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jb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撑点,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当前,在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的情况下,通过推进产业集群创新升级,进而推动县域产业结构调整,是突破和化解制约要素,促进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以建德碳酸钙产业集群作为切入点,注重结合实践与调研的第一手资料,剖析具体区域环境下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探寻推动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的特色与共性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关键词:县城;产业集群;建德;碳酸钙
  中图分类号:F2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5-0056-03
  一、建德碳酸钙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分析
  建德碳酸钙产业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咸丰年间,在洋溪一带(现天石碳酸钙厂址)就已经开始原始的石灰煅烧,随着中国工业革命的兴起和现代工业的进步,作为工业产品主要填充料——碳酸钙产品生产开发取得较快发展,碳酸钙产品用途不断拓展,碳酸钙加工也为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近两个世纪的风雨洗礼,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发展更为迅猛,成为建德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矿产资源储备丰富。建德拥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石灰岩预测资源量80亿吨、保有查明资源储量1.56亿吨,重钙用大理岩预测资源量7 000万吨、保有查明资源储量5 235.55万吨,方解石保有查明资源储量416.51万吨,① 主要分布在李家、大同、钦堂、莲花、新安江、更楼、寿昌等乡镇。建德碳酸钙产业集群就是以此为依托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产品种类日趋完善。建德碳酸钙产业主要产品有:重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如超细碳酸钙、活性碳酸钙、纳米钙等产品;氢氧化钙;氧化钙;塑料母料及制品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油漆、涂料、建筑、造纸、牙膏、食品加工、制药等行业领域。近几年来,碳酸钙产业在上下游产品产业链延伸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产品已从单一的初级建筑用材延伸为超细碳酸钙、纳米级碳酸钙,碳酸钙下游产品生产逐渐扩大。
  3.产业基地初具规模。经过多年发展,建德已基本形成以钦堂为主的重质碳酸钙生产基地,以大同、李家、航头为主的轻质碳酸钙、氢氧化钙、氧化钙生产基地,以莲花为主的母料生产基地,截至2012年底,共有碳酸钙企业400余家,规上碳酸钙生产及制品企业34家,完成销售产值 17.71亿元,同比增长18.38%,超亿元企业有5家。② 初步显现出辐射全国的碳酸钙及制品重要生产基地的雏形。2006年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正式授予建德市“中国碳酸钙产业基地”称号。
  4.生产设备逐步提升。设备的投入在碳酸钙企业的发展中至关重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建德碳酸钙企业非常重视设备投入。例如,过去的土窑逐渐被钢窑所代替,能耗得到了显著的降低,同时使工人的劳动条件、劳动强度得到改善。又如干燥设备、脱水设备、筛粉设备更新改造后,取得了节能减排明显的效果,吨钙煤耗量、电耗量分别节约了20%~30%,粉尘污染得到彻底改善,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一些优秀企业在充分研究设备性能和自身需求后,选择引进了适合自身的先进设备,并且在生产过程中经过不懈地努力和试验,逐步摸索出对各种产品的生产过程的正确控制方法,设备利用率逐步提高。这对推进建德碳酸钙产业整体升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建德碳酸钙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劣势分析
  建德市的碳酸钙产业是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内源性产业集群,与省内很多产业集群类似,群内企业存在着规模偏小、产品档次偏低、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发展存在着小而不强的隐忧。应全面分析碳酸钙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劣势,从顶层设计出发,规划产业发展方向,设计相应的政策措施,保证建德碳酸钙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据调查,在影响影响企业发展的瓶颈(见表1)中,企业认为能源及原材料价格上涨,资金短缺以及税负过重被认为是制约建德碳酸钙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1.资源配套不足,集群合力未显。建德碳酸钙企业的原料获取主要以购买本地石灰岩为主,只有少数几家企业拥有配套的矿山,因此企业受矿山资源的牵制较多,直接影响到产业发展风险的可控性。目前建德的石灰岩供应缺乏市场化的竞争,多数企业只能被动接受石灰岩产品,无法选择原料的价格、品味及质量,一旦矿石原料供应出现问题,大部分碳酸钙企业都将面临危机。目前这种缺少资源配套的供应方式已经成为制肘建德碳酸钙企业进行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同时,从建德石灰岩资源的供需关系来看,一方面,建德石灰岩的实际开采量已经远超原有矿山的设计开采量(约2倍),需要调整设计开采规模;另一方面,目前建德水泥用石灰岩开采量是碳酸钙用石灰岩开采量的14倍左右(碳酸钙企业年开采量约50万吨,水泥企业700~800万吨),① 水泥企业对石灰岩粗放式的加工方式,对原本可用于碳酸钙企业的高品位石灰岩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目前建德碳酸钙产业的集群合力尚未显现出来。从集群公共服务的角度看,除技术研究平台外,缺少企业间共享的服务平台,如公共检测平台、科技中介平台、商务与金融服务平台及信息服务平台等。此类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能够加快技术的产业化过程、形成信息的有效使用与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升整个集群的技术水平与运行效率。从产业整体价值提升的角度看,建德碳酸钙产业尚未形成基于价值网络的集群合力。碳酸钙企业间缺乏合作,在原材料采购、技术研发等领域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的统一领导;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间,也未形成良性的产业链合作机制。产业内企业间的联系多为单方向、低层次的买卖关系,共享价值、提升价值的网络体系有待形成。
