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蟋蟀不能停止鸣唱

来源 :新华月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xiao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诗人流沙河(1931—2019)

  鄢家发从流沙河家里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两点钟,他的心情很乱。两个人相差十五岁,认识整整四十年,一起在《星星》编辑部工作,后来先后退休,每年文联做体检,都是鄢家发跟流沙河一起去。1979年俩人刚共事的时候,流沙河是一米七二,后来降到一米六三,体重也只有七十多斤。
  最后的两年里,流沙河的嗓子一直不太好,鄢家发对记者说,频繁的讲课加重了咽喉的问题,经常发炎。没办法,流沙河喜欢讲课。从2009年开始,他一直在图书馆办公益讲座,先是讲了一年多的《庄子》,这个他最熟,后来又讲《诗经》和唐诗。他很看重这件事,这是将他的声音传送到大众的主要途径。
  到了今年秋天,流沙河的病情加重。气管快要堵住了,里面的缝隙只有一颗绿豆这么小。流沙河的儿子余鲲向记者透露,医生本来想给他做一个喉镜检查,但是已经伸不进去了。2019年11月23日下午3点45分,流沙河还是走了,享年88岁。
  实际上,流沙河这辈子就是在说话与受阻之间不断寻求表达空间,弯弯折折,还是绕开了峰峦,继续向前流淌。以前他写诗,后来写文章,研究文化和文字,还有讲课,莫不如此。
  百家之中,流沙河独爱庄周,不似老子那般玄奥,而是从现实的淤泥和滩涂中,生出一种澄明。四川话有个词叫“散眼子”,意思是散漫闲适的人,流沙河专门写过文章,这其实来自庄子提到过的“散焉者”。它意味着独立与自由。
  “流沙河有诗人的那种离骚之风,又有学者的那种责任与传承。他经受过很多厄运与屈辱,但是超越了这些苦难。虽然后来不写诗了,但是他研究《诗经》和宋诗,还有《周易》和《庄子》,其实是在用新的方式来‘写诗’,又往往能别出新意,有自己的见解。”鄢家发对记者说。
  许多文化和诗歌界的人纷纷表示纪念和惋惜。《星星》诗刊前任主编、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梁平专门撰写文章,流沙河的一生“有过曲折和坎坷,但他在经历曲折和坎坷之后,获得的是人生的真谛,那就是一辈子干干净净地作文,干干净净地做人,留给我们的也是干干净净的文学庇护和人生庇护”。

逍遥游


  流沙河的家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红星路,很热闹的一个街区。很多人经常在街上碰到他,买菜或是遛弯儿。他在文章里形容过自己,“这家伙瘦得像一条老豇豆悬摇在秋风里。”拜访过他的人也说,先生的步态很特别,不太着地,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
  余鲲记得,父亲最喜欢吃的食物是荞麦面。北方的荞麦面偏甜,四川的偏苦,流沙河以此为乐,几乎是在修行。朋友邀请他聚会,流沙河不好拒绝,只有一个条件,大家吃菜,给他一碗面就行。
  流沙河喜欢聊天,跟朋友摆龙门阵。每周,他都要跟朋友们聚在一起,参加者包括退休的编辑记者,写诗著文的作家,还有文学爱好者。大家一起喝茶谈天,来去自由,发言随意,话题很广泛,不只是文化,也聊社会时事,有时辩论。说起过去的往事,流沙河会自嘲。“他那张乌鸦嘴1957年就惹过祸了,至今不肯噤闭。”
  流沙河是名副其实的“书虫”,每天必须要读书,至少两个小时。房间里放着一张老式的大床,常读的书搁在床上,占据了大半边,被他看作是“命根子”。每个月一次的文化讲座,前后坚持了整整十年。
  鄢家发对记者说,流沙河曾跟他提起过,自己虽然生活在现代,其实内心住着古人。他研究文字,也钻研方言,在文化的敲击声中听到了传统的回音。有人写信给他,商榷个别词句,他也欣然领受。无论大环境如何变化,他有意在文化的世界里筑造一座自由通畅的花园。

