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如何通过舞蹈训练提升音乐素养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高校扩招,有大部分没有舞蹈与音乐基础的高中生进入艺术院校舞蹈教育专业学习,基础较差,虽然文化素质较高,但缺乏长期系统的艺术熏陶。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在舞蹈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势利导。
  关键词:舞蹈训练;音乐素养;教学研究
  1 传统教学模式中音乐素质训练存在的弊端与分析
  (1)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有大部分没有舞蹈与音乐基础的高中生进入艺术院校舞蹈教育专业学习,由于入学时基础较差,虽然文化素质较高,但缺乏长期系统的艺术熏陶与音乐训练,对音乐的节奏、节拍、旋律、风格、性质等知之甚少,音乐的记忆力,节奏的模仿力,旋律的理解力等音乐素质极其缺乏,不能对某一段舞蹈音乐进行一般性音高模仿,缺乏节奏感,音乐感,在课堂学习或实践演出对听到不同风格特点的音乐过程中,不能迅速的领悟出音乐所表现出的节奏,旋律特征。
  (2)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单一地讲述训练的要求,周而复始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而对学生对音乐的把握是否正确、内心的疑问却很少去了解,学生缺少思考和质疑的空间。同时,由于舞蹈形象直观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与感悟力等内在因素的激发,重视教师教学内容的设计,忽视了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从而束缚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只重视如何教会学生舞蹈动作的具体要求和动作要领,而对学生自身潜力的挖掘和对音乐素质的培养意识十分淡漠,为何这样的动作要配合这样的音乐,为何不同风格的民间舞蹈要选择与其动作要求、民族特色、风格韵律相一致的音乐等等,在舞蹈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势利导。
  (3)有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音乐素质培养对提高舞蹈专业学生艺术表现力的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习惯于用数拍子来代替音乐伴奏甚至用拍掌、跺脚、敲击等方法来代替伴奏音乐,帮助学生机械地数拍子,因为学生听不出节拍而一边做动作一边大声数出拍子,帮助其合准音乐节奏。其不知这样做不但破坏了艺术创造的气氛,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正常的学习情绪,而且使学生不主动去感受音乐内容与性质,培养使音乐性格变为舞蹈性格的能力,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识别音乐的节拍,理解旋律的内涵,形成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就连每个训练开始前的准备、动令、教学提示及动作过程中的提示语言,都应与音乐的情绪、节奏、速度相吻合,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接受、记忆能力,使其动作与音乐融合一致,感受到艺术上的极大享受。
  (4)有些教师在编排舞蹈组合时,为了追求小节数的规整,或出于对组合编排的需要,要求伴奏教师随意对音乐进行删改,破坏了音乐结构的完整性,使音乐完全失去原有的风格与特征,支离破碎。舞蹈组合的编排,无论长短,都要和音乐的乐句、乐节、乐段相一致,无论何种风格的乐曲、其乐句、乐节、乐段的小节数,有的规整,有的则不规整,但都代表一个完整的音乐思想与形象,因此舞蹈教师应尊重音乐的艺术规律,使组合与音乐的结合自然协调,否则舞蹈组合本身也失去了完整性,不能帮助学生对音乐在舞蹈训练中的特殊作有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加强旋律记忆能力,从音乐中找到舞蹈动作表现的依据。
  当然课堂中有些动作合不上音乐,可能是由于一些辅助或连接动作处理不妥,或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基本要领掌握不纯熟,但不要因此为了迁就学生就把音乐进行肢解、拆分,而应把舞蹈动作严格限定在规定的音乐节奏、节拍、长度之内,始终不游离于音乐之外,做到舞蹈动作在音乐伴奏中自然流动,快慢有致。
  2 提高音乐素质的针对性教学研究
  (1)音乐旋律与舞蹈韵律的浑然一体,音乐形象与舞蹈形象的高度融合,使舞蹈通过音乐变成“听得见”的艺术,使音乐通过舞蹈变成“看得见”艺术,也就是培养舞蹈专业学生具有较高音乐素质的最终目的。诚然,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与生俱来的乐感,并因人而异,但这并不意味无法在后天对其进行音乐感的培养与训练,提高对音乐节奏、旋律、风格的把握能力,对舞蹈伴奏音乐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领悟,从而使乐感在很大程度得到提高。
