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上的民俗瑰宝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elf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陕甘交界、陇东黄土塬上的甘肃环县,境内沟壑遍地,山梁纵横,气候寒旱。在如此古老又贫瘠的乡土中却生长着一朵戏苑奇葩——道情皮影。
  
  一
  
  
  环县道情皮影戏已有300多年历史,受陕西皮影影响,又结合了本地的雕刻、剪纸、道情等民俗与音乐,巧妙地将古戏皮影与道情艺术融为了一体。有关专家说:“目前,甘肃民间原生态皮影戏以环县的道情皮影为盛”。
  环县皮影戏是甘肃皮影的代表,它的精髓在于道情。道情是诸多说唱音乐的一种,从宋末元初道教徒手拿渔鼓、简板到处宣讲游说而来,源自中国道教音乐。
  与甘肃其他地方流行的秦腔、眉户、灯调等皮影唱腔不同,道情皮影的特点是以唱为主,以说为辅,音乐高亢激扬,婉转明快,曲调委婉流畅,情深意长。
  环县道情皮影戏的另一特色是其所选用的“影人”皆用牛皮制作,表面平滑透亮,造型精致,色彩丰富鲜艳,每个影人形肖神似,比例紧凑夸张,图案富于变化。
  目前甘肃环县境内有大约50家左右的道情皮影戏班,500多名演出、雕刻艺人活跃在环江两岸20个乡镇的沟沟岔岔,成为黄河流域具有一定规模的原生态艺术群体。
  一盏油灯在一块绷起的白布背后点亮,断断续续的二胡、水梆、笛子等乐声响起时,皮影戏就开始了。只见一人在幕后“借灯”挑线表演,其余的人伴奏并伴唱,一会儿唱一出《罗通扫北》,一会儿唱一出《三打白骨精》,幕上显影的人物动作潇洒活泼,栩栩如生,精彩纷呈。皮影戏也不缺乏经典和幽默,经典的如讲述许仙和白娘子故事的《断桥》,幽默的如讲述小老鼠捉弄懒猫的《老鼠和猫》,还如带有浓浓温情的讲述羚羊妈妈为了使小羚羊逃脱劫难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羚羊飞渡》等。
  在窑洞里和油灯下的表演最能展示皮影戏的独特神韵。在窑洞中听皮影可谓是一种享受,古朴的窑洞宽敞豁亮,收音聚光,能够产生非常好的共鸣效果,使得各种乐器达到一种和谐自然的感觉,因此,老百姓形象地称之为“吼塌窑”。而旧时的生活用具,油灯闪现的朦胧柔和的光线,可以使屏幕图像越发显得灵活。
  
  
  二
  
  环县道情皮影戏班在20世纪50年代曾三次进京演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87年1月,应意大利意中友协的邀请,出访意大利,并在罗马、威尼斯等11个城市演出,被誉为“来自东方魔术般的艺术”。2002年6月,环县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皮影之乡”。
  然而,在现代生活的冲击下,皮影在中国许多地方已濒临消失。令人欣慰的是,环县的道情皮影仍然保持着旺盛的艺术活力,不仅成为甘肃环县的文化象征,也成为西北民族文化的象征。但这还远远不够,皮影戏的发展现状并不容乐观。“现在甘肃的皮影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用民间的话来说,‘电送到哪里,哪里的皮影戏班很快就会消亡’,这一点都不为过。”有关专家坦言。虽然在偏远的山村,由于业余文化生活单调以及道情戏契合着广大农民的现实生活,道情皮影还在年复一年地流传着,但也仅限于一些民间庙会、宗教仪式、婚丧嫁娶和政府汇演等场合,道情皮影戏的保护与发展还需要有关方面的进一步努力。
  上个世纪后七八十年代开始,由于广播电视的发展,流行音乐在黄土高原上风行,加之资金的缺乏和后续人才的欠缺,以及皮影戏自身有些剧目不适宜舞台演出等原因,甘肃皮影戏的盛况已经逐渐成为历史。
  
  三
  
  甘肃皮影戏若要想突出重围,亟须政府与有关部门高度关注,与民间一起来保护和开发这一民俗瑰宝。其中,最主要的是皮影戏班应摒弃“影子不映城”和“家传”等观念。
  “影子不映城”是流行于甘肃乃至中国大部分皮影戏班中的一种传统的潜规则。虑及城市里有戏园子、剧院,他们往往将舞台选在乡土深处的庙会、民间的婚丧嫁娶以及通俗信仰的一些仪式上。皮影艺人的这一心态严重制约了皮影戏的发展。皮影艺人应该走进大城市,抓住城市人的好奇心理,尽量建立自己在中心城市演出的“根据地”和生存空间。 此外,在皮影戏发展中,民间艺人还需打破“家传”观念,只要有人愿意学习就赶快传授。每个戏班还要将数量不等的戏箱和戏书保存好,以防失传,最好能结合当前社会的审美情趣,对传统剧目进行改造。在影人的制作技术上,也可以充分利用当代的先进科技,使影人的色彩更为丰富,形体更大、更薄、更透明,身体的活动部位也更多一些。
  
