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内蒙古一个不足20平方米的街边小店,到拥有200多家门店、年营业额35亿元的中国最大西北菜餐饮连锁企业,“中国窝窝”由此炫到了联合国。这个过程,贾国龙用了29年。
创业:亏两个100万元
如今中國的餐饮圈内,贾国龙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但曾几何时,坐在内蒙古临河一个不足20平方米、名为“黄土坡风味小吃店”里的他,每天想着的不过是多挣几百元钱。
真正改变贾国龙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28岁那年。
1995年,他从内蒙古临河来到北京,为了考察北京餐饮业情况,他跑去北京西四附近的金王子酒店应聘服务员,结果这家国营餐厅以“小地方来的”为由,将其拒之门外,连端盘子倒水的机会都不给。
“今天,西贝餐饮近20000名员工,很多都是从所谓‘小地方’来的,干得都非常好,有的在西贝都呆了5年,甚至10年以上。”贾国龙笑着耸耸肩说。
北京没希望了,贾国龙只得挥师南下,直奔深圳。在那里,贾国龙看到了比内蒙古更豪华、更气派的酒楼,立马蠢蠢欲动。没多久,他便决定盘下一家经营不善的海鲜酒楼,理由是“我从没想到能一步到位做那么好的酒楼。”
但经营一家酒楼和一家小吃店,显然不是一回事。9个月后,他第一次做生意亏了钱,而且一亏就是100万元,都是他在临河辛辛苦苦攒下来的血汗钱。
痛定思痛,贾国龙发誓:这是他人生亏的第一个100万元,也是最后一个。但不久后,他再一次栽了跟头。1999年,不甘心的贾国龙再次北上,咬牙承包了北京金翠宫海鲜大酒楼,原因是临河的驻京办事处与餐厅紧挨着,约定办事处所有“宴请”都交给贾国龙做。
但这一次,贾国龙刷新了纪录,4个月就亏了人生的第二个100万元。
当时,贾国龙十分不甘心,但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2001年,他不卖海鲜了,只卖莜面和羊肉。没想到,莜面大受欢迎,餐厅日均流水从2万元增加到4.5万元,再到6万元……这年11月,贾国龙创立北京西贝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一年后,西贝莜面村在北京的营收过亿元。
定位:四年折腾四次
从2010年开始,品牌的名字从最初的“西贝莜面村”,改为“西北民间菜”,再到“西贝西北菜”,再到“中国烹羊专家”,最后折腾一圈又回归到“西贝莜面村”。
刚开始时,好多人连“莜(you)”字都不认识,念成西贝“筱(xiao)”面村。
于是贾国龙把西贝莜面村调整为西北民间菜。但问题又来了,中国的菜系是按区域划分的,比如川菜、湘菜。民间菜这样一种说法不符合消费者的认知分类习惯。况且西北菜覆盖的范围太大,一大就容易失焦。而贾国龙要达到的目的:一想到西北菜,必须让人想到“西贝”。
为了定位清晰,贾国龙找到了全球“品牌战略”公司特劳特。在国外,特劳特为IBM重新定位为“集成电脑服务商”,让其走出困境;在国内,它为加多宝打造“凉茶”战略,让这一地方性饮料,9年内营业额从1亿元飙升至200亿元。
2011年,特劳特中国将西贝定位为“西贝西北菜”,广告语为“90%的原料来自西北乡野和大草原”,希望让西贝成为西北菜的代表品牌。
西贝本以为找到了“救命稻草”,但发现特劳特也有失灵的时候。“90%的原料来自西北乡野和大草原”,这对供应链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他马上转头去找“里斯伙伴”(营销战略咨询公司)寻求答案,后者又给弄了个“中国烹羊专家”的定位。
但这个定位又出现了问题,核心点在于西贝的店面也好,产品线也好,并不是按照烹羊专家的路线走的,要做烹羊专家,整个产品线就要做很大改动。而羊肉价格不稳定,不断上漲,必然会导致单价不断走高,一个大众的生意,就会越走越窄,最后走进死胡同。
两个花了上千万元咨询费拿下的“定位”,最终都被贾国龙舍弃,原因很简单:没业绩,营业额上不去。
但这笔钱也不算白花,交了学费的贾国龙愈发意识到:只有懂得做品牌,才能更高级地做生意,做品牌的意义,就是为了比别人卖得更贵、更多、更持久。
