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对规范决策模式、描述决策模式和进化决策模式这三种主要的决策理论模式的发展脉络和演进过程进行了综述,阐述了人类的决策思维从“完全理性”、“有限理性”到“生态理性”的变迁,并对这三种决策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规范决策模式、描述决策模式与进化决策模式都有其特点和存在发展的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局限性;在未来,从人类思维发展和长远视野来看,这三种决策模式的沟通和融合将成为大趋势。
关键词:决策;模式;完全理性;有限理性;生态理性
纵观人类决策理论的发展脉络,从规范决策理论到描述决策理论和进化决策理论,人类的决策思维呈现了从“完全理性”、“有限理性”到“生态理性”思想的变迁,它浓缩了人类思维与认识发展过程,深化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现代决策理论的融合与发展。
一、 三种决策理论模式的演进与脉络
1. 规范决策模式——完全理性。现代决策理论源于1944年诺依曼和摩根斯坦恩在其代表作《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中提出的基于期望效用值的对策理论,它假设决策者是理性的,依据这种理性,决策者在不确定情况下,会依据所计算出的最大主观期望效用值来选择方案,该理论模式因而被称为“完全理性模式”。其理论出发点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一脉相承,并广泛应用到对人类社会和政治行为的分析。完全理性模式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探索和解决决策问题的科学方法,由于其理性行为的研究具有规范性,这种决策理论被称为规范决策理论。
规范决策理论以“理性人”假设和信息完全对称为立论基础,把现实世界中的决策问题抽象和概括为可推理、可量化的数字和模型,代表了人类对决策结果理想化、严密性和可比性的追求。然而,规范决策理论毕竟是建立在“完全理性”和享有完全信息这一假设基础上的,以假设和公理作为理性推理的依据,存在着演绎抽象和高度形式化的特点,是一种理想化的决策模式,而非现实版本,在实际应用中,其理论缺陷也不断暴露出来。
2. 描述决策模式——有限理性。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理性主义模式遭到了不少学者的批评和怀疑,在对完全理性决策模式的质疑声中,美国学者西蒙和林德布洛姆在规范决策模式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人的“有限理性”的观点,构建了影响深远的描述决策模式。
(1)西蒙的有限理性和满意原则。西蒙1955年于“A behavioral model of rational choice”一文中最早提出“有限理性”的概念,他通过对传统理论中的理性观念的重新评价,指出了完全理性决策的理性前提的不真实性,他认为:人是有理性的,但理性是有限的,在现实决策中,人们呈现的是一种符合实际的理性行为,这种理性不同于经济人假设的那种完全理性的行为,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往往遵循的是“满意性”原则,即决策者并不考虑所有可能的选项及计算所有可能的结果,因为现实条件和作为有限理性的人难以完成以上任务,现实的需要使人们仅考虑几个有限的选项,一旦感到满意就会停止选择,并做出最终决策。其“有限理性”理论为决策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代表了人类决策思维的一次重要改变。
西蒙有限理性理论采用实证的研究方式对实际的决策过程进行描述和分析,因此又被称为描述决策理论。受西蒙及其“有限理性”思想指导下的描述性决策理论阐述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的真实思维过程,符合传统意义上的人们的非完全理性的心理现象,因而这种有限理性的观点与人类的真实心理和实际决策更为接近。如果说前面的规范决策理论注重决策后果,则描述决策理论更注重决策过程中人的行为和决策心理。
(2)林德布洛姆的渐进主义模式。与西蒙的描述性范式相对应,林德布洛姆于1959年首次提出了“渐进调适的科学”这一概念,并逐渐发展了自己的公共决策的渐进主义模式。该模式是在批评完全理性决策模式的过程中建构的,他认为:公共政策追求理性化的目标本身并没有错误,但是完全理性决策模式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林德布洛姆以西蒙的“有限理性”概念和决策者的“满意”行为为基础,结合他个人对政府实际决策过程的观察,逐步完善了其在公共政策决策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的渐进主义模式。
