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千古文化 结识天下朋友

来源 :时代先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bz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阎振堂:笔名长通、印真、陶然等,1935年9月生,山西文水人,曾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现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
  
  十月,一个晴朗的早晨,我们如约来到阎振堂的家中,利用他写材料之前两个小时进行采访。一进房间,我们便被一股淡淡的香气包围了,是花香——阳台上,大大小小的植物正在夏日的阳光里恣意地生长、绽放;不只是花香,还有墨香,那是从书房里飘出来的陈玄(古时绛州所产之墨)所特有的味道。若有若无的香气中,阎振堂更显平和、淡定。我们的话题便从满墙的书法作品开始。
  
  字如其人 艺德高尚
  
  阎振堂出生在山西吕梁山地区的一个耕读人家。6岁起,他便在父亲、叔叔、哥哥影响下,开始写仿、临帖。在父亲和当地著名书法家阎鹏谋先生的指导下,先后临、读欧、颜、柳、赵四大家的法帖十多年,在小学、中学期间,除天天写仿、临帖外,还经常帮助学校和家乡写墙报、大标语、楹联等等。其后的几十年中,先后临、读历代碑帖书法近百部,走到哪里就学到哪里,在全国各地看到好的牌匾、楹联等书法作品就抄录下来,认真研究、练习,从不放过学习机会。就连十年动荡时期,阎振堂也没有中断自己的书法练习,“那时不是写大字报吗,他们就让我当‘抄写匠’,我也乐得多抄多写,就当锻炼自己的书法技艺了,那么多年下来,还真有一些收获。”几十年过去,阎振堂的书法有目共睹,但阎振堂并没有满足于已有的成绩。退休后,他专门上老年书法班,学习了三年,在几位老师的指导下,主攻行书和隶书。
  到现在,年过七旬的阎振堂仍坚持临帖或创作,深工巨卷,耕耘不辍。看看他的书房就知道了,书桌上摆放着文房四宝,书架里,就连用来小憩的床上都铺满了纸张和作品,原本宽敞的房间被挤得只剩下一条窄窄的过道,阎振堂的勤奋可见一斑。在浩如烟海的碑帖法书当中,阎振堂有他的最爱,如褚遂良临摹的《唐摩兰亭序》,文征明的行书,傅山的行草。这些范本,阎振堂是百学不厌,不光是学习他们的用笔特点、书法技艺和艺术风格,更是领悟大家的书法意境和思想境界,领会其渊博的艺术修养、平静的书法心态、丰富的思想感情、高尚的人格和智慧才能。
  这些年来,阎振堂写过的横幅、楹联、中堂、斗方、扇面、书名、斋名、贺词等不计其数,自己不满意的直接当废纸处理,自己满意的就送给朋友,经他手送出的作品已有数千幅,但是他从来没有卖过一幅字,也因此赢得了更多的朋友和尊重。
  
  收藏无处不在
  
  有报纸曾说阎振堂是“全国最大的收藏家”,媒体之所以这么评价他,与阎振堂本人的收藏理念不无关系。熟悉阎振堂的人都知道,他的家仿佛是一座小小的私人收藏馆,不大的居室里,目之所及都是各式各样的藏品,有玉器、有古玩、有字画。在阎振堂的眼中,收藏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凡是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有纪念意义的物品都可以作为收藏品。包括人生中有如结婚生子等重要时刻的纪念品,都是珍贵的收藏品,对于这一点,书房里的照片就是最好的证明。也正是因为这样,阎振堂搞收藏,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一幅他写过的字解释了他收藏的用意:“收藏人间千古文化,结识天下知心朋友。”收藏藏品,更收藏文化,收藏朋友,让物质与精神双重丰富,这才是收藏的真谛。“我主要收藏全国的收藏家和各方面的朋友”。阎振堂的家中存着一本启功的《痛心篇》,“早年,我与启功先生尚未谋面时,只是欣赏他的作品,对他的生平、为人并不熟悉。而正是因为这篇《痛心篇》,我才了解了启功先生的内心世界。你看,这不是收藏的功劳吗!”
  自己一个人搞收藏还不够,阎振堂更希望太平盛世里,所有喜欢收藏的人都能像自己一样感受收藏的乐趣。从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后,阎振堂反而更加忙碌,他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多方奔走,为艺术和市场牵线搭桥,努力推动民间收藏的发展。2002年,阎振堂出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5年来,收藏家协会一改昔日管理松散、机构繁冗、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面貌,成为下设17个分支机构、涵盖20多个艺术类别、全方位、高层次的收藏家组织,成了为全国收藏爱好者提供各种服务的“娘家”。中国收藏家协会是惟一一家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主办各种全国性收藏活动的组织。阎振堂自然成了民间收藏的领军人物。10多年来,中国的民间收藏事业蓬勃发展,无论是大众对收藏的认知、藏品的范围、收藏的形式与手段等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国的收藏大军已有六七千万之众,私人博物馆、收藏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其中,阎振堂可谓功不可没。
  
