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池荷,一席茶,熏香迟暮,琉璃青灯,精雅生活是梁明毓的日常。
初见梁明毓,难免让人对他产生许多猜想。身材颀长,面容俊朗,明明很时尚,却又古典的如此沉静。
自幼习画,大学时主修国画工笔,是最初的启蒙。工作后专注设计,后又专心皈依佛法,插花、习茶,是慢慢养成这种淡然文雅气质的关键。
“我从小就开始读《红楼梦》,《红楼梦》算是我的艺术启蒙老师,曹公笔下除了庞杂的家族关系、个性鲜明的人物,熠熠生辉的对备色艺术门类也做了很多详尽的描写:绘画、昆曲、园林、建筑、服饰、茶道、花道等等,用什么杯盘碗盏,泡什么样的茶,放什么样的水果,插什么样的花,也许从那时起,这种隐约的设计灵感就在萌发了。”
作为地道的北方人,骨子里的不羁让他热爱尝试各种新的事物,琉璃就是这样走进他的生活。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
梁明毓和琉璃结缘正是源于《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这句美得通透的经文。佛的慈悲和智慧,呵护着众生,也成就了他的艺术灵感。
因为名字中的“毓”字可以作“每天”和“琉璃”结缘的解读,梁明毓和琉璃的缘分似乎是天生注定的。
“它有光、影、色的东西,似是能透,却又透不了,其内变化万千。”在他的眼中,琉璃是关乎灵魂的材质,内心的话,可以通过语言倾诉,也可以通过作品让观者感受。
沐浴佛光
梁明毓的第一件琉璃作品。
因迷恋佛像和琉璃的变幻,亦想表达生命对佛法的感恩、徜徉佛法的光芒中,幸福和平和的感受,梁明毓设计制作了这尊“沐浴佛光”沙弥琉璃摆件。
一尊通体圆融的小沙弥像,稍稍仰起的面部,似在感受佛陀的慈悲。这件作品正是梁明毓刚刚开始学佛时的内心独自。
在这尊造像中,面部参考了阿难尊者面部造像特点。梁明毓很早就对敦煌莫高窟内那尊阿难尊者的造像有着颇多的体悟,“俊朗、纯洁,倾心托付”是他描述内心感受时用的最多的词汇。因而整件作品除了面部是精细刻画外,其他部位都简化到极致,身体手脚全部用圆润的线条来表意。
很多人感动于《沐浴佛光》表现出的沐浴在佛法中的幸福,这也是梁明毓的内心真实状态。
寒烟翠
乍看一眼《寒烟翠》,一般人几乎很难将这个三足双耳香炉和琉璃制品联系在一起,翠绿的色调,富有张力的炉体,三条纤细挺立的炉腿,这一切更近似于翡翠的质地和观感。
“我很早就注意到翡翠和琉璃在某些特点上的相似,加上自己对于宋代器物的痴迷,最终选定了宋代双耳高足朝天铜炉这样的造型,运用翡翠帝王绿来实现心中的想法。”
设计师思绪天马行空,为使“天马”踩到实处,梁明毓不得不做了妥协和让步,放弃一体成型的想法,采用了拼接的工艺来烧制。简而言之,便是三支炉脚和炉体分开烧制,最终将四部分组合,成为完整的作品。
即便如此,困难和挑战依然严峻。烧制的时候,由于炉脚过于纤细,气泡无法完全排出。最常见的情况,就是聚集在炉脚的两侧。而这样的炉脚完全就是残次品,无法使用。即使过了排气泡这一关,在高速转盘上打磨的时候,炉脚也非常容易被折断,成品率极低。
“尽量提高产量,从而提高筛选出优质品的几率。除此之外,别无他法。”纵然有《寒烟翠》这样超高难度的成功先例,工艺难度却始终不是梁明毓追求的方向,“我不会刻意去追求那个难度。不管是琉璃、金,还是钻石等材质,它最后服务的还是人。”
明如皓月
《明如皓月》琉璃杯,取材于出土的晚唐琉璃杯。在琉璃界,这亦是首创。它的面世,突破了琉璃不能做直饮茶器的两大技术壁垒。 “一是瞬间耐高温,很多琉璃器具,沸水一浇,很多甚至都会爆裂,所以一般只是作为凉水杯或酒杯;二是重金属在高温水下的释放。”
由于目前琉璃的着色,通常依靠烧制过程中加入的金属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中,有些含有重金属成分,对人体有害。根据国家相关权威部门的检测,这套琉璃杯的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曾有人将陶质杯、瓷质杯和梁明毓的琉璃杯放在一起,分别倒入相同的茶汤后,进行严格的对比测评,结果发现,在品茶人挑剔的味蕾下,琉璃杯对茶性的影响几乎为零。
云南的著名茶人王迎新曾以这套琉璃杯为主题,设计了一套茶花琉璃杯茶席,在业内掀起了一阵琉璃杯之风。
如今,除皓月杯,琉璃茶器具还有四君子茶海、花插、搁置等。
“我想用琉璃的材质,来体现佛的美丽和明澈的慈悲与智慧,折射万物生灵的灵性与晶莹。”梁明毓希望,不仅是佛像、茶器具,在以后的每件作品中,都能让观者感受到这种直达内心的抚触。
梁明毓感慨道,诚如琉璃的诞生过程,高温的琉璃液体浇筑入模具,激发出无数气泡,冷却凝固,当下的瞬间得以永恒。“这正融通了学佛的真谛,在漫长沉淀、蜕变、净化的过程中,期待那最后的永恒。”
梁明毓即发了这样—个愿:“所有佛像价格合理,且所得利润,全部用于再造佛像上,一分不去利养自身。如此所有请我佛像的人,他的钱融入这个‘大海’里,跟我一起造像。之后我所有造像的功德都有他的一份。”
