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gege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则可能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甚至导致课堂教学质量的下降。本文对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师生,关系,构建,方法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这里所说的新型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长期以来,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师生伦理关系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比较混乱,教师往往忽视、侵犯学生的权利。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
  1.改变学习方式,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重教法而轻学法,课堂容易变成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学习状态,而课程改革要求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1.1 做好预习。
  在语文教学中,预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学生可以查字典来认识生字词,查资料来了解作者的生平、文章的写作背景,初读课文来整体感知文章,将困惑及思考记录下来。在完成这一系列的工作时,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初步的探究能力都在无形中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预习对新知识有了自己的见解,在教学中就不会置身事外,而是有了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激发出他们更强烈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更积极地思考文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为课堂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 互批作文。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样可以贯穿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批改后再作讲评的传统授课方式造成的结果常常是费时费力而又效果不佳,因为很多学生并不认真看教师的批语,讲评时也觉得事不关己。让学生互批作文是一个很值得提倡的做法。学生变写作者为批改者,角色的转变让他们既有新鲜感又有成就感,就会兴致盎然地行使自己的权利,会异常认真慎重地对待。在批改中不但发现其他同学的不足之处,而且能下意识地去借鉴其他同学的优势。随后的点评中学生依然是课堂的主角,对同学的作文评头论足,有了切实的心得体会,学生必定是密切关注这次的讲评,这时教师的适时总结也就是水到渠成了,学生自然也会收获颇丰。
  2.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不仅要授之以“鱼”,更应该授之于“渔”。为此,教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做以考虑。
  2.1 让学生当“小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师生呼应、教学互动的局面。当今社会信息高速发展,教师也应主动使自己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跟上时代的脚步。对于某些全新的信息以及一些本专业之外的知识,有的学生甚至要比教师知晓得多。所以,教师应在互动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甘心当一名“学生”,也就是说让学生当“小老师”,这对自己个人素质的提高也是一种促进。比如说,对于语文教师来讲,自然科学知识是薄弱环节,特别是一些太空探索之类的方面几乎一片空白,而有些同学在这方面堪称一个小专家。因此,每上这类文章时,除了教师课余及时填补空白之外,可让学生走上讲台侃侃而谈,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教师又从中学到了知识。
  2.2 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外,还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学会学习。比如,在教授《中国石拱桥》这一传统篇目时,讲清本文的说明方法和结构特点等知识要点之后,可让学生真正明白赵州桥、卢沟桥是怎样的结构,才能真正理解这一设计中凝聚了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为此,可让每组学生仔细研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两座桥的结构图。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对桥的结构有了清晰的了解。
  3.创造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使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服务,使教学与教学环境达到“动态平衡”,并不断地推陈出新,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语言文学的学习尤其需要“披情入文”,优美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将感情投入到学习中。当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后,优质的教学环境起到了推波助澜之效。
  总之,教学关系是师生交往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途径,课堂是师生交流最直接的平台,处理好教学关系关键就是怎样正确恰当地帮助、引导学生。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明辨方向,鼓励学生不断向着目标迈进。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音乐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是哺育感情的乳汁,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中小学教育活动中不但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更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核心载体之一。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音乐知识是我们作为音乐老师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兴趣     音乐课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期刊
【摘要】课堂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步步深八,课堂讨论和教学方法越来越被重视,教师们已形成共识所以,现在堂教学中,都都有意识地设计了讨论环节,但由于钻研够及教师应变机智不够等因素,结果使讨论流于形式的较多,无法收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本文对如何组织好课棠讨论,提高课堂讨论的质量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讨论,设计,策略,把握     课堂讨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方
期刊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是广大教师必须面对和研究的永恒课题,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其的认识应显得更为重要。只有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提高,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才能得以发展。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第一阵地,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期刊
【摘要】苏州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在本课中着重从私家园林产生的原因、特点、四大名园入手,带领学生探究园林这一传统中国建筑与山水结合模式的独特意义,以及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的典型区别。  【关键词】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经济因素,四大名园     【背景介绍】  苏州园林是初三上(9年级上)的第五课,本课是欣赏、评述课程的代表性案例。苏州园林作为一种中国独特的建筑模式,其中包含的历史成因、文化成因
期刊
【摘要】有效教学是教学永恒的追求,提问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而它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从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和积极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启发性
期刊
【摘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脚步,多媒体资源已经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它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特点,化抽象为具体,增强课堂真实感和实效。多媒体资源能激发兴趣,发展思维,辅助学习,体验学习过程的自主性,以昂扬的姿态参与课堂学习,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课堂,创设情境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脚步,多媒体资源已经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它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特点,化
期刊
【摘要】美术教学因思维方式的独特性,想象力的丰富性,绘画、手工操作的实践性等决定着它的特殊地位。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本文对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能力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造,能力,培养,方法     美术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与其它学科不同,美术课的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感知美、认识美、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它能够
期刊
【摘要】新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创造性。本文对此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数学,合作,学习,含义,引导方法     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使本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在合作问题的聚集下,
期刊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获得有关地球、地图的基本知识,以及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地图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地理教学,地图,作用,能力,培养方法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地图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条理化,能够清晰地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实现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的同化和顺应,主动调动原有认知结构中能解决新问题的那部分知识,将其重组、建构,找到适应新的问题情境下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才能有效地学习新知。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认知特点,方法,形象     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填补知识空缺,解决认识失衡的本能。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实现原有认知结构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