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地翻覆间飞跃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u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秋的雪域高原,天高云淡,层林尽染,生机盎然。
  8月26日,中央“对口支援西藏工作20周年电视电话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对口支援西藏工作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新时期党的西藏工作方针的丰富和发展,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实践证明,对口援藏工作的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符合我国国情、西藏区情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也许很多对“对口援藏”缺乏深入了解的人,不是很清楚它对于西藏工作的重大意义;也许不少对西藏近20年来飞速发展只停留在日新月异感官上的游客,并不知道其内在动因。只有西藏300万各族人民,最深切体会到从“支援西藏”到“对口支援”这四个字变化中蕴含的分量。实现“对口支援”这20年来对西藏所注入的巨大能量,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所付出的无私援助,实现了多少西藏儿女过去难以憧憬的美好梦想。
  1994年7月23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制定了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明确了“对口支援,分片负责,定期轮换”的援藏方式,指定由全国15个较发达的省份和中央40多个部委对口支援西藏7个地市与区直各单位,开启了举全国之力支援西藏建设西藏的新时代。
  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西藏的改革开放与城乡经济发展进入了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的快车道,迎来了又一轮天翻地覆的大解放、大发展、大变化。西藏的经济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如此繁荣兴盛;西藏各族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富裕幸福;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西藏儿女的梦想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梦想距离如此之近。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的不同历史阶段,各族人民对“天翻地覆”这个词,有着最为深切的感受。
  1951年5月,在全国解放战争硝烟渐渐消散之际,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西藏在受到战火影响最小的情况下,摆脱了帝国主义势力的控制,回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怀抱。当五星红旗在万里高原的每个地方升起时,长期动荡不安的西藏及各族同胞终于有了永远的归属感,发生了第一次天翻地覆的巨变。
  1959年春天,西藏反动上层与贵族发动以分裂祖国为图谋的武装叛乱。中央政府果断进行平息叛乱,同时决定在西藏进行民主改革。百万农奴在民众改革中,终于摆脱了世世代代为奴隶的地位,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土地、牲畜、住房,更重要的是拥有了人身自由。随着民主改革的进程,西藏从封建农奴社会一步跨进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西藏发生的第二次天翻地覆巨变。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西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集中统一领导下,遵循国家宪法的规定设立自治政府机关,行使自治权利。西藏人民真正享有在法律规定的各种权力与平等地位,实现了当家作主。这是西藏发生的第三次天翻地覆巨变。
  三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如今已列为西藏自治区三个重大节庆纪念日,标志着西藏历史巨变的不同里程碑。
  三个不同的时代,让西藏各族人民实现了不同的梦想。而这些梦想的实现无不在诠释着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祖国大家庭的怀抱中,西藏才有光明的前途与灿烂的未来。
  改革开放初始阶段,在全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西藏由于历史、自然各方面的条件制约,在一个时期明显落后了。但是,党中央始终关心惦记着西藏人民的福祉。邓小平同志1987年就提出了检验西藏工作标准的著名论断:“关键是看怎么对西藏人民有利,怎样才能使西藏很快发展起来,在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走进前列。”
  正是为了尽快缩短西藏与内地的差距,让西藏在中国的现代化征途上走进前列,党中央在1994年7月召开了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而且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号召:“西藏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西藏的稳定,涉及国家的稳定;西藏的发展,涉及国家的发展;西藏的安全,涉及国家的安全。”“绝不能让西藏从祖国分裂出去,也绝不能让西藏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从这个时刻起,万里高原迎来了又一次翻天覆地巨变的伟大历程。
