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禅风一脉通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akl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州西南方向的霞雾山高耸险峻,其巅有一座中韩友谊亭,亭柱悬联曰:“天湖半月禅授衣杖而去;太古三生愿光佛宗再来”、“霞照中韩禅风同一脉;雾润两国信众共此根”。2008年12月15日,山上梵乐回荡。三十余位身披袈裟、手持法器的韩国僧人和身着盛装、手捧茶具的韩国女子与中国人共同举行揭幕仪式。这是两国民间文化交流的第一个友谊纪念性标志。
  宋元以后,禅宗在当时的社会气氛中迅速地在吴越大地上传播,特别其中的临济宗,主张贴近自然、结庐庵而居,远离官寺。他们追求内在修证、旷达处世的一种“心性之悦”的境界,特别受到文人士大夫的欢迎。宋元之前,吴越地区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之说,到了元代,仅湖州的寺院已达三百零八座,而郊县妙喜山区更是被人称作“妙喜佛国”。其实早在唐代,书家颜真卿、诗僧皎然和茶圣陆羽、词人张志和等就在妙喜寺聚会著书,吸引一大批江东文士前来参学,其影响当时就传播到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等地。
  660多年前,从东海高丽国走来了一位中年和尚太古普愚(1301-1382),在霞雾山的天湖庵里参拜了在丛林中享有极高声誉、被杭州灵隐寺推崇为二座的临济宗十九代石屋清珙禅师(1272-1352),并向他求法。过了半个月,石屋授给他“蒙授正印,传衣法信”的袈裟禅杖,嗣法为临济宗弟子。普愚回到国内,不负所望,广泛传法,使临济宗在朝鲜半岛花开一枝,他被尊为始祖,被皇帝封为国师,中国的霞雾山也就是他们的祖庭。今天,在经历过六个多世纪风雨阻断后,又在祖庭建成了中韩友谊亭,这是在两国文化交流史上很有意义并体现了我们国家提倡开展民间文化交流活动的巨大成果。
  1992年,寇丹先生第一次应邀访韩时,知道了韩国宗教界对石屋禅师研究很关切,迫切想知道目前他们祖庭的状况,而湖州对这一段历史几乎一无所知。回国后,寇丹先生和朱敏女士多次去霞雾山考察,在杂草树林中寻找天湖庵遗址和颓败的经幢、残存的僧侣灵塔。此后,他俩在河北禅学研究所和韩国《禅文化》社的支持帮助下,花了多年时间点校了石屋的《山居诗》、语录和普愚的《太古庵歌》、语录等著作,特别是收集到石屋在普愚返国后他们之间的三封通信及普愚的年谱,这都是第一次让中国佛学界知道的珍贵资料。后来,他俩把它们合编在一起并出版,在2005年10月在河北赵州召开的第一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上分赠中外学者,并且把稿费全部捐献给了民间文化交流工作。
  2006年12月,他俩参加了在韩国首尔举行的以“21世纪未来茶的展望”为主题的中、日、韩三方讨论会。期间,韩国《茶的世界》社崔锡焕先生应他俩的要求陪同去了首尔的北汉山瞻仰了太古普愚的灵塔、太古寺及当年高丽国皇帝敕建的显彰碑。在白雪皑皑的山谷中,他俩在纯净的清空里想到断了660年的纽带竟由两个老百姓又连接上了,这许是石屋与太古早就有的愿望呵。也由此,不少人知道了浙江湖州的霞雾山。几年来,不仅国内及东南亚,而且欧美的有关学者也来到天湖庵踏看,美国还翻译出版了石屋的《山居诗》。2012年10月,他俩又去首尔参加第七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会,在会上宣读了论文,对石屋与普愚的禅学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他们是完全一致的。
  自唐宋以来,茶禅一味把吴越间盛产的茶,作为一个强有力的载体媒介,通过台州、宁波、杭州、湖州影响到了日本和朝鲜半岛。一衣带水的文化渊源是同一个汉文化圈的整体,也是佛教缘起说在文化交流上的因果印证。意识的禅和物质的茶相融的刹那,使人们从石屋与太古的禅风境界中得到了心灵的宁静,得到一种更朴素、更健康、更积极进取的生活方式,这正是世界全人类都需要的。□
  (本文摄影:朱敏)
其他文献
20年前,当时还是温州歌舞团编导的邢时苗结识了盖叫天的嫡孙张善麟,看到了盖叫天口述自传《粉墨春秋》,大为震撼,从此与盖派艺术结下深厚感情。  20年后,已经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舞台导演的邢时苗,带着他一手执导的歌舞剧《粉墨春秋》,于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之际,在全球著名的悉尼歌剧院亮相,开创了中国歌舞剧的先河,也让当地的老外和华人们见识了中国梨园春秋和盖派艺术的传奇。  三天四场的演出中,鲜花和赞誉如潮