渐进主义模式强调在政策方案的设计上体现出渐进性的特点,决策者的目的并不是对原有政策的通盘否认、全部改变,而只着重对现有公共政策的修改与补充。同时,渐进主义认为,公共政策决策和确定是各种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结果,这不是单纯靠理性分析所能决定的,而是各种政治力量相互协商和沟通的平衡产物。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如果说理性模式是一个目标导向的决策模式,林德布洛姆的渐进模式则表现为是手段导向的决策模式。渐进模式的意义在于能使投人最少化,减少了社会系统的矛盾和冲突,政策方案更容易被认可和接受,也有效降低了决策失误的风险。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渐进决策模式往往被批评为短视和保守,缺少彻底改革的意志和决心。
3. 进化决策模式——生态理性。德国人类发展研究所心理学家吉戈伦尔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西蒙和卡尼曼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对人类决策的特殊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生物本能和启发式策略的角度提出了生态理性的假设。首次将进化论的观点引入决策研究中,提出人的决策能力是与环境相适应的,人类的决策认知也是长期进化的产物,这就是所谓的“进化决策模式”。吉戈伦尔等认为:人脑虽然发达,可以进行复杂的计算和记忆,但生存现实中所面临的环境威胁,再加上不断的社会进化,人类在与自然的适应过程中具备了一套心理捷径,可以快速地做出反应和决策,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复杂因素。
吉戈伦尔等学者重点研究了这些对人类决策常常很有效的心理捷径,他们认为这种心理捷径或心理工具源于从祖先那里继承的最适应生存和繁殖的生物特质,进化决策模式也认同有限理性观点,基于这种有限理性,并不苛求人类和动物都能随时做出最优化选择和决策,但足以在面对外界环境时凭借人类本能的心理工具做出合理判断和决策,这种决策能够与现实环境相互协调一致,能够满足自我的生存发展和生态的需求,因此,这种理性被称为生态理性。吉戈伦尔等人认为:“人类个体在长期进化和适应环境过程中已经具备了获得识别环境信息结构的能力,人类决策过程就是充分利用环境中的信息结构以得出具有适应价值的有用结果的过程”。总之,进化决策模式从生态理性的角度给我们展现了人类决策的另一面。 二、 三种决策模式的对比分析
1. 规范决策模式与描述决策模式。如上所述,规范决策理论往往注重决策后果,而描述决策理论更注重决策过程中人的行为和决策心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决策理论与经济理论一样,也存在着规范研究和描述研究两种不同的研究思维方式,规范决策理论从数学的角度强调精确性和可重复性,然而,在现实中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很难做到完全的精确和严密,而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描述决策理论选择了从人的行为和心理方面来解释人类决策现象的研究路径,正是人的理性认识的差异,导致了一系列理论观念的差异,在人类决策的理论与实践中,到处都可以看到这种并存的差异。
第一,理想化程度上的差异。规范决策模式是决策中的理想主义,即强调经过严密的计算或推理,选择最适当的路径去实现目标的最优化,但规范决策模式往往陷入过于追求理想化的境地,在现实条件下,实际问题的复杂性,时间和成本的限制,决策过程的可操作性等都可以使决策的理想结果难以满足和实现。而描述决策模式的理想化程度较低,相比较较为现实可行,它不再把决策制定看成一种单纯的技术方法去追求最优化和最理想化,而是遵循“满意性原则”,不再致力于寻求最完美决策方案或政策的彻底变革,因此,这种决策成本低,选择余地大,可操作性强,有助于维持现有系统的稳定。但描述决策模式趋于保守,往往注重当前的短期利益和诉求。
第二,科学化程度上的差异。规范决策模式坚持以科学理论和定量分析方法来解决最优决策方案的选择问题,应该讲,这是一种科学的,严谨的思维模式,力求更客观、更准确地认识客观世界和选择正确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路径,体现了科学化的倾向。而描述决策模式则反对完全定量化,它积极关注决策过程的人的行为和心理等因素;特别是在公共政策决策中,强调政治权力的制约和利益集团的平衡,政治上的考量往往占据重要位置。描述决策模式通常适应于一个具有相当稳定水平的社会,而不太适应于剧烈变迁的社会,不太适应于战略性、创新性决策。
第三,民主化程度上的差异。由于对决策科学性的追求,规范决策模式将决策作为一种精英的认识活动来看待,他们认为决策要符合客观规律,追求事实、证据和理性,而不是人们的主观愿望,这往往导致决策过程变成精英们的技术活动,没有掌握这种特殊知识和技术的社会公众则无法参与这种决策过程,规范决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非民主的倾向。相反,描述决策模式并不注重决策过程的知识技术因素,而更强调决策者的心理和行为,注意参与者的互动,利益的协调,把决策过程看作是不同社会群体的相互博弈,让利益集团有表达各自意愿的途径和机会,因此,我们说,描述决策模式较多地体现了一种民主化的倾向。
总之,从以上理想化、科学化、民主化的阐述中可以看出,规范决策模式和描述决策模式各有其鲜明特色,代表了不同的决策探求、选择和权衡。
