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名牌美院毕业的老师讲儿童绘画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zhangy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强调!家长不要对孩子的画“指指点点”
  毕业于天津美院的卞佳,工作之余一直在某火爆儿童美术机构代课。采访时我问她:现在世界这么发达,孩子艺术水平怎么样?她笑:孩子的水平就是大师的水平。
  什么?
  美术,本质是对世界的感知和呈现,岂能用“像”衡量?艺术圈里有个著名的U型理论,简单讲就是:儿童和艺术家的艺术峰值是持平的,而普通成年人的艺术峰值是最低的。但为什么儿童画的价格赶不上大师的?不是艺术峰值持平吗?因为孩子画画完全被天赋支配,大师是——支配天赋而创作。所以呐,家长哪来的自信?怎么可以对自己孩子的画指指点点?
  是好事!开窍的家长越来越多
  每个孩子从生下来就有艺术天赋!婴幼儿天赋值最高,随着年龄增长,如果没有受到积极训练、保护或者受到阻碍,这种天赋会不断降低。所以看着周围盲目上美术班的小孩子,随意大包大揽指挥孩子这样画那样画的家长,作为一枚圈里人,我总是隐隐担忧。
  幸运的是,好歹有开窍的家长了,市面上也出现了尊重儿童美术教育规律的一些美术工作室。来这儿的孩子的家长,多数都受过高等教育或者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的理念,大体知道科学的艺术教育对丰富孩子一生的意义,也知道孩子有特定的成长规律,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远离揠苗助长、僵化生硬的那种教育模式。
  讲规律!每个小孩画画都是从涂鸦开始的


  随着这种美术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陆续有完全不懂美术的家长慕名送孩子过来。但没待几天,一个爸爸疑惑了:在这学的什么?不就是小孩糊涂乱抹吗?有啥用?我家小孩好笨,只会画线,晚上在家我和他妈教他画个三角形都学不会,急死我们了!
  遇到这种家长,作为老师,我是哭笑不得:你家娃才两岁,小孩子从一岁半到三岁是涂鸦期,这是必经阶段!就像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发展到今天的文明社会,并不能就说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是无用的,因为没有这个基础就发展不到今天啊!
  曾经有人做过试验,找到原始部落从来没有画过画的成年人,教他们画画,发现他们无一例外都是从涂鸦开始的,只不过这个过程比较短,可见,涂鸦是必不可少的阶段。
  胡乱画,一方面是孩子看到大人拿笔进行的一种模仿,一方面是孩子对世界有了认知,要表达出来,就像我们大人用写日记的方式记录、抒发感情。当孩子把线画出来,这意味着跟线条建立了联系,知道用线条呈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而落到纸上也好墙上也好,世界发生了改变,产生了一种因果关系。孩子是喜欢改变世界的探索行为的,孩子会通过重复的行为来探索世界,体味这种因果关系。
  懂了吗?你家孩子反复画线并不是笨。养过孩子的都知道,好多孩子喜欢把东西“哗啦”一下推到地上,家长捡起来,孩子会再推,有的家长会觉得孩子太熊了,殊不知孩子在通过这种反复的行为感知世界、体会因果。
  我又拿出不少同龄孩子的涂鸦作品给这位爸爸看,看上去虽都只是些线而已,但仔细观察,发现有的孩子的线条非常丰富,有长有短,有的孩子的就非常单调,这是经常涂鸦的和不经常涂鸦的差别,随着对世界认识得越深入,跟线条建立的联系越密切,所呈现的就越丰富。孩子完全知道用什么表达自我的认知!别闲操心了好吗?
  挺惊诧!孩子画的一条线,可能是河、闪电以及一切
  三角形看似简单,但那只是家长的想法。家长画一条直线,远远没有孩子的直线那么丰富!别提简笔画!简笔画都是害孩子的!简笔画培训的孩子画出的线条是死的,而没有被简笔画荼毒的孩子,画出的直线生动而富于魅力,是孩子对这纷繁世界最真实的感知。
  孩子画的那条直线,也许是河、是路、是闪电、是影子、是思想,一切皆有可能,你给她灌输这是“1”,从此只能是“1”,“死”啦!现如今,我们能够立足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的头脑,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需要太早进行培训,但从生命伊始:我是我,你是你,我成为更好的我,你成为更好的你,有区别的是每个人不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那么多孩子,怎么就司马光能砸缸?当我们不断成长,遇到人生各种机遇、挫折,要解决各种问题,能让我们从困局中跳脱出来的,是我们每个人不同的创造力,而固化了的思维容易让我们深陷泥淖无法自拔。从人生的意义来讲,体会更美的人生需要的是我们的感知力和想象力,就像流行的一段子:当你的孩子看到夕阳余晖下的水鸟,脑海里浮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我天,这么多鸟,真TM太好看了……
  别晕菜!家长应该这样做
  关于简笔画,有个危言耸听的传说:是日本军国主义时期为了培训儿童绝对服从而采用的一种训练,也许这只是个杜撰,但生动指出了简笔画对孩子的危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个时期家长切忌不要亲自上场教授孩子画具象的图形。
  那我们对孩子画画不管不问,就由着他们?着急啊!其实家长需要做的很简单,给孩子准备足够的画材和可以自由涂鸦的空间、场地就可以。我的一个老同学,自己还是大美院毕业的,也想着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受点美术熏陶,忽然有一天跟我说:怎么办呢?怎么孩子不想画画呢!我看了看她给孩子预备的颜料,不由好笑,每种颜料都抠抠索索一点点,孩子又怎么能肆意发挥啊?