  “当然,政府应该鼓励他们进城演出,在经费投入、组织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为研究甘肃陇东南皮影戏付出了几多心血的赵建新教授说,“应该借鉴昆曲和东北二人转的经验,为甘肃皮影戏探索出一条路子来。 ”所幸的是,道情皮影已被划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兰州大学文学院“环县道情皮影原生态戏剧文化教学研究基地”新近在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正式建立,这对于保护环县道情皮影戏,开展戏剧戏曲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都有着积极意义。
  目前,皮影戏班已经和外界进行了多次交流。这一古老的神奇艺术也开始走进高校,本土原生态的传统文化开始吸引、打动都市里的人们。
其他文献
流失海外文物,与跌宕的中国近代史联系在一起,也与中华民族的民族感情联系在一起。见证中国古老文明的文物在海外漂流是很多中国人心头难解的一个结。     希腊政府从美国盖蒂博物馆成功索回2000多年历史的金质花冠与大理石少女立像,这让中国文物界感到些许欢欣,然而,作为流失文物最多的国家,中国流失在外的国宝级文物为何长期以来难以回归,又如何才能顺利回归呢?  “我想,中国政府与民间机构如果能够以国际公约
期刊
浩瀚大漠,沙丘叠浪,面对无边的沙海,两匹骆驼载着商旅,踏歌西行。倾耳细听,似有雪的狂歌,风的咆哮,亦闻驼铃丁冬,飞鸟欢唱。  戈壁绿洲,梨花迎春,置身千树万树梨花盛开的果园,维吾尔族姑娘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凝神而思,似觉歌声催群花怒放,美的旋律扣人心扉……    我曾穿越沙漠,也走进梨园,但每每欣赏万顺的画作,于咫尺画幅中总能寻找和品味到诸多人生哲理。  万顺出生在书画之乡——甘肃天水,受家庭影响
期刊
湘西凤凰镇依山傍水,满眼都是石板街、吊脚楼,如果之前没去过丽江、乌镇、周庄,那你会惊艳这里的不寻常,但若与印象中的这些地方比一比,你或许会感觉记忆中的边城,那个宣称“中国最美丽的香格里拉”的凤凰小城不过如此罢了!但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湘西,不一样的土家族风情。    哭嫁    土家族的婚姻,不论是旧婚还是新婚,都要经过求婚、认亲、拜年、送日子、娶亲五个阶段。婚前一个月或半个月,新娘就要开
期刊
就在这里  最古老的高速通道  那条破茧的路    向北,向北  铿锵的指令劈山阻河  信念茂盛如松    我们来了,寻找伟大  在秦砖汉瓦的路上  捡拾那些人的力量    那路因历史而辉煌  因和平而寂寞  路越长,心越广    我们在宽阔的秦直道行走  渺小如蚁,平凡如草  我们一路向北,一路回归
期刊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连声边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    北宋大文学家、军事家范仲淹在古麟州戍边时写下的这首《麟州秋词》,我上初中时就背得滚瓜烂熟了,在梦中一千回到过神木。  五月,我带领陕西作家采风团到了神木。  带着梦想,带着企盼,带着惊愕,带着疑问,带着许多复杂的思想,出现在这座塞北城时,我发现神木在时光母亲的怀抱中,已不再是“长烟落日孤城闭”、“羌管悠悠
期刊
西安将开办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国际培训班    为了更好地推动丝绸之路研究与联合申遗工作,向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单位及人员介绍和推广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推动丝路申遗整体工作,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中国国家文物局磋商决定开办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国际培训班。   本培训班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中国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主办,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保护中心、
期刊
两年前的初秋,当我第一次来到统万城的时候,心中充满了敬畏。两年后的暮春,当我再次登临览胜,心中的敬畏有增无减。1 600年前的大夏国国都,赫连勃勃的伟大城池,如果你没有真正地逼近它,与它进行长久地对视与对话,你是不会油然而生那崇高的敬畏的。  两年前,也是在下午两点左右光照最强的时候,白城白得耀眼夺目,大脑一片眩晕,犹如走入幻境。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指甲去抠那裸露的白壤,因为我无法理解夯土筑就的
期刊
陈维山的《水磨房》浸透着西部文化精神,回荡着生命强劲的气血,是一部以灵魂美、智性美呼唤人性回归的文学艺术力作。它以沉重的艺术力量和不可抗拒的情感推助力,召唤我走向童年,在那里我找回了自己,静静地思索、拷问,我们究竟丢失了什么,我们究竟得到了什么。怡情于故园的水土和人文的摇曳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阵山风,几声鸟啼,都令人断肠。我和作者一起进入一个永远值得敬畏的空灵世界。我们和晨光一起醒来,我们和
期刊
2007年,元旦的钟声刚刚响过,“春城洋溢华夏情文化艺术旅游展”在新加坡就拉开了帷幕。虽说离春节还早,但放眼看去,新加坡的大街小巷已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主要街道上彩门排列,鲜花锦簇,巨大的“春”字夺人眼目,各色年货已经堆满了柜台,把中国人的传统佳节气氛彰显得隆重而又热烈。我们似乎没有感觉到这里是异国他乡,只是随处可见的马来人、印度人、欧洲人、韩国人、日本人,却又明白地提醒我们,新加坡是一个国际化的现
期刊
北去库车60余公里,在一片苍茫的群山之中,有一个神奇的所在——天山神秘大峡谷。它以自身独特的秀丽风光,成为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大批中外游人络绎而至。    天山神秘大峡谷在维吾尔语里被称为“克孜利亚”,意为“红色的悬崖”。峡谷呈南北走向,主谷长3 700米,为亿万年风雨剥蚀、山洪冲刷而成。该谷集别处峡谷之妙,兼有天山奇景之长,景异物奇,风光无限,是我国罕见的旱地自然景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