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游离轻链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临床意义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轻链(sFLC)在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62例MM患者在疾病不同阶段sFLC κ与λ浓度,计算其比值.以3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及62名健康供血者为对照.结果 健康对照组sFLC中κ值( 13.25±6.46 )mg/L,λ值(18.39±11.42)mg/L;κ/λ比值0.97±0.64(范围0.33~ 1.61).CRF患者sFLC值为(200.01±299.87) mg/L,λ值为(191.02±245.98 )m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17.804、-16.894,均P<0.001);但κ/λ比值(1.11±0.29)在正常范围内.57例分泌型MM,新诊断IgGκ、IgAκ、IgDκ型MM患者的κ值范围16.20~35 250 mg/L,IgGλ、IgAλ、IgDλ型MM患者的λ值范围为15.70~4885 mg/L.96.5%(55/57)患者存在κ/λ比值异常(<0.5或>1.5).治疗后达缓解/平稳期κ、λ水平及κ/λ比值趋于正常.结论 sFLC检测对于MM患者的诊断、治疗效果及疾病复发的监测较常规检测方法更为敏感。

其他文献
摘要: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是新课改的一贯主张,但在某些地方的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一讲到底,学生坐得端端正正,似乎在聚精会神地听讲,这种消极被动的授课方式,对英语教学极为不利。现在的初中英语使用的是新教材,其中有大量的对话表演等内容,如果再像以前那样的传统教法,势必会使学生变得呆板,毫无生气,这将不利于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知识的掌握。所以,必须通过活跃课堂气氛、
患者女,66岁,2008年10月出现鼻咽部异物感,考虑咽炎,对症治疗效果差,12月就诊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行全身弥散加权成像( WB-DWI),提示双侧鼻咽侧壁增厚,双侧颈根部、颌下、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诊断淋巴瘤可能(图1a、1b),磁共振成像(MRI)进一步证实(图1c、1d).查肿瘤标志物示:CA242 25.82 U/ml,CA724 17.2 U/ml.颈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示:B细胞来源非
乌头碱类药物包括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落地金钱、搜山虎、附片等.此类药物的主要成份为乌头碱,具有较强的毒性,临床上常见因泡制不妥、用药过量或服法不当、误服等导致
患者 男,16岁,于2008年8月无意中发现右颈部一枚杏核大小无痛性肿物,于我院行肿物病理活组织检查示间变大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ALK(+).后收入我科,行各项检查后临床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间变大细胞型,ⅡA期,国际预后指数( IPI)2分.于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行CHOP-E方案化疗6个周期(环磷酰胺1g/d,第1天;长春地辛3mg/d,第1天;吡柔比星40mg/d,第1天;依托泊苷1
我院妇产科自 1999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开展新式剖宫产术[1] 13 7例 ,并对手术方法进行改良 ,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现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999年 1月至 1999
患者女性,57岁,务农.因双下肢皮疹反复溃破不愈8个月伴发热2d,于2010年12月17日入院.患者清明节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皮疹,色红,瘙痒,刺痛,渐渐皮疹溃破,渗出液为血性分泌物.自诉曾应用抗生素治疗,皮疹消失后,易反复出现.近2日出现发热,峰值38.5℃.查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轻压痛,肝脾未触及.影像学示:脾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1.54×109/L,中性粒细胞37.8×109/L
我院自1991年2月至2001年2月,共收冶脑脓肿63例,采用CT定位徒手穿刺引流治疗深部及多发性脑脓肿31例,占同期病例49.2%;CT引导穿刺引流治疗表浅脑脓肿19例,占30.16%;手术治疗
我院于 1995年 2月~ 2 0 0 0年 2月 ,共收治粘连性单纯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 3 9例 ,现将非手术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 本组男 2 6例 ,女 13例 ,最小年龄 8岁
脱离实际、局限于书本的语文教学已严重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聋校语文教学更要切合聋生实际,加强实用性、趣味性,找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
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MM明显提高了疗效,中位总生存期达到5年.近年来,随着多种靶位治疗药物(沙利度胺、硼替佐米、雷利度胺)的临床应用,使得各类型骨髓瘤的预后有了显著改善,据统计中位总生存期又提升了50%.临床资料最新估计,65岁以下患者中位生存期约为10年,老年患者约5~6年.目前正在研制的新药物必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