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机农艺结合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农艺和农机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是,只有农机与农艺同步发展,互相配合,才能更好地发展农业。
  关键词:农机;农艺;农机农艺融合;创新工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95-01
  农机与农艺是支撑现代农村粮食生产的重要方面,农机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效率,而农艺则为粮食的增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只有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并且对农民进行合理的培训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该文阐述了农机与农艺结合的重要性及途径,以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一、农机与农艺的关系
  (一)农机与农艺的含义。农机与农艺虽均属农学领域,却分属于不同的农学子学科,农机是指为实现农业生产工艺过程而设计制造的相应农机具及其应用管理技术;农艺是指农业生产工艺过程及其相应的操作技术。从其定义中就可以看出,农机唯有适应农艺,才能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
  (二)农机与农艺的内在联系。农机与农艺是一对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矛盾的两个方面。农艺的进步,必然要求相应地革新生产工具,而新的生产工具的出现,必然使农艺技术得到革新、完善和提高,从而推动农业生产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在传统的小农经济的农业生产中,生产工具与农艺技术的结合比较简单,农艺技术主要表现为代代相传的实践经验,并没有严格的作业规范,有较大的随意性和可变性,所用的手工工具和畜力农具,亦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三)当前我国农机与农艺之间矛盾的表现形式。随着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机与农艺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农机与作物的品种之间的矛盾;农机与作物耕作制度之间的矛盾;农机与作物栽培技术之间的矛盾;农机适用范围的有限性与农艺条件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农机功能的固定性与农艺规范的多变性之间的矛盾;农机作业效率的有限性与农事作业的适时性之间的矛盾;农机技术的时代性与农艺技术的传统性之间的矛盾等。
  二、农机与农艺结合存在的问题
  (一)农艺多样性与农机的单一性。我国人多地少,农业生产呈现精耕细作特点,形成了纷繁复杂的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种植的结构、配置、熟制,即作物布局区域差异性很大,各地区种植方式包括轮作、连作、间作、套作、混作和单作等众多方式。种植制度的地区差异,以及不同品种生物特性的差异,不利于农业机械的普及推广和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农机企业小而散与农艺的高要求。目前,我国农机工业处于加快发展时期,但是农机产品技术水平低,生产设备陈旧、制造质量不高。在强农惠农政策的刺激下,更多农机企业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这些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等各个方面不能与大型企业相比,因而只能分割市场,把目标定位在农户需求而市场竞争压力小的农机产品上,特别是适应某一特定区域农艺要求的农机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就维持了农业种植制度的多样性。
  (三)农机与农艺学科研究结合不紧。农机和农艺分属两个不同学科,在调研过程中,农艺研究主要追求产量,忽略了机械作业的适应性;农机研制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种植制度,研究不同作业要求的机械,二者结合研究的情况较为少见。为增加产量,农艺部门研究出套作、间作、密植、稀植等多种多样的种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产机械化的难度。笔者在对稻麦轮作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和装备配备进行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很多基层农机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遇到农艺问题时,很少与农艺部门联系合作,解决农机农艺结合问题,有时直接将农艺问题归为农机问题,给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四)种植观念根深蒂固。我国历代勞动人民在几千年的传统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有特色的以精耕细作为核心的耕作制度,深深影响着我国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更多注重生物技术,轻工程技术,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需要一个长期的接受过程。
  三、农机农艺融合的对策和建议
  (一)切实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和农业系统相关部门要把农机农艺融合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密切沟通协作,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努力推进。要成立农机农艺融合协调小组和农机农艺融合专家组,定期会商,统筹协调解决农机化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氛围,积极培育农机农艺融合的典型,加强示范引导,提高农民应用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自觉性。
  (二)高度重视农机农艺融合的持续发展问题。农机农艺融合就是要按照农业技术标准实施各自的技术,应该坚持农机和农艺技术都要不断进步,谁先进就应该以谁为主,不是独立进行,而是结合发展,发展的关键不在于农机、农艺技术各自本身的发展,而在于二者在发展中要相互适应并符合农业生产的要求。
  (三)建设农机农艺融合的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完善农机、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
  (四)大力开展农机农艺知识、技术的培训。从现代农业的角度来看,没有农业技术要求,农机培训就没有真正的目的,没有农机培训做保证,农业技术就无法实现。农机与农技培训同时进行,才能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县级农机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农机操作人员,他们在生产中,不但要运用农业机械从事生产活动,同时,还要运用农业科学技术进行生产经营,二者缺一不可。
  (五)围绕农机农艺相结合创新工作机制。
  1.从实际出发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机与农艺结合的良好氛围。
  2.积极寻找结合突破口,推进农机科技创新。
  3.深化粮食生产中农机农艺结合的成果,逐步实现农机农艺由结合到融合再到和谐的递变。
  4.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农机农艺结合的新型主体。
  总之,当前随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政策的落实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以及适应山区、蔬菜大棚使用的小型农机产品的出现,应该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购买适应农艺要求的,如旋播、覆膜、播种、施肥、收获各类机械。只有搞好农机与农艺的结合,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才会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推动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迅速提高。
  参考文献:
  [1]陶柏青.农机与农艺相结合之探讨[J].
  [2]刘淑娟.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J].
  [3]蒋亦元.农机科技创新中的农机与农艺相结合问题[J].
其他文献
1系统结构某单位10kV供电系统如图1所示,由两路电源供电,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低压供电采用双母线分段接线。正常运行方式为:10kV双电源同时供电,每条进线各带一段母线,两条进线互为
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先来看看什么是有效性教学,有效性教学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
外语学习是一个枯燥的过程,而“学习兴趣”是化腐朽为神奇的课堂良药,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在强调生成性教学的环境下,英语教师应该如何充分、灵活的运用课堂中的生成性资
从事电气工作的人员都知道,每年在电气行业,尤其是低压回路,都会重演电击事故。究其原因,主要是:操作者违章蛮干、管理出现漏洞和执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不严格。下面介绍几例具
某工程新投入运营的全交流变频调速起重船,主要用途为海上作业配套服务,起吊重物。该起重船总的起吊能力为500t,起重控制系统包括起升机构、变幅机构、移船机构和索具机构四大部
BAD51及BAD61系列厂用隔爆型灯具是一种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照明的新型灯具,与BAZ51系列防爆镇流器配电箱配套,在石油化工、氯碱化工行业中已得到广泛地使用。该灯具一般采用7
<正> 文艺作品的艺术生命力与政治的关系究竟如何?丁毅在《“离政治远一点”论质疑、(《作品与争鸣》1981年第五期)一文中,提出了与宋遂良的观点(见《坚持从生活的真实出发》,《文艺报》1980年第四期)不同的看法。
摘要:本文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的概念,对理论工作者与理论家、领袖与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与中央领导集体三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的分类和内在含义进行探析,意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应具有主观能动性,通过能动的实践过程的执行来担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高职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正面临着从扩大办学规模向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的转变。在实施“双元制”职教模式中,课程设置、教材建设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药品零售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机制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药品零售业处于垄断或半垄断经营的状态.计划经济体制“造就”了进入药品零售业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