  为人做事 尽显大家风范
  
  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世,阎振堂始终坚持着自己内心的标准,用认真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和平易近人的态度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在他组织的活动中,各界人士纷纷响应。中国收藏家协会荟萃了一大批全国知名的文物鉴赏家和各路收藏大家,这其中亦不乏阎振堂多年结交的同道挚友。他们与阎振堂并肩作战,共同推动着收藏文化的发展。
  去年10月,在阎振堂的不懈努力下,中国首届收藏文化论坛在开封举办。一时间,奇珍异宝齐聚开封,有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请出的明代著名画家仇英的《清明上河图》仿本,远涉重洋、从伊朗国家博物馆回国参展的三件中国元代青花瓷器,还有当代一些著名艺术家的收藏品和作品,如叶星生佛教用品展、陈锦芳油画、万维生邮票设计等等,让观展人员大饱眼福。
  和其他的老人相比,阎振堂太过忙碌,收藏协会的事亲历亲为自不必说,作为书法界和收藏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如今的他更多地忙碌于全国各地的各种社会活动、公益事业之中。就在我们采访的时候,书房里还悬挂着几幅墨迹尚新的作品,那是为即将在上海举办的一次海峡两岸活动刚刚书写的。今日还在北京,明日便身在千里之外,这对阎振堂来说已是家常便饭。有时,他刚刚参加完活动回到家中,就发现已有客人等候多时,或与他探讨盛世收藏的广阔前景,或就书法向他请教,或干脆向他索求墨宝。只要不影响协会的正常工作,阎振堂都会友善地接待,为此,常常不得不牺牲对老人来说极其重要的休息时间。而阎振堂留给家人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多亏有妻子几十年如一日默默的支持。
  当我们问起,这样辛苦是不是有些“亏待”自己时,阎振堂温和地笑了:“我已经是年过七旬的古稀老翁了,即使自奋秉烛之勤,又能写多少好作品呢?现在,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多做一些了。福自仁德来,寿在乐观中,随遇而安,辛苦也无妨。”
  就在去年,阎振堂出版了自己的书法作品集,并成功举办了书法展。全国各地闻讯而来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书展现场,当友人问及他这几十年来的成就和感受时,阎振堂谦虚地说道:“数载笨汗未白洒,终凝广厦一粒砂。”这“一粒砂”或许就是阎振堂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吧。
其他文献
粮荒如果没办法解决,那就要做足准备功课,防患于未然。    公元617年3月,李密领导瓦岗军围困洛阳,占领了隋朝最大的粮仓兴洛仓。民以食为天,依靠这仓粮食,李密招募到了大量士兵。  李密开仓散米时,局势一下失控,不过李密也没想过控制局势。据《资治通鉴》记载,来取米的群众包括军士家属,有近百万人,人们从仓中随意取米,毫无节制,拿不动就扔在路上,街上的米有数寸厚,“洛水两岸十里之间,望之皆如白沙”。粮
期刊
袁隆平这个“杂交水稻之父”的诞生意味着什么?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假设世界上有100个人,而粮食只够90个人吃,粮食紧缺和财富的不均衡分配,就会导致50个人有充足的粮食,而另外40个人没粮食吃,于是大规模的饥荒和战乱就爆发了,这样这场危机就从10人波及到全部的100人。反之,如果世界有100人,而粮食够110—120个人吃,那么粮食就不再紧缺,就不会出现大规模囤积现象,全部的100人都可以避免
期刊
基辛格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  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面对全球粮情和我国国情,中央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基辛格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粮食的战略价值不下于石油,粮食演变成悄无声息的武器,粮价上涨如同沉默的海啸。作为世界粮仓,欧盟空了,