  如今生活与工作在西藏的各族儿女,都是这一伟大历程的经历者、参与者与见证者,他们最有权利来描述这20年的变化,最有资格来讲述这20年的感受,也最有豪情来展望对西藏未来的梦想。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谋划西藏工作,提出了“治国先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思想,使新时期西藏工作方针政策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发展,让西藏人民与全国一道全面实现小康,走向现代化有了更可靠的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由56个民族的梦想来共同编织,才是最美最圆的中国梦。
  本期专题,我们专程到西藏去采访了从自治区主席到各族青年代表,通过报道来展现西藏儿女的中国梦是如何瑰丽多彩,绚烂迷人。
其他文献
2014年,中国人能记起的隆重日子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65周年华诞,同时,让中国人刻骨铭心的还有中越自卫反击战35周年的纪念日。  无论是重大的节日还是深刻的往事,大家总能伴随着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从心底唤起。提起邓小平,人们耳边就会响起《春天的故事》那首动人的歌;国庆节要对祖国表达祝福之情,我们就会听到《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对祖国最美的诉说;回想起当年中越边境燃起的战火,《十
期刊
作为第三代“琼花”代表,在她眼中,《红色娘子军》是中芭的“传家宝”,也是影响自己人生的重要舞台形象  英姿飒爽的“倒踢紫金冠”、活泼灵动的“快乐的女战士”、饱含感情的“常青指路”……50年来,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已演出近4000场,影响熏陶几代中国人。2014年,中央芭蕾舞团从年初起赴各地进行“五十年五十场”纪念巡演,再次掀起“红色激情”的热潮,有时返场谢幕多达五六次。  芭蕾大师、中央芭蕾
期刊
只要你学过芭蕾,不管自己跳得如何,也不管自身条件如何,都将离不开她,永远爱着她  2014年,恰逢中央芭蕾舞团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首演50周年,这部舞剧以震撼人心的悲壮情节,恢宏绚丽的场面,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海南岛的地域风情,自诞生起就赢得多方好评,其人物形象、音乐均成为了难以忘却的时代经典。  盛夏,记者如约来到位于北京虎坊桥的中央芭蕾舞团,采访中央芭蕾舞团党委书记、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期刊
与《红色娘子军》的缘分,始于她刚到中芭时饰演群舞中的女战士,而从女战士到主角吴琼花,她用了整整十年  “今天的味道是明天的回忆。”这是朱妍在新浪微博上的最新一条更新。朱妍的微博名字是“朱妍的芭蕾圈”,没有认证,没有加V,低调得好像是一个平凡的小女生。微博更新速度也不快,偶尔有一张剧照,总是远远的背景。偶尔有一点感慨,比如:女人再成熟,再身经百历,她终归是个女人;有时也励志:每一个凡夫俗子在修行的路
期刊
在为侨法律服务的路上,她将一如既往地走下去。这是她的社会理想,要让爱与责任同行  2014年7月17日晚,载有298人的马航MH17航班被“分裂分子”发射的导弹击中,在乌克兰境内靠近俄罗斯边境坠毁。  此时距离马航MH370失联正好132天。本以为从悲剧中走出的张巍,再次回忆起了在处理马航事件的22个日日夜夜。  50岁的张巍是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北京市为侨法律顾问团团长、北京威宇律师事务所主任
期刊
在经济社会中,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尚不够发达的中国社会,高校如何守住底线和良知是高等教育的一个严肃命题。治理滥发文凭就是这一命题中应有之义,并且迫在眉睫。  从公开的事实和常识判断,滥发文凭形式的多种多样。一是,各种教育层次无论是大专、大本、研究生,还是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几乎毕业率为100%,如此高的毕业率应该换来社会的交口称赞,结果却恰恰相反。二是,最明显的莫过于从一些倒台的贪官污吏的经历中,几乎
期刊
徐剑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仁者崇山、敬山、畏山,敢于挑战自我极限,纳冰川气象,吸山河英华,方有春风大雅之胸襟也。  “七一”冰川隐于何处?余登上一辆中巴,往祁连山腹地蟠曲而上,去亲近冰川。余身有幸,已亲近过青藏秘境之卡诺、珠峰、崑仑山与玉龙雪山和贡嘎雪山等诸多冰川。唯嘉峪关“七一”冰川距城市最近,仅130公里。原以为会游人如织,然,不过20名全国各地来之散客,冷清也。  领
期刊
马光远  相信通过各界的努力,民营银行的设立将成难以阻挡之势,在改变中国银行业基因的同时,彻底改变中国金融抑制和金融短缺的现状。  在最近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快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等十大举措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痼疾后不到一天,中国银监会向外界披露:银监会近日已正式批准三家民营银行的筹建申请。这三家民营银行分别是:由腾讯、百业源、立业为主发起人,在广东
期刊
1919年春天,齐白石孤身一人来到北京,这是他第三次进京,与以前不同,这次他要到北京定居安家,闯荡画坛。  这一年,齐白石57岁。  这一年,齐白石开始了一段艰难的追梦之行,并以笔耕不辍的创新,实现从一个乡间小木匠向艺术巨匠的转变,成为近代艺术界的巨擘。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后改名璜,号白石。湖南湘潭人。1864年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家境贫困的农民家庭。6岁时,齐白石被送到私
期刊
《红色娘子军》创造并成就了中西文化在芭蕾艺术领域完美融合的非凡奇迹,蒋祖慧正是这座中国芭蕾傲人里程碑的一位奠基者  她是中国芭蕾艺术事业先驱者,她编排的《西班牙女儿》是中国人编导的第一部外国芭蕾舞剧;她是红色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编导之一,她与李承祥、王希贤将西方芭蕾技巧与中国民族舞蹈表现手法精心结合,创造出民族芭蕾的世纪精品,五十年间影响几代中国人;她在作品中融合西方芭蕾的优雅曼妙与中国舞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