人间世


  余鲲出生于1967年。用流沙河的话说,儿子“生得不是时候”,这跟时代有关。当时,“右派”的帽子已经在流沙河的头上戴了整整十年,再加上“文革”开始不久,流沙河被下放到老家金堂农村,外面的高音喇叭厉声朗诵着革命口号与领袖语录。
  余鲲在父亲身边长大,经历过的很多事,像是巨石压向了年轻的心底。流沙河做过各种苦力劳动。比如抬电线杆,一开始是木头的,后来变成水泥的。又比如在家具社拉大锯,拉了六年,很宽的那种原木,需要两个人合力,扯一锯,还一锯,一遍遍锯向树心。收工的时候,全身都瘫软,仿佛再也站不起来。
  “一个人只是一颗锯齿罢了。我得铁化自己,不要让人家把我锯成一撮木渣。为此,我得拼命干活。我家养着三只母鸡,天天有蛋。我不能死于营养不良,当此光明遥遥在望之际。”流沙河在回忆录《锯齿啮痕录》里说。
  七八岁的时候,余鲲就开始帮父亲干活。平时吃不上什么好的,没有油水,家里只能拿泡菜充饥。余鲲向记者回忆说,那时候饿肚子,就像三毛流浪一样,勒紧裤腰带,真的管点儿用,时间久了以后,落下腹腔静脉曲张的毛病。
  余鲲小时候喜欢蟋蟀,可以说是受了流沙河的影响。房子门口本是空地,流沙河种上竹子和树木,砌了矮墙,终于算是一个院子,到了夏天,草木生长,就有了虫鸣。余鲲写日记,流沙河就帮着修改。日记里写蟋蟀,以前外面热闹,是蟋蟀在开音乐会,后来养了家禽,只剩下零星的蟋蟀声。
  当“右派”的二十年里,流沙河写过很多诗,但很少有能留存下来的。其中有一首《夜捕》,描述自己跟孩子一起捉蟋蟀的故事,看起来很轻松。“儿女拉我园中去,篱边夜捕蟋蟀。静悄悄,步步侧耳听,小女握瓶,小儿照灯火。一回捕获八九个,从此荒园夜夜不闻歌。且看瓶中何所有,断腿冤虫,悲哀与寂寞。”
  更多的时候,蟋蟀的鸣唱因为种种原因噤声。1958年,流沙河刚刚成为“右派”,在省文联机关监督劳动,烧水拉车,大炼钢铁,当时他写过一首长诗,整整3000行,结果手稿被收走,不知下落。
  1962年,流沙河被叫到省文聯图书资料室协助工作,写过叙事诗《曹雪芹》,有500行,又在“文革”期间被迫焚毁。他还写了一首长诗,1000行,却又自己烧掉了。离开成都的时候,他将手里的函件、底稿和笔记,都清理出来,过目一遍,然后撕碎焚毁。他的“前半生足足烧了一个钟头”。后来红卫兵抄家,搜罗一切“封资修”,将流沙河的藏书尽皆收走,大呼告捷。   他专门写过一首短诗,写焚书的过程,看起来很轻松,却又笑中带泪。“留你留不得,藏你藏不住,今宵送你进火炉,永别了,契诃夫。夹鼻眼睛山羊胡,你在笑,我在哭,灰飞烟灭光明尽,永别了,契诃夫。”
  连日记也不敢再写,一写就是“变天账”。他也自认跟文学绝缘,不再是文学界的人了。他拉了六年的大锯,跟同伴一起干活。为了排遣寂寞,流沙河跟同伴经常讲笑话,互相交代历史,彼此交流见闻,街头巷尾,怪事奇闻,无所不包。当官的戴高帽游街示众,造反派司令大闹派出所,如此等等。
  流沙河有意将这些闲谈记下,这个习惯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多是有趣的荒诞笔记,算作对那个荒诞时代的记录。那些笑中带泪的洞察有些像契诃夫,但嬉笑背后的达观更像是庄周。《庄子》这本书与流沙河的一生结下缘分,他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鲲,也是出自《逍遥游》的典故。
  流沙河第一次读到《庄子》,是在1944年。当时他13岁,正在上初中,老师在台上讲《逍遥游》,鹏之大,尚不得自由。那时的流沙河还没有切身的体会,直到命运将他推向了深渊。真正读懂的时候,他已经因为组诗《草木篇》招来祸端,卷进政治的漩涡,成为年轻的“右派”。
  1964年,还在读初中的吴茂华无意间读到了一本供批判的油印材料,封面上画着一个身材瘦小的人,在瑟瑟发抖,不敢面对高大的工农兵。绕过那些高亢的批判文字,吴茂华读到了里面的诗句,作者叫流沙河。一个奇兀而有趣的名字,让她想到了《西游记》里的沙僧。没想到的是,后来两个人走到了一起。

