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转课堂是促进地理课改的有效途径,它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性、个别化、探究性地理学习。制作优质微视频是实现翻转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有助于改进现有的教学方式,助推地理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地理微视频;翻转课堂;构建
所谓翻转课堂,是指一种教师创建学习微视频等数字材料,学生在家中或课前先观看微视频,利用数字材料自主学习课程,然后在课堂上参与师生交流、质疑、探究、练习等互动活动的教学形态。本文对新课改下翻转课堂的构建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翻转课堂学习在课堂中的作用,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和应用,改善当前地理学习的现状提供科学依据。
一、优质微视频的制作
1.精选微视频内容
笔者曾看过一段“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微视频,发现只是教者将一堂课完整的PPT,配上讲解,录制成的视频,这是对翻转课堂微视频的误解。其实,微视频内容不应是一堂课内容的“缩小”,它应是“碎片化” 的导学视频,应紧扣地理课标,依据学情,精选几个教学重要知识点、难点、疑点内容。
2.控制微视频时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的时问一般维持在5~7分钟,在这段时间集中精力投入学习,学生往往感觉最快乐,学习力、创造力处于最佳状态,因此,能够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3.呈现形式科学恰当
微视频的呈现形式直接关系到它的导学、预习效果。要根据地理学科特点,以及不同教学内容特点,选择适当的呈现形式。例如,我们在制作“洋流模式的形成”视频时,运用了“2个实验视频 PPT”的形式;制作“洋流分布” “洋流与气候”视频时,主要运用PPT呈现形式;而制作“洋流与渔场”视频时,运用“PPT 动态演示视频” 的形式。当然,不管哪段视频中的PPT,都采用了不少地理分布图、原理图等,如“全球风带分布图” “世界洋流分布图”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四大渔场分布图”等,地理学科特点鲜明且丰富、生动、形象,可极大提高导学、预习的效果
4.有效发挥导学、评价功能
翻轉课堂是典型的“先学后教”模式,其预习方案是基于导学微视频的,相对于导学案、讲学稿等文本式的预习方案,它有许多优势,但教师必须用心设计、制作,才能取得较好的导学效果。例如,适当创设情境,激发自学兴趣;设计导学问题,引导深入浅出地思考;坚持“小步子原则”,循序渐进。同时,微视频也应有适量的“作业”,以对学生利用微视频预习的效果做出评价,通过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训练,提升心智水平。
5.发挥团队优势,密切分工协作
优质导学微视频的制作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要求也很高,应避免单兵作战,而应发挥团队中各位教师的优势,密切分工协作。我们在制作“大规模海水运动”一节的几个视频时,就是根据地理教研组各位教师的特点和特长,进行分工合作的。其中,教学经验丰富,地理教学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承担构思和整体设计任务;普通话较纯正,语言亲和力、感染力强的教师负责讲解配音;视频制作软件操作技术较好的教师承担录制、编辑与合成等等。
二、翻转课堂的构建
1.梳理问题
教师将学生在线微视频学习后发现、提交(在线提交或书面提交)的问题,进行归类、梳理,将比较有共性的问题罗列出来(个别问题可通过个别辅导解决),提交课堂讨论、分析解决。例如,在“大规模海水运动”一节,我们将学生在学习微视频后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主要归纳出这样几个共性问题:①一般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反之是寒流,但有些洋流无明显纬度差异,却也属暖流或寒流,为什么?②南半球,在中纬西风作用下,形成了环球性的西风漂流,那么极地东风对洋流有没有影响?③为什么说北大西洋暖流“很强大”而不说北太平洋暖流“很强大”呢?。
2.分组讨论探究问题
根据异质分组的原则,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教师将梳理出来的问题呈现出来,以问题引领各小组讨论、探究。这时,学生将进行微视频学习时碰到的问题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得到了解决;同时也与其他同学协作、分享成果,帮助其他同学解决了他们在自学时的困惑。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这让教师有时间参与到学习小组,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甚至会为有相同疑问的学生举行“小型讲座”。
3.拓展加深
教师可在教材内容、学生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适量不同层次的问题,对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宽加深,培养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有关洋流,我们设计了:当年泰坦尼克号在大约41°43′N,49°56′W附近的北大西洋撞上冰山,这里为什么会有冰山?与秘鲁渔场形成原因相同,世界上还有哪些海域可能形成渔场?由于问题联系了生活实际,学生兴趣盎然,讨论非常热烈,有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4.系统整理
由于课前微视频主要涉及重点、难点等内容,学生学习的内容还不系统、全面,所以在以上各环节后,教师有必要将一个个知识点串联起来,揭示彼此之间的关系,形成知识体系,解决碎片化问题。这与传统课堂的系统讲授不同,因为有课前微视频学习、课堂讨论等做基础,此环节应简要、快捷,当然微视频未涉及的基础知识,可在这一环节点一下,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5.巩固强化
这与传统的题海不同,他主要针对学生微视频学习、进阶作业中的问题,学习不流畅的问题,设计的课堂训练。因此应有针对性,并分层设计,不同的学生可科举视频学习和课堂讨论情况,选择做不同的题目;同时,题量适当,当堂完成,减轻课后负担,真正把知识的内化过程翻转到课堂进行。
三、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翻转课堂的策略,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它往往随着学习内容、场景、认知对象等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认可,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莉靖 曹殿波.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探索,2014年.
[2]张洪珍 刘向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巾地理教学中的实践[J].地理教学,2014年.
