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山西剪纸是山西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以独特的形态存在于山西,体现着山西劳动人民的淳朴,也体现着山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关键词:山西剪纸;图腾
山西省是华夏文明最早起源地之一,在这漫长历史的长河中,山西人民用一把剪刀剪出了黄土地上的民俗人情。剪纸艺术作为一项古老的技艺在这片黄土地上传承至今,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山西剪纸作品与内容充分反映了民间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要,造型饱满粗犷,色彩鲜明浓郁,既美观实用,又具有求吉纳祥、驱利避害的精神功能。
风格特点明显
山西剪纸的风格,因地域环境、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的不同,各有差异,但概括起来讲具有粗犷、雄壮、简练、纯朴的特点。比如雁北的广灵、灵邱剪纸凝重而艳丽,既有塞外之野趣,又存关内之隽秀;晋南剪纸刀笔遒劲,酣畅淋漓,且具有粗中见细、拙中藏巧的特点;山西吕梁地区的剪纸含有汉代石刻艺术所具有的质朴、粗犷、雄浑、博大之气;而地处山西腹地的晋中剪纸,则呈圆润秀丽、纤巧精细的风格。剪纸在民间的流行,往往伴随着生辰、婚嫁、丧葬、喜庆节日和日常生活。生活习俗是促进剪纸发展的社会因素,同时又形成了丰富的剪纸内容和不同的剪纸样式。
体裁格式多样
山西剪纸形状各异,大小不同,取材广泛,它的体裁格式多样,具体根据各地民俗来取材。最常见形式是窗花和灯花。
窗花的大小根据窗格的大小来设计。如晋北一带窗户格式有菱形、圆形、多角等样式,所以窗花也随窗而异。窗花尺寸有小有大,小窗花看上去精致灵巧;大窗花有有四角、六角、八角呼应的“团花”,十分素雅大方。忻州一带,人们欢庆春节,或操办婚事都要贴“全窗花”,即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莲花、桂花、笙等,祝愿新媳妇善于女红,早生贵子,美满幸福。家家户户都粘贴窗花就像是一种图腾或是符号,其中似乎蕴藏着巨大的神秘能量,至今都保留着这些古文化信息,这种文化信仰传承了一辈又一辈的山西人。
在元宵节,山西剪纸摇身一变以不是窗户上的精灵,而变成了彩灯的宠儿,元宵佳节家家门前悬挂彩灯,灯的造型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彩灯上张贴的剪纸丰富多彩。以影形而转动的是“走马灯”,灯上镂空刻出灯花贴在灯壁两侧,转动时十分漂亮美观,贴在灯上的剪纸叫“灯花”,灯花的功能就是美化灯,这就要求剪出的花样必须有透光照明的功能,为此,剪灯花时,剪的线条一定要比较纤细,黑白对比要弱,块与面的结合要匀称,不能有笨拙、厚重质感。这样剪出的灯花粘贴在灯具上才是美观的。这样的灯花在山西几乎家家都会剪制。每逢元宵佳节,家家户户的门廊上,院落街边的树枝上都悬挂着各式各样的花灯,远远望去就是一副火树银花的景象。
用途功能广泛
山西剪纸在重大的节日中也扮演者重要的角。每逢春节、元宵节,走进山西人民的家里,都能看到玻璃上窗上贴着的红色剪纸窗花。在春节这种盛大的节日里,山西人民喜欢在屋中或者院内进行盛大的装饰,那么红艳的窗花就成了窗户上最佳的装饰品,每家每户贴着红色的窗花,门廊上贴着红色的春联,院门上贴着门画,有这些还不够,山西人民还要再剪贴一对“桃核”,(“核”方言读hu)“核”谐“符”音,袭承古时称“春联”为“桃符”的习俗。而“桃符’在庄稼人的心中并不是“春聯”的意思,而是个古老传说。传说中“桃符”能驱疫逐鬼、避邪禳灾,因此山西的剪纸窗花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美满和平安顺和的愿望。在春节,山西人民选择的窗花题材多为鱼,鸡,虎,各种花卉、飞禽走兽等。民间贴“鱼和鸡”,喑喻“吉庆有鱼”。而贴虎可能和中华民族对虎图腾的崇拜有关。
山西剪纸除了用来做盛大节假日装饰,它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可以作为一种许愿的媒介帮人们实现美好愿望。山西地处华北平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山西历来干旱少雨,尤其春季更是有“十春九旱”的说法,而春季正是农民们耕种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过去,遇到久旱不雨,人们无力自救,便将希望寄于“龙”,每逢农历到二月二时,妇女剪龙,家家门上贴龙,祈求龙王降雨。