齐物论


  1978年,流沙河终于摘掉了二十年的“右派”帽子。岳母从省政协那里听说,女婿因为过于高兴,饮酒过量而死。事出有因,当地的确有一位“右派”,在摘帽之后喜极而泣,过度饮酒。更何况,流沙河虽然摘掉了帽子,但省文联没有立刻接收他,而当时的妻子还在狱中。所以一度搞錯。
  1979年,《星星》复刊,流沙河在这本刊物担任编辑,并加入中国作协。上世纪50年代,他参与了这本诗刊的创办。鄢家发也在1979年进入《星星》工作,和流沙河成为同事。他跟记者回忆,刚开始,流沙河从乡下回到成都,还是住在一个小平房里,很拥挤,后来才搬到一座高知楼里,楼上住着作家周克芹。
  在那个万物复苏的年代,诗歌在大众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地位,文艺青年们从各地赶来,希望见一见这位经历传奇的归来诗人,还有跟流沙河一起创办《星星》的白航,过去也被打成了“右派”,然后跟流沙河一起回到了这个刊物。流沙河和白航不好拒绝这些年轻人的热情,一个老编辑开玩笑说,以后应该按照动物园的模式,让诗人待在里面不出来,想看的话得掏门票。
  除了这些热闹,流沙河还是一心扑在工作上,要把过去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毕竟已经年近五十岁。他对文字有着近乎迷恋的执着,对于编辑和校对很有经验,被大家看作是编辑部的“百科全书”。对于这方面,鄢家发很有感触,他对记者回忆,经常是校对了几稿之后,流沙河仍然能发现问题。
  流沙河的表达欲也上来了,陆续发表《故园六咏》等作品,这些短章有的写于“文革”时期,当时心中凄惶,又有些手痒,于是悄悄写下来,写完又焚毁,只在心中默默诵背,等到解冻时,才重新抄在纸上。这些诗节奏明快,保留了口语的痕迹,也有方言的影响,有着举重若轻的动人效果。
  最著名的是一首跟孩子做游戏的诗,叫《哄小儿》。“爸爸变了棚中牛,今日又变家中马。笑跪床上四蹄爬,乖乖儿, 快来骑马马! 爸爸驮你打游击,你说好耍不好耍?小小屋中有自由,门一开,就是家天下。莫要跑到门外去,去到门外有人骂。只怪爸爸连累你,乖乖儿,快用鞭子打!”
  他感受到了自由发声的快乐,积极地拥抱着社会的变化,和许多归来的同辈诗人一样,对时代投入充分的热情,写了多首政治抒情诗,有着那个时期常见的乐观情绪,甚至招致一些人的误解。
  1980年,《鸭绿江》杂志举办民意测验,邀请全国的诗人和批评家,评选当年发表的优秀诗歌,流沙河的政治抒情诗《太阳》得到了最高票。1982年出版的《流沙河诗选》获得了作协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诗集)一等奖。
  不只是自己,流沙河也将视角伸到了外面。当时兴起的朦胧诗受到了一些老辈诗人的批评,但流沙河的心态很包容。他无意间读到了一本台湾诗选,惊异于对岸的诗歌水平之高,无论是意象还是技巧,都很成熟。花了一年的时间,流沙河在《星星》诗刊上开设专栏,详加介绍,并结集出版,影响甚广。