2. 进化决策模式与其他模式的比较。规范决策模式和描述决策模式从本质上来看,其核心都是围绕理性的多少来展开的。而进化决策模式虽然与描述决策模式一样都基于“有限理性”的出发点来研究和探讨人类的真实决策行为,寻找人类决策的启发式策略,但相比较描述决策模式而言,进化决策模式认为快速节俭启发式是人类适应环境进行决策的重要策略,肯定了个体在与环境的互动中的主动性,突出强调了环境对个体行为乃至决策带来的重要影响,所以两者之间有着重要区别。
在实际研究过程中,进化决策模式注重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强调环境的作用,最优化、一致性等传统理性观念不再是专注的重点,不再把效用和概率规则等作为决策评判的依据,而是考察它在现实环境中的效用,注意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人对环境的适应,提倡生态理性。进化决策模式强调决策与现实环境的要求相匹配,强调满足自我生存和发展,强调满足人的生态需求。进化决策模式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寻找人类决策的启发式策略,这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是生态理性的一种重要体现。
进化决策模式的特别之处在于强调决策过程就是根据人类的本能,识别、利用和适应外界环境中的信息结构,进行合理判断和选择的过程,在于强调人类决策启发式的合理性。进化决策模式虽然出现相对较晚,但体现了当前科学技术和人脑科学发展的新水平,是人们对自身和外界环境的新体悟,为未来的科学决策探索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三、 三种决策模式的融合与发展
从以上对三种决策模式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纯粹的规范决策模式和描述决策模式以及进化决策模式都有其特点和存在发展的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局限性;在未来,从人类思维发展和长远视野来看,这三种决策模式的沟通和融合应该成为一个大趋势。
第一,三种决策模式的存在及发展是与人们力求完美地认识客观世界,追求科学、效率、理性和现实的需要保持一致的。近年来,数理统计手段的完善和计算机技术的成熟使得定量分析在许多领域成为可能,理性分析一直在科学决策中占用重要位置;而描述模式则源于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的判断和当代政府决策惯例的现实主义的描述和考证,将决策的运行看成是一个前后联系的不间断的渐进过程,将根据人的现实条件的可能性来选择决策的方式方法,注重事物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过程;而进化模式又从生物的本能和对环境的适应性方面给我们展示了决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强调了环境的重要性,符合了生物适应自然环境的科学解释。所以,每种决策模式都有其基于不同角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二,决策具有自然和社会两种属性。规范模式注重决策的自然属性,拿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来看待决策过程,强调从技术和效能的角度来进行决策分析,以追求全面理性,来保证决策的最优化,这样就过分强调了决策的自然属性。相反,描述模式充分认识到决策的社会属性,认识到公共决策往往是各利益集团之间相互作用、寻求均衡的政治过程,决策结果是社会利益集团互相协调、博弈的产物;然而它在强调前者社会属性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决策自身客观规律的探索和追寻,过度贬低了理性分析的作用。而进化模式则充分强调了人的生物属性,从人类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自我保护和动物进化中所具备的潜意识等方面来判断人的决策能力,认为人类行为的目的就在于把有限的认知资源用于探索不确定的环境结构,并使两者达到和谐一致,保证人类决策行为的适应性。所以,每种模式都应避免走向一个极端,兼顾这个客观世界的决策规律和属性。 第三,三种决策模式的融合与发展应是未来的大趋势。综上所述,无论是规范决策模式、描述决策模式,还是进化决策模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研究路径和思想,各有其优缺点,具有明显的互补性,都是在探索人类决策的道路上出现的重要理论派别,都有其合理存在的重要价值,各种模式都有自身发展的理论依据,我们不能因为强调某一个模式,而忽略了其他模式的重要性,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寻求最佳决策模式的出路在于取长补短,实现各种模式的融合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锦云,冯成志.人类决策“理性观”的演化.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1-33.
