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对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思考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00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2019年习近平主席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的发言中可以获悉,人工智能对发展现代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是基于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现状,主要分析人工智能对小学美术教师、学生、美术课程和美术课堂等方面的影响。希望为人工智能时代学校美术教育的现代化、智能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小学美术教育;学习方式;思维创新;发展
   今天,我们正处于人类史上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将作为引领将来的战略性新兴技术。甚至有不少人认为“不了解人工智能的人,可能成为新时代的文盲”,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工智能中“智能教育”的重要性。自2016年起,机器人Alpha Go完胜李世石围棋冠军挥泪赛场、机器人小度秒杀最强大脑水哥、智能医疗DNA修复技术、才高八斗微软小冰既能写诗又能作画等诸如此类的人工智能的热点层出不穷。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发展进入了高峰期,引爆了世界对人工智能的讨论热潮。人工智能在教育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工智能+教育也在蓬勃发展。
   一、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及反思
   现阶段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具有人文情境的美术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圖像识读是核心素养中的基本素养,由此可以看出图像识读即可视化的重要性。但在多数美术课堂中,教师在备课时收集的视觉形象、图像素材是非常有限的,图像的素材多来源于教材和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存在着数量少、质量良莠不齐、素材陈旧等问题。教师在利用PPT等电子教学媒体进行教学时,课程的动态性、时效性、新颖性不足,很难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兴趣点。
   针对在小学美术教育出现的收集途径繁琐,素材质量良莠不齐、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收集素材,既高效便捷又丰富多彩。这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美术教师在授课时无法在短时间内拓展本领域最新的专业知识和关联学科等跨学科、跨领域知识的缺陷;教学媒介例如课件的静态性、滞后性等不足。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在大数据、算法等方面的优势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具有人文情境的美术教育。
   二、人工智能对艺术的冲击
   当今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给艺术带来的冲击也越来越大,主要体现在数字图书馆、云端线上展览、文物修复、情景式感官体验等方面。比如,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造成重大危机的特殊时期,云端线上展览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观展模式。线上展览不仅可以不限次数和人数进行观看,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观看某件心仪的艺术作品的时间而不干扰其他观展者等优势。并且,人工智能的语音识别功能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解读艺术品的创作者、创作意图,与每位观展者实行实时互动,打破传统观展模式。
   此外人工智能对艺术创作的冲击也是不可小觑,利用AI算法可以创作出各种风格的绘画、书法、设计、文学作品。例如2018 年10 月,在佳士得纽约拍卖会上,由人工智能通过新算法创作具备一定艺术风格的人物肖像画——《爱德蒙·贝拉米的肖像》开启了人工智能作画的先河。这对美术界的冲击是巨大的,人们为人工智能强大的学习和模仿能力感到惊叹不已。因此,利用好人工智能的优势对未来小学美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单纯地模仿、重复创作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只有培养学生养成独立个体创新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在未来人工智能的大浪占据一席之地。要解决“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就需要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技能,有独立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能选择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并运用良好的展示方式进行交流互动,得出反思与评价。人工智能交互式、动态式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学习自主性,并记录学生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已有的美术素养判断学生欠缺之处,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符合自身学习进程的学习方法。因此,推进美术教育现代化、智慧化是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具有前瞻性的举措。