除此之外山西剪纸还有用于人生礼仪的功能,例如孩子诞生是家庭中的一件大喜事。作长辈的都得为这新生命庆贺一番。所以家里的长辈们都会用红纸剪个大大的掐腰“葫芦”贴在门上,一为报喜,宣示添丁增口了,也为新生儿纳吉求福,禳灾祛祸;二为报信,也就是一种门标,人们深谙此俗,也就不随便出入了。
随着孩子长大,父母会为孩子筹办婚礼,亲朋好友会纷纷送上礼品祝福,山西人民喜欢在礼品盒上覆盖用红纸剪好的纸花,取材多为花卉草木、器皿吉物、字意图案等,被剪纸装饰过的礼品就称之为 “礼花”,“礼花”也称为“喜花”代表着人们对新人的祝福,祝愿他们和和美美,白头偕老。婚嫁贴“喜”字可是很有讲究的,嫁女的一方贴“禧”字,是表示一种喜庆吉祥。而娶媳妇的一方则要贴“喜喜”字。这双喜字原本是民间集体创造的字,以“喜喜”喻喜上加喜。她们在剪“喜喜”字时,又将钱纹、瑞兽、花鸟等形象组合在一起,越发增加了剪纸的意蕴。在山西的民俗中为老人祝寿更是少不了剪纸,在祝寿仪式中,晚辈宾客为主贺寿,人们会献上自己蒸的寿馍,寿馍上粘有红色剪纸 “寿桃葫芦”,或者剪蝙蝠(蝠谐福)、鹿(鹿谐禄)、寿星三种构成的纹样。盼望老人福寿双全,健康长寿。
山西剪纸起源于民间,取材于身边的事物,朴实的山西人民把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和祝福寄情于剪纸,剪纸既表现了山西劳动妇女的艺术创作智慧,也记录着山西人民心中的所求、所盼、所想。正因为如此,山西剪纸保持着勃勃生机,流传至今且熠熠生辉,更多的年轻人对剪纸有兴趣,在剪纸内容、样式、题材更有现代人的创新。山西剪纸在年轻人的心中已不是一个古老的遥远的文化遗产,而是融入了当今年轻人的创新与活力,使得山西剪纸得以传承拥有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史及作品赏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高敏,出生年月:1986.4.13,女,汉族,籍贯:山西省忻州市,当前职务:美术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油画,单位:广西艺术学校。
关键词:山西剪纸;图腾
山西省是华夏文明最早起源地之一,在这漫长历史的长河中,山西人民用一把剪刀剪出了黄土地上的民俗人情。剪纸艺术作为一项古老的技艺在这片黄土地上传承至今,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山西剪纸作品与内容充分反映了民间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要,造型饱满粗犷,色彩鲜明浓郁,既美观实用,又具有求吉纳祥、驱利避害的精神功能。
风格特点明显
山西剪纸的风格,因地域环境、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的不同,各有差异,但概括起来讲具有粗犷、雄壮、简练、纯朴的特点。比如雁北的广灵、灵邱剪纸凝重而艳丽,既有塞外之野趣,又存关内之隽秀;晋南剪纸刀笔遒劲,酣畅淋漓,且具有粗中见细、拙中藏巧的特点;山西吕梁地区的剪纸含有汉代石刻艺术所具有的质朴、粗犷、雄浑、博大之气;而地处山西腹地的晋中剪纸,则呈圆润秀丽、纤巧精细的风格。剪纸在民间的流行,往往伴随着生辰、婚嫁、丧葬、喜庆节日和日常生活。生活习俗是促进剪纸发展的社会因素,同时又形成了丰富的剪纸内容和不同的剪纸样式。
体裁格式多样
山西剪纸形状各异,大小不同,取材广泛,它的体裁格式多样,具体根据各地民俗来取材。最常见形式是窗花和灯花。
窗花的大小根据窗格的大小来设计。如晋北一带窗户格式有菱形、圆形、多角等样式,所以窗花也随窗而异。窗花尺寸有小有大,小窗花看上去精致灵巧;大窗花有有四角、六角、八角呼应的“团花”,十分素雅大方。忻州一带,人们欢庆春节,或操办婚事都要贴“全窗花”,即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莲花、桂花、笙等,祝愿新媳妇善于女红,早生贵子,美满幸福。家家户户都粘贴窗花就像是一种图腾或是符号,其中似乎蕴藏着巨大的神秘能量,至今都保留着这些古文化信息,这种文化信仰传承了一辈又一辈的山西人。
