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冰棍开始向前进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dan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兴浩的创业经历,是一个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过程。
  
  2000年,在广东某空调企业的记者招待会上,有位瘦削精干的佛山人抢过话筒要发言,该企业老总喝道:“李兴浩,这里没你的事,你怎么来了?”很多人这时才知道,空调江湖中还有李兴浩这么个人物。
  5年后,当27个空调品牌在2005年空调大战中集体“阵亡”,另外48个品牌只能苟延残喘时,当年那位佛山男人所拥有的志高空调却晋升市场前四,与美的、格力、海尔比肩。
  他是不折不扣农民出身——白手起家创办志高空调的李兴浩,从1982年离开一直耕作的土地开始卖冰棍,到如今带领志高在空调第二梯队阵营领跑,李兴浩被业内人调侃为因为喜欢冰、冷的东西,卖过冰棍才成就了今天的家业。
  
  1 冰棍小贩“误入”空调业
  
  李兴浩从小丧父,上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兄妹四人全由妈妈一人拉扯大。李兴浩的家乡——丰岗村,人人都是靠种地谋生,李兴浩一家也不例外。因为穷,穷得连盐都没钱买,睡觉连床都没有,李兴浩从小就立志要改变自己,改变这样的生活窘境。
  1982年夏天,广东南海里水镇的小巷上,一个青年推车叫卖着冰棍。虽然一根冰棍只要四五分钱,但在当时确是暴利的,走街串巷的经历,给了李兴浩洞察商机的眼睛。近而立之年的农民李兴浩决定离开已经耕耘十年的土地去卖冰棍。
  
  因为没有冰棍箱,李兴浩就用旧棉袄将冰棍包起来,再用尼龙绳一扎,拎在手里四处兜售。这个小买卖很适合李兴浩当时的情况,冰棍批发每根3分,3元就能批100根,并且周转速度也快,一天投入3元,当天就可以收回本钱。靠这个“3元钱批发100根冰棍”的买卖,他赚了上百块钱。
  虽然收益不错,但是李兴浩并不满足。在一次读报过程中,他看到一则针织厂濒临倒闭的消息,这不正是他需要的机会吗?因为有在工厂做临时工的经历,他知道工厂都需要用布碎来擦机器,他决定抓住这个机会,从针织厂低价进来大量一次性抹布,然后到广州市各个机械工厂推销。就这样,1983年,他结束了卖冰棍的小生意,把目光转向了收购布碎。
  当时,有生意头脑的李兴浩还给自己注册了个生产碎布的厂。最初,在这个厂里,老板是他、推销是他、司机也是他。为了让客户不小看他这个厂,他将他的名片上的自己印成是供销科科长。“这样会让人觉得我这厂还是有些人的嘛,不可能我印个厂长骑着单车到处去推销吧。”当年,李兴浩就骑着单车在广州一带推销他的碎布,也赚取了一些钱。
  这两次成功使李兴浩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肯努力,钱是会生钱的。李兴浩用卖布碎的钱建了一个服装厂,不久服装生意就被他做得风风火火。服装厂的建立是李兴浩商海之旅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李兴浩从此将不再是一个皮包公司,他有了自己的实业。
  此后,李兴浩的身份不停地变化,从服装厂老板、酒楼老板到空调维修店老板。他总是在不断思索:到底哪个空间属于自己,他总是在观察市场、了解行情,不断地寻找市场的机会和人们的需求。
  在一次去五金店的时候,他正碰到前来买电钻但遭遇断货的客人。李兴浩立即说:“我店里有,你要多少?”其实李兴浩当时并没经营五金生意。在与客人谈好后,他立刻去广州进货然后卖出去。之后,他便顺理成章地开了家五金店。
  李兴浩涉足空调业的机缘,也有些“无厘头”。1987年,李兴浩开酒楼时,酒楼空调老出毛病。于是他不得不花钱请人修理,但每修理一次就要交100元维修费。他很为这100元鸣冤叫屈,于是就花钱雇了一名专职维修工,但是每个月维修工也只有在空调坏的那几天工作,李兴浩想想觉得不值,最后索性自己开起了空调维修店。
  1989年,李兴浩注册了兴隆制冷设备维修中心。两年后,公司成为当地最大的维修中心。到1992年,他已拥有280名维修工,几乎可以维修所有品牌的空调。用李兴浩自己的话解释,他的经验是“顺着自己的生意链在找商机”。
  