   三、人工智能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影响
   人工智能和美术教育的有效结合与应用,不仅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拓宽了教师的视野和知识储备,还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媒介,而且进一步丰富了艺术的创作方式和体验方式。在智能时代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追求变革与创新。因此,广大美术教育者应在工作中落实这一计划,既要培养青少年的美术核心素养,又要注重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培养学生用自身的创造力为身边的人或社会作出贡献的能力。使青少年的发展更加多元化,并能在未来更好地融入智能时代。
   (一)人工智能对美术教师的影响
   一方面,人工智能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拓宽了教师的视野,丰富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媒介。教师利用人工智能可以快速获取国际最新的美术教育理念、学科动态,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拓宽视野,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为教师学习关联学科提供了更完整、更全面、更便捷的学习平台,促进跨学科融合。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国内外公共博物馆资源和教育平台开发馆内虚拟美术教学课程及翻转课堂教学项目,整合各类美术资源,利用大数据收集大量的素材丰富教学资源,使美术课程具备动态性、时效性和新颖性。此外,教师利用翻转课堂教学项目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课前访问各类学习网站,如网易公开课、K12在线教育、MOOC等在线美术资源,提前获取以课程主题为核心的美术知识,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方式。这样,美术课堂学习不再拘泥于教室,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回到学校可以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
   (二)人工智能对学生的影响
   人工智能对学生学习美术课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更新学生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养成独立自主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具体有以下表现:一是人工智能具有情景式学习的优势,将学习过程情景化、具体化。例如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可以佩戴VR虚拟场景体验真实的美术作品,可以在视觉、触觉都更能冲击感觉器官,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美术作品的魅力,提高美的感受力,潜移默化接受美的熏陶。二是学生利用人工智能强大的图片识读功能可以更容易获取需要的视觉图像信息,改变传统需要在各种不同的网站收集素材的方式。三是学生的获取美术知识的途径更多样化、国际化,相应的思维方式会更灵活,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人工智能对小学美术课程与交叉学科的影响
   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交叉学科之间的融合、跨学科的发展趋势显得尤为突出。美术与数学、美术与语文等相关学科的交叉,美术与科技的交叉等都形成了新的合力。例如: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图形变换与视图内容时,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移动变换作出正确的判断,这种良好的空间想象力离不开美术课程学习过程中对立体图形思维的培养和锻炼。将美术课与数学课进行一定程度的结合,将思维拓展。又如在语文课中文字描述的情景是看不到、觸摸不到的,这就可以借助美术的想象力,将文字画面呈现在脑海中加深学生对文字描述内容的理解,图画也在一定程度帮助学生对内容的记忆,可谓是一举两得。此外,美术课程的版块设计有一单元——美术与科技,并且每年我国都会举办全国科技创新大赛,其中也包含“科幻画”项目,这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了美术对促进科技发展具有推动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美术作业的表现形式、媒介也在悄悄发生变化,两者是在前进的道路上“相互依存”的伙伴。因此,人工智能推动着美术课与交叉学科的融合发展,推动美术学科实现跨学科、跨领域的发展。
   (四)人工智能对美术课堂的影响
   一方面,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AI算法、图片识别等功能,可以帮助老师和学生快速获取学习相关素材,极大地节省了搜索资源的时间,也有利于学生和老师的思维拓展而不局限于课本知识;另一方面,利用VR虚拟技术、5D技术为美术课堂提供沉浸式、情景式的直观教学,增强视觉、触觉、听觉的感官体验,让美术课堂更加生动、更有趣味性,学习更加高效。
   四、结束语
   为适应人工智能浪潮下的美术教育,更新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艺术与科学的交叉创新的想象能力是推动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教育的优势,发挥人工智能在美术教育的作用,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融入未来的生活,提升现代小学美术教育水平。目前基于人工智能对美术教育发展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有许多问题待解决,期待有更多学者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婧.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211-212.
   [2]陆琪琪,承杰.AI对美术教育及美术教师的影响探析[J].普洱学院学报,2018,34(01):129-130.
