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调查湖南省长沙市几多职业学校,发现职业学校贫困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严重的自卑心理和过度的自尊心理。出现这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有四个方面:从自身因素来说,个人情感处理不妥当,挫折承受能力差,年龄段的特殊性等等;从学校因素来说,表现为传统学校教育观念的偏差偏、教师思维定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措施不适当、教育手段不灵活,等等。从家庭因素来说,家庭关系和家庭气氛、父母的生活态度及教养方式都会影响职业学校贫困学生出现自卑心理;从社会因素来说,社会风气的好坏、大众传媒的影响都会使职业学校贫困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笔者针对四个方面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对策,这对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程度的参考价值,推动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社会物质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面对这样一个充满竞争、机遇和压力的新时代,人们本身就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伴随着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入、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高额的学费,很多贫困家庭无力承担子女学费、学杂费和生活费,因而日渐扩大的社会贫富差距无可避免地体现在校园里面。加上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中学阶段学习成绩的不理想,使很多家庭和学生在择校时选择以学技术、促就业为主的职业学校。而职业学校设有单独对口招生班,这样学生升入对口高职院校的难度系数比通过统一高考进入大学要低很多。因此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量快速增加,贫困生人数也随之不断上升。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我国教育的主导观念就是关注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职业学校贫困学生虽承受巨大压力但拥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因此职业学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笔者针对职业学校贫困学生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进行研究,并从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对策。
一、 职业学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从现实状况和国内外研究来看,贫困生是职业学校里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具有“双重弱势”。一是家庭经济困难,使他们成为职业学校中的弱势群体;二是和普通高校学生相比较,职业学校学生由于成绩较差,在中学阶段不被老师重视,因此他们就更加叛逆、自卑、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无端烦恼等等,这就使他们成为高校在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而在本研究中,笔者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对长沙市部分职业学校贫困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近80%的贫困学生有自卑心理,他们不愿意老师和同学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而这种自卑心理又表现为两个极端:
(一)严重的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贫困生表现尤为明显。”贫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进入到职业学校后发现在生活方式、消費方式、思想修养等方面与非贫困生存在很大的差异,根本无法与其他非贫困学生一样过衣食无忧的生活,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对贫乏,常常产生己不如人的感觉,怕自己不被别人接纳,由此产生自卑心理,自惭形秽。还有部分贫困学生不参加集体活动,同学、朋友、老师之间不经意的一句玩笑,都会深深地刺伤他们脆弱的心灵,加重其自卑感,导致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出现。
(二)过度的自尊心理
据调查发现,职业学校贫困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具有独立的思想意识,他们本身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在这种强烈自尊心的作用下,他们非常敏感,对涉及到与自己相关的任何事情都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和反应,因此在激烈大环境的冲击下这种情绪和反应会逐渐扭曲,他们不允许任何人伤害其自尊,长此以往会产生过度的自尊心理。
二、 职业学校贫困学生出现自卑心理的原因
(一)自身因素
职业学校贫困学生自我定位不准确主要就表现为强烈自卑和过度自尊的矛盾结合,此外个人情感处理不妥当,挫折承受能力差也是原因之一。这个时期的学生处在青春期的末尾,情绪波动比较大,在遇到好事或遭到挫折的时候,情绪上容易产生大起大落,甚至随便一件小事就会引起他们大怒。此外这个年龄的学生又处于性成熟时期,他们渴望与异性交往,许多贫困学生想谈恋爱或是开始谈恋爱都不会也不敢跟家长和老师讲,同时对性知识知之不多,一旦出现特殊情况,他们就更加容易做一些有违常规的事情,既不利于身体健康,又不利于心理健康,严重时会出现心理问题。
(二)学校因素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偏重知识的灌输,忽视健全人格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把精力完全放在提高学生专业课成绩上,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把“不遵章守纪”、“入学分数低”的学生视为“差生”,有时挖苦讽刺或惩罚,使这些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而这类“差生”大多数是家庭条件较差的贫困学生,这样就会忽视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从而是这类贫困学生更加自卑。加上职业学校没有针对贫困学生的特性和需求对其因材施教,也容易使贫困学生出现自卑心理,严重时出现强烈的逆反心理。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职业学校贫困学生生活环境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家庭关系和谐、家庭气氛融洽、父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父母科学的教养方式都会使职业学校贫困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家庭对于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很大,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家庭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有打架斗殴、喝酒、赌博等不良嗜好,或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回家,没有对孩子进行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还有的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亲人之间吵架冷战,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一些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一旦遇到一点小挫折就会自信心尽失,出现严重自卑的心理,从此一蹶不振。
(四)社会因素
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社会上许多人的价值观念发生改变,追求金钱、追求享受现象增多,部分公民社会公德意识的不断失落,对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这些社会现象慢慢会渗透到学校教育中,会导致学校教育的误导,使职业学校学生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另外,不良社会信息、庸俗的传媒内容、普及的网络以及社会对职业学校学生存在歧视和偏见等现象,都会给相对单纯的贫困学生心灵造成冲击,及有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起着制约作用。在本次调查中,有80%以上的职业学校贫困学生认为社会环境对他们心理健康影响很大。 三、有效解决职业学校贫困学生自卑心理的教育对策
(一)学校教育是职业学校贫困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基础
1.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不同的学科,有其独特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带着新的思路认真研讀教材、教案,从中挖掘并开发具有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的内容,开展有学科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此克服职业学校贫困学生自卑心理。并且结合各个学科独特的授课方式,如果巧妙地辅之以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训练,则会使职业学校贫困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总之,只要教师善于创新、善于发现、善于结合与巧用,就会在自己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同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有效解决学生的自卑心理。
