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题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试卷散文阅读题的解答往往是考生最感头痛的,它的得分率也常常是最低的。怎么办?考生都很努力,但似乎总是答题字数多,实际拿分少。笔者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解答散文阅读题时把握住“应题”这个关键至关重要。
  何谓“应题”?简而言之,组织答案时回应题目要求。亦即题目问什么就要对应答什么,怎么问就要怎么答,不能仅凭自己的理解答个大概。否则,可能会因为答不到“关键点”上而失分。
  概括地讲,就是答题前仔细审题,组织答案时注意应题并加以规范。
  
  一、审题
  
  要很好地“应题”,当然得先仔细审题。审清题干中的具体要求、答题指向,包括暗含的限制条件和概念内涵。
  例1: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2008年全国卷I《阳关古道苍凉美》第16题)
  题目要求谈对“阳关古道”“苍凉美”的理解。我们首先应该注意到“阳关古道”这一“范畴”要求,在这“范畴”之内理出文中关于“阳关古道”的描写性文字,才算找到答案源,这是应题的首要步骤。再者,什么叫“苍凉美”必须审清,否则就有可能分别用“苍凉”和“美”的内涵来表现。如:阳关原先“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如今“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这就没有解释好“苍凉美”,算不上“应题”。其实“苍凉美”如同“平凡美”一样,“苍茫荒凉”本身就是一种美。文章第三自然段中“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广袤”、“荒凉”等信息便是“苍凉美”的最好注脚。
  例2:作者在行吟阁畔产生了哪些“遐想”?请简要概括。(2006年安徽卷《行吟阁遐想》第14题)
  题干中“简要概括”“在行吟阁畔”的“遐想”,便是答题指向和限制条件。如果到原文第4自然段“说起来,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中去搜寻,答成“屈原的精神”、“闻一多的精神”以及“作者遐想了自己对屈原的特殊感情,二十多年前闻一多先生上课的情形和屈原与闻一多先生相同的品质”,就不能得分。原因是没有“应题”。其实,文中关于“遐想”的标志十分明显,那就是第5自然段“且说我那天来到了行吟阁畔”、“我仿佛看到”、“我又仿佛看到”和第六自然段“因此,漫游之余,我又忽生遐想”。
  
  二、应题
  
  一般来说,回答问题、组织答案时,要尽可能多地选用原文信息(词句)并加引号标识,再用自己的话粘合、串联。
  这一点比较容易做到。我们平常不怎么注意的是,有了答案信息或素材却对“应题”仍不加重视,也就是在组织答案时不牢记要回应题目要求。殊不知,用自己话语和原文词句粘合起来的“答案”,还不能算是高考阅卷者真正需要的,真正能让阅卷者一目了然并能很快知道要表达的思路和重点的,还是那些有相应对应标志的答案。
  例3: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2008年湖北卷《雾》第19题)
  回答该题的重点在“具体分析”“行文思路”上,即分析文章是怎样“以雾为线索”来逐层展开文章思路的。不仅如此,还要有体现“行文思路”的“回应词”,如“先写……”“引出……”或“由……”“写到……”,“然后……”“接下来……”“最后……”等。
  其他如“比较异同”、“各有何侧重”、“是否矛盾”、“你同意吗”等类型题目,答题时都要有“回应词”照应便是最佳。如:“同”或“相同点”,“异”或“不同点”;“……侧重……”“……侧重……”;先答“矛盾”或“不矛盾”,再答“说……是指……”“说……又是指……”:先说“同意”或“不同意”,再说为什么;等等。
  如此便“应题”了,有了相应的对应标志,表达思路和重点就显得鲜明,答题就自然“上路”了。
  例4:阅读文中画横线的“这个世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一段文字,回答问题。(1)为什么说“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2007年福建卷《落叶是疲倦的蝴蝶》第13题)
  题中问的是“为什么”(问“原因”),组织的答案最好开头有“因为”、“因为作者认为”,或末尾有“所以作者这样说”等“映照词”。像该题答成“因为只有故乡,只有母亲的爱,才是永恒的归宿”,肯定会比没有“因为”等字眼的答案来得观点清楚、重点突出、意思明晰。(“为什么”也有问“目的”、问“作用”的,则另当别论)
  