  2.产业层次偏低,企业规模偏小。建德碳酸钙产业层次偏低主要表现在产品的档次与附加值偏低,产业链延伸不足。大部分企业以生产重钙、轻钙、生石灰、母料等普通产品为主,仅有少量企业生产食用级、医用级碳酸钙、超(微)细重质碳酸钙等附加值较高的碳酸钙产品。同时碳酸钙下游企业少,规模小,行业竞争力弱。配套产业的缺失使得建德市虽然坐拥大量优质碳酸钙资源,却难以吸引造纸、橡胶、塑料行业的下游企业前来投资设厂。   企业规模偏小表现在缺少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近年以来,英国、西班牙、日本等国的碳酸钙生产商在广东、江苏、安徽、浙江等省相继建起一些年产2~5万吨超细碳酸钙的独资或合资企业。相比较而言,目前建德碳酸钙企业草根型经济特点明显,缺少外来资本的促进和补充。吸引国外先进碳酸钙企业在建德投资设厂,带来的不仅是税收、就业方面的提升,其溢出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对整个建德碳酸钙行业的升级都有积极的影响。
  3.品牌意识薄弱,科研水平不高。建德碳酸钙企业创品牌、争名牌的重要性认识不高。目前建德碳酸钙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相当部分企业对创品牌、争名牌认识理解不到位,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没有真正树立起创品牌、争名牌是企业发展基础的思想认识。目前仅有杭州市名牌(天石碳酸钙)和市级著名商标(云峰碳酸钙)各一只,省级及以上(驰)著名商标及名牌产品仍是空白。从建德碳酸钙区域品牌的建设上看,以单个企业建立强势区域品牌比较困难,因此如何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方式打造建德碳酸钙产业区域品牌,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建德碳酸钙企业除少数龙头企业外,普遍缺乏科研创新的意识和动力。平均来看,建德碳酸钙企业对研发投入较少,除杭州市以上高新企业研发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和少数企业有一定研发投入以外,大部分碳酸钙企业少有研发方面的投入,过半企业未设置独立的研发机构。目前行业内仅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杭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杭州市级技术(研发)中心各有1家和3家。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产学研联合机制虽已建立,但由于种种原因(如地理位置、理论与操作的结合等),并未流畅运行。同时行业内缺少高学历、专业化的高技术人才。上述原因导致科研创新长期在低层次徘徊,最终表现为产品结构单一,产业层次不高,行业竞争能力不强。
  4.能耗压力加大,生态环境限制。能耗压力加大表现为目前碳酸钙行业在节能减排的政策下面临很大的节能降耗的压力。碳酸钙行业能耗较大,特别是生石灰和轻质碳酸钙生产企业,工业增加值能耗高达5~10吨标准煤/万元(建德市2011年万元GDP能耗基数为1.0887吨标准煤/万元),② 高于基数5~10倍。在全市节能降耗压力仍然较大的情况下,许多新项目很难通过节能审查。
  受限生态环境体现在碳酸钙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建德市地处钱塘江上游,也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保护较为敏感,而目前建德碳酸钙行业的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很多碳酸钙企业(尤其是轻钙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的排放难以达到标准要求,通过近几年的整治治理,建德碳酸钙产业的环保水平已经整合提升并得到很大的改变,但出于环境保护的考虑,对新设及扩建的碳酸钙设备有一定的限制要求。
  三、发展县域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一)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
  1.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亚当斯密发表的《国富论》中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以及后来由大卫·李嘉图和迈克尔·波特分别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说明,县域特色产业应该具有相对于其他产业更强的获取稀缺资源的能力,同时应比其他县域在同产业领域具有更加良好的发展条件和更强的市场开拓能力。任何一种特色产业都是在竞争和比较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县域特色产业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本县的特色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进一步创立比较优势,形成县域特色,从而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2.扩大特色集群规模。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必须能够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特色产业集群必须具有较强的资源规模、生产规模和市场规模,即该县域此产业的资源储量、生产能力与市场占有率均高于其他地区同类产业,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
