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萦怀?十人水墨画展作品选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chen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水萦怀·十人水墨画展”感言
  罗丽(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小学)
  古人云:“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一代宗师黄宾虹有言:“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
  “山水萦怀·十人水墨画展”于2020年11月21日在长沙十方上品美术培训学校二楼展厅成功举办,十位画家皆为长沙市基础教育战线工作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其中又以雨花区小学美术教师为主体。展览共展出作品一百三十余幅,受到美术界的关注和好评。老师们坚持多年,从向传统学习入手,继而坚持外出写生,从大自然中寻找平常和不平常的景致风貌,从“师传统,师造化”一步步走入学习和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动之中。这些作品既反映了老师们的学习过程,也是他们学习传统的阶段性成果,是学校美育工作中作为普通一员的美术教师加强自修、提升育人本领的真实写照。为师者一日,与学生一生。年轻的美术教师,愿你们怀揣理想,不忘初心,勤勉学习,继续成长,为学校美育、为文艺繁荣做出更多的贡献!
  画家感言:
  出生于湘中乡野,少小离家求学工作,也曾沉浮于世,奔走追逐,只是过尽千帆,才幡然了悟,内心最为宁静还是挥毫写山造境之时,最为牵挂之境还是儿时故乡:那片山丘、那方田野、那间土砖屋……乃潜心钻研,学古贤,拜前辈,师造化,得心源。既期能承宋人之严谨大气、元清之灵动飘逸,又盼能扬“笔墨当随时代”之旨,多一些当代独有的形式与语言。如此,在传统技法与时代观念的融会中,惶惶然惟恐弄出一锅夹生饭。惟有在不断吸纳之时删繁就简,澄澈于心,以期有所小成。
  ——谢海斌
  寻寻觅觅找到的精神家园,山水画也是修炼自己的一块净土,在这里默默地耕耘,促使我不断地去求知、进取,把自己的人生阅历、生活感悟汇聚在这里!“以画磨人,以人养画”也是自己行将努力的方向!
  ——胡江波
  在山水画学习的过程中,愈来愈体悟到传统的重要性,深入学习传统,需要发自内心的喜爱及长期的实践积淀。在有传统修养、笔墨基本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结合客观物象的基本规律创造出有时代审美的新山水画。这种气息正体现了山水画的生命力、画者的功力及内在的修养。
  ——颜宇露
  中国画是生命的艺术,与水墨画结缘于我来说是一件莫大的幸事。因为学习国画,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我开始在山水这个广阔的自然中追寻自我,不断追求生命的完整。沉浸在国画学习中,它感染着我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我享受的不光是学习经验的增长更是心灵得到的滋润。
  ——罗丽
  作为一位幸福的美术教师,我心怀感恩,捕捉着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在教学之余,我醉心于山水画的学习与创作。
  我热爱自然,生生不息的大自然是我精神的依托,将自己的心灵融入其中,用淡泊清雅的情调构于作品之中,展现纯朴、幽远的意境。
  ——张佳
  宋代范宽曾说:“吾与其师诸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诸物者,未若师诸心。”习画者在与古人、自然的对话中,将情和理、心和景、形和质化为一体,其过程就一个字“磨”。它磨练了意志,磨砺了性情,磨亮了智慧,磨出了品格,磨精了艺术,而我就在这“磨”的环境中不断求索。
  ——钟敬君
  在日常繁瑣的生活中,有一处能与自己独处的,便是画画的美好时光。在那里与古人对话,与自然对话,与自己的内心深处对话,寄情于山水之中,感受祖国山河之壮美,绘心中之美好山河!
  ——文艺芬
  学画于我而言,源于对自然之热爱。近几年,我醉心于中国画写意山水的学习和创作,偶有顿悟,常有迷思,乐在其中。观苍松怪石,赏峰林云海,游山水之乐,师自然造化,娱情遣性,是怡悦自我、陶冶性情的精神享受。正如清代著名画家王翚所云:“学画所以养性情,且可涤烦襟,破孤闷,释燥心,迎静气。”
  ——陶久胜
  在工作和生活之余,学习中国画已成为我与自己独处的一种方式。从临摹——写生——创作的循环练习中,我尽情地享受着笔与水墨交融间的对话,与古为伴、与自然为伴都是我觉得最奢侈而快乐的相遇。感恩老师的指导,让我越来越喜欢笔下的山水和热爱自己的生活!
