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惹急了,我也骂人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4022489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事一出来,厚道人也会急,也会怒。比如杜甫。
  杜甫一向忠君爱国,总说如今“万方多难”,朝廷也不容易,做臣子的要理解。他是做梦都盼朝廷振衰起敝的。他一边饿着肚子,一边“忆昔开元全盛日”,想着大唐的复兴。然后,他就写诗,说唯愿“北极朝廷终不改”,努力,再努力!
  杜甫虽不是“岁月静好”家之流,所处时代更谈不上“安稳”,但也不主张人们激烈地批判朝廷。他的态度是相信朝廷。天下这么大,问题这么多,尤其是还有安史叛军,事情哪能解决那么快?所以,杜甫写诗虽“沉郁顿挫”,不如意时多,但很少“说怪话”。即使唐肃宗撤了他的左拾遗,将他赶出帝都,直接让他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他也理解这位陛下。
  杜甫说,陛下不容易,外面有叛军,内部还有不老实的藩王,都盯着他的皇位。这种难处,我们做小臣的哪里能体会到呢?这就是杜甫,一个在忠君问题上“情绪稳定”的人。
  但这一天,杜甫突然不稳定了。他开始骂人,不但骂人,还骂朝廷。
  当时,他正“漂泊西南天地间”,四处投故旧,但杜甫还是留心时事。如果听到官军在某地打了胜仗,他就高兴,如果听到朝廷又發了什么谕旨,他就立刻找邸报来学习。他想跟上朝廷的节奏,日子虽然苦,但希望还在。杜甫本可以继续这样下去的。
  直到这天,街上传来消息,说江边沉了两艘官船,死人了,好像还是办钦差的……杜甫也跑去看热闹。这就改变了他的很多想法。围观自古有之,江边早站满了人。杜甫就挤进去,一细问,自有消息灵通的好事者为众人答疑。原来,这两艘官船是往宫里运送丹砂陨石之类,供皇帝修仙的。杜甫也听过一些传闻,说当今皇帝对“不死”之事很感兴趣,但他不信,只当作是无聊的妄议。杜甫想,自皇帝起兵以来,多少事还没了,特别是“沦陷区”的百姓日夜盼王师,皇帝还发了好几道慰问诏,说一定早日解决问题,哪里会顾得上这个?
  当然杜甫不迂腐,他知道秦皇汉武的故事,陛下即便好修仙,也没什么大不了。等到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百姓都幸福了,皇帝再追求这个,不但不是坏事,反而会让时代更加像盛世一些。所以,杜甫从前听了,只是一笑。他不相信唐肃宗守着这样一个烂摊子,还顾得上修仙。但这回,杜甫看呆了,从现场各种证据看,官船上运的是丹砂,陛下确实在忙着炼丹。从前那些传闻,都是真的。
  杜甫莫名怒了,当天晚上就写了诗开骂。一首不够,他写了两首:“巫峡盘涡晓,黔阳贡物秋,丹砂同陨石,翠羽共沉舟……篙工幸不溺,俄顷逐轻鸥。”“竹宫时望拜,桂馆或求仙……使者随秋色,迢迢独上天。”意思是,你就使劲折腾吧。一向厚道的杜甫终于也对朝廷说了“怪话”。“篙工幸不溺”,水性真好;钦差们就算了,“使者随秋色,迢迢独上天”。宫里的丹还没炼,他们倒先“飞升”了。
  杜甫把诗发到了朋友圈,有的留言者就很担心,说你写得这样露骨,会不会有麻烦?你不就是因言被撤官的吗?杜甫一笑,我这题目叫“覆舟”,“水能载舟,亦可覆舟”的“覆舟”,是学唐太宗著作,他们有本事就连唐太宗也查啊?0辫
  编辑/羽川
其他文献
弘治六年(1493年)春闱,大学士李东阳担任朝廷会试的主考官,好友杨一清对他说:“前年四月,我去陕西提督学校视察,发现有个举子与你是本家,而且你们的名字仅差一字,他叫李梦阳。”李东阳诙谐地说:“我生于太阳东升之时,所以父亲给我取名‘东阳’,而他叫‘梦阳’,出生时肯定没赶上太阳。”杨一清笑他嘴贫,然后叮嘱道:“此人前年在乡试中拔得头筹,是难得之才,这次会试你可要留心擢选。”李东阳漫不经心地说:“我受
整个春秋中期,基本的国际动向是晋楚争霸,其他一堆配角和不配拥有姓名的小国只能擦亮眼睛纷纷站队。然而,有些国家好站队,有些国家因为祖先眼光不长远,夹在晋、楚两个大国之间左右摇摆,比如郑国。  公元前597年,为了争夺郑国,晋、楚在两棠这个地方发生了一次直接对战,又称郧之战。这场极具代表性的战争本是打不起来的,打起来后,又充满了游戏的成分。在后人看起来,它的调性简直是侮辱战争。  事情是这样的,郑国和