2.Von Neumann J.,Morgenstern O. 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Princeton,NJ: Prin- ceton University Press,1944.
3.王洪明.复杂性视角下的教育决策机制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8.
4.罗依平.政府决策机制优化研究.苏州大学学位论文,2006.
5.Simon H A.A behavioral model of rational choice.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5,69(1):99-118.
6.梁建东.理性主义与渐进主义之比较分析——权衡我国两种不完善的政策模型.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40-44.
7.陈振明.政策科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8.张世贤.政策分析的导师一林布隆.台北:尤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83.
9.郭巍青.政策制定的方法论:理性主义与反理性主义.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10.朱金红.不确定性行为决策的理论发展.凯里学院学报,2009,27(4):104-106.
11.朱莉琪,黄甫刚.不确定情境中的决策心理.心理科学进展,2003,(11).
12.吴玉桐.基于有限理性的中国个体投资者行为与投资策略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学位论文,2008.
13.孙蕴韬,顾红.决策研究的进化论范式述评.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31(3):138-140.
14.柴盈,何自力.论完全理性与有限理性——对现代经济学理性假设的反思.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
15.方齐云.完全理性还是有限理性──N·A·西蒙满意决策论介评.经济评论,1994,(4).
16.袁艺,茅宁.从经济理性到有限理性:经济学研究理性假设的演变.经济学家,2007,(2).
17.汪浩瀚,徐文明.现代不确定性经济理论的比较研究:凯恩斯与奈特.经济评论,2005,(1).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20100470765);天津市2013年度社科规划项目(项目号:TJJX13-037)。
作者简介:于博,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
收稿日期:2014-08-12。
关键词:决策;模式;完全理性;有限理性;生态理性
纵观人类决策理论的发展脉络,从规范决策理论到描述决策理论和进化决策理论,人类的决策思维呈现了从“完全理性”、“有限理性”到“生态理性”思想的变迁,它浓缩了人类思维与认识发展过程,深化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现代决策理论的融合与发展。
一、 三种决策理论模式的演进与脉络
1. 规范决策模式——完全理性。现代决策理论源于1944年诺依曼和摩根斯坦恩在其代表作《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中提出的基于期望效用值的对策理论,它假设决策者是理性的,依据这种理性,决策者在不确定情况下,会依据所计算出的最大主观期望效用值来选择方案,该理论模式因而被称为“完全理性模式”。其理论出发点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一脉相承,并广泛应用到对人类社会和政治行为的分析。完全理性模式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探索和解决决策问题的科学方法,由于其理性行为的研究具有规范性,这种决策理论被称为规范决策理论。
规范决策理论以“理性人”假设和信息完全对称为立论基础,把现实世界中的决策问题抽象和概括为可推理、可量化的数字和模型,代表了人类对决策结果理想化、严密性和可比性的追求。然而,规范决策理论毕竟是建立在“完全理性”和享有完全信息这一假设基础上的,以假设和公理作为理性推理的依据,存在着演绎抽象和高度形式化的特点,是一种理想化的决策模式,而非现实版本,在实际应用中,其理论缺陷也不断暴露出来。
2. 描述决策模式——有限理性。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理性主义模式遭到了不少学者的批评和怀疑,在对完全理性决策模式的质疑声中,美国学者西蒙和林德布洛姆在规范决策模式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人的“有限理性”的观点,构建了影响深远的描述决策模式。