  ——肖颖
  绘画这事儿缘于喜爱。行于磨砺,成于思考。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一为增长见识;二为丰厚学养。经历多了眼界自然不凡,学问好了品格当有提升。“寂淡空明”天真活泼的境界一直是余心审美向往的一种企求。
  ——宋子正
其他文献
2019年7月17日上午,韩少功的生活轨迹还是照常,每年的这个时候他都会住在湖南汨罗远离城市喧嚣的八景洞,读书、写作、种菜,和当地的农民聊天相处。在经过一段七弯八拐的乡间公路后,我来到汨罗八景学校,穿过空旷的校园,走过一片菜地和竹林,抵达韩少功略显简陋的乡间住所,这时韩少功正笑盈盈地撩开自制多年已趋陈旧的挡蚊门帘,将我热情地迎入堂屋。寒暄之后,我们开始了这次访谈。   杨厚均:在您的很多作品中,
期刊
摘 要:文史互证是周保欣文学批评与研究的一贯方法。他的学术问题意识与论题的产生、立论的依据、推论方法之建立,都以此为发端。这种方法,贯穿在他的文学批评、批评之批评和文学史研究中。惟其有文史互证的历史观照,他的文学批评和研究获得了持续的问题意识和充足的历史元气。但此一方法,不可避免存在着取材的大与小、论证的疏与密、史学与文学的出与入等问题,这个挑战在他的学术研究的展开中同样存在,矛盾同样突出。关键词
期刊
画家刘世群  刘世群,1964年毕业于江西文化艺术学院美术系,1981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进修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赣州市美协名誉主席、赣南师大教授。曾任赣南画院院长、江西省政协委员、宁波大学教授等职。擅油画兼长中国画,主要研究方向为红色题材、客家风情、乡村风景,作品质朴写实,追求中国气派和地方特色。代表作有《故乡月》(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獎)、 《导师与研究生》(1997全国教育系统书画展
期刊
摘 要:对于长篇小说来说,叙事建立起作家对世界的认识和想象,是一种富有思想的修辞。从《花腔》开始,我们就看到李洱的叙事实验带给小说独特的意义生长方式。而《应物兄》也如此,甚至它的实验更前卫更大胆。一条简单的时间主轴加斑斓的时间缝隙里的异空间,这样的小说结构是一种大手笔,是李洱的天才发现,完美匹配了当下时代洪流里的一种巨型叙事。而作为应物学的知识叙事,是李洱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小说家对信息泛滥时代里小
期刊
50分钟、65口竞价、10余位买家参与竞投……10月18日晚,在北京国贸大酒店举行的“北京保利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被31年未现身拍场的吴彬《十面灵璧图卷》彻底燃爆。其不仅拍出5.129亿元的天价,还一举成为最贵的中国古书画。  惊叹连连 13分钟创造新纪录  这一令世人咋舌的佳绩是在“吴彬《十面灵璧图卷》暨十面灵璧山居藏书画赏石专场”中创造的。10月18日21点27分,吴彬《十面灵璧图卷》在众人
期刊
画家陆又桥  陆又桥,本名陆正国,号竹痴,1946年出生于扬州,后随母定居宝应县城。1989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曾执教于宝应县老年大学。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扬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宝应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宝应县国画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画师。  陆又桥本名陆正国,“又桥”是恩师王石桥为其起的艺名。王石桥是上世纪本邑著名画家,尤以善画竹子闻名于世。陆正国是他的得意门生,取名“又桥”体现
期刊
书法家王超鹏  王超鹏,毛国强大师入室弟子,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初学柳、颜,继学明清诸家,后学王羲之、钟繇,旁涉汉魏,力图溶入碑意,尤善正书小楷。长期从事书法篆刻与紫砂陶刻的实践,书法线条力追浑厚又不乏飘逸,端庄稳重,宽博且而灵动;把书法理念溶进陶刻,运用各种刀法充分表现书法的韵味,努力追求书画与紫砂的有机结合,增加作品的文化内涵。书法作品入展“聚君堂杯”全国书画精品展、首届“传承经典"全国小楷
期刊
摘要:本文撷取米芾游历轨迹中的一个点位苏州,梳理苏州与米芾的关系,印证苏州这个城市在米芾人生中的不可或缺。文章通过大量的事例证明游历是北宋文人一种生活方式,在米芾身上,游历这种方式,更偏重于彼此间的心理接触及凌驾于精神、情感交往之上的更高层面的人际交往。精神、情感的交流,深层次激发米芾艺术才情,他创作出大批作品,这些作品的审美风格与他游历时的性情又相得益彰、珠联璧合。  关键词:游历 米芾 苏州
期刊
书画家王翔  王翔,字天逸,湖南岳阳人,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博士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花鸟画协会理事、副秘书长,湖南省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永和书社成员,“湖南三百工程”文艺人才,任教于湖南理工学院美术学院。国画作品入展入选首届“湖南·中国画双年展”、“美丽中国”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中国画展、“神圣长白”全国中国画展、“和谐燕赵 红色太行”全
期刊
摘 要:麦茨第一电影符号学理论掀起了电影语言学研究的新浪潮,大有推动电影“影像本体”向“语言本体”转向之势,但也招致了不少质疑的声音,最终导致“电影语言是否是一种语言?”成了一个问题。从此,电影理论研究表现出两个路向:一是着力解决电影作为一门语言的条件和标准问题;而另一个则是对电影作为语言的直接否定。本文首先通过对第一电影符号学理论产生的背景氛围和主要观点进行初步梳理与辨析,再进一步基于电影·语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