初见梁明毓,难免让人对他产生许多猜想。身材颀长,面容俊朗,明明很时尚,却又古典的如此沉静。
自幼习画,大学时主修国画工笔,是最初的启蒙。工作后专注设计,后又专心皈依佛法,插花、习茶,是慢慢养成这种淡然文雅气质的关键。
“我从小就开始读《红楼梦》,《红楼梦》算是我的艺术启蒙老师,曹公笔下除了庞杂的家族关系、个性鲜明的人物,熠熠生辉的对备色艺术门类也做了很多详尽的描写:绘画、昆曲、园林、建筑、服饰、茶道、花道等等,用什么杯盘碗盏,泡什么样的茶,放什么样的水果,插什么样的花,也许从那时起,这种隐约的设计灵感就在萌发了。”
作为地道的北方人,骨子里的不羁让他热爱尝试各种新的事物,琉璃就是这样走进他的生活。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
梁明毓和琉璃结缘正是源于《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这句美得通透的经文。佛的慈悲和智慧,呵护着众生,也成就了他的艺术灵感。
因为名字中的“毓”字可以作“每天”和“琉璃”结缘的解读,梁明毓和琉璃的缘分似乎是天生注定的。
“它有光、影、色的东西,似是能透,却又透不了,其内变化万千。”在他的眼中,琉璃是关乎灵魂的材质,内心的话,可以通过语言倾诉,也可以通过作品让观者感受。
沐浴佛光
梁明毓的第一件琉璃作品。
因迷恋佛像和琉璃的变幻,亦想表达生命对佛法的感恩、徜徉佛法的光芒中,幸福和平和的感受,梁明毓设计制作了这尊“沐浴佛光”沙弥琉璃摆件。
一尊通体圆融的小沙弥像,稍稍仰起的面部,似在感受佛陀的慈悲。这件作品正是梁明毓刚刚开始学佛时的内心独自。
在这尊造像中,面部参考了阿难尊者面部造像特点。梁明毓很早就对敦煌莫高窟内那尊阿难尊者的造像有着颇多的体悟,“俊朗、纯洁,倾心托付”是他描述内心感受时用的最多的词汇。因而整件作品除了面部是精细刻画外,其他部位都简化到极致,身体手脚全部用圆润的线条来表意。
很多人感动于《沐浴佛光》表现出的沐浴在佛法中的幸福,这也是梁明毓的内心真实状态。
寒烟翠
乍看一眼《寒烟翠》,一般人几乎很难将这个三足双耳香炉和琉璃制品联系在一起,翠绿的色调,富有张力的炉体,三条纤细挺立的炉腿,这一切更近似于翡翠的质地和观感。
“我很早就注意到翡翠和琉璃在某些特点上的相似,加上自己对于宋代器物的痴迷,最终选定了宋代双耳高足朝天铜炉这样的造型,运用翡翠帝王绿来实现心中的想法。”
设计师思绪天马行空,为使“天马”踩到实处,梁明毓不得不做了妥协和让步,放弃一体成型的想法,采用了拼接的工艺来烧制。简而言之,便是三支炉脚和炉体分开烧制,最终将四部分组合,成为完整的作品。
即便如此,困难和挑战依然严峻。烧制的时候,由于炉脚过于纤细,气泡无法完全排出。最常见的情况,就是聚集在炉脚的两侧。而这样的炉脚完全就是残次品,无法使用。即使过了排气泡这一关,在高速转盘上打磨的时候,炉脚也非常容易被折断,成品率极低。
“尽量提高产量,从而提高筛选出优质品的几率。除此之外,别无他法。”纵然有《寒烟翠》这样超高难度的成功先例,工艺难度却始终不是梁明毓追求的方向,“我不会刻意去追求那个难度。不管是琉璃、金,还是钻石等材质,它最后服务的还是人。”
明如皓月
《明如皓月》琉璃杯,取材于出土的晚唐琉璃杯。在琉璃界,这亦是首创。它的面世,突破了琉璃不能做直饮茶器的两大技术壁垒。 “一是瞬间耐高温,很多琉璃器具,沸水一浇,很多甚至都会爆裂,所以一般只是作为凉水杯或酒杯;二是重金属在高温水下的释放。”
由于目前琉璃的着色,通常依靠烧制过程中加入的金属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中,有些含有重金属成分,对人体有害。根据国家相关权威部门的检测,这套琉璃杯的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曾有人将陶质杯、瓷质杯和梁明毓的琉璃杯放在一起,分别倒入相同的茶汤后,进行严格的对比测评,结果发现,在品茶人挑剔的味蕾下,琉璃杯对茶性的影响几乎为零。
云南的著名茶人王迎新曾以这套琉璃杯为主题,设计了一套茶花琉璃杯茶席,在业内掀起了一阵琉璃杯之风。
如今,除皓月杯,琉璃茶器具还有四君子茶海、花插、搁置等。
“我想用琉璃的材质,来体现佛的美丽和明澈的慈悲与智慧,折射万物生灵的灵性与晶莹。”梁明毓希望,不仅是佛像、茶器具,在以后的每件作品中,都能让观者感受到这种直达内心的抚触。
梁明毓感慨道,诚如琉璃的诞生过程,高温的琉璃液体浇筑入模具,激发出无数气泡,冷却凝固,当下的瞬间得以永恒。“这正融通了学佛的真谛,在漫长沉淀、蜕变、净化的过程中,期待那最后的永恒。”
梁明毓即发了这样—个愿:“所有佛像价格合理,且所得利润,全部用于再造佛像上,一分不去利养自身。如此所有请我佛像的人,他的钱融入这个‘大海’里,跟我一起造像。之后我所有造像的功德都有他的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