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CD3抗体(HIT3a)基因突变及其表达研究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g257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提高可溶性抗CD3 scFv片段的表达量,并测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用PCR法致抗CD3 scFv基因突变;用DNA限制性酶切指纹图谱以及Western blot法筛选突变克隆;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活性;用125I标记抗体,进行竞争抑制试验;采用51Cr释放试验,进行抗CD3 scFv片段介导的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测定。结果 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抗CD3 scFv抗体突变克隆菌株m2为重链第六位氨基酸突变,即E(GAG)→Q(CAG)。突变后的可溶性抗CD3 scFv片段表达量(1?μg/ml)比突变前(0.01?μg/ml)高100倍。突变前、后的抗CD3 scFv片段与Jurkat细胞(CD3+)的结合特异性未改变。m2能竞争性封闭亲代鼠源性抗体HIT3a与CD3阳性的Jurkat细胞的结合位点。体外杀伤实验结果显示,由m2与IL-2共刺激产生的CD3 A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比单用IL-2刺激产生的LAK细胞强。结论通过对抗CD3 scFv抗体基因进行定点突变,实现了该抗体片段的高表达;m2能与CD3+的Jurkat细胞结合;也能激活人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产生CD3AK细胞毒活性。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明确选择性CD34+细胞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接受CD34+细胞APBSCT治疗的MM患者(选择组)和另外21例接受非选择性APBSCT的MM患者(对照组)的造血恢复时间、有效率、生存率、移植相关不良反应、移植费用进行比较.两组病例在年龄、初诊时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和移植时疾病状态均具有可比性,诱导治疗及预处理方案基本相同.结果与对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