阎锡山六岁丧母,他的父亲打算续弦时,对方以“不养前家子”为过门条件,所以阎锡山被送给外祖父抚养。这样的童年经历让他极度渴望母爱,时常幻想母亲的模样,可母亲连一张小小的照片也没留给他。眼看记忆中母亲的形象越来越模糊,请人为母亲画一幅肖像便成了他的夙愿。  辛亥革命后,阎锡山做了山西都督,利用职务之便请来很多技艺高超的名家为他的母亲画像,但都不理想——毕竟不能照着真人画,又没影像资料做参考,凭空画出一
姜太公坐镇齐国时,封地里有两个名人叫狂裔、华士,他们不愿做朝臣,也不愿结交诸侯,只想過“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不事仕而事力”的生活。  姜子牙听闻他们的才华,很是叹服,就诚挚邀请他们来朝中做官,结果一连邀请了三次都没成功。由此可见,他们不是那种靠故作姿态而引起注目的人,更不会搞姜太公钓鱼那种行为艺术,而是真的自由主义者。但这番倔强却把姜子牙惹怒了——一点事业心都没有,算什么男子汉!于是,他一怒之
元嘉三十年(453年),南朝宋颇有作为的一代英主刘义隆被太子刘劭杀死。  刘劭虽弑父篡位,但还是要装孝子的,因此对外宣称父亲是暴病而亡,为他举办了隆重的丧礼,并上谥号“景皇帝”、庙号“中宗”。刘劭继位不到两个月,即被三弟刘骏杀掉。刘骏当上皇帝后,重新给刘义隆上谥号“文帝”、庙号“太祖”。  刘义隆是南朝少有的有为之君,武功虽不如其父刘裕,但长于文治,使得南朝政治清明。可以说,他是相当出色的守成之君
隋大业元年(605年),官员敬肃被调任为颍川(今河南许昌)副市长(郡守)。这对于已年届六十的敬肃来说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颍川地处中原,商业繁荣,是当时隋朝的经济重地,到此地任职,敬肃不用为钱发愁,治理起来应该会比较省事。忧的是,敬肃要面临一个强大的对手:宇文述。  宇文述是开国元勋,战功赫赫,被封为许国公,而他的老家就在颍川。宇文述在颍川一手遮天,干了不少腐败的勾当,颍川地方官畏惧宇文述的权势,
一  1901年,江苏东海县小官朱小坡赴扬州上任,两年后,全家迁到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他给自己的孩子起名朱自华,取意于苏东坡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由于朱小坡怀疑新式学校的教学方法,6岁的朱自华被送到私塾读书,在私塾里,他学的是经集古文和诗词歌赋。可以说,幼时的朱自华是在父亲的监督下度过的。每天晚饭后,父亲总要检查朱自华的作业,有时因为不满意,甚至一把火把他的作业烧掉。  在父亲严谨的管教下,
北齐王朝的实际创建者高欢是个“反腐激进分子”,战事稍平后便绞尽脑汁地削弱勋贵的权势,找借口将他们降职或调任闲职。他深知“擒贼先擒王”的道理,所以暗中指使东魏御史台弹劾最有权势的勋责元坦、司马子如,将他们同一天关进监狱,吓得司马子如一夜白头。  其子高澄继承了“高氏反腐传统”,为凸显执法机构的威严,不仅重赏御史中丞崔暹,还恢复了御史中丞“开道赤棒”的特权,甚至自导自演了一出冒犯御史中丞而被痛打的好戏
衍圣公是孔子的后裔,歷代朝廷为显示自己尊儒重道,都对衍圣公府礼遇有加。而到第72代衍圣公孔宪培时,这个“天下第一家”竟闹出了激烈的婆媳矛盾。  孔宪培的妻子是乾隆年间大学士、户部尚书于敏中的女儿,坊间传言她其实是乾隆的骨肉——公主生来脸上就有一颗黑痣,相士说这是凶兆,若想避祸,必须将她嫁给最尊荣的人家。这样的人家除了皇室只有孔府了,但满汉不得通婚,乾隆只好让公主做了于敏中的女儿,然后名正言顺地嫁给
北宋自真宗后,皇帝多好神仙,以徽宗为最,所以道教一时间很受宠后来,不知来路的“得道仙人”纷纷下山,法术怎样不清楚,但每个人都不知活了多少年,一问岁数连自己都忘了。  有个叫张怀素的,自号落魄野人,大约像王林那样会点戏法,当时称为幻术,号称可以通神,飞禽走兽都可调遣。自崇宁年间进京以来,朝野耸动,公卿纷纷与他打得火热。他自称当年孔子杀少正卯时他就劝过,说杀得不是时候。后来楚汉相争,相持于成皋,他还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