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伴大便习惯改变

来源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10110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例患者,女,48岁。因腹痛伴大便习惯改变4个月,加重1个月余入院。患者于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痛疼痛无明显规律,伴有大便变细,大便频率由以往1次/日增加至2-4次/日,大便量少,成形但质稀,混有黏液,时为稀烂便无里急后重,无大便疼痛及便中带血,无发热、盗汗。在我院门诊行胃镜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给予“奥美拉唑”、“健朗晨”等抑酸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近1个多月来又出现阵发性下腹部绞痛,多于晚饭2小时后发作,持续时间从3分钟至数小时不等,每天发作频次多少不等,疼痛程度轻重不等,无放射痛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表现特点、分型、病因、治疗及分析预后,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及分类国际共识标准,回顾性调查近5年来中山大学附
肝细胞癌(以下称肝癌)全世界发病率不断增高,多数病人确诊时已无法进行手术等有效治疗,故肝癌病人生存率很低。肝硬化是肝癌最大的危险因素,推荐肝硬化病人定期行肝脏超声检查及血
目的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uti—mitochondriaantibodytypeⅡ,AMA—M2)及IL-10水平的表达,研究其与PBC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4例PBC患者及20例原发性肝
目的 观察普罗布考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理。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3组:正常对照组、NAFLD对照组、普罗布考干预组。以高脂饲料饲
用从内镜下取得的胃黏膜标本提取总DNA,随后用16S rDNA的方法进行检测,构建系统进化树。我们共从66个有效序列中发现胃内有5个门的细菌种类,其中H.pylori是最为丰富的细菌种
目的通过围产期传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患者大部分在e抗原(HBeAg)血清转换后成为非活动性携带者(IC),然而,部分患者血清转氨酶水平持续异常,在抗.HBe阳性阶段发展成肝细胞癌(HCC)。
目的探讨实验性肝纤维化形成的性别差异及雌激素的作用。方法通过四氯化碳(CCL4)诱导雄性、雌性及雌性去势大鼠的肝纤维化动物摸型,观察雌激素对各组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作用,以及
目的观察反义TIMP-1真核表达质粒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运用重组DNA技术及反义技术,构建反义TIMP-1真核细胞表达质粒,经脂质体Lipofectmine2000包埋。采用腹腔注射将
目的比较PreS1、HBV—DNA、HBeAg反映病毒复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疑有HBV病毒复制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
目的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治疗预后,并探讨其误诊原因。方法对12例EG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和治疗随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