养生主


  上世纪80年代末,流沙河停止了写诗。他意识到,诗歌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像是抛锚了一般。“一直过了很多年之后,他才悄悄地告诉别人,他说他就从那个时候起,好好反省了自己和别人,作为一个诗人,很多事情是很难用文学去准确表达的。”余鲲对记者说。
  他继续搜集着那些笑话和逸闻,出版了《Y先生语录》等笔记体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迹,嬉笑怒骂,皆成文章。Y这个音,在四川话里的意思是伪劣差次,同时也因为流沙河本名姓余,这个形象有他自己的影子。
  其中一个笑话是关于方言的。Y先生学粤语,发现广东人说话很有意思,比如“政治”这个词,读起来是“jing ji”。Y先生恍然大悟,为什么广东人最先富起来,上面念文件,叫突出“政治”,老广听成突出“经济”,所以腰包鼓起来了。
  另外一個笑话,Y先生去出差,遇到一个老朋友,担任当地物价局局长,已经12年没有见了。老友惊呼,说Y先生变得好快,比以前老多了。Y先生回了一句,变得再快,也赶不上你管理的对象。
  流沙河将很大的精力投入到了文化与文字的研究上,出版了《庄子现代版》,影响很大。那些飘逸的文字被他翻译成了现代汉语。“有一夜,梦饮酒,很快乐,谁知早晨大祸临门,一场痛哭。又有一夜,梦伤心事,痛哭一场,谁知早晨出门打猎,快乐极了。做梦时不晓得是在做梦,梦中又做了一个梦,还研究那个梦是凶是吉。”
  他曾跟夫人吴茂华回忆起过去的经历。三年“困难时期”,流沙河在农场劳改,岁末时节,其他人回家过年,流沙河继续留守,红砖房子四面漏风,吹得哨响,寒冷侵入骨髓。只有一本《庄子》陪伴他。
  后来,流沙河渐渐地与四川本地文化融为一体,并成为了成都的一张名片。他去世之后,儿子余鲲觉得有些遗憾,父亲其实已经备好了很多课,可以再讲一年多的时间。如今,蟋蟀不复鸣响,花园仍有余音。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第44期。作者为该刊记者)
其他文献
用线(或绳)来制作绕线画是方便而有趣的事。办法很简单:取一块较厚的纸板(或三夹板)作底板,并刷上色,然后在底板上用铅笔将图案形象分画成几个范围,随即用大头针(或小铁钉)沿着铅笔轨迹线,整齐地钉牢在底板上。绕线时,只要在起头的大头针上用线打上结,然后在大头针之间将线来回直来直去地绕。绕线的形式有很多种。如图1至图12等几种。不过常用的平面绕线法只用图3或图5一、二种而已。对图案形象的眼睛,可用有机扣
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今社会,人们愈来愈注重身体的保健。尤其是老年人,健康长寿的欲望更加强烈。为了给老年人献策,现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概述几项原则。  一、充实精神生活。据社会调查:良好和睦的家庭关系、邻居关系等人际关系,是长寿的奥秘之所在。百岁老人均有性情舒畅、心境乐观的特点。“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你欺我不气,我气中你计”、“为人不做亏心事,每晚能睡安稳觉”等,都是有益精神健康的俗语。人们在生
导语:想保住苏维埃政权就必须对于所有反革命力量采取“革命的恐怖”,列宁下令捷尔任斯基成立了一个专门“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怠工特设委员会”来保卫苏维埃政权免受阴谋颠覆和镇压犯罪。这个委员会简称“契卡”,后来逐步发展成为苏联最大的安全情报组织——克格勃。  1917年当时俄国的形势错综复杂,在外部有德军不断的向彼得格勒逼近,沙皇军队的高级军官也不断的纠合自己的余部试图快速扑灭这场革命。在这场明争暗斗之中,
肝脏疾病中最常见的是肝炎。家庭给病人组织合理的饮食和调配食物营养十分重要。    一、病人的饮食制度与进食的要求:    1.按规定的时间进食;  2.在一般情况下,不宜吃过于油腻的食物。  3.对多数病人来说,要少量多餐,一昼夜最好吃5~6次。  4.晚餐的时间通常定在入睡前2小时为宜;  5.肝炎病人在进食时,必须做到细嚼慢咽。    二、病人的食物营养    肝炎病人对食物营养很讲究,要有足