  三、规范
  
  组织答案力求规范,也是应题的要求之一。具体地说,就是要学会给答案分点、标号,做到答题有序、要点明显、条理清晰。
  例5:本文对敦煌的哪些描写再现了“最鲜活的历史”?(2008年天津卷《敦煌》第18题)
  题中问“哪些描写”再现“历史”,很显然要求根据文意列举对敦煌“描写”中能“再现”“最鲜活的历史”的若干方面。既然有“若干方面”,那就最好用“标号”来“分点”作答:①绕楼穿窗而过的飞天,②迈着舞步的马,③美丽的菩萨,④童子嬉戏图,⑤一笔一画抄出的经书,⑥顶天立地的佛像。即使不如此,至少也该用分号来区分,否则就会给人“胡子连辫子”的感觉,眉目不清。
  类似的设题还有:(1)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2)对……作了哪些对比性的描写?(3)……究竟有哪些不一样?(4)请从取材和语言两方面,对本文做简要赏析。等等。这些题组织答案时都要分点、标号,那样才能规范,才算“应题”,才可避免丢失一些本该拿到的分数。
  总之,在认真审题并且对答案已经了然于心的基础上,要想得到更多的分数,窍门就是答题注意“应题”和“规范”。
其他文献
我是位患有冠心病的老人,有心肌梗死史,遵医嘱长期服倍他乐克。一天傍晚我散步时突感头晕、乏力,瘫坐在地。急诊检查未见心肌缺血改变,头颅CT排出颅脑病变,但心跳仅46次/分。医生认为是服倍他乐克所致,嘱我减少剂量但不停药。请问这是为什么?  湖南 马晓蕾  马晓蕾读者:  倍他乐克即美托洛尔,又称美多心安,属β受体阻滞剂类药。这类药能降低心肌传导性和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量,使冠脉血流重新分配,并能抑制
马鞍山日报采用跟踪报道、深度报道等多种形式关注“两头”,找准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点与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之间的结合点,成功地提升了报纸的影响力。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给予了较高评价。  让我们来看看2005年马鞍山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一、继续实施农村饮用水工程。二、建立城乡特困群体医疗保障制度。三、建立城乡特困家庭子女入学和就业援助制度。四、维修改造市区一批道路。五、加快安置房和廉租房建设。六、建
【摘 要】本文探讨了群体传播系统与社会信息系统和整个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群体传播系统的特征。群体传播系统是“自组织”与“它组织”的统一,是一个开放性和非线性的结构,同时也受到社会信息系统和整个社会系统的制约。  【关键词】系统论 群体传播 自组织 它组织  一、社会系统的自组织与开放性  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认为可以被观察的对象皆是系统,系统不是由个体或者个体的行动构成,而是由传播构成,并在“连
【摘要】 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外环境条件下,税务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应当树立正确的税务筹划观念,制定科学合理的筹划方案,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最大化企业价值。目前,我国理论与实务界对企业税务筹划的基本理论、策略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以上海纺织发展总公司近年来在税务筹划领域的探索实践和实施成效为基础,探讨优惠型企业税
最近,有一篇《焦虑的中国父母,正在废掉下一代》的文章在朋友圈爆火,多家公众号转载,阅读量远超10万 。文章的核心观点“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戳痛了无数家长读者的内心,纷纷在留言栏里表达对中国现行教育的无奈与焦虑。事实上,不仅在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精英阶层,还是中产阶级,都在为孩子拥有光明前途付出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  例如,美国的学生若要进入常春藤名校,学业成绩并不是招生的唯一标
书橱里珍藏着一套《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每当闻着淡淡的墨香抚之读之,便恍若时空悠然穿越倒转,群峰般耸立的历史文化名人跃然字里行间。他们有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有李白、杜甫、岑参、孟浩然、刘禹锡、白居易;有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文天祥;有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汤显祖、孔尚任;有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蒲松龄、吴敬梓、曹雪芹……  一套丛书造就了一座烁古耀今的文化大观园,怎不
【摘要】在信息数据构建的现代社会,随着网络媒体急速发展,国人的媒介素养水平再一次成为学者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抽取中国知网2012年至2014年数据,分析学者们在这几年中对于媒介素养研究的主体选择特征和偏好。  【关键词】媒介素养研究主体实证研究中国知网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于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①《2014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指
1910年,鲁迅先生在绍兴府中学堂担任学监,组织全校师生赴南京游览,并参观“南洋劝业会”,这在百年之前可谓壮举。有的学生家里缺钱,鲁迅就代为支付,并说“这一课不可少”。  古人是把“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相提并论的。我国最早的游记著作,大概可追溯到西晋咸宁太康年间在汲郡出土的竹书《周王游行记》。《论语》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讲的就是孔子和学生春
政治家和演员的专业技能有很相似的地方,他们都需要摆平下属,需要对付媒体。  1.俄罗斯总统普京当选美国《时代》周刊2007年“年度人物”。《时代》周刊执行主编在谈到普京当选的理由时说:“普京领导俄罗斯从混乱进入稳定,显示了其非凡的领导成就。”最近,这位柔道高手还与日本同行合作录制了柔道教学光盘。  2.2007年9月12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首相官邸提出辞职。从2006年9月安倍当选日本自民党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