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许是建军80周年的缘故,2007年的军事题材作品几乎铺满了全部的视野,其中最成功的便是《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这个中国军队版的“大长今”以他“不抛弃,不放弃”的形象成为新一代偶像,文化领域经营了多年的军事题材,也终于在这一刻,到达了顶峰。
现在的少年朋友,可能不会记得一部叫做《短剑》的作品了,这本书的作者是一名苏联红军坦克手,改行成为摩托化步兵以后,他参加了柏林战役,是第一批进驻柏林的苏联红军,《短剑》是他写在欧洲胜利日之后不久的处女作。当然,他后来还写出了一篇更著名的《阿尔巴特街的儿女们》——没错,就是阿纳托利·雷巴科夫。
在今天,更多的中国少年更熟悉的或许是王二小、李向阳的战争故事。在1980年代,众多不同风向的思潮兴起,小兵张嘎潘冬子之类变得不再流行,很长一段时间里,关心军事,买战机舰船杂志的军事爱好者们都是些瘦弱的四眼,到了学校组织看《大决战》,男生都不敢当众叫好,以免被当作落伍的土鳖。那时节,学习好能力强的男生谁也不肯趟军事的浑水,众人心中的偶像是在街头砍人的混混。有的同学在桌子底下看《高山下的花环》看得悄悄抹眼泪,只能跟同桌说是风吹迷了眼睛……
谁也没想到,军事文学会像今天这样大红大紫,《和平年代》、《突出重围》、《DA师》通通是大手笔大背景的宏大之作,只是看得多了,观众会有感慨,军事题材文艺创作原来就是干部子弟三角恋爱穿插高新技术配合部队改革,稳定的铁三角构成了新一代的高大全,在这种普遍的情绪之下,《亮剑》应运而生,这部诞生于网络,只改编了半部的军事文学作品,以一个老粗军人为线,糅合了新中国战将钟伟王近山等多人的战例,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跟着李云龙,电视上又蹦出来了撒酒疯的于荣光——《狼毒花》的故事并不新鲜,至少在十年以前,很多人就在杂志上看到过权延赤写的“酒神”,和电视里的于荣光一样,很显然,《亮剑》成功后,这个老故事被人重新发掘了出来。
只是现在的发掘者们未必知道,拼凑的缺点,可以拼出刺激,却未必就能拼出人性,都梁成功的先例,让后来者面对市场一而再,再而三地“亮剑”,却永远不可能再亮出60年前那把带有密码的海军“短剑”了。
那是一本儿童读物,照顾到当年更小的小朋友,它甚至还有连环画版本。小说中,黑海军舰爆炸,密码短剑遗失,少年机缘巧合卷入政治叛乱,红军与白匪,阴谋和背叛,还有成立伊始的KGB——昨日扣人心弦的故事,今天却因为有时代烙印而变得不再时髦,一个时代情怀随着大国的解体而散去。但是对于当年的小读者来说,《短剑》永远是最好的故事。
时至今日,我还是时常会想起它的作者:在上个世纪中期,一位苏联红军第四近卫步兵军的年轻军官,驻扎在图林根州——这是东德的最西面,冷战的最前沿,在这个世界上最冷漠,最黑暗,最残酷,最无情的地方,这位“苏联时代最后一位革命浪漫主义者”,写下了《短剑》这样一部充满人文情怀的作品,这是他的处女作,也是他曾经的理想。
电视上的士兵们,仍在突击。而那位苏联坦克手出身的作家,雷巴科夫,早已在八年前逝去。
编辑/姚晟
现在的少年朋友,可能不会记得一部叫做《短剑》的作品了,这本书的作者是一名苏联红军坦克手,改行成为摩托化步兵以后,他参加了柏林战役,是第一批进驻柏林的苏联红军,《短剑》是他写在欧洲胜利日之后不久的处女作。当然,他后来还写出了一篇更著名的《阿尔巴特街的儿女们》——没错,就是阿纳托利·雷巴科夫。
在今天,更多的中国少年更熟悉的或许是王二小、李向阳的战争故事。在1980年代,众多不同风向的思潮兴起,小兵张嘎潘冬子之类变得不再流行,很长一段时间里,关心军事,买战机舰船杂志的军事爱好者们都是些瘦弱的四眼,到了学校组织看《大决战》,男生都不敢当众叫好,以免被当作落伍的土鳖。那时节,学习好能力强的男生谁也不肯趟军事的浑水,众人心中的偶像是在街头砍人的混混。有的同学在桌子底下看《高山下的花环》看得悄悄抹眼泪,只能跟同桌说是风吹迷了眼睛……
谁也没想到,军事文学会像今天这样大红大紫,《和平年代》、《突出重围》、《DA师》通通是大手笔大背景的宏大之作,只是看得多了,观众会有感慨,军事题材文艺创作原来就是干部子弟三角恋爱穿插高新技术配合部队改革,稳定的铁三角构成了新一代的高大全,在这种普遍的情绪之下,《亮剑》应运而生,这部诞生于网络,只改编了半部的军事文学作品,以一个老粗军人为线,糅合了新中国战将钟伟王近山等多人的战例,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跟着李云龙,电视上又蹦出来了撒酒疯的于荣光——《狼毒花》的故事并不新鲜,至少在十年以前,很多人就在杂志上看到过权延赤写的“酒神”,和电视里的于荣光一样,很显然,《亮剑》成功后,这个老故事被人重新发掘了出来。
只是现在的发掘者们未必知道,拼凑的缺点,可以拼出刺激,却未必就能拼出人性,都梁成功的先例,让后来者面对市场一而再,再而三地“亮剑”,却永远不可能再亮出60年前那把带有密码的海军“短剑”了。
那是一本儿童读物,照顾到当年更小的小朋友,它甚至还有连环画版本。小说中,黑海军舰爆炸,密码短剑遗失,少年机缘巧合卷入政治叛乱,红军与白匪,阴谋和背叛,还有成立伊始的KGB——昨日扣人心弦的故事,今天却因为有时代烙印而变得不再时髦,一个时代情怀随着大国的解体而散去。但是对于当年的小读者来说,《短剑》永远是最好的故事。
时至今日,我还是时常会想起它的作者:在上个世纪中期,一位苏联红军第四近卫步兵军的年轻军官,驻扎在图林根州——这是东德的最西面,冷战的最前沿,在这个世界上最冷漠,最黑暗,最残酷,最无情的地方,这位“苏联时代最后一位革命浪漫主义者”,写下了《短剑》这样一部充满人文情怀的作品,这是他的处女作,也是他曾经的理想。
电视上的士兵们,仍在突击。而那位苏联坦克手出身的作家,雷巴科夫,早已在八年前逝去。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