  2 十年磨砺成正果
  
  李兴浩的创业经历,是一个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过程。“当我发现一件更赚钱的事情,我就会毫不犹豫地转过去。”李兴浩说。他一旦想到,就把握每一个机会做到。
  1993年10月,李兴浩与台商在家乡丰岗村合资建厂,双方各投资600万元,李兴浩占股51%,台商占股49%,这就是志高空调的前身。
  不同于十年前卖冰棍时的暴利,李兴浩的“志高”进入空调行业时已经行情迥异。当年的空调已经结束了暴利时代,趋向微利。志高产品下线的前三天,麻烦就来了——遭遇了价格战。
  那一年,科龙1P分体式空调降价1000元,所以,李兴浩就卖2980元,可一台空调的原材料价格就已经达到了3600元。李兴浩的高买低卖政策,令当时的合资伙伴难以认同。
  1996年8月,认定前途暗淡的台商暗中撤资走人,单方面宣布志高空调破产,同时带走了技术部、车间、营销主任等中层人员。就连李兴浩信赖的执行总经理,也在关键时刻另立门户,甚至怂恿志高员工集体辞职。数百人的企业一夜之间走得空空如也,李兴浩四面楚歌,只有破釜沉舟。
  更严重的是,合资方对外宣称志高空调已经破产,致使志高空调的账户被佛山市人民法院查封,而第二天就是志高空调发工资的日子。李兴浩陷入了数百人的企业在一夜之间空空如也、企业的血液被抽干的绝望境地。
  所幸由于信用好,李兴浩获得供应商的支持。他特意选择在广东的温泉胜地清远召开供应商会议,他说:“我今天连开会的钱都没有,但是我的目标是造出世界上最好的空调。”他是想告诉供应商,就像温泉一样,志高要开采才有价值,如果开发好了,将源源不断地给他们回报。会后,他给供货商开了张欠款800万元的白条,凭借着这张800万元的白条“融资”,志高空调走过了最困难的日子。这张纸条,先后在3个供应商手中流通,可以当现金使用,1998年才回到李兴浩手中。
  十年磨一剑,企业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要经历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但李兴浩都用他敢拼敢博的勇气和毅力一一挺过。1993年刚投身空调制造业时,李兴浩就在新建的厂房上刷上“学日本、赶日本、超日本”的口号,这个消息很快就让同行认识了这个新人行的“小个子”。不过多数人当时只不过把这个当作茶余饭后的笑料,等着看他关门的“好戏”。
  10年后,志高不仅没关门,还令日本三菱总裁感慨万千:“我们用50年走完的路,你们用10年就赶超了。”他写下的“空调学志高”。这句汉语,更为李兴浩“志存高远”的理念做出了最好注解。
  经过6年长跑,2009年7月13日,志高正式登陆港交所,此次上市为志高造就了百名百万富翁。如今,李兴浩坐拥志高的上市公司,具备了 向公众公开募资的能力和权力。
  
  3 “红色资本家”
  