  3.兼顾产业社会效益。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过程中,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重视其社会效益,即产业发展对社会的科技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所做出或可能做出的贡献。特色产业只有在产生良好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健康的稳步发展。
  4.以关联性较强的产业为主导。特色产业除了其本身具有较强的地方资源优势以外,还必须与其他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并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即当某一部门对它的需求以及它对各个部门的需求都较高时,优先发展这一产业便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受到影响的产业又进而影响到与其有关的更多产业的发展,产生连锁反应。县域经济的增长不能只靠某一种特色产业,而应着眼于形成以关联性较强的产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
  (二)加大研发投入,鼓励自主创新
  1.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集群。积极引导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纺织、化工、钢铁、机械等传统产业集群技术装备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加快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高效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扩散与渗透,用先进适用技术改组改造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实现集群的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2.推进集群与国际制造业对接。积极吸引外资和接受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国内传统产业集群与国际制造业的产业对接,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和密集化,并使之成为国际制造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支撑、优势产业和其他新兴产业相配套、具有较强产业竞争力和特色的现代制造业体系。
  3.积极构建自主创新大环境。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广泛吸引各种人才,并采取多种形式建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鼓励企业与高校、专业研究机构合作,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加快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在产业集群内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在产业集群外部建立科技成果转让交易市场,培育投资咨询、市场研究、技术信息服务、专利代理、法律服务等中介组织,支持和服务整个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活动。
  4.打造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积极推进集群形象建设,逐步培育一批有深厚技术创新能力支撑的区域集群品牌。鼓励集群内现有贴牌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向OBM方式转变,支持现有知名品牌做大做强。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树立环保意识。通过教育和舆论宣传等方式增强人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要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不能以眼前发展损害长远利益,不能用局部发展损害全局利益,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牢牢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脑海中,全面提高人们的环保观念。
  2.加强监管。加强对污染排放的监控和管理,制定与地区实际相适应的污染排放标准,并通过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措施来保证其执行。对于污染严重的产业部门,要尽可能地限制发展或停止发展;对于那些规模小、设备简单、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坚决予以关闭或转产。加快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管理,提高对环境污染的处理水平和能力,降低环境污染的危害性。
  3.科学规划。县级政府在制定重大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决策时要充分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充分考虑县域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重视生态可持续能力建设,在制定县域资源开发、城镇发展、产业规划和生产力布局等方面的重大行动计划和项目时,要进行科学的资源环境论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从决策源头上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基础。
  4.构建资源节约型的生产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选择资源节约、科技先导型的工农业生产体系提高县域资源的利用率,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根据各县域的资源分布特点,制定主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中长期规划,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把经济建设、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 [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 高云虹.产业集群形成机理探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1):72-77.