期刊
2012年5月29日至6月5日,在立陶宛孔子学院的促成下,立陶宛维尔纽斯艺术学院教授、国际知名艺术家托马斯来到衢州寻求文化交流,随行的还有立陶宛汉学家、摄影家鲁玉华女士。离别衢州时,托马斯眼中饱含泪水告诉送行的朋友:“我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来自衢州。”  托马斯的户外艺术馆  去年10月,托马斯与衢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徐建文结识于美国雷德温市的安德森艺术中心。此次到衢州,托马斯一方面是来看徐建文,另一方
期刊
大地神韵 山乡忙秋
期刊
最近,笔者在温岭市档案馆查阅资料,意外发现一份抗战时期在黄岩编辑出版的周刊《小国民》,是向当时的中小学生宣传抗战的报纸。经初步调查,这份报纸存世不多,是一份难得的史料。  宣传抗战的儿童报纸  《小国民》周刊是由当时的黄岩县政府第三科出版的,编辑者标注为:主编郭人全,总编辑张友鉴,编辑仇重、尤伯翔、卢竹均,发行者为儿童文化出版社,社址标注:浙江黄岩乡公所。在美术字体的《小国民》三字报头上面,写着“
期刊
一个从前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在短短几年里成为全国闻名的仁孝之村,吸引了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浙江日报》、《中华孝文化》杂志、《春晖》杂志、香港《文汇报》、澳门《华侨报》及美国《中国日报》等近百家媒体的持续关注和深度报道。  这个村叫东溪单村,位于浙江省临海市东塍镇。据记载,单姓村民的先祖是隋唐人物单雄信,他与哥哥单雄忠读书练武,以孝贤仁义闻名于世,备受敬仰,人称二贤。唐宋间,单雄信的后人从
期刊
“永远有一处远方,它遥远,神秘,无法抵达。那是一个陌生地带,那是我渴望到达的地方。”  —陈庆港  在浙江摄影圈里,有一位小有名气的“摄影奇人”。  他喜欢独思独行,一年中约有三分之一时间,一个人背着相机与简单的行囊,去陌生地带拍摄;别的摄影记者一年要拍几十个题材作品,他一两年才重点推出一个专题,投入与产出成巨大反差,而他的专业成就却足以让同行仰慕:获得过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突发新闻类金奖,这
期刊
编者按:今年是我国杰出的翻译家朱生豪先生诞辰100周年,也是我国朱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出版65周年。为此,国家图书馆和朱生豪故乡嘉兴市政府决定花费120万元影印出版朱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在这个时刻,我们不禁深深忆念朱生豪译莎的得力助手、他的妻子—为我国莎剧汉译全集出版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宋清如女士。  25年前,我作为《嘉兴日报》的记者,第一次采访了我国杰出翻译家朱生豪的妻子宋清如。  那是19
期刊
雪后初晴的日子,约亚丽采访。  “需要拍摄吗?”这是她提出的唯一问题。我说“不用”,然后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竟带着些许雀跃:“那我就可以舒舒服服地来见你了。”  素颜,随意披落的长发,一身运动的打扮。  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新晋女主持?男观众心目中新一代无可替代的女神?百度图片搜索中那个无比美艳的女子?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也许这样才能走进这个女子真正的内心。  半路“玩一玩”的女主持  “接棒
期刊
有人说:“若想让朋友破产,让他开书店吧。”一句玩笑却道破了当下实体书店生存之困境。确实,在新媒体的助推下,网络书店方兴未艾,人们的阅读习惯也悄然转变,实体书店似乎前途迷茫,充满未知。  “很多时候,我觉得书店快要撑不下去了,但孙总咬咬牙,又过了一年。”说这话的是新华书店鑫轩店的业务经理张斌,而他口中的孙总,就是孙迪珍——杭州鑫轩贸易有限公司的总裁,也是这家书店的创始人和坚守者。  白色休闲裤,绿色
期刊
村村都有慈善工作站,帮扶基金6000多万元,桐乡把慈善做到了家门口。桐乡的爱心GDP已经跻身全国百强。  前不久,桐乡市洲泉镇岑山村慈善工作站成立,91岁高龄的蒋金娥和年逾八旬的邱和荣两位老人闻讯赶来,用颤巍巍的双手掏出装满爱心的信封……捐款之前,蒋金娥还动员孙子带头捐出善款1万元,浓浓爱心令工作人员动容。  最本真的爱心在传递。当洲泉镇朝晖社区工作人员接过七旬老人沈慎安1000元捐款时,感动之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