2013年春节过后,贾国龙经过慎重思考,决定还是坚持自己的特色,从莜面的独特性和健康性出发,将品牌确定为“西贝莜面村”。结果特劳特和里斯伙伴没能做到的,他这个西北汉子做到了。
供应链决定一切
有了“西北菜第一品牌”的方向,依旧绕不过餐饮业的终极问题供应链。
从2009年起,西贝除了“西贝莜面村”,还开创了“腾格里塔拉”“西贝海鲜”“西贝锅锅”“西贝爱丽格斯火锅”“九十九顶毡房”等五个附属品牌。2016年,他们出了个“燕麦片”。
支撑这些品牌,不仅需要资金,更需要强大的供应链体系。
2015年6月,西贝建立了1500平方米厂房,安装了奶皮子生产线,配备了化验室、冷库等设施。其二期项目也在推进中,计划投资5000万元,主要生产莜面、牛肉干、胡麻油、醋等原料。此外,西贝与巴奴、喜家德水饺、一加一天然面粉等多家餐企及供应商组建了一个“天然食材联盟”,不仅各自加大对优质食材的采购力度,还相互协同采购。
这样一来,西贝不仅在供应链环节上具有强大话语权,发展多品牌餐饮方面有更多发展空间和回旋余地。搞定了供应链后,贾国龙又提出了一个宏伟的目标:开10万家店。
贾国龙借助媒体为西贝造势、搞营销,为上市铺路,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2012年,黄国盛因《舌尖上的中国》火了。贾国龙嗅到传播商机,连夜赶到陕北绥德。同年6月,黄老汉以30万元“低价”签约,成为西贝推出的“西贝黄馍馍”之形象代言人。
其后,西贝全国几十家店平均每天售出3万个黄馍馍,每个售价5元。
2013年,西贝搭着“中国美食走进联合国”的春风,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面前,秀了把烹饪莜面窝窝技巧,民间普通的“三生三熟”的莜面工艺,让联合国官员惊叹不已。
2014年,西贝宣布以600万元买断因《舌尖2》火了的张爷爷家未来三年内生产的所有手工挂面。如今,跟黄馍馍一样,张爷爷手工挂面,已放在西北菜单的第一页,成为必点之物。
据西贝官网数据显示,西贝目前仅拥有200多家门店,纵观全球餐饮业,开10万家店像是一句不折不扣的“狂言”。当然,凡事无绝对。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创业:亏两个100万元
如今中國的餐饮圈内,贾国龙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但曾几何时,坐在内蒙古临河一个不足20平方米、名为“黄土坡风味小吃店”里的他,每天想着的不过是多挣几百元钱。
真正改变贾国龙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28岁那年。
1995年,他从内蒙古临河来到北京,为了考察北京餐饮业情况,他跑去北京西四附近的金王子酒店应聘服务员,结果这家国营餐厅以“小地方来的”为由,将其拒之门外,连端盘子倒水的机会都不给。
“今天,西贝餐饮近20000名员工,很多都是从所谓‘小地方’来的,干得都非常好,有的在西贝都呆了5年,甚至10年以上。”贾国龙笑着耸耸肩说。
北京没希望了,贾国龙只得挥师南下,直奔深圳。在那里,贾国龙看到了比内蒙古更豪华、更气派的酒楼,立马蠢蠢欲动。没多久,他便决定盘下一家经营不善的海鲜酒楼,理由是“我从没想到能一步到位做那么好的酒楼。”
但经营一家酒楼和一家小吃店,显然不是一回事。9个月后,他第一次做生意亏了钱,而且一亏就是100万元,都是他在临河辛辛苦苦攒下来的血汗钱。
痛定思痛,贾国龙发誓:这是他人生亏的第一个100万元,也是最后一个。但不久后,他再一次栽了跟头。1999年,不甘心的贾国龙再次北上,咬牙承包了北京金翠宫海鲜大酒楼,原因是临河的驻京办事处与餐厅紧挨着,约定办事处所有“宴请”都交给贾国龙做。
但这一次,贾国龙刷新了纪录,4个月就亏了人生的第二个100万元。
当时,贾国龙十分不甘心,但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2001年,他不卖海鲜了,只卖莜面和羊肉。没想到,莜面大受欢迎,餐厅日均流水从2万元增加到4.5万元,再到6万元……这年11月,贾国龙创立北京西贝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一年后,西贝莜面村在北京的营收过亿元。
