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城市理性发展理念对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启示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t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总结城市发展规划的概念与特性,通过引入美国城市理性扩张发展、日本等国与中国国内城市土地规划研究等实例对比分析,以及相关文献资料整理归纳,结合中国目前的土地利用战略和规划发展,探讨城市理性发展理念给予中国土地规划利用的借鉴启发和对中国快速城镇化的启示。
  关键词:理性、发展、土地利用规划
  中国正处于重要的经济转型时期,信息化、工业化、市场化同时进行,传统的农业社会模式不复存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随着城镇化的持续,产业结构也不断做出调整,以跟进社会发展步伐。国家产业调整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土地规划利用等问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大规模发展工业建设,在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也由于土地规划利用的不合理,而导致了环境污染加重,土地地力消耗加剧等不利局面,大大增加了土地规划利用的不确定性。面对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规划的前期分析工作不到位,土地利用战略水平研究落后,已明显无法应对局面,这就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部分城市在理性发展规划方面开始借鉴国外先进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了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国情的概念性城市发展规划。概念性城市发展规划弹性高、实效性强,同时分析角度广阔,备受政府及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和好评。目前国家开始着手将概念性城市理性规划的理念引入土地利用战略中,为新形势下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新思路,以达到土地利用规划结构布局的合理优化。
  一、中国土地规划现状与存在问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完成了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三轮的编修正在进行中,由计划到定性规划再到弹性规划,逐步成熟稳健,制度也趋向健全。2000年以来,国内部分城市已经开始了土地规划利用战略研究项目,国家也将之列入政策重点课题中,土地规划利用理论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方面,综合评价利用条件,全面分析土地利用资源和条件,重点研究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政策、人口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结构等关系,客观分析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同时对土地开发市场状况充分了解分析,根据土地现状和潜力,结合行业用地规模、土地利用规划布局规模等条件,明确土地规划利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事项。在土地利用条件具备。土地供需状况分析完整的基础上,着手进行土地规划利用的章程,明确土地利用的目标、方针等。
  由于国内土地规划研究战略起步较晚,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未形成比较固定的模式,因此在土地规划利用过程中出现诸多不足。由于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土地规划利用方面仍然偏重于耕地保护研究,忽略了城镇发展需求,导致了地方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和耕地补充指标偏离本地实际情况,影响了战略目标实现。另外,当前土地规划利用研究时,过于偏重数量平衡,忽视了土地空间布局,导致了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大大降低。同时,近几年来国家提出了农村城镇化,金融风暴之后又制定了扩大内需政策,调整农业结构,用地需求和建设用地供给的局面逐渐紧张,传统的“定量控制原则”式的规划过于刚性,面对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土地利用问题缺乏足够的应变手段。
  二、国内外城市土地规划研究对比分析。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财富的源泉。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环境建设、交通市政等,都离不开土地。中国很早就开始确立全国城市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进行城市发展和土地规划利用相结合,切实利用好每一寸土地的基本国策。
  在国际上,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上都是采用发展导向型。德国重要城市如柏林、慕尼黑等,对城市经济等各方面情况全面分析,作为规划依据,根据城市发展趋势预先安排各项用地计划,但规划本身具备一定弹性,并不对城市发展起到决定性约束作用,规划本身通过投资计划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调节作用。同时,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城市用地规划都讲究科学用地,城市用地有各自特色,具有较为明确的意向性和指导性。
  三、美国城市理性发展与国土规划相结合实例。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其城镇化规模也是最大的。在最初的发展中,美国也曾经面临城市蔓延的局面。所谓城市蔓延,是指在服务和城市就业核心区以外的一种低密度、跳跃式的空间发展模式,将人们居住与其它工作生活方面分离开来,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这是一种不计后果的发展模式,它破坏了土地利用的平衡局面,增加了城市运行成本,将人们强行隔离开来,促使社会阶层矛盾加剧。
