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Young,Thomas,1773-1829)英国物理学家(Physicist,England)

来源 :光谱实验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tongling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氏天资聪颖,14岁就通晓拉丁、希腊、法、意等多种语言,一生在物理、化学、医学、考古等广泛的领域作了大量的工作。1793年他写了第一篇关于视觉的论文,发表了眼睛中晶状体的聚焦作用,1801年发现眼睛散光的原因,由此进入了光学的研究领域。1801年他让光通过两个靠近的针孔投射到屏上,发现两束光被散开并重叠,出现了明暗相间的条纹。这就是物理学上著名的杨氏实验,后来又把针孔改成缝,后称杨氏双缝实验。
其他文献
本文是差谱法的一个应用实例。以盐酸羟胺为还原剂,用柠檬酸钠掩蔽A1(Ⅲ)以防止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在PH值8.3-9.5下,Cu(Ⅰ)及Fe(Ⅱ)能与邻菲罗啉生成有色络合物,加热能大大加快显色时间,在乙醇存在下可
为了克服在环境无净化条件下的污染和采用化学处理预富而引入较高的空白值,采用了“空气参比-炉内富集-先测样品后测标准”的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测定高纯水中ppb级的痕量元
应用ICP-AES法测定钨酸钇钾[kY(WO4)2]激光晶体中的Er和Nd。试样用磷酸分解,Tm被选作内标元素。Er和Nd的回收率分别为98.6%-105.3%和96.5%-105.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90%和1.60%。
塞曼曾在莱顿大学读书,是卡麦林一翁纳斯和洛伦兹的学生。1893年获得博士学位。在洛伦兹的指导下,他完成了证明置于强磁场中的单一谱线分裂为二条的实验。这种现象称为塞曼效应
一行,俗姓张,名遂,魏州昌乐(今河南省南乐县)人。21岁出家为僧,先后在嵩山、天台山研究佛经和天文历算。曾翻译《大日经》等典籍,一度为密宗大师。玄宗开元五年(717年)应召到长安,后受
本文介绍了分析航空结构钢中Pb、Sn、As、Sb、Bi残余元素的一种新的快速方法──发射光谱分析法,找出了最佳分析参数,建立了校准曲线,经精密度和准确度试验后,相对标准偏差为1.25%-9.10%,结果令人满意。
本文介绍锌和邻二氮菲-溴甲酚绿在氨性缓冲液中形成三元配合物增溶于聚乙烯醇PVA_(124)体系,直接在水相中测其吸光度。配合物最大吸收位于612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_(612)=1.63×10 ̄6L·mol ̄(-1)·cm ̄(-1)。锌浓
用红外光谱对二氧化碳气体与氯氧化镁,5Mg(OH)2.MgCl2.8H2O和3Mg.Cl12.8H2O,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用2MgCO3.Mg(OH)2.8H2O化合物和在空气中不同时间的碳化产物的红外光谱对比和讨论,由红外光谱的峰变化反应了镁离子不同结构特征。证明
本文研究了β-环糊精对Pb(Ⅱ)-四(-3溴-4-左侧酸基苯基)卟啉显色体系的增敏作用,提出了高灵敏度测定痕量铅的分光光度新方法,显色体系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5×10^5L.mol^-1.cm^-1。铅在0-1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泽尔尼克于1915年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的重大贡献是在1934年发明了“相衬显微镜”。这种显微镜把衍射光的相位相对于入射光稍微作了一些改变,结果使得细胞中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