[3]李金国. 翻转课堂的实践和研究[J]. 教学研究,2014年(17).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610100)
关键词:地理微视频;翻转课堂;构建
所谓翻转课堂,是指一种教师创建学习微视频等数字材料,学生在家中或课前先观看微视频,利用数字材料自主学习课程,然后在课堂上参与师生交流、质疑、探究、练习等互动活动的教学形态。本文对新课改下翻转课堂的构建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翻转课堂学习在课堂中的作用,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和应用,改善当前地理学习的现状提供科学依据。
一、优质微视频的制作
1.精选微视频内容
笔者曾看过一段“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微视频,发现只是教者将一堂课完整的PPT,配上讲解,录制成的视频,这是对翻转课堂微视频的误解。其实,微视频内容不应是一堂课内容的“缩小”,它应是“碎片化” 的导学视频,应紧扣地理课标,依据学情,精选几个教学重要知识点、难点、疑点内容。
2.控制微视频时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的时问一般维持在5~7分钟,在这段时间集中精力投入学习,学生往往感觉最快乐,学习力、创造力处于最佳状态,因此,能够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3.呈现形式科学恰当
微视频的呈现形式直接关系到它的导学、预习效果。要根据地理学科特点,以及不同教学内容特点,选择适当的呈现形式。例如,我们在制作“洋流模式的形成”视频时,运用了“2个实验视频 PPT”的形式;制作“洋流分布” “洋流与气候”视频时,主要运用PPT呈现形式;而制作“洋流与渔场”视频时,运用“PPT 动态演示视频” 的形式。当然,不管哪段视频中的PPT,都采用了不少地理分布图、原理图等,如“全球风带分布图” “世界洋流分布图”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四大渔场分布图”等,地理学科特点鲜明且丰富、生动、形象,可极大提高导学、预习的效果
4.有效发挥导学、评价功能
翻轉课堂是典型的“先学后教”模式,其预习方案是基于导学微视频的,相对于导学案、讲学稿等文本式的预习方案,它有许多优势,但教师必须用心设计、制作,才能取得较好的导学效果。例如,适当创设情境,激发自学兴趣;设计导学问题,引导深入浅出地思考;坚持“小步子原则”,循序渐进。同时,微视频也应有适量的“作业”,以对学生利用微视频预习的效果做出评价,通过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训练,提升心智水平。
5.发挥团队优势,密切分工协作
优质导学微视频的制作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要求也很高,应避免单兵作战,而应发挥团队中各位教师的优势,密切分工协作。我们在制作“大规模海水运动”一节的几个视频时,就是根据地理教研组各位教师的特点和特长,进行分工合作的。其中,教学经验丰富,地理教学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承担构思和整体设计任务;普通话较纯正,语言亲和力、感染力强的教师负责讲解配音;视频制作软件操作技术较好的教师承担录制、编辑与合成等等。
二、翻转课堂的构建
1.梳理问题
教师将学生在线微视频学习后发现、提交(在线提交或书面提交)的问题,进行归类、梳理,将比较有共性的问题罗列出来(个别问题可通过个别辅导解决),提交课堂讨论、分析解决。例如,在“大规模海水运动”一节,我们将学生在学习微视频后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主要归纳出这样几个共性问题:①一般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反之是寒流,但有些洋流无明显纬度差异,却也属暖流或寒流,为什么?②南半球,在中纬西风作用下,形成了环球性的西风漂流,那么极地东风对洋流有没有影响?③为什么说北大西洋暖流“很强大”而不说北太平洋暖流“很强大”呢?。
2.分组讨论探究问题
根据异质分组的原则,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教师将梳理出来的问题呈现出来,以问题引领各小组讨论、探究。这时,学生将进行微视频学习时碰到的问题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得到了解决;同时也与其他同学协作、分享成果,帮助其他同学解决了他们在自学时的困惑。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这让教师有时间参与到学习小组,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甚至会为有相同疑问的学生举行“小型讲座”。
3.拓展加深
教师可在教材内容、学生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适量不同层次的问题,对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宽加深,培养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有关洋流,我们设计了:当年泰坦尼克号在大约41°43′N,49°56′W附近的北大西洋撞上冰山,这里为什么会有冰山?与秘鲁渔场形成原因相同,世界上还有哪些海域可能形成渔场?由于问题联系了生活实际,学生兴趣盎然,讨论非常热烈,有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4.系统整理
由于课前微视频主要涉及重点、难点等内容,学生学习的内容还不系统、全面,所以在以上各环节后,教师有必要将一个个知识点串联起来,揭示彼此之间的关系,形成知识体系,解决碎片化问题。这与传统课堂的系统讲授不同,因为有课前微视频学习、课堂讨论等做基础,此环节应简要、快捷,当然微视频未涉及的基础知识,可在这一环节点一下,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5.巩固强化
这与传统的题海不同,他主要针对学生微视频学习、进阶作业中的问题,学习不流畅的问题,设计的课堂训练。因此应有针对性,并分层设计,不同的学生可科举视频学习和课堂讨论情况,选择做不同的题目;同时,题量适当,当堂完成,减轻课后负担,真正把知识的内化过程翻转到课堂进行。
三、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翻转课堂的策略,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它往往随着学习内容、场景、认知对象等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认可,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莉靖 曹殿波.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探索,2014年.
[2]张洪珍 刘向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巾地理教学中的实践[J].地理教学,2014年.
[3]李金国. 翻转课堂的实践和研究[J]. 教学研究,2014年(17).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6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