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彰特色 农村文化显生态

来源 :吉林农业·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ddman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如何从思想认识、生活理念、道德水平意识层面来改善和发展农村环境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从我市的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发展状况入手,发现存在问题,探索解决策略,为农村生态文化建设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贵港市;农村;生态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038-2
  生态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态文化是一种生态价值观,或者说是一种生态文明观,它反映人类新的生存方式,即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狭义的生态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即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生态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和谐,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科学认识、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1 建设农村生态文化的意义
  1.1 建设农村生态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区中全会指出,全国各地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生态阶梯”由农村生态安全、农村生态卫生、农村生态产业和农村生态文化构成,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生态阶梯的最底层是农村生态安全,包括饮水安全、食物、居住区安全、水灾和生命安全;第二层是农村生态卫生,通过生态工程方法处理和回收污水、垃圾和生活废物,减少空气、噪声污染,为居民提供整洁、健康的环境。第三层是农村生态产业,主要是指资源上的再生和利用,强化资源的再利用。生态文化建设是构筑各层生态阶梯的护栏,在各个生态建设的环节发挥支持与协调作用,农村生态文化是新农村建设实现与否的关键。
  1.2 建设农村生态文化是建设我市实施“农村文化致富工程”的重要内容
  2007年12月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贵港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致富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提出,要按照“农业生态文化型”的标准,以生态农业为特色,积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建设尊崇自然的人文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农村文化致富工程”提出后,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我市先后建立了中西村、西山村、满村、陈村等12个生态文化重点工作村。其中,把桂平市石咀镇小汶村、港北根竹乡、港南瓦塘乡设为休闲文化旅游型试点村,把覃塘区黄练镇设为农业生态文化型试点村。
  “农村文化致富工程”取得成效而后,我市循序渐进全面展开生态文化建设,先后在2009年11月评审通过平南鹏山生态文化旅游区规划、2010年3月对港南区的木格、君子垌作出《贵港市垌民俗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和在2011年5月对港北区石牛水库进行《壮天下.八桂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园概念性规划》的新规划。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文化旅游业,我市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农民的经济收入也得到极大的提高。
  1.3 建设农村生态文化是满足我市农民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的有效途径
  当前,农民的精神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农民精神需求日益现代化、多样化。当前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以广播电视为主,报刊、网络传播为补充;二是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要求与城市日趋接轨。我市大部分青壮年农民由于外出务工,吸取了城市的先进文化,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实现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了一批乡镇文化中心(文化站)和村级农家书屋,条件有了一定改善,但仍不能满足需要,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建设农村生态文化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深化和补充,也是带领农民致富、进一步满足我市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2 贵港市市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生态文化意识薄弱
  由于近年来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现象普遍存在,使得留守农民多是老人,他们的思想观念陈旧、满足于现状、不思发展,给新知识传播、新技术推广带来困难,即便能接受也是无能为力。
  例如,贵港市覃塘区是个农业大区,全区共有54多万人口,农村人口就达到了50多万人,农村劳动力仅20多万人,其余均流出外地打工。外出务工农民30岁以下的占55%左右、30至45岁的占33%左右、45岁以上的占12%左右。外出务工农民年龄和文化程度都较为偏低,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18%左右,初中文化程度占55%左右,高中和中职占26.5%左右,大专以上占0.5%左右。
  外出务工均为青壮年,留于家中的老人更是文盲半文盲。受传统观念、小农意识的影响,农村村民整体意识缺失,缺乏全局观念,对生态文化没概念、不了解,公众参与程度低。
  2.2 生态文化建设管理体制缺位
  生态文化建设需要有完善的管理体制作为保障。由于我市实施生态文化建设时间还不长,农村生态文化建设才刚刚起步,对生态教育、生态宣传、生态保护团体及生态文化普及等各方面都缺乏经验和相关制度,使得生态文化建设管理工作落实难度加大。
  2.3 农村生态文化建设人员、机构等基础设施薄弱
  截止十一五规划结束,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全市74个乡镇还有33个边远乡镇文化站有站无址,无法开展正常工作。现有47家乡镇公办电影院,设施简陋,有90%以上无法运转,甚至有三分之一的乡镇电影院被乡镇政府变卖,使文化阵地丢失严重。全市有700多个村没有文化活动场所,占村总数63.91%,绝大部分村没有图书室(文化室),仅有的村级图书室藏书数质量都很低,无法满足农民朋友的需求。
  生态文化建设需要有健全的机构作保障。由于我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简陋、人员机构缺少,使农村生态文化工作无法普及落实。
  3 推进我市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3.1 加强宣传,提高全体农民生态文化意识
  要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宣传设施,如广播电台、墙体文化、露天电影、环保主题公园、娱乐区等,整合这些宣传资源,设计宣传计划和主题活动,进行全方位、多形式的宣传活动。此外,要不断创新宣传类型和宣传渠道,如要在村中大小活动、娱乐团体中加入环保节目,对环保知识进行宣传,增强农民生态文化意识。
  3.2 建立健全农村生态文化建设机构,完善生态文化管理体制
  第一,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制定生态文化建设考核标准,严格考核评议制度,规范生态文化建设的管理工作,促进农村生态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第二,配备专业人才,上级部门设立农村生态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研究部署、组织协调、检查督促、考核评议工作等;第三,建立健全农村生态文化建设机构体系,从上到下,形成连贯体系,长期有效进行农村生态文化建设。
