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首先对中学体育弱势学生群体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不同类型的体育弱势学生群体出发,对如何开展弱势学生体育教学实践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中学体育 弱势群体 身心健康 因材施教
1 前言
在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一些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意识淡薄,体育技能较差,以及身体素质和发展水平较低等使其明显处于弱势状态,给正常完成体育学习任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和不良影响。新时期,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中学体育教育对弱势学生群体给于了更多的关注,中学体育教师更应该多从弱势群体的角度出发,分析体育弱势学生群体产生的原因,并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致力于中学体育教学的建设,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为我国新课改的实施做出切实有效的贡献。
所谓体育弱势学生群体是指在体育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因为肢体、心理、生理或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原因而不能正常参加体育教学或课外活动的学生群体。目前,体育弱势学生群体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重视并加强对体育弱势学生群体的教育和培养,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是每一个体育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笔者多年从事中学体育教学,在体育弱势学生群体教学实践中,具有一定的自身认识和看法。
2 中学体育弱势学生群体成因分析
研究中学体育弱势学生群体的教学,首先要明确体育弱势学生群体产生的原因。
2.1 心理原因。体育弱势学生群体产生的最重要原因来自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2.2 生理原因。有些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表现的过于弱势,生理原因不可忽视。
2.3 环境原因。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家庭中父母离异,或者意外横祸等,也会对学生的心理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学生心理发育不健全,心胸狭窄,行为孤僻等,都不利于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团队协作和竞赛。
2.4 缺乏积极的体育参与个性。中学体育弱势群体的类型多样,而且每个个体也具有不同的人格特征,这些因素都将影响着他们的行为表现。一方面,中学体育弱势群体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认识也不足。另一方面,中学体育老师一般只照顾到大部分同学,安排的课程和活动相对比较固定和死板,因而体育弱势群体往往只是被动地参加老师安排好的体育活动,这种大班教学使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个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更不利于促进他们的体育学习。如果不能从他们自身的优势出发,就无法扬长避短,更不能提高他们对体育学习的热情。
3 中学体育弱势学生体育教学对策
目前,在我国中学教育中,伤、残、病者在总学生人数中占据5.5%,体弱者占13.6%。近年来,体育弱势学生群体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中学体育弱势学生群体类型较多,要想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真正达到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就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弱势学生群体,探讨不同的体育教学实践方法。弱势群体的几种自然表现主要有:①心理缺陷型;②身体肥胖、瘦弱型;③体弱多病型;④先天疾病型。
3.1 针对心理缺陷类型的弱势学生。有的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过分的表现出厌恶、反感、懒散的情绪,针对这类学生,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从理论上认知体育课,正确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理论知识以及实际生活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明白体育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另一方面,多为学生播放一些宣传体育的视频或教育片。同时,针对懒散、自卑、怯弱的学生,体育教师应该运用赏识的手段来有效激励学生,对这些有心理缺陷的学生,应该积极鼓励他们大胆参与,并努力创造大胆参与的机会。
3.2 针对身体肥胖、瘦弱型的弱势学生。体育教学应该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实施自主选择性教学,即让学生在体育项目中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其选择适合自己,对自己身心更加有益的项目,有所为,有所不为。
3.3 针对体弱多病型的学生。首先,注重体育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体弱多病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很多体育项目即使感兴趣,也不能参加,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多加交流,积极引导,切不可让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心态;其次,体育学习大部分是一个户外团队协作的学习模式,体弱多病的学生作为弱势群体的一种往往会被孤立,因此,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让这些弱势学生的好朋友带领他们去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避免他们被学生大众所孤立。同时,针对体弱多病的学生,教师在实施分层次教学中,也要注意合理安排这些学生的运动量,循序渐进。
3.4 针对先天疾病型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先天性疾病学生应该以参与为主,并加强其强项方面的要求;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对这些学生在自我保护方面的教育,消除他们的紧张和消极心理。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精讲多练并多次指导,在体育练习中降低难度或强度。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把某项教学内容完成能力较弱或者类型相同的学生分成一组,通过能力和类型的划分,让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保护和尊重,这样就能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中学体育弱势群体的问题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而且是一个关乎经济、文化、医学等多方面的社会问题。由于其产生原因的多样化,而且存在个体差异,因此要有效地解决体育弱势群体的问题,不仅需要发挥社会、学校、老师等外在社会支持的作用,更需要发掘学生自身的优势和积极品质,使其扬长避短,并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以达到个性的最优化发展。
