多数(67%)。其中洛阳玻璃、南京熊猫、重庆钢铁等A股溢价最多。
东北证券投资顾问郭峰认为,这些公司的估值相对比港股、H股明显偏低,大概低了10%-20%,所以这方面受到沪港直通影响,他们在短期内会有一个快速上涨,填补这样一个估值差距。但是实际上经过短暂的填补之后,他们的估值就会趋于稳定。
由于两市的股价出现倒挂,短期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长期来讲,还是以价值来驱动,也就是一个短多长空的概念。
“沪港通”如果真的全面放开,T+0的实现也将是早晚的事儿。对此,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就在4月11日明确表示,T+0正在研究过程中。
在“T+0”的交易制度下,一笔资金可以多次交易、反复买卖,在不增加市场资金存量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市场的流通性、活跃程度和交易量,可以产生明显的资金放大效应。在市况较弱的情况下,“T+0”交易制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也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短线交易机会,有助于投资者提高其盈利水平。同时,在这样的交易制度下,不但考验了机构投资者,也是对散户是一个投资理念和操作方式的重新塑造,未来的资本市场将拥有更大的活力。
未来选择个股还是要根据基本面判断,比如我国的科技股。其实我国的科技企业与美国的科技企业没什么特大差异,也拥有非常大的成长性和极高的成长速度,但是往往在股市上的估价却偏低。这是因为内地的股市存在涨跌停板的限制,所以要涨,也是慢慢涨。还有一些科技股,即使财务账面显示的是亏损,在美国市场上也会存在一个很高的估值,因为在外国投资者看来,一个企业的未来前景是好的,那么就可以给它一个未来的价格。而国内的估值概念还停留在“只有企业盈利了,才有投资价值”的观念上。如果未来的市场越来越具备更加成熟的投资理念,那么就会为国内的高成长性企业带来更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