(1)西蒙的有限理性和满意原则。西蒙1955年于“A behavioral model of rational choice”一文中最早提出“有限理性”的概念,他通过对传统理论中的理性观念的重新评价,指出了完全理性决策的理性前提的不真实性,他认为:人是有理性的,但理性是有限的,在现实决策中,人们呈现的是一种符合实际的理性行为,这种理性不同于经济人假设的那种完全理性的行为,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往往遵循的是“满意性”原则,即决策者并不考虑所有可能的选项及计算所有可能的结果,因为现实条件和作为有限理性的人难以完成以上任务,现实的需要使人们仅考虑几个有限的选项,一旦感到满意就会停止选择,并做出最终决策。其“有限理性”理论为决策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代表了人类决策思维的一次重要改变。
西蒙有限理性理论采用实证的研究方式对实际的决策过程进行描述和分析,因此又被称为描述决策理论。受西蒙及其“有限理性”思想指导下的描述性决策理论阐述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的真实思维过程,符合传统意义上的人们的非完全理性的心理现象,因而这种有限理性的观点与人类的真实心理和实际决策更为接近。如果说前面的规范决策理论注重决策后果,则描述决策理论更注重决策过程中人的行为和决策心理。
(2)林德布洛姆的渐进主义模式。与西蒙的描述性范式相对应,林德布洛姆于1959年首次提出了“渐进调适的科学”这一概念,并逐渐发展了自己的公共决策的渐进主义模式。该模式是在批评完全理性决策模式的过程中建构的,他认为:公共政策追求理性化的目标本身并没有错误,但是完全理性决策模式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林德布洛姆以西蒙的“有限理性”概念和决策者的“满意”行为为基础,结合他个人对政府实际决策过程的观察,逐步完善了其在公共政策决策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的渐进主义模式。
渐进主义模式强调在政策方案的设计上体现出渐进性的特点,决策者的目的并不是对原有政策的通盘否认、全部改变,而只着重对现有公共政策的修改与补充。同时,渐进主义认为,公共政策决策和确定是各种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结果,这不是单纯靠理性分析所能决定的,而是各种政治力量相互协商和沟通的平衡产物。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如果说理性模式是一个目标导向的决策模式,林德布洛姆的渐进模式则表现为是手段导向的决策模式。渐进模式的意义在于能使投人最少化,减少了社会系统的矛盾和冲突,政策方案更容易被认可和接受,也有效降低了决策失误的风险。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渐进决策模式往往被批评为短视和保守,缺少彻底改革的意志和决心。
3. 进化决策模式——生态理性。德国人类发展研究所心理学家吉戈伦尔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西蒙和卡尼曼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对人类决策的特殊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生物本能和启发式策略的角度提出了生态理性的假设。首次将进化论的观点引入决策研究中,提出人的决策能力是与环境相适应的,人类的决策认知也是长期进化的产物,这就是所谓的“进化决策模式”。吉戈伦尔等认为:人脑虽然发达,可以进行复杂的计算和记忆,但生存现实中所面临的环境威胁,再加上不断的社会进化,人类在与自然的适应过程中具备了一套心理捷径,可以快速地做出反应和决策,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复杂因素。
吉戈伦尔等学者重点研究了这些对人类决策常常很有效的心理捷径,他们认为这种心理捷径或心理工具源于从祖先那里继承的最适应生存和繁殖的生物特质,进化决策模式也认同有限理性观点,基于这种有限理性,并不苛求人类和动物都能随时做出最优化选择和决策,但足以在面对外界环境时凭借人类本能的心理工具做出合理判断和决策,这种决策能够与现实环境相互协调一致,能够满足自我的生存发展和生态的需求,因此,这种理性被称为生态理性。吉戈伦尔等人认为:“人类个体在长期进化和适应环境过程中已经具备了获得识别环境信息结构的能力,人类决策过程就是充分利用环境中的信息结构以得出具有适应价值的有用结果的过程”。总之,进化决策模式从生态理性的角度给我们展现了人类决策的另一面。 二、 三种决策模式的对比分析
1. 规范决策模式与描述决策模式。如上所述,规范决策理论往往注重决策后果,而描述决策理论更注重决策过程中人的行为和决策心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决策理论与经济理论一样,也存在着规范研究和描述研究两种不同的研究思维方式,规范决策理论从数学的角度强调精确性和可重复性,然而,在现实中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很难做到完全的精确和严密,而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描述决策理论选择了从人的行为和心理方面来解释人类决策现象的研究路径,正是人的理性认识的差异,导致了一系列理论观念的差异,在人类决策的理论与实践中,到处都可以看到这种并存的差异。