  提起李兴浩,南海里水镇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有关他的一些事。老人家说这个浩仔小时候头脑就很灵活,现在当大老板也在意料中,只是没想到当了这么大的老板;年轻人说李兴浩这人确实有能耐;邻村人说李兴浩生活过的丰岗村人很幸运,因为老人们能从志高空调领取养老金。
  26年的财富变迁让李兴浩的身份也多了起来。现在除了“董事长”、“总经理”,他的简历上还排列着“人大代表”、“常务理事”、“副会长”、“客座教授”等头衔,不过,他最乐于向人们“炫耀”的,却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职务: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丰岗村村民小组长。李兴浩对这个村民们无记名投票产生的选择很看重,为了兑现竞选承诺,从来不舍得给自己买名牌的他拿出几百万元搞公用设施建设,让村里实现了“三通一平”,还兴建敬老院、文化室、幼儿园等,对村民全部免费开放。自1995年起,李兴浩就开始给他生长的周边地区的老人们发放生活津贴。
  如果谈起更长远的人生规划,李兴浩则希望自己能够被人们称为“中国新时代的红色资本家”,志高要与合作者一同赚取阳光下的财富。“我觉得赚到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快乐!现在帮助别人就是我想做的事。我做了,别人能说我李兴浩一个‘好’,我就快乐了。”李兴浩说,现在不少人成了富豪就“农转非”了,就进城了,就移民出国了,“虽然我也进城,也出国,但不迁户口,我还是中国农民。”
  值得称道的是,他同时上过两个“热门”的排行榜——《福布斯》富豪榜和《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他在富豪上排名靠后,但在慈善榜上名次大幅提前。从2002年到2004年,在美国福布斯《财富》杂志中国百富排行榜的三次排名中,李兴浩都榜上有名。很多记者追问他的财富观,他说,“财富不仅仅是金钱,其更重要的一部分应该是美誉度和人脉基础。一个企业有了美誉度和人脉基础,它的财富才会越来越多,企业才会越来越强大。”他还强调,“福布斯除了搞拥有多少金钱的富人的排行榜,最应该搞的是对社会有多少贡献的人的排行榜,上缴多少税的企业的排行榜,员工有多少福利的企业的排行榜。”
  做事先做人,做人诚为本。李兴浩说,志高成功的原因很多,但他认为诚信和坚持才是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李兴浩精彩语录
  
