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中的体验性学习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lgx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听说美国的一位教师在泥塑制作,课前,他在教室中间放了很多粘性的泥,一上课,他便让全班学生任意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玩这些泥。于是,有的双手一齐插进去,有的用铅笔、尺子去戳,去刻泥,有的干脆赤着双脚踩了上去……顿时,教室里热闹的象炸开了油的锅。试想,如果在国内,这岂不是天方夜潭?再想一想,国外的学生在这样的亲身体验中学习,他们所获得的信息是不是会比中国学生一板一眼地从教师的教具讲解中获得的知识更丰富、生动呢?他们的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能力是不是比我们学生更为强一些呢?
  从上面的这个例子不难看出,他们倡导的是一种在实践探索中发展学生认识,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思想,《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的课程将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学习,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提高整体素质,使艺术学习更容易,更有趣,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音乐中的体验学习就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在特定的游戏性的活动方式中,增强他们对艺术学习的兴趣,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艺术能力。
  一、生活化的教材内容,提供了体验的条件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之一。在低年级的音乐教材中,编制了相当多的与自然环境,学生生活情景有关的内容,为学生进行艺术体验提供了很多素材。如在“去同学家”中,体验放学后去同学家这一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在“有趣的声音”中,体验生活里的各种不同的声音;在“玩具进行曲”中体验玩具的种类、功能;在“对不起,没关系”中体验同学之间的友情和学习生活的快乐;在“爱我的家”中体验亲情这种人间最无私的真情……
  从心理角度来讲,这些学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同时又是那样贴进生活,贴进自然,容易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仔细观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情景,将生活中的美,利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再现于音乐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这些内容,引导学生去体验艺术教材中蕴涵的生活情景。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教育应该深深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中,教师除了要充分利用好教材的内容,还应该积极开发当地的地方资源,并融进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体验这些艺术内容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艺术并不是那样遥不可及的,而是它就在我们生活中。
  二、活动化的教学形式,创设了体验的空间
  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了小学艺术活动与游戏的互动,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通过有组织的,随机的艺术活动,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表现欲,要尽可能地多设计一些具有创造性,探索性的,能够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活动,力求在教学中体现出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艺术活动中去。
  如在《有趣的声音》一课的教学中,我从教学需要和学生心理出发,紧紧围绕“有趣”这两个字,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通过“猜谜语、听声音、看图片、找朋友”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不同动物的叫声,外形、动作、颜色、神情等特点的了解,这些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促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动手、动口、动脑,为学生参与教学,主动探究,展示自我创设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使他们在艺术性的游戏中更投入,活动中,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也变得逐渐敏锐了,他们的动手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三、鼓励化的评价方式,增强了体验的信心
  音乐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有着其它学生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校的的学科教育中,日益显现出它的独特魅力。在课堂上,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彩的教学形式根据学生的心理,运用鼓励性的评价方式,增强每个学生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体验艺术表现的乐趣,让每个人的艺术能力都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展示。
  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的信任和鼓励,对初涉艺术的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最高的奖励,它是对学生学习价值的肯定,更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教师切不能因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弱而用言语讥讽学生,训斥学生。反之,教师中的鼓励性语言,赞许的眼神和表情,轻轻抚慰,都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勇气,减少他们的挫折感,让他们知道每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程度差异,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提高每个学生的艺术能力,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激励学生勇敢地进行探索和尝试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就感。这个贯穿于每个教学过程的鼓励性评价,可以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渴望上音乐课,渴望参与各种艺术活动。
  总之,体验性学习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音乐课中,应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用生活化、活动化、鼓励化等方式,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只有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使音乐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
其他文献
在大力推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我认为舞蹈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学科在小学的课程安排里是十分必要的。闻一多先生曾在《说舞》一文中描绘了一场具有原始性质的澳洲的科罗波利舞:“从那极富节奏和极度热狂、朴实粗犷的原始舞蹈中,我们看到了生命机能的直接表演,看到了舞蹈的真面目。它不仅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也是一切艺术中最大综合性的艺术”。舞蹈是人类最为原始的行为之一。在原始
期刊
学困生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他们的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差,较懒惰贪玩,有些纪律散漫,孤芳自赏,狂傲不羁,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能按时按量完成等。在学校,几乎每一个班或多或少都有学困生的存在,关注学困生的成长,转化学困生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素质
期刊
《新课程标准》围绕识谱问题的指导是: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参与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识谱要和演唱、演奏、创造、欣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以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识读乐谱,也可以借助乐器演奏来学习。  为了实现《北京市中小学生音乐技能教学标准》、《音乐学科能力标准及教学指南(初中
期刊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些年美育的重要性被不断提及。“广义的美术教育从人的呱呱落地起,一直持续到死亡,贯穿一个人的终身(甚至还包括胎教在内)。因此,美术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总要组成部分”[1]然而一直以来的传统教学模式产生的问题就是学生无法及时提出疑问,教师也得不到来自学生的反馈,教与学割裂开来,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随着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也在不断思考教学互动的形成与有效。  一、调动学生兴趣,促进
期刊
我国儿童教育前辈陈鹤琴一再强调“活的教育,活的题材”,主张到田间去,到自然界去,大自然就是活的教材。我园地处农村,拥有丰富的乡土资源,随着新课程和《3-6岁儿童发展与指南》标准的不断推进与深化,怎样利用乡土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活动呢?  一、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创造力比知识重要。”那如何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呢?我通过在美工区材料的投放和环境布置两方面进行来培养幼
期刊
教育界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音乐教育作为新的教育方式出现在学校的素质教育体系之中。在世界范围内的多次实践表明,音乐教育的独特魅力是无法忽视的,是素质教育中其他教育方式无法取代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道德修养和情操培养等方面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实现道德教化的教育目标。因此,本文的研究从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认知入手,对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通过本文
期刊
通过对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得知,学校对其课程的不重视,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身心的放松和愉悦。小学体育课堂想要真正意义上实现快乐学生的教学效果,必须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引导。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发育特点,制定动作难度相当的教学内容。开展课堂互动游戏教学、情景再现教学等模式,积极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抓住孩子爱玩的天性,引导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对体育课上的理
期刊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文化生活和精神需求复杂多样,诚信缺失、信仰缺乏、道德失范等社会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在社会环境以及不良风气对未成年人不断侵蚀,导致现阶段学生道德修养缺失,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等现象。然而,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他们将肩负起祖国建设的重任,他们的道德修养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思想素质的基础,系着国家和民
期刊
音乐学科是一门艺术科学,音乐教学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要使孩子们对音乐学科产生兴趣,并使音乐学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我认为音乐教学中主要的突破点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此,在音乐教学中我的教学步骤紧扣“兴趣”分为三步走。  一、课前“引”趣  大家都知道,音乐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在上课前,我常选择比较欢快热情的乐曲作为课前的音乐律动,让学生踏着音乐的节拍步入教室。如我在教《快乐的节日》时,先把小学生集中
期刊
美的教育就是通向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美感教育”和“情感教育”,也是陶冶情感、净化心灵的情感教育。同时美的教育是一个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的培养过程,即建造审美心理结构的过程。它关系到内在人性、心灵的塑造。舞蹈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舞蹈课具有极其丰富的美的因素,只要教师引导审美主体——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性经验,教师善于创设教学情境,适时点拨,学生就会有所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