  [4] 翁发林.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J].中国西部科技,2004,(11):98-100.
  [5] 王平.发展县域产业集群[J].群众,2005,(8):34-35.
  [责任编辑 陈丹丹]
其他文献
摘 要:为提高新建本科的教学质量,给改进教学体系提供准确的建议和支持,选取并分析了影响新建本科教学的若干因素,并以哈尔滨金融学院的数学教学为例进行说明。运用层次分析法检验选取学校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最终说明教师因素在新建本科有效教学中所起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有效教学;层次分析法;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
期刊
摘 要:我国从1998年以来出现了一大批在办学定位上定位为“应用型”大学的高校,虽然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但关于应用型本科课程模式的研究还是远远不够。国外应用型高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培养方法、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认证等方面可以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国内外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比较;借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5
期刊
摘 要:运用问卷调查并结合认知图分析的方法对昆明市的城市交通形象进行实地调研,调查结果反映出市民对目前昆明交通各个方面的感知、评价和印象,以及当前昆明交通形象中存在的问题。随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昆明市交通形象的建议。  关键词:交通形象;城市形象;昆明  中图分类号:F5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5-0099-03  引言  在所有的城市公共空间中,道路
期刊
摘 要:定居是目前发生在新疆游牧社会中的日益普遍的现象,定居也是游牧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因素。对定居的哈萨克族牧民传统生计方式的变迁及社会适应问题的关注,目的是探讨目前哈萨克族牧区牧民定居后生计方式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在传统与现代中选择未来的趋势和走向。昭苏县是新疆实施退牧还草、牧民安居工程的典型地区,以该县喀夏加尔乡斯木塔斯村为个案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定居后农牧民文化变化的群体特征。通过个
期刊
摘 要:农业税取消之后,我国掀起了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的浪潮。在此种情况下,结合中央、国务院乡镇机构改革精神和M镇机构改革的实证分析,通过对民族地区乡镇机构改革效果的探讨,认为乡镇机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乡镇机构的工作难度加大,乡镇机构改革有一定空间,至少还可以从收缩权力、扩大服务和在农村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协商机制等方面推进。  关键词:民族地区;乡镇机构;改革  中图分类号:D625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 要: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早已成为行业热点,但在这个问题上理论研究的多、实践探索的少。以重庆文理学院图书馆为例,对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做些研究总结,旨在抛砖引玉,期望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实践更臻完善。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5-0274-02  为社会大众服务是图书馆自身的基本使命——图
期刊
摘 要:私有财产权是纳税人的基本权利,这是宪政精神的法理表现。税收体现的是国家与公民之间的一种隐形契约,公民通过对税权的控制,实现对政府权力的约束。从宪政的角度,税是权利和权力博弈的焦点。  关键词:税收;权利;权力;宪政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5-0015-02  “经过同意才能征税”,这句话让我对“税”的认识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摘 要:警察作为社会最强力的力量,往往看似家庭美满,但实则是社会最需要关注的群体。他们承受着方方面面的压力,不仅给其身心造成重担,而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婚姻以及家庭生活的幸福指数。从警察承受的工作、社会和婚姻家庭压力着手,深入研究影响警察家庭夫妻关系和谐的因素,以展望构建和谐性的必要性。  关键词:警察压力;夫妻关系;家庭和谐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期刊
摘 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通过选取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率等几个变量来构建分析框架,并利用1990—2010年安徽省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影响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是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第二产业比值和第三产业比值。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建立农村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信息共享平台,改革户籍和就业制度,
期刊
摘 要:产业集聚区内的产业集聚成长、发展对用工的需求,其本身如同一个巨大的劳动力吸纳市场,在给城镇人口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吸收了大量农村人口,并通过劳动力的转移实现人口城镇化。以新疆伊东工业园区为例,通过对伊东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及农村就业现状分析,总结出当前园区发展及农村就业所面临的问题,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下,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聚;农村;就业;新疆  中图分类号:F24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