  我的生意经是有钱就要滚大。
  危机,危机,在我看来,越是有危险就越有机会!
  企业赚钱要靠兰部分,一是技术,二是人脉,三就是美誉度。
  受过穷,所以我对财富的追求要比一般人强烈,情感也是不一样的。
  我赚的不是金钱,赚的是财富。财富很简单,就是可以让想做的事情变为现实。
  做生意就好比打仗一样,胜利的军队都是有准备的,失败的军队都是因为没有准备好。
其他文献
你自信地去参加一次聚会,衣装整洁,精神焕发,只是微风稍稍弄乱了你的头发。正当你打算推门而入时,门口的一面镜子让你惊骇不已——你感觉衣服遭遇零乱、头发简直就是鸟巢。突然之间,似乎所有的眼睛都在盯着你看,所有的窃窃私语都在谈论你的“倒霉样儿”。你紧张不安,虽然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聚光灯效应”。  英国心理专家艾玛·库克撰文称,有两种情况最容易遭遇“聚光灯效应”第一,在重大聚会之前
期刊
朱学恒三问    科技的目的,到底是为了让少数人获利。还是让全人类进步?  教育的对象,究竟是只有那些缴得起学费的幸运儿,还是应该包括所有愿意学习的人?  知识的累积,究竟是为了收取专利费用,还是增加全人类的共同资产?    朱学恒颇有电影里“黑帮大佬”的某种风范——1.85米的魁梧身材,黑色T恤,披肩长发扎起马尾。虽然已是三十多岁,台湾青年朱学恒仍然像一个还没度过青春期的、任性的孩子,在体内不安
期刊
茶水蛋是谁?假如你还没听过这个名字,那么真应该去中国雅虎的站长天下看看了,那上面有一只睁着大眼睛的卡通小鸡,每天在网页上被成千上万的人浏览下载。迄今为止,茶水蛋卡通形象在谷歌上的搜索量已经达到了57万。  这只“茶水蛋”如今也成为了MSN、QQ上的热门表情,以至于它的作者——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夏雷磊,如今也被喜欢他的粉丝亲热地叫做“茶水蛋”。  “茶水蛋”当初只是夏雷磊的个信手涂鸦,没想到通过网络
期刊
给无辜者安上莫须有的罪名。再用一些审讯技巧对其进行盘问,他多半会俯首招供,即使有可能因此身陷囹圄……    无辜者受刑    1986年9月28日星期天,法国梅斯市郊区。下午5点半,8岁的亚历山大和西里尔跨上自行车去离家几百米外的铁道旁兜风,直到晚上7点,两个男孩还未回家。家长感到不安,便报了警。可是,当消防员和警察找到他们时,两人已被人用石头砸死。此案在当地激起了极大民愤,将凶手绳之以法的呼声很
期刊
一句“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的广告语,让哈根达斯品牌享誉世界。  1961年,当哈根达斯(haagen-dazs)的创始人——鲁本·马特斯开始在纽约着手创建“哈根达斯”的时候,他背后的故事,就已经注定了哈根达斯以爱为基调,因爱起家的浪漫情怀——    A 记忆里的牛奶水果冰    1921年,在开往美国纽约的客轮上,22岁的鲁本·马特斯心事重重。  在那之前,他是个快乐的旅游爱好者,发誓要走遍
期刊
你的社会关系对你确实是一笔财富,如果你知道如何开采自己金矿中的钻石。    一个原因能够完全终止你的伟大想法:缺钱,真的吗?用钱赚钱,对吗?95%的新兴企业破产的最大原因就是资金不足。同意吗?    ★你的问题价值数百万    这将是一个费力的练习,但我们还是建议你做一下。你要拿出一张白纸,回顾你的生活,然后画一幅你的人生起伏图,至少要有三个大起大落,  你的时间线看上去像一个股票行市图表,不是吗
期刊
他阳光帅气,学习成绩一直是班级里的第三四名,也成了班级里许多女生在宿舍里公开谈论的白马王子形象,但是他却沉默寡言而敏感。  临近高考前一个月,他发现自己无可遏制地喜欢上了班级里的一个女生安晓羽。安晓羽就坐在离他不远的位置,她长得纤巧灵秀,一双忽闪闪的大眼睛,如饱满的紫葡萄,干净纯粹。在课余,她一般不多言语,但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时,总是激情四溢。对于一道深奥的物理题,她总有巧妙的思路去解决,就连物
期刊
会满足客户的需求只是精明,会调动客户的需求才是高明。    1945年,美国人威尔逊接手父亲留下的施乐公司后,高价聘请了德国发明家德索亚开发复印机。当时流行的湿式复印机必须使用化学液体和表面涂有感光药物的复印纸,而且复印出来的文件是湿漉漉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将文件晾干,因此使用起来很不方便。通过逐步改进,1960年,施乐公司推出了施乐914型干式复印机,克服了湿式复印机的固有缺陷。由于干式复印机是
期刊
父亲在宇华居民小区租了两间门面房,开了个烩面馆。  起初家人都反对父亲开这个烩面馆,因为那个小区已经有了一家“正宗烩面馆”,也是刚开业不久。父亲笑了笑,说生意是靠人做的。看到父亲心意已决,家人也就不再说什么。让人不明白的是,父亲租的两间门面房紧邻“正宗烩面馆”,且挂了个“不正宗烩面馆”的牌子。这么一来,不单是家里人,连亲戚朋友都说,父亲真是老糊涂了。  谁也没想到,父亲的“不正宗烩面馆”的生意竟越
期刊
16岁那年夏天,父亲用从没有过的、略带羞涩的神态,结结巴巴地对我说,小蔷,我明天中午和朋友一起吃饭,你要不要一起去?我不屑一顾地甩甩头,说饭有什么好吃的,我不去了。想想不对,父亲很少出去交际应酬,他的生活中差不多只有我,看他吞吞吐吐的样子,一定是有什么秘密隐瞒我。  我忍不住问,是男的还是女的?父亲说是女的,我回头看他,眼睛瞪得像铜铃那么大,父亲在我审视的目光下,虚弱地低下头。我笑,说,是相亲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