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某银行智慧多媒体系统设计与应用

来源 :智能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会议与智能多媒体的发展结合,多媒体系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运用.本文主要以温州市永嘉农商银行党员活动室党建系统需求的智能多媒体设计为案例,为现代党建的智慧多媒体系统设计提供实际的参考案例.
其他文献
本文的工程实施对象是无锡某饭店冷冻站,实现了冷水机组、冷冻泵、冷却泵、冷却塔和阀门等设备的启停控制;运行、故障及手自动状态实时监测;冷冻水、冷却水的供回水的温度、压力、流量及水流状态实时监测;实现了一键开机、一键关机和节能功能;具备报警和系统操作等事件记录、查询,温度、压力、流量等系统运行参数实时记录、数据报表、趋势曲线绘制功能;以西门子S7-1200系列PLC架构自控系统,实现了触摸屏和远程上位机同时监控冷冻站运行状态功能.文中给出了冷冻站系统控制原理、控制点位、控制模式、现场布线表、上位机页面、上位机
智能化空间管理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以及BIM、GIS等多种先进技术,针对不同的空间进行智能化定制管理.文章总结了当前智能化空间管理的常用技术与系统,并举例说明了各种技术常见的应用场景,对智能化空间管理技术的应用方法进行了介绍,为智能化空间管理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本文对园区出入口智能技术及应用进行了简述,希望对今后园区出入口安防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目的:对中药川芎进行鉴定,并分析其疗效.方法:选取82例月经不调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分别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中药川芎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以川芎产地不同可将其划分为川芎、云芎、东芎和抚芎,不同产地川芎的采收时间和性状均存在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性;薄层色谱鉴定结果为川芎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丁基苯酞、藁本内酯和阿魏酸等,不同产地川芎的成分含量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明显偏
0 引言rn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并进一步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当前,对于全国各地的学校来讲,稳定安全的校园环境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信息技术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进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基础保障.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及教育事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全国各地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上也在进行积极探
期刊
目的:了解2017~2019年许昌市6~12岁小学生近视、弱视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许昌市7000名6~12岁小学生,排除68名眼部疾病及既往有手术史者,共纳入6932例进行近视、弱视筛查;同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近视、弱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调查表6892份小学生中近视、弱视2461名(35.71%),正常视力4210名(61.09%),其他221名(3.21%)据此分为近视、弱视组(屈光不正组n=2461)和对照组(正常视力组n=4210),两组小学生学习阶段、读
智慧建筑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始习惯于在智能化环境下办公,传统的会议室预约管理系统和楼宇智能化控制系统是独立的两个系统.本文详细描述了一种以边缘控制器为核心的会议室预约控制管理系统设计方案,将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结合起来,两个应用集成在一起,极大提高了系统智能化程度,同时也降低了系统搭建成本.
0 工程概况rn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南医院是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医疗建筑,包括医疗综合楼、肝病楼、科教楼、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等,医院总床位数为1280床,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
期刊
0 前言rn自《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颁布后,国家教育政策频出,如《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等指出,应重点聚焦校园育人方式及校园信息化建设.随着“十四五规划”及“新基建”对教育行业的深度推进,通过信息技术打造集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于一体的智慧校园,已成为未来学校智慧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期刊
0 前言rn正确地认识和评价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水平,针对性地对我国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内容融合现状进行客观合理的分析至关重要.《教科技函[2021]14号》中提出:结合高等学校信息化发展实际,以标准规范促进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指导全国各高等学校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营造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