  3.3 完善生态文明村的硬件建设,确保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创建生态文明村,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设施,因此各级领导必须提高重视,加大投入。如我市港北区根竹乡泗民村,该村以村民小组为试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进行生态家园建设。村中127户农户,人口450多人,一是经多方面筹集前后共投入资金40多万元,基本完成生态家园建设,使农户住宅楼统一规划,基本上统一走向;扩建和水泥硬化主干道,对道路进行绿化、美化;改造厕所、猪栏、疏通排水沟等,杜绝了脏、乱、差现象,净化了卫生环境,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建成沼气池76座并投入使用,改变了农户早晚炊烟四起的状况,保护了生态环境;目前,泗民村全村75%农户已建楼房;65%农户已进行庭院美化、绿化、硬化;50%村道已硬化、绿化。
  3.4 建立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全面开展
  可以选择一些实验成功,取得良好效果的村做榜样示范,以点带面,带动全市农村走生态文化道路。由于农民的知识水平不一、富裕的程度不一、受益的程度不一,参与的积极也就不一样。因此,我们在开展用生态文化引导农民持续致富这一项工作中,注重了积极培养生态文化建设的引领人和示范户。
  2003年以来,我市就加强了对引领人和示范户的培养,第一是村中外出工作的有为人士联结起来,组织他们回村做宣传、领导工作,要求他们每人培养至少一至二名的引领人和或示范户;第二是把新农村指导员派到村屯建立联系人和联系户,不间断地做培养工作;第三是充分挖掘村屯的文化能人、文化骨干和村干部才能,把他们作为引领人和示范户进行扶植和培养。目前在全市12个工作重点村中已经建立起了内联引领人368个,外联引领人146个,建立了示范户68户。通过培养引领人和建立示范户,我市的生态文化观念在农村农民中得到极大的普及和推广。
  总之,借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应该提高全新的高度上来认识,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必须从制度、从资金、人力、物力上进行保障。同时,全体农民都必须切身投入到农村生态文化建设中,使我市农村逐步走向生态文明,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作者简介:黄文雯(1982-),女,汉族,广西桂平人,中共贵港市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思想道德、政治理论问题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不仅要满足保存、研究、教育的功能,还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博物馆的设计日趋复杂。为此,本文以四川省建川博物馆为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实地考察,提出了博物馆的设计方法、存在问题及主要对策,为博物馆的设计和完善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博物馆;建川;设计;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4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242-2  1
期刊
摘要:针对目前《景观设计》课程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不足,内蒙古科技大学环境艺术专业《景观设计》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教学改革涉及《景观设计》教学任务中的三个课程环节,即景观设计理论学习环节、城市景观环境认知环节、城市景观环境设计环节。而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则采用“实践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进行地域性的教学实践及教学方法的研究,寻求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景观设计专业教育。  关键词:《景
期刊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地处黑龙江省西部的甘南县春旱频率为83.7%,夏旱频率67.9%,秋吊频率63.8%,要搞好种植业生产,尤其是玉米高产创建,用好水尤其重要,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应用喷灌、膜下多孔出流灌技术的同时,于2010至2011年进行了玉米渗灌长效节水技术示范,效果良好,是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投资的重点。  关键词:农作物;长效节水技术;渗灌研究  中图分类号:S513
期刊
摘要:布病即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牧畜患病后易引发流产,严重影响牧畜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文章从布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措施等几方面入手,浅要分析了布病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布病;症状;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205-1  布病即布氏杆菌病,也称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接触性传染病。我国
期刊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低碳”一词,但这个概念却存在于他们的生态理论视阈之中。低碳经济时代的政治不仅局限于各国经济利益之冲突,也源于各国政治利益之不同。在这个进步过程中,竞争依然多于合作,因此,中国将如何在低碳战争中占有一席之位还将面临多重挑战。  关键词:技术文化;低碳政治;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
期刊
摘要:通过调查数据与年鉴数据相结合,对吉林省城乡居民户猪肉消费行为进行实证分析,明确吉林省城乡消费者对猪肉安全的认知程度并利用Logit模型分析影响其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猪肉安全;城乡消费者;购买行为;吉林省
期刊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新时期农村的重要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相比国外的利益集团或者国内的其他群体性组织,是由农民参与的合作组织。文章试图研究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基层治理的政治参与问题,分析社员的政治认知度是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政治认知;政治热情   中图分类号:F32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015-
期刊
摘要:三农问题是热点问题,同时也是难点问题,三农问题解决的好不好事关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构建和完善农村要素市场,促进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农村正规金融的支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农村金融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我国农村金融依然存在着很大问题,农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在此大背景下各省份地区都投入了大笔资金进行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切实把握仪陇红色旅游发展现状的关键之一就是充分认识到仪陇红色旅游发展的现实紧迫性和客观制约性。  关键词:红色旅游;旅游资源;文化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262-2  仪陇旅游开发与全国红色旅游成熟地区相
期刊
摘要:减少和消除贫困,是我国政府一直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我国的扶贫方式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对待。目前,对农村扶贫问题进行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加快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步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有着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多样化;开发式;扶贫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