第一,理想化程度上的差异。规范决策模式是决策中的理想主义,即强调经过严密的计算或推理,选择最适当的路径去实现目标的最优化,但规范决策模式往往陷入过于追求理想化的境地,在现实条件下,实际问题的复杂性,时间和成本的限制,决策过程的可操作性等都可以使决策的理想结果难以满足和实现。而描述决策模式的理想化程度较低,相比较较为现实可行,它不再把决策制定看成一种单纯的技术方法去追求最优化和最理想化,而是遵循“满意性原则”,不再致力于寻求最完美决策方案或政策的彻底变革,因此,这种决策成本低,选择余地大,可操作性强,有助于维持现有系统的稳定。但描述决策模式趋于保守,往往注重当前的短期利益和诉求。
第二,科学化程度上的差异。规范决策模式坚持以科学理论和定量分析方法来解决最优决策方案的选择问题,应该讲,这是一种科学的,严谨的思维模式,力求更客观、更准确地认识客观世界和选择正确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路径,体现了科学化的倾向。而描述决策模式则反对完全定量化,它积极关注决策过程的人的行为和心理等因素;特别是在公共政策决策中,强调政治权力的制约和利益集团的平衡,政治上的考量往往占据重要位置。描述决策模式通常适应于一个具有相当稳定水平的社会,而不太适应于剧烈变迁的社会,不太适应于战略性、创新性决策。
第三,民主化程度上的差异。由于对决策科学性的追求,规范决策模式将决策作为一种精英的认识活动来看待,他们认为决策要符合客观规律,追求事实、证据和理性,而不是人们的主观愿望,这往往导致决策过程变成精英们的技术活动,没有掌握这种特殊知识和技术的社会公众则无法参与这种决策过程,规范决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非民主的倾向。相反,描述决策模式并不注重决策过程的知识技术因素,而更强调决策者的心理和行为,注意参与者的互动,利益的协调,把决策过程看作是不同社会群体的相互博弈,让利益集团有表达各自意愿的途径和机会,因此,我们说,描述决策模式较多地体现了一种民主化的倾向。
总之,从以上理想化、科学化、民主化的阐述中可以看出,规范决策模式和描述决策模式各有其鲜明特色,代表了不同的决策探求、选择和权衡。
2. 进化决策模式与其他模式的比较。规范决策模式和描述决策模式从本质上来看,其核心都是围绕理性的多少来展开的。而进化决策模式虽然与描述决策模式一样都基于“有限理性”的出发点来研究和探讨人类的真实决策行为,寻找人类决策的启发式策略,但相比较描述决策模式而言,进化决策模式认为快速节俭启发式是人类适应环境进行决策的重要策略,肯定了个体在与环境的互动中的主动性,突出强调了环境对个体行为乃至决策带来的重要影响,所以两者之间有着重要区别。
在实际研究过程中,进化决策模式注重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强调环境的作用,最优化、一致性等传统理性观念不再是专注的重点,不再把效用和概率规则等作为决策评判的依据,而是考察它在现实环境中的效用,注意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人对环境的适应,提倡生态理性。进化决策模式强调决策与现实环境的要求相匹配,强调满足自我生存和发展,强调满足人的生态需求。进化决策模式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寻找人类决策的启发式策略,这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是生态理性的一种重要体现。
进化决策模式的特别之处在于强调决策过程就是根据人类的本能,识别、利用和适应外界环境中的信息结构,进行合理判断和选择的过程,在于强调人类决策启发式的合理性。进化决策模式虽然出现相对较晚,但体现了当前科学技术和人脑科学发展的新水平,是人们对自身和外界环境的新体悟,为未来的科学决策探索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三、 三种决策模式的融合与发展
从以上对三种决策模式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纯粹的规范决策模式和描述决策模式以及进化决策模式都有其特点和存在发展的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局限性;在未来,从人类思维发展和长远视野来看,这三种决策模式的沟通和融合应该成为一个大趋势。
第一,三种决策模式的存在及发展是与人们力求完美地认识客观世界,追求科学、效率、理性和现实的需要保持一致的。近年来,数理统计手段的完善和计算机技术的成熟使得定量分析在许多领域成为可能,理性分析一直在科学决策中占用重要位置;而描述模式则源于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的判断和当代政府决策惯例的现实主义的描述和考证,将决策的运行看成是一个前后联系的不间断的渐进过程,将根据人的现实条件的可能性来选择决策的方式方法,注重事物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过程;而进化模式又从生物的本能和对环境的适应性方面给我们展示了决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强调了环境的重要性,符合了生物适应自然环境的科学解释。