  面对此局面,美国开始施行城市理性发展理念,保护农用土地,复兴城市已有社区,实行多种交通方式,以谋求可持续发展。在这方面,美国政府官员和学者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对城市蔓延引起的后果一致予以认同,并积极接受新的理念。美国在城市理性发展理念上,包括了以下几方面考虑:1、尽量减少环境影响,兼顾可持续发展战略;2、通过有效全面的规划,使不相容的土地类型冲突减至最小;3、保证城市阶级之间的就业与收入差距在可控范围内,促进城市健康发展;4、控制地方政府收支与当地实际需求相符合。
  四、中国国内城市发展概念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借鉴意义和启发。
  美国城市理性发展理念是根据美国城市实际发展情况结合国情制定的,与中国国情实际并不完全符合。我们应该向美国学习的不是美国城市理性发展的内容,而是美国在这发展中的理性思维。例如美国由于市场的影响,居住和就业处于分离状态,服务业和服务对象偏离太大,因此美国城市在土地利用规划上采用了一定程度的混合使用来解决上述问题,并试图减缓交通拥堵等问题。但土地混合利用规划却未必适用于中国国情,因为中国城市发展长期奉行先生产,后生活的理念,从计划经济时期开始,单位式住房便成为城市居民主体居住状态,就业和住宅在微观上高度混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根深蒂固,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另外,由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市场发展需求,一座城市的行业分布相当松散,整个城市的宏观表现像是无数个散落的板块拼图一样,每块拼图就是住宅--单位的混合体,这样做甚至带来了交通拥堵等问题。
  中国在快速建设城市化社会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向美国等先进国家学习理性规划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的经验,这的确实有必要的,但切忌罔顾国情一味照搬,更应注重他国做法背后的理性思维和逻辑。如何将国外城市理性建设经验与我国国土利用规划实际相结合,正是我们需要去探索和思考的。
  五、结语
  随着中国城市化快速进程,国土利用规划已成为国家重点解决的问题,上述土地规划研究和结论还有待时间和实践的考验,但我们必须积极向他国学习理性发展规划的理念,改变传统模式,以适应新时代形势,作出正确的国土利用规划,促进国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景刚,欧名豪,张全景,张效军. 城市理性发展理念对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启示[J]. 中国土地科学,2005,04:56-60.
  [2]谭忠诚. 城市理性增长与土地利用规划控制[D].南京农业大学,2006.
  [3]王姝. 基于城市理性增长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3,02:6-11.
其他文献
泰顺药发木偶戏,也被称为“琼花”民间木偶,是一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火药作为推动木偶进行简单动作表演的动力的艺术形式.由于种种原因它的传承危在旦夕.偶动画是动
整式加减运算的本质是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这对于刚接触含有字母运算的同学们来讲,的确是个难点.我们一起来看看整式加减运算中的几类常见错误,以帮助同学们从问题中认识错误
期刊
导乐陪伴分娩是指产妇在分娩的全过程中有一个经过技术培训的导乐陪伴并能持续地给予生理和情感上的支持以及提供必要的信息和知识.通过对导乐陪伴分娩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该技
目前我国在土地规划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这其中有着主观的原因,还有客观的原因,但最终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我国社会的进步,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所以当前我们必须采取一些能够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水利工程作为水利工作的基础,为了有效利用国家水利建设资金,建好每一个水利项目,确保工程质量,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水利工程建设项
本文借鉴文化经济学理论,将文化产品的价值分为工具价值、符号价值与体验价值三个层次,并以乐山宋笔为例探讨了实物期权法在文化产品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摘要:枣庄市被国家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为加快城市化转型,打造全国资源枯竭转型城市的示范工程,棚户改造作为枣庄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的主战场,要抓住这次打造资源枯竭转型城市示范工程的好时机,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枣庄,在建设过程中政府方面、规划方面、社会方面对棚户区改造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枣庄市;政府;规划;棚户区改造  关注民生,推进中国梦的实现,棚户区改造是关键途径。200
摘要:大连凤鸣街历史街区曾是大连保存最为完整并且最具代表性的近代居住社区。凤鸣街历史街区从2010年开始陆续拆迁,进行整体更新改造。关于大连凤鸣街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研究、街区的何去何从成为这个城市重要的议题。本文以大连凤鸣街历史街区的院落空间为研究对象,对街区的院落空间结构和空间内部深层次的组织规律和秩序进行解析。  引言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空间中相对稳定而独立的空间系统,在城市长期发展过程中,仍
中国政府网3月28日报道,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为进一步完善税制,支持制造业、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发展,持续为市场主体减负,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8年5月1日起:rn一、将
期刊
本文针对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对民办高校图书馆员队伍现状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实际发展需要,指出继续教育是提高馆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