  有涂鸦期早的小孩子,不到一岁半,自己尿了尿,要去戳戳蘸蘸,弄点水也得搅和搅和,其实,人家这是在创作呢!不管是看起来杂乱的线条还是糊的灰乎乎的颜色,家长看到孩子的作品,和孩子交流就好,不要说——你画的是太阳吧、月亮吧?而是请孩子说:你这画的是什么啊?你会发现原来孩子画的和你想的完全不同,孩子所描述的甚至是个你未知的全新而有趣的世界!这就是刚才我所说的上天赋予儿童的艺术天分。毕加索就说过:我十四岁时能画的和拉斐尔一样好,可是后来我一直在努力向孩子们学习,探索儿童的艺术世界。
  这种亲子过程如此美妙,还附带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画画的人基本上文笔不错,因为他画的终会转化成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
  长知识!孩子绘画各个阶段的大体规律
  很多家长迷惑着急也是因为不了解孩子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一般一岁半到三岁是涂鸦期(有的会更早或更晚),三到八岁是“图式期”,孩子会慢慢开始画出具象些的形象,会越来越丰富完善,有的孩子甚至能将听到的故事丰富地画出来。
  孩子天生就具有概括抽象能力,会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就像原始壁画,一头牛可以概括为两只角,极其生动。这时期不要以像不像为标准,尽量不要让孩子去临摹,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八岁左右是视觉写实期,可以给孩子摆复杂一些的静物来画,这时候孩子眼睛对比例空间是看不准的,但是呢,反倒能画出静物的味道来,美术圈称之为“灵气”。所以这一时期家长不要紧张,别老觉得孩子怎么就是画不准。
  到了十几岁才是孩子的客观写实期,这时候可以进行素描的学习,老师也开始给孩子改改画,教授绘画技巧,在西方基本是要求孩子14岁才学素描。
  以上说的这些阶段,也许每个孩子的具体年龄会有点偏差,但都是必经阶段。前几个阶段,家长“一定”不要去拿那些简笔画要求孩子去模仿。
  初接触绘画,关于创作物料的准备,可以是笔,可以是颜料,可以是纸,可以是木板,可以是泥巴、布块等等,这些都可以,孩子对这些物料的感受和驾驭比画出什么东西要重要得多。
  总之呢,儿童美术教育有自己的客观规律,孩子是脚,教育是鞋,适合的是最好的。每个孩子是生而不同的,做家长也好,做老师也好,都要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符合客观规律的培育。美术并不仅仅是创作出美丽的作品,而是在追寻的过程中保护、享受我们本有的各种天赋,来感知这个奇妙的世界,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其他文献
“妈妈,该你读了。你快点儿告诉我米罗是不是和那只会说话的小蜜蜂一块儿飞走了。”儿子跑进房间,跳到床上,手里晃动着他最喜欢的童话书《幻想世界》,一双眼睛充满了好奇与急切。  这是我最幸福的时刻—每晚8点半。在30分钟的“读书时间”里,我们一家三口,相互依偎在一起,抑扬顿挫地大声朗诵书中优美的段落,激动不已地争相讨论其中的精彩情节,陶醉在五彩缤纷的书的世界里,尽情享受着其乐融融的温暖亲情。  5年来,
期刊
在德国,有一所叫Grundschule - Rhen的小学,校长Keyser先生已经在那里工作了30年,将要离任了。除了当校长,他还是固定的体育老师,如果有数学或语文老师生病, 他也是替补老师。或许因为他在那里工作得太久,或许他本身就是一个合格的教育及儿童心理学家,以至于他竟然认识差不多所有的学生,甚至所有的小学生家长。这真有点儿不可思议。  可以想见,校长的话别会一定很特别。    就在头一天,
期刊