在元宵节,山西剪纸摇身一变以不是窗户上的精灵,而变成了彩灯的宠儿,元宵佳节家家门前悬挂彩灯,灯的造型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彩灯上张贴的剪纸丰富多彩。以影形而转动的是“走马灯”,灯上镂空刻出灯花贴在灯壁两侧,转动时十分漂亮美观,贴在灯上的剪纸叫“灯花”,灯花的功能就是美化灯,这就要求剪出的花样必须有透光照明的功能,为此,剪灯花时,剪的线条一定要比较纤细,黑白对比要弱,块与面的结合要匀称,不能有笨拙、厚重质感。这样剪出的灯花粘贴在灯具上才是美观的。这样的灯花在山西几乎家家都会剪制。每逢元宵佳节,家家户户的门廊上,院落街边的树枝上都悬挂着各式各样的花灯,远远望去就是一副火树银花的景象。
用途功能广泛
山西剪纸在重大的节日中也扮演者重要的角。每逢春节、元宵节,走进山西人民的家里,都能看到玻璃上窗上贴着的红色剪纸窗花。在春节这种盛大的节日里,山西人民喜欢在屋中或者院内进行盛大的装饰,那么红艳的窗花就成了窗户上最佳的装饰品,每家每户贴着红色的窗花,门廊上贴着红色的春联,院门上贴着门画,有这些还不够,山西人民还要再剪贴一对“桃核”,(“核”方言读hu)“核”谐“符”音,袭承古时称“春联”为“桃符”的习俗。而“桃符’在庄稼人的心中并不是“春聯”的意思,而是个古老传说。传说中“桃符”能驱疫逐鬼、避邪禳灾,因此山西的剪纸窗花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美满和平安顺和的愿望。在春节,山西人民选择的窗花题材多为鱼,鸡,虎,各种花卉、飞禽走兽等。民间贴“鱼和鸡”,喑喻“吉庆有鱼”。而贴虎可能和中华民族对虎图腾的崇拜有关。
山西剪纸除了用来做盛大节假日装饰,它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可以作为一种许愿的媒介帮人们实现美好愿望。山西地处华北平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山西历来干旱少雨,尤其春季更是有“十春九旱”的说法,而春季正是农民们耕种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过去,遇到久旱不雨,人们无力自救,便将希望寄于“龙”,每逢农历到二月二时,妇女剪龙,家家门上贴龙,祈求龙王降雨。
除此之外山西剪纸还有用于人生礼仪的功能,例如孩子诞生是家庭中的一件大喜事。作长辈的都得为这新生命庆贺一番。所以家里的长辈们都会用红纸剪个大大的掐腰“葫芦”贴在门上,一为报喜,宣示添丁增口了,也为新生儿纳吉求福,禳灾祛祸;二为报信,也就是一种门标,人们深谙此俗,也就不随便出入了。
随着孩子长大,父母会为孩子筹办婚礼,亲朋好友会纷纷送上礼品祝福,山西人民喜欢在礼品盒上覆盖用红纸剪好的纸花,取材多为花卉草木、器皿吉物、字意图案等,被剪纸装饰过的礼品就称之为 “礼花”,“礼花”也称为“喜花”代表着人们对新人的祝福,祝愿他们和和美美,白头偕老。婚嫁贴“喜”字可是很有讲究的,嫁女的一方贴“禧”字,是表示一种喜庆吉祥。而娶媳妇的一方则要贴“喜喜”字。这双喜字原本是民间集体创造的字,以“喜喜”喻喜上加喜。她们在剪“喜喜”字时,又将钱纹、瑞兽、花鸟等形象组合在一起,越发增加了剪纸的意蕴。在山西的民俗中为老人祝寿更是少不了剪纸,在祝寿仪式中,晚辈宾客为主贺寿,人们会献上自己蒸的寿馍,寿馍上粘有红色剪纸 “寿桃葫芦”,或者剪蝙蝠(蝠谐福)、鹿(鹿谐禄)、寿星三种构成的纹样。盼望老人福寿双全,健康长寿。
山西剪纸起源于民间,取材于身边的事物,朴实的山西人民把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和祝福寄情于剪纸,剪纸既表现了山西劳动妇女的艺术创作智慧,也记录着山西人民心中的所求、所盼、所想。正因为如此,山西剪纸保持着勃勃生机,流传至今且熠熠生辉,更多的年轻人对剪纸有兴趣,在剪纸内容、样式、题材更有现代人的创新。山西剪纸在年轻人的心中已不是一个古老的遥远的文化遗产,而是融入了当今年轻人的创新与活力,使得山西剪纸得以传承拥有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史及作品赏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高敏,出生年月:1986.4.13,女,汉族,籍贯:山西省忻州市,当前职务:美术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油画,单位:广西艺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