定位:四年折腾四次
从2010年开始,品牌的名字从最初的“西贝莜面村”,改为“西北民间菜”,再到“西贝西北菜”,再到“中国烹羊专家”,最后折腾一圈又回归到“西贝莜面村”。
刚开始时,好多人连“莜(you)”字都不认识,念成西贝“筱(xiao)”面村。
于是贾国龙把西贝莜面村调整为西北民间菜。但问题又来了,中国的菜系是按区域划分的,比如川菜、湘菜。民间菜这样一种说法不符合消费者的认知分类习惯。况且西北菜覆盖的范围太大,一大就容易失焦。而贾国龙要达到的目的:一想到西北菜,必须让人想到“西贝”。
为了定位清晰,贾国龙找到了全球“品牌战略”公司特劳特。在国外,特劳特为IBM重新定位为“集成电脑服务商”,让其走出困境;在国内,它为加多宝打造“凉茶”战略,让这一地方性饮料,9年内营业额从1亿元飙升至200亿元。
2011年,特劳特中国将西贝定位为“西贝西北菜”,广告语为“90%的原料来自西北乡野和大草原”,希望让西贝成为西北菜的代表品牌。
西贝本以为找到了“救命稻草”,但发现特劳特也有失灵的时候。“90%的原料来自西北乡野和大草原”,这对供应链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他马上转头去找“里斯伙伴”(营销战略咨询公司)寻求答案,后者又给弄了个“中国烹羊专家”的定位。
但这个定位又出现了问题,核心点在于西贝的店面也好,产品线也好,并不是按照烹羊专家的路线走的,要做烹羊专家,整个产品线就要做很大改动。而羊肉价格不稳定,不断上漲,必然会导致单价不断走高,一个大众的生意,就会越走越窄,最后走进死胡同。
两个花了上千万元咨询费拿下的“定位”,最终都被贾国龙舍弃,原因很简单:没业绩,营业额上不去。
但这笔钱也不算白花,交了学费的贾国龙愈发意识到:只有懂得做品牌,才能更高级地做生意,做品牌的意义,就是为了比别人卖得更贵、更多、更持久。
2013年春节过后,贾国龙经过慎重思考,决定还是坚持自己的特色,从莜面的独特性和健康性出发,将品牌确定为“西贝莜面村”。结果特劳特和里斯伙伴没能做到的,他这个西北汉子做到了。
供应链决定一切
有了“西北菜第一品牌”的方向,依旧绕不过餐饮业的终极问题供应链。
从2009年起,西贝除了“西贝莜面村”,还开创了“腾格里塔拉”“西贝海鲜”“西贝锅锅”“西贝爱丽格斯火锅”“九十九顶毡房”等五个附属品牌。2016年,他们出了个“燕麦片”。
支撑这些品牌,不仅需要资金,更需要强大的供应链体系。
2015年6月,西贝建立了1500平方米厂房,安装了奶皮子生产线,配备了化验室、冷库等设施。其二期项目也在推进中,计划投资5000万元,主要生产莜面、牛肉干、胡麻油、醋等原料。此外,西贝与巴奴、喜家德水饺、一加一天然面粉等多家餐企及供应商组建了一个“天然食材联盟”,不仅各自加大对优质食材的采购力度,还相互协同采购。
这样一来,西贝不仅在供应链环节上具有强大话语权,发展多品牌餐饮方面有更多发展空间和回旋余地。搞定了供应链后,贾国龙又提出了一个宏伟的目标:开10万家店。
贾国龙借助媒体为西贝造势、搞营销,为上市铺路,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2012年,黄国盛因《舌尖上的中国》火了。贾国龙嗅到传播商机,连夜赶到陕北绥德。同年6月,黄老汉以30万元“低价”签约,成为西贝推出的“西贝黄馍馍”之形象代言人。
其后,西贝全国几十家店平均每天售出3万个黄馍馍,每个售价5元。
2013年,西贝搭着“中国美食走进联合国”的春风,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面前,秀了把烹饪莜面窝窝技巧,民间普通的“三生三熟”的莜面工艺,让联合国官员惊叹不已。
2014年,西贝宣布以600万元买断因《舌尖2》火了的张爷爷家未来三年内生产的所有手工挂面。如今,跟黄馍馍一样,张爷爷手工挂面,已放在西北菜单的第一页,成为必点之物。
据西贝官网数据显示,西贝目前仅拥有200多家门店,纵观全球餐饮业,开10万家店像是一句不折不扣的“狂言”。当然,凡事无绝对。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