铁打的9月,流水的“入园季”。网络上有关入园的帖子快转疯了:《入园零哭闹的十个诀窍》《不哭不闹轻松入园》……单看标题,家长就开始焦虑了:我孩子有问题?我有问题?  对孩子来说,上幼儿园最大的挑战是与看护者分离,独自进入陌生的环境。哭闹,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表现。即使我们做了再充分的准备,分离,也一定要到分离的那一刻才体会到。有句话说得好,眼泪是说“再见”的最好方式。  孩子的眼泪是一定会有的。关键是
期刊
总是有人说“装修是个麻烦事”,还说什么“家底基本搞光,身体基本搞伤,生活基本搞乱,夫妻关系基本搞僵”,总之,都是装修带来困扰。也许是看事情的角度不同,我总觉得,为装修成为“负翁”、成为“仇人”,不值得。房子自己住,自己舒心才快乐,不必追风,不必攀比,不必抱怨。快乐装修吧。  千辛万苦淘到一套毛坯房后,就开始了装修的前奏。首先,我用知识武装头脑。拿到钥匙都两个月了,还在四处打探和学习。老婆住房心切,
期刊
衰老: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润泽、光滑、富有弹性的年轻肌肤,25岁后就开始老化。随着年龄增加,皮肤和汗腺功能衰退,皮肤弹性慢慢消失。30岁左右,眼角开始出现鱼尾纹;40岁,皱纹爬上额头;50岁后,整个面部就会出现“人生的年轮”了。  紫外线:阳光是皮肤的大敌,甚至在冬天,阳光中的紫外线也会伤到真皮层,使皮层干燥,形成小断裂,出现细小皱纹。  动作:习惯性的面部动作会加剧皱纹显露。比如喜欢沉思的人,
期刊
我生姗姗的时候是临时决定的剖宫产。  由于早就打算好,要在老段(我老公)就职的医院生孩子,所以相当大意。也不建档,也不按时产检,甚至都没有做糖筛(万万不可效仿)……  已经过了预产期四天了,我们心大,并不着急,我只是偶尔觉得心慌气短,需要大口呼气。早晨,段医生去上班的时候,顺便带我到产科门诊做胎心监测。  只见医生看着我的监测报告皱了皱眉。胎心已降至60,胎动也很乱。医生叫来了主任、副主任以及其他
期刊
当为娘我大包小包提着菜肉米蛋正发愁为啥不多长一只手的时候,三土嘴里蹦出来的“妈妈抱”三个字就像个魔咒,让我小心脏为之一紧。  无论你给她讲你有多辛苦,如何没办法长出第三只手抱她,都没什么效果。还好还好,除了张良计,咱们还有过墙梯:  ﹡踩影子  阳光下的影子如此夺目,何不跟三土玩个互踩影子的游戏?不过不能“乱玩”,需要我主导方向,引领三土一边踩影子,一边往回家的路上走。  ﹡耶,我挡住你了  当三
期刊
Q:我都在幼儿园陪了两个星期了,孩子跟所有老师、所有小朋友都认识了,怎么还是不适应啊?每天早晨还是哭着不肯进去呀?  A:陪园能帮助孩子熟悉陌生环境,并不能解决亲子分离的问题。解决亲子分离的问题,必须首先分离。所以,真正分离的时刻,才是挑战的开始,孩子哭闹是非常正常的情绪表现。  Q:当孩子抱着我的大腿哭喊:“妈妈我求求你,我好好吃饭,就是别送我上幼儿园,好不好?”看着她绝望的小眼神,我的心都要碎
期刊
我妈说,生下我不久,有一天她独自去医院做检查,看到一个刚刚丧子的女人在悲痛地哭诉着:“孩子那么小就没了,还没享过什么福,尽跟着我受苦了……”  我妈回忆,我还在襁褓中时,就天天生病。一出院就脐带发炎;脐带发炎刚好了,又得了肾盂肾炎;肾盂肾炎好了就经常发烧……由于我出生在冬天,家里没有暖气,生着炉子,炉子上从早到晚坐着水壶,潮湿阴冷,我还得了严重的湿疹……一个小小的婴儿,基本就没有平平稳稳地健康过几
期刊
接园,重新蓄杯的时刻  和孩子分离的时候,父母首先要平静和镇定。你应该不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建议了。不过,分离仅仅是第一步,之后的重逢也十分重要。很多时候父母只记得“要放手”,但忽略了重逢时对亲密关系的修补和对伤痛的疗愈。  你也许会说:什么重逢?不就是到时候去接园吗?不,接园的重要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我们又见面了”。我们强调高质量的亲密重逢,更多是在情感层面与孩子的再次联结。因分离而缺失的能量和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