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学校不仅要做好九年义务教育,又要给地方高中教育的发展带去优秀新生,这就对我国初中教学的质量带来更高的需求。本文对初中教学中创设高效课堂的措施进行探究,希望以此为我国新课标下初中教学的完善提供一些具有价值性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初中教育;教学质量;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当前,新课程已全面实施。如不能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摸索新课标教学法,将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而新课标要求中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学以致用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实现这些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摸索出了以下五条较为合理有效的途径。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新课标提倡教师角色要从传统的教学管理者、传授者、解惑者、控制者、主导者、仲裁者、教书者、实施者、执行者转变为新课程教学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创新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研究者、开发者和决策者。适应新课程改革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为特征。在知识传授中,师生不再是“我主你客”“我说你听”的单向传输,而是平等的对话伙伴和合作伙伴;在生活中,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合作者和塑造者。所以,教师应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和角色,实现从“教”到“学”的互动。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确定的目标和预期的效果。而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则体现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上。教师组织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引导学生进入状态,合理安排四十五分钟的知识结构以及每个环节,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课堂教学的质量所在。
教师要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就必须做到:一是在平时,切实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积极参加业务培训,主动更新教育观念。用各种渠道全面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使自己成为“杂”家型教师,并向专家型、学者型努力。二是备好每节课。教师要在课前吃透教材,把住脉络。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不仅要备教情,还要备学情。三是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平时与学生多接触,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四是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教学特色。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教师应尊重学生,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要理解学生、关怀学生、接近学生,学会体察学生的心理反应,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服务。教师的宽容、无私、热情、鼓励是新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品质。比如,教师多保持笑容,对后进生夸奖,给失利者鼓励,给犯错误的学生留“面子”,这些教学细节,看似无关紧要,其实都体现了新的学生观。
三、采用科学的、多元化的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
新课标指出,评价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强调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参与式的品德评价以及学校分阶段考查的成绩评价。而成绩评价能反映出“教”与“学”的质量。教师要以单元为单位或以一段时间为单位,合理地、科学地分段考查学生,让他们及时认识自己、剖析自己,以求更大的进步。另外,教师结合学校组织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大范围、大面积、综合地对学生进行考查,让学生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找到自己的不足,发现别人优秀的、有经验的地方,正确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公平竞争。但是,教师在评价中要把握好“度”,要进行多元化评价,找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四、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批阅以及后进生的辅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教师布置作业,避免面面俱到,题题必做。而要布置一些有开拓创性的作业,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教师批阅作业是师生交流、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有了交流,有了反馈,就要对症下药,做好课堂补纠工作,以防错误重现。后进生是集体中的个体,绝对不能歧视、不能放弃。教师要用宽容、耐心、爱心去感化他们,用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去激励他们,使他们产生兴趣,树立信心,迎头赶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师生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思想保证
新课程是观念的转变,是彻底的教育革命,但并非要完全抛弃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教师要在创新的基础上继承发扬。因此,师生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接受新课改,走进新生课程,正确对待已经形成的“教”与“学”的风格和模式,不要形成教师无法“教”,学生无法“学”的局面。要把传统教学和新课程教学融合到一个高度,创造出良好的成绩。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提高初中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领学生走向知识。学生不是传统的接纳,而是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提高教学质量要把教育科研与教育改革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得到实惠,学到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初中教育;教学质量;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当前,新课程已全面实施。如不能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摸索新课标教学法,将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而新课标要求中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学以致用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实现这些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摸索出了以下五条较为合理有效的途径。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新课标提倡教师角色要从传统的教学管理者、传授者、解惑者、控制者、主导者、仲裁者、教书者、实施者、执行者转变为新课程教学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创新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研究者、开发者和决策者。适应新课程改革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为特征。在知识传授中,师生不再是“我主你客”“我说你听”的单向传输,而是平等的对话伙伴和合作伙伴;在生活中,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合作者和塑造者。所以,教师应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和角色,实现从“教”到“学”的互动。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确定的目标和预期的效果。而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则体现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上。教师组织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引导学生进入状态,合理安排四十五分钟的知识结构以及每个环节,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课堂教学的质量所在。
教师要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就必须做到:一是在平时,切实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积极参加业务培训,主动更新教育观念。用各种渠道全面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使自己成为“杂”家型教师,并向专家型、学者型努力。二是备好每节课。教师要在课前吃透教材,把住脉络。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不仅要备教情,还要备学情。三是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平时与学生多接触,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四是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教学特色。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教师应尊重学生,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要理解学生、关怀学生、接近学生,学会体察学生的心理反应,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服务。教师的宽容、无私、热情、鼓励是新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品质。比如,教师多保持笑容,对后进生夸奖,给失利者鼓励,给犯错误的学生留“面子”,这些教学细节,看似无关紧要,其实都体现了新的学生观。
三、采用科学的、多元化的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
新课标指出,评价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强调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参与式的品德评价以及学校分阶段考查的成绩评价。而成绩评价能反映出“教”与“学”的质量。教师要以单元为单位或以一段时间为单位,合理地、科学地分段考查学生,让他们及时认识自己、剖析自己,以求更大的进步。另外,教师结合学校组织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大范围、大面积、综合地对学生进行考查,让学生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找到自己的不足,发现别人优秀的、有经验的地方,正确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公平竞争。但是,教师在评价中要把握好“度”,要进行多元化评价,找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四、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批阅以及后进生的辅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教师布置作业,避免面面俱到,题题必做。而要布置一些有开拓创性的作业,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教师批阅作业是师生交流、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有了交流,有了反馈,就要对症下药,做好课堂补纠工作,以防错误重现。后进生是集体中的个体,绝对不能歧视、不能放弃。教师要用宽容、耐心、爱心去感化他们,用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去激励他们,使他们产生兴趣,树立信心,迎头赶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师生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思想保证
新课程是观念的转变,是彻底的教育革命,但并非要完全抛弃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教师要在创新的基础上继承发扬。因此,师生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接受新课改,走进新生课程,正确对待已经形成的“教”与“学”的风格和模式,不要形成教师无法“教”,学生无法“学”的局面。要把传统教学和新课程教学融合到一个高度,创造出良好的成绩。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提高初中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领学生走向知识。学生不是传统的接纳,而是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提高教学质量要把教育科研与教育改革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得到实惠,学到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