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援助中的环境非政府组织:运行机制与经验启示

来源 :国外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51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非政府组织自出现以来,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国际援助活动,逐渐形成了十分鲜明的特色,主要表现在:援助项目聚焦环境领域,操作性强;援助活动主动与政府、企业、其他组织等社会各界合作,相得益彰;注重环保人才的培养和吸纳,发展绿色经济,延伸产业链条.这些经验得益于其高效的组织体系、精干的人员构成和完善的管理运行."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为新时代中国环境非政府组织参与国际援助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环境非政府组织国际援助的运行机制和成长经验,对于新时代我们更好开展对外援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适应21世纪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以知识模块的形式,即加强相关解剖学知识模块来讲授《外科护理学》,优化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
在中国即将消除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之际,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提出中国必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发展目标。尽管相对贫困早已是很多国家的治理目标,但是学术界对于相对贫困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争议。本文从相对贫困概念的提出、相对贫困线的设置、相对贫困研究面临的难题和挑战、中国学者对相对贫困展开的研究等方面进行梳理和讨论,并立足于中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尝试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相对贫困线,然后对中国的相对贫困总量进行测算,最后对中国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提出若干建议。
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是荷兰最重要的国际事务智库和学术机构,观察与研究该机构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知识型,可以把握荷兰智库对于"一带一路"的态度与认识以及它们对荷兰外交政策及地缘政治的影响.本文在分析荷兰智库何以产生这些态度的基础上,尝试在福柯话语实践理论的框架下思考"一带一路"话语传播的策略.
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发生,并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站在劳动分工的角度看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历程,可以发现技术变革的重要影响是扩大市场半径,深化劳动分工,从而影响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而推动教育做出变革。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扩大市场半径、深化劳动分工的影响更是空前。劳动分工的细化和深化,导致劳动者技能进一步分类和分层。技术变革带来就业的生产效应、替代效应和补偿效应,产生了对劳动者技能专业化与技能多元化的更大需求。为了适应工业4.0的到来,教育需要做出变革,不仅要培养科学技能,更要注重人文精神,保证教育公平,促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失衡在流量上有所缓解,但存量失衡依然高企,全球多层次矛盾不断积累。全球失衡主要表现为经济体之间贸易不平衡,经济体内部两极分化以及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不统一,由此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社会的不稳定性。在全球失衡的诸多影响因素中,全球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尤其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是全球经济长期失衡的根源所在,而周期性特征和政策性调节影响了全球失衡的中短期动态表现。在全球失衡和再平衡的背景下,中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其关键在于统筹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一方面要处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