导学提纲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任务和内容拟出的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依据。导学提纲的有效运用,实现了课堂由“讲堂”向“学堂”的转变,把面向部分学生的课堂教学转向了面向全体学生。一个精心设计的导学提纲,能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应如何编写导学提纲,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置和运用导学提纲呢?  编写导学提纲要注意突出双基,目标明确,内容科学正确,突出课文重点、难点、知识点。在导
更年期综合征多发生在妇女绝经前后10年左右。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则,经血量过多、淋漓不尽,或月经暂闭;此外,患者往往情绪不稳,易激动,时而暴躁易怒,时而多疑抑郁;同时伴潮热、出汗、心悸、关节肌肉酸痛,反复发作的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也可反复发生阴道炎。如何治疗呢?应强调综合措施:  1.精神治疗 对患有更年期综合征的妇女,首先应进行解释,使她们认识到这是一种生理现象,不必恐惧和忧虑。同事及
2006年9月4日清晨6点,面色苍白的钟昌明,用手紧紧压着小腹,在妻子的泪光中向单位赶去。   家离单位1000多米,但对身患肝癌晚期的钟昌明却是艰难的长征。疼痛和燥热,使他每走100多米,就要停下来靠在街边喘息一会儿。   这时,在钟昌明眼里,肝癌晚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特大干旱已整整持续了72天!降雨预报数次失灵,人们的希望屡屡落空,巨大的压力让他这个县气象局局长如坐针毡。   来到值班室,钟昌
摘 要:从近年发现的考古文物资料出发,结合既往学者对历史文献记载的探讨,对中国古代捶丸的发展与演变进行考古学分析。研究认为,由步打球、棒击球发展而来的捶丸活动,迟至宋代已在社会得到广泛开展;延至明朝中期,捶丸从宫廷至平民百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普及和传承;明朝末年开始,在自身特点和多重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具有竞技性特点的捶丸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之中。但由其独特的运动特点和规则分析,中国古代捶丸与诞生在西方
民以食为天,但饮食结构不合理可以促发癌症。现代医学证明:低纤维素、低矿物质、低维生素、高脂肪、高蛋白、高盐饮食与癌的发生有关。低纤维素易致便秘,影响体内毒物排泄,使消化道癌的发病率升高;低矿物质易致硒、锌、锗缺乏,影响机体免疫水平,使癌细胞乘虚而入;低维生素易使机体失去自我保护机制,无力抵抗癌魔的攻击;高脂肪是乳腺癌、大肠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的促发因素;高蛋白也会起到癌激发剂的作用;高盐则与胃癌相
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在皮肤或粘膜上引起的炎症性反应,称为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药疹是最常见的一种药物反应。通常在用药后数分钟以至数天内发生。一般起病突然,皮肤发红、发痒,先从面颈部开始,依次波及上肢、躯干和下肢。或体有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轻者在停药后1~2周内即可痊愈,重者可持续1~2个月或更长的时间,甚至危及生命。  药疹的形态多种多样,同一种药可引起不同形态的药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