2.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领导机构
职业学校可以结合学校自身的具体情况,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该中心设立一至两名专业的心理健康专家,二至三名心理健康老师主要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包括不同专业、不同系的所有学生。针对已经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未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家庭贫困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计划、具体实施方法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每个专业、每个年级要成立一个“工作小组”,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工作小组”的主要成员;每个班级有一个学生负责“心理情报搜集”。先由“心理情报员”具体反映班级同学的心理情况,汇总到“工作小组”,由这些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初级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解决不了的严重的心理问题再汇总给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老师解决。
3.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学校经常性的举办一些针对自卑心理进行的心理专题讲座,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拓展训练、能力训练,提高职业学校贫困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让他们在角色体验与评价中学会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另外,还可以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让职业学校贫困学生接受社会生活实践锻炼,学会与他人了解和沟通,体会生活的困难与艰辛、磨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进一步开拓心理教育内容。在贫困学生中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让他们的时间为学习、生活、娱乐所充实,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和心理需要,从心理上克服自卑。
(二)家、校默契配合是职业学校贫困学生解决自卑心理的关键
职业学校针对贫困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靠学校、家庭两方面共同完成。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引导家长改变教育方式,多鼓励少批评,实现从“打骂式教育”转变为“赏识性教育”。同时职业学校与家长沟通时,对家长可以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家长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与学校沟通。因此,职业学校对贫困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者有机结合,构成合力,从而形成家、校默契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以解决职业学校贫困学生自卑心理。
总之,心理健康是当代青年学生成长和成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而自卑心理又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针对职业学校贫困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如何克服其自卑心理更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贫困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活和身心的全面发展,而且也关系到职业学校的发展。因此,对青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学校教育的重点,也应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昌松.高校贫困生工作.泰山出版社, 2008,109
[2]刘竹.中职学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13,5
[3] 李智.心理调适与心理健康[M].福州:海潮出版社,2008.
[4] 莫紧义,曾繁京,徐建英.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刘竹(1983—)女,山东青岛人,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法学。
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社会物质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面对这样一个充满竞争、机遇和压力的新时代,人们本身就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伴随着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入、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高额的学费,很多贫困家庭无力承担子女学费、学杂费和生活费,因而日渐扩大的社会贫富差距无可避免地体现在校园里面。加上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中学阶段学习成绩的不理想,使很多家庭和学生在择校时选择以学技术、促就业为主的职业学校。而职业学校设有单独对口招生班,这样学生升入对口高职院校的难度系数比通过统一高考进入大学要低很多。因此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量快速增加,贫困生人数也随之不断上升。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我国教育的主导观念就是关注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职业学校贫困学生虽承受巨大压力但拥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因此职业学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笔者针对职业学校贫困学生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进行研究,并从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对策。
一、 职业学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从现实状况和国内外研究来看,贫困生是职业学校里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具有“双重弱势”。一是家庭经济困难,使他们成为职业学校中的弱势群体;二是和普通高校学生相比较,职业学校学生由于成绩较差,在中学阶段不被老师重视,因此他们就更加叛逆、自卑、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无端烦恼等等,这就使他们成为高校在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而在本研究中,笔者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对长沙市部分职业学校贫困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近80%的贫困学生有自卑心理,他们不愿意老师和同学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而这种自卑心理又表现为两个极端:
(一)严重的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贫困生表现尤为明显。”贫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进入到职业学校后发现在生活方式、消費方式、思想修养等方面与非贫困生存在很大的差异,根本无法与其他非贫困学生一样过衣食无忧的生活,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对贫乏,常常产生己不如人的感觉,怕自己不被别人接纳,由此产生自卑心理,自惭形秽。还有部分贫困学生不参加集体活动,同学、朋友、老师之间不经意的一句玩笑,都会深深地刺伤他们脆弱的心灵,加重其自卑感,导致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出现。
(二)过度的自尊心理
据调查发现,职业学校贫困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具有独立的思想意识,他们本身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在这种强烈自尊心的作用下,他们非常敏感,对涉及到与自己相关的任何事情都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和反应,因此在激烈大环境的冲击下这种情绪和反应会逐渐扭曲,他们不允许任何人伤害其自尊,长此以往会产生过度的自尊心理。
二、 职业学校贫困学生出现自卑心理的原因
(一)自身因素