期刊
不愧是刘永好,这个中国最大的农民,眼光就是与别人不一样:当大批大批的农民不愿意种地跑到城里打工的时候,当粮食危机来临的时候,当粮价飞涨裹挟着金融风暴、股市暴跌,闹得全世界都惶惶然不知所措的时候,刘永好却欣喜地说:“农牧产业的机会来了。”  刘永好这么说,自然有他的道理。  刘永好本来是个城里人,虽说年轻的时候插过队,到四川新津县农村做过一段时间知青,但1977年“文革”结束恢复高考时,他很幸运地考
期刊
“大猫非猫,猫大成虎,一只虎的力量远超过26只猫。”  宁高宁的心里就住着一只老虎,他要把中粮打造成一只凶猛无比的虎。    一只恶狼在森林里觅食,遇到了26只猫,这个数量让狼有些畏惧,但实在是饥饿难耐,狼还是壮着胆子对一只猫下了手。同伴在惨叫,众多的猫却无法合力相救,结果全部被狼吃掉了。又一天,狼遇到了一只虎,以为是大猫,刚准备美餐一顿,突然,老虎猛扑过来,狼成了老虎的腹中美味。  中粮集团的董
期刊
他是全瑞典医学大会惟一最佳骨科论文奖获得者,也是获此项殊荣的亚洲第一人,他的名字被载入美国出版的《世界科学家名人录》。  他是山西省医疗卫生系统获得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支持的第一人。  他是全国医院感染管理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他是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政协常委、民进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民进山西省委主委、太原市人大代表。    他就是卫小春    熟悉卫
期刊
主持人/范丽娜嘉宾/张忠军(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朝鲜和蒙古国代表处助理)  嘉宾/陈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嘉宾/王有国(黑龙江农垦局副局长)    今年是全世界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一年,从石油到美元,从股市到楼市,从钢铁到煤炭,从通货膨胀到出口困局,从大洋彼岸的次贷风暴,到席卷全球的粮食危机。我们站在媒体人的角度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思考。我们邀请了粮食领域的专业人士谈谈各自对粮食问题的看法,让
期刊
30年前,粮食部门是最典型的计划经济部门,粮食统一收购统一销售。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并发表了历史性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等一系列文件。在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批转商业部《关于全国粮食局长会议情况的报告》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一定要把粮食问
期刊
从毛线个体户到国内户外广告业的霸主,贺超兵用了十二年。  1994年底,贺超兵以其著名的“快半步”策略涉足户外广告领域,创立了大贺企业。短短五年间,他带领大贺人开垦15%的市场占有率,使客户的全国性户外广告投放成为可能。  进入广告业之前,贺超兵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毛线商人。1994年,南京一家加油站找他做标识,贺超兵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做了三十多个方案。虽然对其中一幅很满意,对方却迟迟不付款,并提出
期刊
书画家董寿平先生以其高尚的人品、丰厚的学养和精湛的书法造诣,赢得了社会的广泛敬重。也许是受恩师董寿平的影响,王兴虎对“四君子”中的竹情有独钟,为看董寿平画竹,又怕打扰恩师,王兴虎曾在寒冬腊月伫立在董老窗前达数小时,此事让董老感慨万分。数十年寒暑,师徒二人成了忘年之交、莫逆之交。在董老逝世前的日子里,王兴虎一直陪伴其左右,悉心照顾。董寿平弥留之际,仍惦念着王兴虎,爱徒的无欲无求,让董老带着慰藉溘然长
期刊