   [3]夏安琪.智能时代的中小学美术教育新趋势[J].美术教育研究,2019(10):144-145.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及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7月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肺病科收治的进行过sIgE和tIgE检测的住院患者694例,根据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哮喘组(102例)和非哮喘组(592例)。分析血清tIgE及过敏原sIgE在患者中的表达特征。结果哮喘组sIgE的总阳性率高于非哮喘组,sIgE阳性种数≥3种的sIgE阳性率高于非哮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中tIg
腰臀肌筋膜炎是引起腰臀腿疼痛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腰或腰骶部胀痛、酸痛,局部发凉、皮肤麻木、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1],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呈低龄化趋势[2]。深层肌肉刺激(deep muscle stimulation,DMS)是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在肌肉和骨关节疾病中取得较好疗效[3],但关于DMS治疗腰臀肌筋膜炎的研究罕见报道。本研究采用DMS治疗腰臀肌筋膜炎,与常规推拿疗法比较,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lumbar compression fracture,OLCF)是骨质疏松症患者常见的骨折类型,椎体成形术在此类患者中效果确切,但术中易发生骨水泥渗漏,报道显示其发生率约24.4%~38.6%[1-3]。目前,关于OLCF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仍缺乏系统性探讨。故此,本研究对132例实施椎体成形术的OLC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指导临床预防骨水泥渗漏,保证手术效果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在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骨科行脊柱微创通道镜辅助下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80例,按照植骨组合形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将自体骨植入支撑体,观察组将rhBMP-2(2 mg)联合自体骨植入支撑体。对比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和相关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
为探讨机插籼稻品种的干物质积累、抗倒伏能力与产量的关系,对云南省大面积种植的19个机插籼稻品种的干物质量、倒伏指标、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机插籼稻平均产量为11457.46 kg/hm2,分蘖至拔节期、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占产量的23.14%、30.22%、83.71%,茎鞘物质输出率、转化率分别为29.68%、22.38%;倒伏风险由大到小为N5节间>N4节间>N3节间;N5、N4、N3节间的倒伏指数与产量相关性不显著,抽穗后的
为全面科学了解我国水稻三大优势产区稻米品质现状及区域差异,采取网格化布局和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6—2020年在全国17个水稻主产省的455个重点县抽取5879份稻谷样品,研究分析了12项品质性状和优质率。结果显示,近5年我国稻米总体优质率为35.96%,粳稻优质率(54.02%)明显高于籼稻(27.30%),中晚稻优质率(41.43%)显著高于早稻(10.13%),年度间优质率有变化,2016年为26.86%,2017年为38.30%,2018年为38.61%,2019年为38.79%,2020年为
南方杂交稻机插目前仍然以毯苗育秧机插为主,采用撒播育秧,无法实现杂交稻稀播少本种植,制约了杂交稻的推广以及杂交稻机插产业化的提升。在多年对毯苗机插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中国水稻研究所研发了精准播种育秧机插技术,突破了杂交稻毯苗育秧机插技术的瓶颈。该技术改变传统流水线撒播为定向定位条播,显著降低了机插播种量,提高了机插秧苗质量。同时配套相应机插技术实现了杂交稻少本均匀种植,漏秧率降低到5%以下,并提高了机插群体均匀度。2019年和2020年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精准播种育秧机插技术可节省用种量29.2%,提高产量1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车辆在25%小偏置碰撞中的侧滑过程进行分析,并基于有限元仿真、参考车型侧滑结构分析及实车碰撞试验,对车身25%小偏置碰撞过程中的侧滑策略及传力路径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环状安全车身”与横向引导式边梁是25%小偏置碰撞时提供侧向力的关键结构;基于轻量化设计的车身侧滑策略在保证车辆安全性能的同时可使车身增加的钣金质量减轻。
脊柱侧弯作为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对心肺功能有着多方面的影响,是一种常见疾病[1],严重者需通过手术进行治疗[2-3]。本研究选取100例脊柱侧弯伴慢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悬吊训练对患者疼痛及脊柱功能的影响,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8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脊柱侧弯伴慢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摘 要】对话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和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是对立的。通过对话教学,可以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让整个课堂注入学习的活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平等。由于对话教学属于一种较新的模式和形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度也较少,理论层面也不够成熟。因此就需要以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案例为载体开展相应的探究。本文就基于对话视角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进行阐述,分析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方式,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