所以,每种决策模式都有其基于不同角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二,决策具有自然和社会两种属性。规范模式注重决策的自然属性,拿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来看待决策过程,强调从技术和效能的角度来进行决策分析,以追求全面理性,来保证决策的最优化,这样就过分强调了决策的自然属性。相反,描述模式充分认识到决策的社会属性,认识到公共决策往往是各利益集团之间相互作用、寻求均衡的政治过程,决策结果是社会利益集团互相协调、博弈的产物;然而它在强调前者社会属性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决策自身客观规律的探索和追寻,过度贬低了理性分析的作用。而进化模式则充分强调了人的生物属性,从人类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自我保护和动物进化中所具备的潜意识等方面来判断人的决策能力,认为人类行为的目的就在于把有限的认知资源用于探索不确定的环境结构,并使两者达到和谐一致,保证人类决策行为的适应性。所以,每种模式都应避免走向一个极端,兼顾这个客观世界的决策规律和属性。 第三,三种决策模式的融合与发展应是未来的大趋势。综上所述,无论是规范决策模式、描述决策模式,还是进化决策模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研究路径和思想,各有其优缺点,具有明显的互补性,都是在探索人类决策的道路上出现的重要理论派别,都有其合理存在的重要价值,各种模式都有自身发展的理论依据,我们不能因为强调某一个模式,而忽略了其他模式的重要性,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寻求最佳决策模式的出路在于取长补短,实现各种模式的融合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锦云,冯成志.人类决策“理性观”的演化.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1-33.
2.Von Neumann J.,Morgenstern O. 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Princeton,NJ: Prin- ceton University Press,1944.
3.王洪明.复杂性视角下的教育决策机制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8.
4.罗依平.政府决策机制优化研究.苏州大学学位论文,2006.
5.Simon H A.A behavioral model of rational choice.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5,69(1):99-118.
6.梁建东.理性主义与渐进主义之比较分析——权衡我国两种不完善的政策模型.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40-44.
7.陈振明.政策科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8.张世贤.政策分析的导师一林布隆.台北:尤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83.
9.郭巍青.政策制定的方法论:理性主义与反理性主义.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10.朱金红.不确定性行为决策的理论发展.凯里学院学报,2009,27(4):104-106.
11.朱莉琪,黄甫刚.不确定情境中的决策心理.心理科学进展,2003,(11).
12.吴玉桐.基于有限理性的中国个体投资者行为与投资策略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学位论文,2008.
13.孙蕴韬,顾红.决策研究的进化论范式述评.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31(3):138-140.
14.柴盈,何自力.论完全理性与有限理性——对现代经济学理性假设的反思.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
15.方齐云.完全理性还是有限理性──N·A·西蒙满意决策论介评.经济评论,1994,(4).
16.袁艺,茅宁.从经济理性到有限理性:经济学研究理性假设的演变.经济学家,2007,(2).
17.汪浩瀚,徐文明.现代不确定性经济理论的比较研究:凯恩斯与奈特.经济评论,2005,(1).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20100470765);天津市2013年度社科规划项目(项目号:TJJX13-037)。
作者简介:于博,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
收稿日期:2014-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