【关键词】 中学体育 弱势群体 身心健康 因材施教
1 前言
在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一些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意识淡薄,体育技能较差,以及身体素质和发展水平较低等使其明显处于弱势状态,给正常完成体育学习任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和不良影响。新时期,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中学体育教育对弱势学生群体给于了更多的关注,中学体育教师更应该多从弱势群体的角度出发,分析体育弱势学生群体产生的原因,并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致力于中学体育教学的建设,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为我国新课改的实施做出切实有效的贡献。
所谓体育弱势学生群体是指在体育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因为肢体、心理、生理或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原因而不能正常参加体育教学或课外活动的学生群体。目前,体育弱势学生群体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重视并加强对体育弱势学生群体的教育和培养,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是每一个体育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笔者多年从事中学体育教学,在体育弱势学生群体教学实践中,具有一定的自身认识和看法。
2 中学体育弱势学生群体成因分析
研究中学体育弱势学生群体的教学,首先要明确体育弱势学生群体产生的原因。
2.1 心理原因。体育弱势学生群体产生的最重要原因来自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2.2 生理原因。有些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表现的过于弱势,生理原因不可忽视。
2.3 环境原因。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家庭中父母离异,或者意外横祸等,也会对学生的心理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学生心理发育不健全,心胸狭窄,行为孤僻等,都不利于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团队协作和竞赛。
2.4 缺乏积极的体育参与个性。中学体育弱势群体的类型多样,而且每个个体也具有不同的人格特征,这些因素都将影响着他们的行为表现。一方面,中学体育弱势群体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认识也不足。另一方面,中学体育老师一般只照顾到大部分同学,安排的课程和活动相对比较固定和死板,因而体育弱势群体往往只是被动地参加老师安排好的体育活动,这种大班教学使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个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更不利于促进他们的体育学习。如果不能从他们自身的优势出发,就无法扬长避短,更不能提高他们对体育学习的热情。
3 中学体育弱势学生体育教学对策
目前,在我国中学教育中,伤、残、病者在总学生人数中占据5.5%,体弱者占13.6%。近年来,体育弱势学生群体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中学体育弱势学生群体类型较多,要想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真正达到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就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弱势学生群体,探讨不同的体育教学实践方法。弱势群体的几种自然表现主要有:①心理缺陷型;②身体肥胖、瘦弱型;③体弱多病型;④先天疾病型。
3.1 针对心理缺陷类型的弱势学生。有的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过分的表现出厌恶、反感、懒散的情绪,针对这类学生,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从理论上认知体育课,正确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理论知识以及实际生活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明白体育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另一方面,多为学生播放一些宣传体育的视频或教育片。同时,针对懒散、自卑、怯弱的学生,体育教师应该运用赏识的手段来有效激励学生,对这些有心理缺陷的学生,应该积极鼓励他们大胆参与,并努力创造大胆参与的机会。
3.2 针对身体肥胖、瘦弱型的弱势学生。体育教学应该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实施自主选择性教学,即让学生在体育项目中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其选择适合自己,对自己身心更加有益的项目,有所为,有所不为。
3.3 针对体弱多病型的学生。首先,注重体育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体弱多病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很多体育项目即使感兴趣,也不能参加,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多加交流,积极引导,切不可让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心态;其次,体育学习大部分是一个户外团队协作的学习模式,体弱多病的学生作为弱势群体的一种往往会被孤立,因此,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让这些弱势学生的好朋友带领他们去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避免他们被学生大众所孤立。同时,针对体弱多病的学生,教师在实施分层次教学中,也要注意合理安排这些学生的运动量,循序渐进。
3.4 针对先天疾病型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先天性疾病学生应该以参与为主,并加强其强项方面的要求;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对这些学生在自我保护方面的教育,消除他们的紧张和消极心理。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精讲多练并多次指导,在体育练习中降低难度或强度。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把某项教学内容完成能力较弱或者类型相同的学生分成一组,通过能力和类型的划分,让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保护和尊重,这样就能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中学体育弱势群体的问题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而且是一个关乎经济、文化、医学等多方面的社会问题。由于其产生原因的多样化,而且存在个体差异,因此要有效地解决体育弱势群体的问题,不仅需要发挥社会、学校、老师等外在社会支持的作用,更需要发掘学生自身的优势和积极品质,使其扬长避短,并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以达到个性的最优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