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滑膜增生的腕管综合征的微创手术治疗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23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内镜下手术治疗伴有滑膜增生的腕管综合征(CTS)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0年5月至2015年9月,采用手术治疗CTS共79腕,对照组(腕管内无病理性滑膜增生,共38腕)在内镜下切开腕横韧带,试验组(腕管内有病理性滑膜增生,共41腕)在内镜下切开腕横韧带后,经腕部切口切除屈肌腱周围增生的滑膜组织。统计术后两组患者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增加值、远端运动电位潜伏期降低值、两点辨别觉、握力、捏力及Tinel征、Phalen征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并按Kelly分级计算优良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在对照组和试验组:①按Kelly分级,术后优良率分别为94.7%和95.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Tinel征、Phalen征阳性率较术前分别显著降低至2.6%和2.4%(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两组的两点辨别觉平均值分别为(3.7±1.1)mm、(3.5±0.9)mm,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手术前后,两组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增加值分别为(14.3±5)m/s和(16.1±6)m/s,远端运动电位潜伏期降低值分别为(0.8±0.3)ms和(0.7±0.4)ms,两组之间上述两个指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内镜下切开腕横韧带并切除增生滑膜组织,用于治疗伴有滑膜增生的特发性CTS,可获得与不伴有滑膜增生的特发性CTS相仿的预后,近期随访效果满意,值得推广;此类CTS开放式手术可能不是必须的。

其他文献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好发于青壮年,病程长且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大量研究表明,综合的运动康复方案(包括运动疗法、牵拉、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呼吸训练、有氧训练、康复教育等)均可有效地改善AS患者的身体功能障碍。本综述将对AS运动康复方案的各组成部分分别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的AS运动康复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患者常遗留上肢及手功能障碍。目前临床评定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主要采用主观的问卷评定或量表评测,尽管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但由于主观性较强、评定较粗略,其结果很难反映微小功能变化,难以满足临床精细评定及分析的需求,因此对脑卒中后上肢及手运动功能进行客观定量评定逐渐引起临床重视。本文将从关节活动度、肌肉情况及针对功能性活动的评定3个方面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客观定量评定方法及相
目的探讨悬吊训练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患者运动平衡功能及残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入选后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运动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悬吊训练,每周治疗5 d,共持续治疗4周。于入选时、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及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结果经4周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E
目的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fNIRS)监测下,观察脑卒中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前后患侧上肢运动时大脑皮质激活模式的变化。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给予21 d、频率1 Hz的rTMS治疗,部位为健侧半球的M1区,对照组给予假刺激。两组患者给予同样的基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7 d、14 d、21 d 4个时间点,使用F
目的确定趾内侧趾足底固有神经的走行、分支及其与周围筋膜组织及器官的毗邻关系,为临床上治疗神经卡压提供精确定位及相关解剖学依据。方法自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共收集了54侧福尔马林固定的足。其中50侧常规解剖,4侧制作足部断层。观察趾内侧趾足底固有神经的走行及分支情况;于第1跖趾关节处及其近侧、远侧0.5 cm处,分别测量该神经的宽度、厚度。应用足部断层解剖观察此处筋膜来源与起止。Mass
目的应用表面肌电技术结合三维步态分析研究卒中患者康复中步行支撑相期下肢肌肉激活时序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化分组方式,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在院或门诊的Brunnstrom III期、IV期、V期脑卒中患者各20例,共60例患者分为III期组、IV期组及V期组。采用三维步态分析同步表面肌电图测试3组受试者步行支撑相期健患两侧下肢股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及腓肠肌各肌肉在步行支撑相期的激活开始时间
本文报道1例在唾液浸泡后的断指进行再植,再植指体顺利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术后9个月随访,再植指体外形与健侧相似,甲板生长完整,拇指对掌、外展活动良好,掌指关节屈伸活动良好,再植指体两点辨别觉为4~7 mm,手部功能恢复正常。
2017年10月,对1例右手拇、示、中指外伤性缺损残留掌指关节的13岁男孩,一期行皮瓣修复后,二期采用保留骨骺的跖骨头关节内截骨携带部分第2跖骨再造中指,术中携带长约3 cm跖骨,于跖趾关节处保留约1/2跖骨头关节面及背侧骨膜,保留骨骺远端2.5 mm松质骨于关节内楔形截骨进行长手指再造。术后随访10个月,再造指功能、外形及感觉恢复满意,效果良好。
目的探讨胫骨开槽灌洗序贯Flow-through型股前外侧嵌合肌皮瓣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应用开槽灌洗序贯Flow-through型股前外侧嵌合肌皮瓣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18例,在应用敏感抗生素基础上行骨开槽、VSD灌洗序贯Flow-through型股前外侧嵌合肌皮瓣填塞骨腔及覆盖创面。患者出院后定期门诊复诊、电话随访。结果本组18例,皮瓣覆盖手术前细菌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小面积感染性溃疡并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小面积感染性溃疡并软组织缺损创面9例。感染原因:外伤6例,糖尿病2例,脊髓损伤压疮1例。感染性溃疡部位:足底跖趾关节4例,跖趾关节背侧2例,第1跖趾关节内侧2例,足跟1例,皮瓣供区为同侧小腿。溃疡创面面积为3.0 cm×2.0 cm~5.0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