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西藏当雄8级地震等地震首次现场考察获得重要结果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b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当雄(1951年)、察隅(1950年)两次8级以上地震现场考察是国家地震局和西藏自治区科委组织支持的四川省人民政府援藏重点技术项目。考察队伍的组建以四川省地震局地震地质人员为主,西藏自治区科委地震办公室、国家地震局直属的分析预报中心及地质研究所派员参加。考察任务将于1985—1986年内完成,1985年4月—8月已完成当雄地震震中区及察隅、波密等县的考察工作,行程一万八千公里,经过认真艰苦的努力,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The investigation of two earthquakes of magnitude 8 or above in Tibet (1951) and Zayu (1950) was a key technology project for Tibet by the 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supported by the State Seismological Bureau and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Science Commission. The formation of the investigation team to seismological and geological personnel in Sichuan Province based,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Earthquake Office, the National Seismological Bureau directly under the analysis of forecast centers and Geological Institute sent to attend. The mission of inspection will be completed in 1985-1986. From April to August 1985, the inspection work in the epicenter area of ​​the Dangxiong earthquake and Chayu and Bomi counties has been completed and the journey has reached 18,000 km. After serious and arduous efforts, Important progress.
其他文献
通过对扬州体育馆运动场草坪建植的方案设计和实施,初步掌握了苏中地区常绿运动场草坪的草种选择、播种和养护管理技术,认为高羊茅(Festucaarundinacea)和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混播是目前扬州地区运动场常绿草
一、现代地层学理论现代地层学是相对于传统地层学而言的。现代地层学与传统地层学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地层划分的概念和理论的不同。传统地层学属于统一地层划分概念,基本原理
监测网的复测数据处理方法是地形变测量工作中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对较适用于监测网的拟稳平差方法作了简要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顾及两次复测期间地壳运
利用顺磁共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研究了湖南砂矿金刚石中杂质氮的存在形式和孤氮的分布特点。顺磁性氮的主要形式是孤氮心,氮的交换相互作用对和S=1的氮对心
(一)从报纸上获悉天津青年京剧团演员赵秀君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赵秀君是近些年来众多学张梅秋)派艺术的校饺者,是个引人注目的后起之秀。在赵秀君的艺术生活中,她先从张
一、前言分布在贵州东部及邻区的铁丝坳组,大致相当于早震旦世古城期沉积,1978年以来,曾有“小冰”之称。王砚耕和马国干在创建本组时,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冰海相”沉积(1981
本文对湖南省及其邻区火山岩在时间上、空间上分布,及其岩石学、岩石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其中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以及中、下侏罗统的火山岩系作者在本区首次发现。
一国"管辖海域"并非单一的地理区域范围,而是基于不同管辖权限划分的不同层次范围的海域集合。在不同的管辖海域中,司法管辖权限的范围是不同的。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在2016年发
Lehmann和Schneider曾经报道过在厄尔士山脉和法国中央地块寒武纪碎屑岩中存在有古砂锡石的资料。在我国的地质文献中,至今却还未见到有关古砂锡的报道。笔者于1984年在赣北
区域性的专门旅游地质普查工作在我省还属首次。通过对贵阳市二千四百平方公里面积内的旅游地质普查工作的总结,同时对我们目前尚在进行中的全省性旅游资源调查的探讨,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