  (2)舞蹈训练和音乐素质训练应是同步进行的,对学生音乐素质的训练要紧密围绕舞蹈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并贯穿在训练过程的始终。音乐素质教育体现在每天的舞蹈基本训练教学当中,当教师在教授学生各种舞蹈技能技巧时,学生在音乐的旋律、节拍中进行舞蹈动作的练习时,教师对学生的音乐素质训练也就潜移默化地开始了。在舞蹈教学中由几十首不同节拍、旋律、风格的乐曲而组成整堂课的音乐伴奏,它不仅反映课堂训练内容的民族特性,基本风格,还影响着学生的欣赏水平与能力,促进着学生表演个性的形成。比如说,在民间舞课堂教学中,多年来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民间舞的教学体系,由于少数民族特有的表达情感与思维方式的独有特点,其民族的审美观念,精神气质和风格韵律永远是其不变的民族文化标志,其民族的审美标准和欣赏习惯也是由历史发展的特定因素而所决定的,因而其民族风格也是沿袭不变的。比如维族舞蹈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身体各个部分与眼神的紧密配合,舞者的头、肩、腰、臂直到脚趾都有一定的动作;蒙族舞蹈具有含蓄、舒展、雄浑、豪迈的特点,舞步轻盈、节奏明快;傣族舞蹈节奏比较平稳,但却充满内在的力量,灵活萧洒,动作迅速多变,身躯和手臂舞出美丽的“三道弯”造型,柔中带刚,别具韵味。在训练中,教师伴奏音乐的选择必须鲜明的,充分地体现出其民族特征和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在训练中体味不同民族的舞蹈动作伴奏音乐的风格、特征、韵律、民族特性、使其塑造出的舞蹈形象更具鲜明性、感人性,借助于音乐对民族舞蹈的声音体现,环境氛围的烘托与渲染,使舞蹈动作与音乐形象更好地融为一体,从而表现出民族民间舞蹈的巨大魅力。
  (3)舞蹈动作是借助于音乐的旋律,节奏体现出来,舞蹈动作的连续,节奏的变化,情绪的表达都有赖于音乐,对音乐缺乏理解与把握,就会失去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丰富内涵,艺术院校的舞蹈专业学生,一部分专业技能技巧掌握精湛,表现力丰富的学生可能走向舞台,从事专业演出。但也有一天部分学生自身条件不突出,毕业后可能从事舞蹈教学工作或到机关单位的团委、工会、中小学、群众艺术馆、少年宫、业余培训学校等部门工作,对于这样的岗位来说,仅仅掌握舞蹈技能是远远不能胜任的,比如说在团委、工会要开展业余文艺活动,普通高校、中小学的音乐教师要教授乐理、唱歌音乐欣赏等课程,所以不能仅局限于对舞蹈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还要具备广泛的音乐知识和较高的音乐素质,所以在舞蹈专业训练中对学生进行音乐素质的培养,不但使学生对舞蹈技能的掌握和艺术表现力大大提高,同时也为今后的就业求职带来益处,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竞争能力,而且符合二十一世纪“一专多能”的全面发展,复合人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作者简介:梁鹤(197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导师,副教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葛宗男(1971—),女,吉林通化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舞蹈学。
其他文献
舞台设计是以“舞台”为标的物的设计,更细的说是以舞台设备、灯光、布幕、音响、演出道具、悬吊与更换支架系统、戏服、戏妆为标的物的设计。与展示设计雷同的是这些标的物都
19世纪爱默生倡导的美国独立诗歌经过惠特曼的独创、卡明斯的实验、威廉斯的追求、金斯堡的巩固,在20世纪末确立下来。他们的追求与美国国民的天性以及当时美国的社会、历史、
现代社会中,各行各业都在改进服务手段,讲究服务质量与艺术,新闻也不例外。在新闻报道中,大量的服务类新闻可以让读者们变得越来越亲近报纸、亲近新闻,从而赢得更多受众。目前,现代
在当今报业市场竞争激烈、新兴媒体迅速崛起、受众信息渠道多元的形势下,居于主流媒体地位的党报如何在积极应对挑战中确立自己的比较优势?这是各级党报从业人员都在思考的一大
目的 探讨黏液炎症纤维母细胞肉瘤(myxoinflamma-tory fibroblastic sarcoma,MIFS)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0例MIFS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组织学特
2006年3月28日,根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和报业战略发展需要,萧山日报社通过竞拍的形式取得河南省《三门峡日报》的广告经营权,并组建三门峡三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全权代理《三门峡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抢抓受众“眼球”为突出标志的传媒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传媒新闻由单向宣传传播向双向互动传播转变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与新闻内容和传播方式的变化相
“中国女孩”文花枝,许多人都很熟悉。这个23岁的女孩,在遭罹车祸身负重伤的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首先让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因耽误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她永远地失去了左腿。面
随着隐喻理论和认知科学的发展,隐喻目前已经成为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隐喻能力不仅可以丰富语言表达,而且对扩大学生词汇量、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以及提高英语文化等具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部署以来,《盐阜大众报》和大多数地市级党报一样,闻风而动,加大了“三农”报道的力度,增加了有关“新农村”报道的专版和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