职业学校贫困学生自我定位不准确主要就表现为强烈自卑和过度自尊的矛盾结合,此外个人情感处理不妥当,挫折承受能力差也是原因之一。这个时期的学生处在青春期的末尾,情绪波动比较大,在遇到好事或遭到挫折的时候,情绪上容易产生大起大落,甚至随便一件小事就会引起他们大怒。此外这个年龄的学生又处于性成熟时期,他们渴望与异性交往,许多贫困学生想谈恋爱或是开始谈恋爱都不会也不敢跟家长和老师讲,同时对性知识知之不多,一旦出现特殊情况,他们就更加容易做一些有违常规的事情,既不利于身体健康,又不利于心理健康,严重时会出现心理问题。
(二)学校因素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偏重知识的灌输,忽视健全人格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把精力完全放在提高学生专业课成绩上,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把“不遵章守纪”、“入学分数低”的学生视为“差生”,有时挖苦讽刺或惩罚,使这些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而这类“差生”大多数是家庭条件较差的贫困学生,这样就会忽视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从而是这类贫困学生更加自卑。加上职业学校没有针对贫困学生的特性和需求对其因材施教,也容易使贫困学生出现自卑心理,严重时出现强烈的逆反心理。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职业学校贫困学生生活环境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家庭关系和谐、家庭气氛融洽、父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父母科学的教养方式都会使职业学校贫困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家庭对于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很大,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家庭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有打架斗殴、喝酒、赌博等不良嗜好,或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回家,没有对孩子进行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还有的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亲人之间吵架冷战,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一些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一旦遇到一点小挫折就会自信心尽失,出现严重自卑的心理,从此一蹶不振。
(四)社会因素
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社会上许多人的价值观念发生改变,追求金钱、追求享受现象增多,部分公民社会公德意识的不断失落,对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这些社会现象慢慢会渗透到学校教育中,会导致学校教育的误导,使职业学校学生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另外,不良社会信息、庸俗的传媒内容、普及的网络以及社会对职业学校学生存在歧视和偏见等现象,都会给相对单纯的贫困学生心灵造成冲击,及有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起着制约作用。在本次调查中,有80%以上的职业学校贫困学生认为社会环境对他们心理健康影响很大。 三、有效解决职业学校贫困学生自卑心理的教育对策
(一)学校教育是职业学校贫困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基础
1.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不同的学科,有其独特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带着新的思路认真研讀教材、教案,从中挖掘并开发具有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的内容,开展有学科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此克服职业学校贫困学生自卑心理。并且结合各个学科独特的授课方式,如果巧妙地辅之以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训练,则会使职业学校贫困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总之,只要教师善于创新、善于发现、善于结合与巧用,就会在自己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同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有效解决学生的自卑心理。
2.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领导机构
职业学校可以结合学校自身的具体情况,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该中心设立一至两名专业的心理健康专家,二至三名心理健康老师主要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包括不同专业、不同系的所有学生。针对已经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未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家庭贫困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计划、具体实施方法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每个专业、每个年级要成立一个“工作小组”,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工作小组”的主要成员;每个班级有一个学生负责“心理情报搜集”。先由“心理情报员”具体反映班级同学的心理情况,汇总到“工作小组”,由这些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初级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解决不了的严重的心理问题再汇总给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老师解决。
3.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学校经常性的举办一些针对自卑心理进行的心理专题讲座,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拓展训练、能力训练,提高职业学校贫困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让他们在角色体验与评价中学会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另外,还可以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让职业学校贫困学生接受社会生活实践锻炼,学会与他人了解和沟通,体会生活的困难与艰辛、磨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进一步开拓心理教育内容。在贫困学生中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让他们的时间为学习、生活、娱乐所充实,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和心理需要,从心理上克服自卑。
(二)家、校默契配合是职业学校贫困学生解决自卑心理的关键
职业学校针对贫困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靠学校、家庭两方面共同完成。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引导家长改变教育方式,多鼓励少批评,实现从“打骂式教育”转变为“赏识性教育”。同时职业学校与家长沟通时,对家长可以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家长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与学校沟通。因此,职业学校对贫困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者有机结合,构成合力,从而形成家、校默契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以解决职业学校贫困学生自卑心理。
总之,心理健康是当代青年学生成长和成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而自卑心理又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针对职业学校贫困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如何克服其自卑心理更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贫困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活和身心的全面发展,而且也关系到职业学校的发展。因此,对青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学校教育的重点,也应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昌松.高校贫困生工作.泰山出版社, 2008,109
[2]刘竹.中职学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13,5
[3] 李智.心理调适与心理健康[M].福州:海潮出版社,2008.
[4] 莫紧义,曾繁京,徐建英.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刘竹(1983—)女,山东青岛人,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